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93章 鼓励教育

1850再造中华 第293章 鼓励教育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毕业式结束后,杨烜与校长、总教习谈起海军教育的事。没过多久,秘书过来提醒他:该出发去船政学堂了。

华夏百废待兴,军政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很多事业,特别是洋务方面,都是从来没有的事,只能由杨烜亲力亲为。

因此,杨烜工作格外繁忙。他难得来一趟长洲岛,办公厅也为他安排了紧张的日程。参加完海军大学堂毕业式,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新设立的“黄埔船政学堂”剪彩。

之前,军政府只有一所实务学堂,主要用来培养技术人才。

实务学堂顾名思义,偏向于实用。为了满足工商业对人才的需求,实务学堂不断增设新的学科,如铁路、蚕桑、水利、测绘等。

时至如今,实务学堂学科堆叠、混乱,管理上存在诸多不便,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对此,杨烜力排众议,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从实务学堂中剥离学科,单独成立了许多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学校。

黄埔船政学堂正是如此,其师生、教具都来自实务学堂船政系。因此,黄埔船政学堂并非是从零开始,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

职业教育是军政府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华夏一直都很重视教育,籍此发展出了灿烂的文化。但传统教育首重科举教育,只有有钱人才上得起学,学术上亦深受儒家理学桎梏。

表面上,华夏有着学识渊博的文官队伍、丰富的典籍文章。浮华之下,则是惊人的文盲率。

杨烜深知,百计大计,教育为本。入主广州不久,他便开始着手开展新一轮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普及,推动职业、高等教育。

在这方面,杨烜学的是普鲁士。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算不上是特别强大的国家。但在教育方面,普鲁士绝对走在了世界最前面,成为英、法、美等大国的学习对象。

塔读@

正是凭借着先进的教育体制,普鲁士在德意志诸多公国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德国,成为世界级强国。

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几乎全搬照抄普鲁士的教育体制。在华夏艰难近代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晚清还是北洋、民国、新中国,均采用了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而普鲁士的教育体制,最终在全世界通行开来,为现代社会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各国工业培养出了合格的劳动工人。

新一轮教育教育亦颇多亮点:

第一,全面、强制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为八年,幼童从六岁至十四岁,不分男女,不分贵贱,必须全部入学。六岁至十一岁,入小学上学,十一岁至十四岁,入初级中学。

小学与初级中学合称公学,由军政府提供免费教育,中午提供一顿免费午饭。

军政府规定,每600个适龄儿童必须设立一所公学,所有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公学,接受义务教育。父母不得阻止子女进入公学,所有工厂、手工作坊、商铺等亦不得雇佣六至十四岁的童工。

适龄儿童入学率将作为考核军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为推动义务教育,军政府可动用警察局警力,逼迫父母送孩子上学。但凡有适龄儿童未入学者,可对当地军政府首长、教育部门领导问责。

所有公学统一使用军政府宣教部编写的教材,禁止私人办学,禁止使用其他教材。小学设置语文、数学、自然、劳动、体育等课程,初级中学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历史、美术、生物等课程。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宣教部要求必须在县一级至少建立一所残疾儿童公学、一所孤儿公学。

二、分类开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军事教育。

(一)中等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

职业教育主要依托专门职业学校开展,着重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人才。为此,要从实务学堂分出不少专业,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职业学校,计有十几所之多。

比较重要的,有培养医生的医学院、培养测绘勘察方面人才的测绘学院、培养电报人才的电报学院、培养冶金方面人才的冶金学院、培养铁路人才的铁路学院等……

高级中学教育主要面向有优秀初中毕业生,重在发掘有潜力的人才苗子,向高等院校输送种子选手。

(二)深化高等教育。

将暨南大学堂迁至广州,设立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参照柏林大学模式建学。原有低层次的、实务性的学科剥离,另行成立专门职业学院,只保留较为高级的学科。

成立暨南科学研究所、暨南科学会两大科研机构,作为岭南最高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设立岭南文学院,为岭南最高社会科学机构。

成立暨南行政学院,主要负责培训军政高级人才。

(三)继续加强军事教育。

军事教育自成体系。为军人子弟开设专门的少年军校,面向六岁至十二岁的军人烈士子女、高级军官子女。

成立陆军士官学院、水师士官学院,着重为军队培养士官人才。

继续保留、加强陆军大学堂、海军大学堂两大军事教育机构,拔高炮术、军事测绘、蒸汽轮机管理、水文、气象、导航等学科。

(四)加快发展师范教育。

推动教育改革,必须要有一支可靠的教师队伍。

以实务学堂师范教育系为基础,独立成立暨南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公学校长、中高等教育教师。

除暨南师范学院外,另设若干初级师范学校,为各级公学培养初级教育老师。

三、筹措教育经费,吸收社会资金办学,保障教师待遇。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军政府拨付以外,杨烜还允许社会资金参与办学,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以及科研院所上面。

这主要是参考了清末新政。清末时,清廷为了挽救覆亡的命运,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其措施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要大胆许多。

然而,满清积重难返,很多新政都是虎头蛇尾。唯有教育改革,却颇具实效,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廷为了推广新式教育,毅然废除了科举制度,反过来鼓励读书人出国留学,鼓励各地兴办新式学校。

地方士绅对此非常积极,出钱出力兴办新式学堂,资助读书人出洋深造,是清末新政中少有的现象。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清廷明确规定,出洋留学者,从新式学堂毕业者,可以按照科举制度授予功名,直接当官。

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不用像传统科举那样十年苦读,无需到战场上赚取军功,也不用花费巨额价钱捐纳官职,深受地方欢迎。

杨烜为了推广现代教育,同样鼓励士绅兴办教育。但清末新政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特别是日本留学生,成为反清意志最为坚决的团体,在辛亥革命时给了满清致命一击。

杨烜自信军政府代表着华夏之未来,不怕学生造反。但为了减少阻力,为了凝聚人心,他对士绅参与兴办教育采取了必要的限制。

士绅可以出钱资助职业教育学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高等院校,甚至可以独资设立职业教育学校。但这类学校应当使用军政府审定过的教材,接受军政府的监督。

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接受军政府教育局的定期考核,严格遵照军政府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得到提高,享有与官吏相对等的待遇,成为社会尊敬的职业。

学生毕业时,应由军政府教育部门组织考试,经军政府认定合格,才能发给毕业证,安排其进入军政府入职。

军政府与满清政府不同,采用现代政府架构,各级官吏编制数远高于满清政府。加上黑旗军正在开疆拓土,军政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很大。

种种因素叠加,使得两广境内的士绅对于举办教育非常踊跃。

有些传统士绅抱着“重农抑商”的落后思想,对军政府发展现代工商业抱有敌视。但是,军政府大办教育,却得到他们的一致拥护。各种新式学堂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岭南大地上。

黄埔船政学堂,便是一所备受瞩目的新式学堂。

今天,是黄埔船政学堂成立之日,邀请了杨烜过来剪彩。

这对杨烜来说,固然不像为征越军授衔、参加海军学堂毕业式来说那样重要。但对船政学堂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必须博一个好彩头。

现在已是下午,要是太阳落得太低,或者干脆落山了,剪彩仪式就不庄重了。

杨烜只得匆匆离开海军大学堂,赶去参加剪彩仪式。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