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360章 灵渠

1850再造中华 第360章 灵渠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岭南顾名思义,位于五岭以南。五岭连绵起伏,气势恢弘,将岭南与北方中原地区隔绝开来。在先秦时期,岭南为百越故地,与中原王朝鲜有交流。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发兵五十余万征伐百越。为克服五岭地理障碍,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沟通起来。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有了灵渠,来自北方王朝的粮草士兵源源不断地输往岭南。秦始皇顺利征服百越,岭南也正式进入中国版图。

在湘桂铁路建成之前,灵渠作为航道枢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革命军占据广西后,杨烜便下令修浚灵渠,使之可以通行两百吨的货船。未来革命军必要发动北伐,若灵渠畅通,物资辎重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前线。

杨烜此次巡边,特意来到兴安县,视察灵渠工程。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东北的兴安县,全长约34公里,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阳江(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

这天,杨烜在桂林市军政委员会主任岑毓英、兴安县邓县长的陪同下,到灵渠现场勘察工程。

岑毓英挂着“修浚灵渠总办”的头衔,坦诚向杨烜说道:

“越王殿下,我虽是总办,却不熟悉河工,身上杂事又多。修浚灵渠这桩难事,实际上都压在了邓县长的身上。邓县长世代皆为河工,祖上是康熙年间治河名臣靳辅的幕僚。

“邓县长于治水修渠颇有心得,主持灵渠工程得心应手。在他在,越王尽请放心,我们既能节省工价,又能提前完工。”

杨烜听说过邓县长,他曾在河道总督衙门任职。道光末年,淮河决口,邓县长替上锋受过,挨了个革职的处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加上黄淮流域捻军肆虐,河道衙门经费拮据,邓县长对官场灰心丧气,便返回桂林老家养老。

革命军占据广西后,以他擅长河工,特邀他担任兴安县长,主持修浚灵渠。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邓县长已经年过五十,早已看淡功名。但修浚灵渠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广西军政府又三顾茅庐,邓县长也就欣然应命了。

岑毓英为人深沉有城府,出身于广西西林县岑氏土司,后归降革命军,如今已经做到了桂林市军政委员会主任。他从不轻易臧否人物,却对邓县长赞誉有加,可见邓县长确有过人之处。

再看灵渠工程现场井井有条,工人忙而不乱,杨烜便知岑毓英所说不假。他有意考问邓县长,便请邓县长介绍修浚灵渠的难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好回条。越王时间有限,又不熟悉河工,邓县长只能简明扼要地,使用通俗的办法叙述一二。

所幸邓县长曾在河道衙门任职,被几任河道总督倚重,对此颇有经验。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灵渠连通的是湘江和漓江。湘江航道地势低,江水丰沛,由南向北流。漓江航道地势高,江水不如湘江丰沛,由北向南流。

“灵渠的作用,就是把湘江的江水抬高,使之流向漓江。这就意味着,江水不再往低处流,而是向高处流。

“湘江与漓江,支流繁多,最近的地方只有几公里,但落差太大,有十余丈的高差,也就是三十多米。灵渠所在的位置落差较小,为了减缓水势,特意修成弯曲的形状,共长三十多公里。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为了克服落差,就要使用陡门,也就是船闸,逐级抬高水位。这是灵渠最关键的设施,共有三十六处陡门。

“除了陡门,还有分水的铧嘴,拦河的天平、堰坝,无不巧夺天工,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修浚灵渠,就是要拓深航道,加大水量,使之可以通行大吨位的船只。”

杨烜大致理解了,对邓县长的回答表示满意。不过,他更关心修浚灵渠的结果,便问道:“完成这期工程后,可以全年通航两百吨的货船吗?”

邓县长非常谨慎,说道:“灵渠连接的都是湘江、漓江的源头,分别是海阳江、大溶江,本身流量有限。而兴安县雨量较为集中,春夏雨水较多,秋冬较少。

“因此,春夏两季为灵渠的丰水期。修完灵渠后,春夏丰水期肯定可以通行两百吨的货船。秋冬水量少,我们准备在大溶江、海阳江上游修筑水库,随时调节灵渠水位,庶几可以通航大吨位货船。”

杨烜点点头,勉励邓县长道:“靳辅是治河名臣,治河三十余年。你祖上既是靳辅的幕僚,想必对治河必有心得。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修筑灵渠事关国计民生,你要拿出全部本事,把这项工程干好。”邓县长连忙应允。

众人来到铧堤,又称铧嘴。此为灵渠的枢纽工程,用大型条石砌成,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将湘水引进灵渠,设计得非常巧妙。

邓县长在一旁介绍说:“湘江流过铧嘴,三分江水入南渠进漓江,七分江水入北渠导归湘江。这座铧嘴是秦人在两千年前修筑的,至今稳如泰山。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至今最近修浚灵渠,我们才发现个中秘密。原来,秦人用松木纵横交错,夯实后插放在坝底。松木之上,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真是巧夺天工。”

杨烜笑笑,说道:“秦人在两千多年前,尚能完成如此大的工程,福祉泽及后人。我们今日已有蒸汽机,已有钢铁、煤炭,岂不更应把灵渠修好?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邓县长很受触动,立志要把灵渠修好。

杨烜问及夫役问题,岑毓英便不让邓县长说了,抢着答道:

“修浚灵渠主要以广西守备师工兵营为骨干,吸收了两千多个民兵,另有一万一千多个流民,合计共有青壮年劳动力一万四千人,足以满足工程所需。”

革命军统一两广后,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又大力开垦荒地,基本解决了流民问题。修灵渠的流民主要来自湖南,因湖南民生凋敝,特来广西讨生活。

流民问题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满清对流民问题也极为重视,想方设法阻止流民迁徙。

杨烜却深知,解决流民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工业化。暨南军政府正在大兴工程,包括修建铁路、疏浚运河等,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流民只求温饱,不求津贴,越国也对流民问题持以包容的态度。所以,灵渠工地上的流民对杨烜感恩戴德,工作颇为卖力。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