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361章 灵渠工程突击师

1850再造中华 第361章 灵渠工程突击师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到了中午,灵渠工地上开饭。工人们劳累了半天,都放下了工具,排起长队等待开饭。

这样大的工程,现场秩序井然,令杨烜啧啧稀奇。

岑毓英一向很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此次却颇有些洋洋得意,介绍道:

“大王,我们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采取军事化管理,专门成立了一个模拟师,取名为‘灵渠工程突击师’。我挂名为师长,邓县长为副师长,主持工程日常事务。

“师以下,又有团、营、连、排、班,犹如部队。譬方说开饭,以营为单位开伙,每营五百人,设置一处食堂。

“营食堂做好饭菜,各连听通知派人过去领饭菜汤水。到连队后,由连队骨干负责均分饭菜,维持秩序。整个工地秩序井然,效率很高。”

杨烜频频点头,对岑毓英颇为满意。历史上,岑毓英为晚清重臣,熟悉西南边防,被清廷倚为柱石。

清史稿评价他,“毓英与滇事相终始,跋扈霸才,竟成戡定伟绩,信乎识时之杰,能自树立者已”,颇为中肯。

如今他已归降越国,表现卓异,确实很有才干。

杨烜亲来工地视察,邓县长也准备了一桌酒菜。只是,越国规矩甚严,岑毓英也不敢随意提高标准,更不敢准备山珍海味。

大吃大喝在越国官场上是条禁忌,不少人在这方面摔了跟头。岑毓英擅长揣摩上意,指示邓县长准备了四菜一汤,都是表面朴实无华、实则洁净营养的菜肴。碗筷选用的是擦洗干净的瓷碗、竹筷。

哪知道,杨烜不愿在民工面前搞特殊,特意来到一个民工连,体味“民工餐”。

岑毓英极受触动,也乖乖地跟在杨烜身后排队。他出身于土司家族,从小锦衣玉食。一路升任桂林军政委员会主任后,岑毓英依然嗜好美食,真正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眼见杨烜做此表态,岑毓英暗自心惊,决定以后要好好收敛一番。人家乃将门之后,又是越国国王,尚不挑衅食物,更何况于自己?做官的尤其爱惜自己的名声,岑毓英在这方面更是行家里手。

民工们自觉给杨烜让位,杨烜则坦然来到队伍前,对分饭的连队骨干说:“正常给我打饭,给民工打多少,就给我分多少。”

那连队骨干是个年纪轻轻的民兵,见到杨烜不免有些手足无措。民工们都用带有粗糙的陶碗、黝黑的竹筷吃饭,难道也给越王这样的碗筷?

岑毓英料事在先,早已嘱咐人送来了准备好的干净碗筷。民工连骨干这才反应过来,用湿毛巾擦干净手,一边为杨烜打饭,一边说道:

“越王午饭一份,三两白米饭,一根蒸红薯,半勺咸菜,半勺青菜,一碗姜糖茶。”

塔读@

一旁的秘书卓林替杨烜接过饭菜。

杨烜对一旁的民工连骨干说道:“邓县长为我准备了一桌饭菜,我不吃了,赏给你们吃。因为你们最辛苦,不仅要劳动,还要管理民工。”

民工连长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岑毓英向他使了好几个眼色,他才反应过来,结结巴巴地,模仿着戏台上的戏文,说道:

“大王,我们受之有,有……有愧。这桌饭菜,就赏给连队里的劳动能手吧。”

劳动能手?不等杨烜发问,邓县长便说道:“我们在每个连队都评比了劳动能手。表现突出的,会被提拔为民兵。特别突出的,还将被选拔进入工兵营。”

杨烜笑笑,对一旁的岑毓英说道:“你回头写个报告,讲一讲你们在灵渠工程中的经验。我回头签发一下,号召全国向你们学习。”

岑毓英心中一喜,却假作谦虚,说道:

“全靠越王支持,全靠工兵营、民兵、民工,还有邓县长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修起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先进典型书写报告,向全国推广经验,这是越国常有的事。当事人作为先进典型,在介绍经验的同时,名声也将传遍全国,日后必得重用。

岑毓英担任桂林军政委员会主任,若有提拔就是四等文官,将到省一级军政府担任佐贰官。这就相当于满清官场上,从道员跃升为布政使、按察使,是地方官极为重要的跃升。

而省一级官员,无疑将进入中枢的视野。岑毓英年纪轻轻,却在桂林军政委员会主任上颇有作为,已经引起了杨烜的注意。既已“简在帝心”,日后仕途何愁不能更进一步?

午饭着实难吃,好在杨烜习惯了军旅生活,对饮食也不讲究。

对于民工主体-流民来说,午饭有白米饭,还有姜糖茶,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午饭时间有一个钟头,期间有戏班过来演出,民工们往往聚在戏台下,边吃饭,边看戏。

说是戏班,其实连草台班子都不算,只有三四个戏子,一两个乐师,妆也不画,衣服也不精美。

唱腔虽是桂剧的唱腔,唱词却完全是革命军文工团创作的“革命戏”,讲的是革命军分田地、打土豪的故事。民工们听得津津有味。趁杨烜在场,几个民工连有意表现,提前结束休息,拿起工具继续劳动。

杨烜甚是高兴,指示邓县长找来几个“劳动能手”,说明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请他们踊跃发言。

工兵营的代表最讲大局,虽被众人推为第一个发言,却表示营里安排妥当,并无困难。

这说的也是实情。越国尊崇革命军,若连革命军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治理国家?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一个民兵代表发言,恳请越王在教育上向兴安县适当倾斜。因为兴安县靠近湖南,山多地少,是个有名的穷县。教育也很落后,自乾隆年间到现在一百多年,还没出过一个进士。

对待教育问题,杨烜一向都很大方,说道:“修浚灵渠是件大工程,兴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贡献。这样,岑毓英,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你想想办法,从桂林市的教育经费中筹笔款子,在兴安县建一所水利学校,专门讲授水利、河工等知识。日后等灵渠修成,可向来往船只收税。兴安县再从税款里截留一部分,专门用作水利学校的经费。”

杨烜才思敏捷,岑毓英亦深感佩服。

在场的民兵们更是感激涕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辛苦一场,为子弟争得一所学校,使子孙后代前程可期,亦是大功一件。

有个流民代表发言,说道:“小的本是湖南永州人,在家乡吃了上顿没上顿,特来广西闯荡,应募到灵渠工地上做工。

“小的盼着工程早日完工,却又怕工程完工后,小的从此失业,吃不上饭。恳请大王做主,给小的一条出路。”

看他的年纪已经三十好几了,当兵也不合适,进工厂也不适合。

杨烜想了想,说道:“这位老乡,你年纪也不小了,出路实在不多。有一条路,我想如果你肯闯,说不定还能闯出一个前程出来。”

那人喜出望外,说道:“还请大王赐教。”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