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26章 讨清檄文

1850再造中华 第426章 讨清檄文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杨烜称帝后不久,就对外发布了讨清檄文,公开讨伐满清。

檄告天下文:

“盖闻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中华自轩辕以来,肇开疆土,经历代圣哲贤豪之缔造,兹成文明古国。凡吾族今日所依止之河山,所背服之礼教,所享受之文物,何一非我先人心血颈血之所留遗?

“故睹城邑宫室,则思古人开土殖民之惠;睹干戈戎马,则思古人保种敌忾之勤;睹典章法制,则思古人贻谋教诫之殷。骏誉华声,世世相承,如一家然。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满清窃居中国,断我国运,折我国民。

“迄止乾嘉,焚毁书籍,改窜典册,兴文作狱,罗织无辜,吸膏成贪胜极于东,弃武废备落后于西。于是洋夷西来,借毒启战,竟是东南千里有海无防,丧地靡费如此,国之大耻,民族之大耻。

“满清丧权辱国如此,仍靡靡之乐,修园陵,治宫寝,赉嬖佞,赏民贼,何一非是吾民之膏血乎?饥民遍野,呼吁不灵,哀鸿嗷嗷,是夺其生产而置之死地也。

“今日献一地,明日割一城,今日开租界,明日让海关。吾民或争持,则曰干预政权,曰格杀勿论。呜呼!谁无生命,谁无财产,而日托诸危疑之地,其谁堪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昔者,赢秦暴虐不仁,陈吴斩木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景从而亡秦。宋室不抑兼并,王李疾贫富不均而起。元氏失政不举,韩刘挑动黄河天下反。此正是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季李张之兴亦然。

“而此今际,正当死国也。故明救中华,必先灭清。去死僵之躯,立万新之体,强国富民。洪杨虽志在灭清,却托庇邪教,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决非华夏之主也。

“天运循环,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予本杨忠武侯之后,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举义岭南,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本军政府用是首举义旗,万众一心,白麾所指,天裂山颓。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财稍用。故岭南半壁,已先克复,九州中夏,指顾将成。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是所深望于同胞父老兄弟,戮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永久建立立宪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

“然则中国者,岂独汉人之中国?凡汉、满、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帝国之领土。凡汉、满、蒙、藏、回各民族,同为我中华帝国之国民。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中国之威仪,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帝国,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呜呼!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想我神明国人,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勋,期于直抵黄龙,叙勋痛饮,则我中华万万世世之荣光矣。布告海内,咸使闻知。”

(这篇檄文由读友“风花雪月不及你”提供,原本是辛亥革命时革命军讨伐满清的檄文。“风花雪月不及你”作了修改,我又进行了修改,再次对“风花雪月不及你”表示感谢。)

这篇檄文通俗易懂,词严而义正,理直而气昌。最可贵的是,檄文中提出了民族革命的创见,表现了民族国家的观念。

檄文仍袭古义,以文化区分族类,“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安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等词句均表达出了民众仇清的心理,带着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

前文提出“驱逐胡虏”,末尾又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大同”的观点,令人最是耳目一新。这实际上是借鉴了清末新政时“五族大同”的理论。

彼时,满族大臣载泽和端方等考察宪政归来,主张“宪政之基在弭隐患,满汉之界宜归大同”,“放弃满洲根本,化除满汉畛域,诸族相忘,混成一体”。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时,为建立共和制国家,将“五族大同”理论发展为“五族共和”理论。

五族共和理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继承了五族共和理论。

这篇檄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胜似千军万马。檄文所至,太平军、清军军心动摇,读书人也放松了戒备。就连八旗武将亦深深忧惧,找不到反驳檄文的地方。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天,原太平军殿左五指挥、恩赏丞相唐正才,率领水营船只从芜湖来归。唐正才在太平军中负责“提督水营事务、总办船只”,实际相当于太平军的水营统帅。

太平军虽凭水营夺取天京,却并不重视水营,只把水营当作陆军的附庸。因此,唐正才虽为水营统帅,实际职务仅是个指挥,官职卑下。

天京事变前,北殿大将张子朋虐杀水营将士,激起水营哗变。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惩罚韦昌辉、张子朋,安抚水营将士。

唐正才也因此与北殿结怨。他被视作是东殿大将,故在天京事变中受到牵连。幸亏唐正才机灵,带领水营战船远离天京,来到芜湖江面避难,躲过了韦昌辉的诛连。

不久前,清军在芜湖发动反攻,夺占了芜湖。唐正才在芜湖呆不下去,决定重返南京,归顺杨烜。

太平军战船都是民船,不值一提。但杨烜为了笼络太平军降军,还是欣然接纳了唐正才。

唐正才原是漕运头目,为人英勇坚毅,他向杨烜献计道:“陛下,南京居长江下游。历来保南京,必先取长江上游,保安庆、九江、武昌、荆州。

“臣自芜湖来,芜湖至天京一带,和州、金柱关、江浦等沿岸关隘,守将皆为东殿大将,大多已向陛下上表请降。陛下何不派兵溯江而上,取长江上游为南京屏藩。”

论及战略,杨烜正要努力经营东南,自然用不着听唐正才的意见。不过,唐正才一片好心,杨烜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便随口附和他了几句,随即说道:

“唐正才,你是湖南人,手下也多为湖南船民。我听说,当年太平军挟持湖南民船进军南京。当时洪杨有过允诺,说一旦太平军夺下南京,便准许你们返回湖南。

“后来,洪杨食言,水营则常驻南京江面,供太平军陆营驱遣。革命军以后与湘军作战,还需仰仗你们。到时侯,革命军打下湖南后,一定准许你们还乡为民。”

唐正才十分乖巧,说道:“我们在太平军中身不由己,总想回湖南做良民。归顺革命军后,我们如鱼得水,还盼着跟着陛下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呢!”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