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28章 招抚太平军

1850再造中华 第428章 招抚太平军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历史上,太平天国天京事变造成的最恶劣的影响并非信仰迷失,而是地方拥军自重,隐然独立,与天朝分庭抗礼。

尤其是太平天国后期,中央亲贵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重重,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例如,1860年,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忠王李秀成取得苏南、浙江膏腴之地。英王陈玉成在苏南没有地盘,专门来到苏州谈判,要求李秀成分割苏南之地。

为此,洪秀全的族弟、军师洪仁玕亲自来到苏南,调解二人矛盾。调整到最后,陈玉成在苏南却只取得丹阳一城。

1861年,驻军苏州的陈坤书与驻守石门的陈炳文为争地盘在嘉兴城下火并。

1862年,归王邓光明与保王童容海在杭州内讧。

1865年,天京已经陷落一年。侍王李世贤兵败,投奔福建镇平的康王汪海洋。汪海洋因李侍贤威望大,害怕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将李世贤及其心腹暗杀。

1866年,汪海洋在广东嘉应州与湘军作战。李侍贤的余部在背后开冷枪,刺杀汪海洋。

却说杨烜在南京建号称帝后,以天国继任者自居,立即传檄各地太平军,要求各地太平军投降。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时,只要首都被敌国所占、国君被敌国所灭,基本就算亡国了。旧朝已灭,新朝就能光明正大地传檄各地,要求旧朝各地投降。

杨烜已经决定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方针,以江苏、浙江为主战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不顾韦俊的求援,坐视湘军攻占武昌。

他几经斟酌,决定派林启荣西进武昌,增援韦俊。林启荣原是杨秀清的亲兵,金田团营时,杨烜将其招致麾下。

(历史上,林启荣是太平军名将,尤其擅长守城。后世史家对林启荣评价很高,认为林启荣守九江,与唐朝名将张巡守睢阳,可以相提并论。)

林启荣的军衔是海军上校,正式职务是海军陆战队二支队长。海军与陆军编制不同,层级更少,结构更加扁平化。

陆战队共编有五个主力作战支队,每个支队两千人。支队以下为联队,联队以下为中队。中队编制员额一百二十人,与陆军连队类同,是陆战队的基本基层单位。

林启荣出身于太平军,又做过杨秀清的亲兵。杨烜派他率兵增援韦俊,可谓煞费苦心。除此之外,林启荣还将展示革命军的实力,招抚沿江太平军。

革命军兵力有限,又要集中精力攻占江苏、浙江。因此,林启荣只能带麾下两千人马开赴武昌。

海军陆战队以战船为载具,行动如风,一兵足当数兵用。革命军战斗力又远远强于敌军,林启荣虽然只有两千人,却装备精良、机动灵活,实力可匹敌数万名太平军。

这并非是夸张。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战斗力以直线速度下降。

(历史上,湘军名将曾国荃、鲍超、李续宾等人,都曾以数千湘军,抵挡数万名太平军而不败。曾国荃围天京时,以两万孤军掘深壕包围天京,挡住了李秀成二十多万太平军的轮番进攻。)

除林启荣本部兵马外,唐正才率太平军水营归降革命军,被暂编为海军陆战队运输支队第四联队,也归林启荣节制。唐正才主要负责运输粮草弹药,供给武昌前线。

林启荣出征之前,杨烜特意通令长江上游各处太平军,要求他们派代表到安庆集会,听从林启荣节制。

天京以外的各处太平军,一半以上已向帝国投降。比较关键的有四位:

太平天国国宗提督军务杨辅清,代表东殿,明确表示愿意投降。东王杨秀清和他的两个世子都死于天京事变,杨辅清成了东殿系统地位最高的人。

杨辅清愿意归降,对东殿各部太平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对帝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杨秀清生前厚此薄彼,东殿太平军大多布置在地理位置紧要的地方,譬如九江、湖口、安庆、和州等战略要地。

东殿太平军愿意归降后,对革命军日后经略长江中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宗提督军务韦俊,代表了北殿,处境困难,同样愿意投降。实际上,韦俊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唯有投降革命军,不失为一条明路。

燕王秦日纲,明确表示不愿投降。因他接连战败,大势已去,几近众叛亲离。秦日纲带着残余太平军,包括少量天国文官,逃到了皖南。

?王胡以晄,目前在皖北与清军作战,一向志在反清,在太平天国诸王党争中置身事外。他已经五十出头,身体多病,明确表示愿意服从中华帝国,但试图保持?殿军队的独立性。

大部分东殿太平军,对中华帝国比较拥护。至于其他杂牌太平军,也有渡江到江北做捻子的,也有到皖南山区落草为寇的,于大局已无滞碍。

令人意外的是,东殿太平军内部先出了幺蛾子:尚书段立刚举旗造反,公开声讨杨烜。天京事变前,段立刚被杨秀清派往安徽潜山,也算是杨秀清安插在皖北的心腹。他在潜山聚众集盟,自号“代天都招讨大将军”,妄图以卵击石。

燕王秦日纲愚忠,不愿投降帝国,却也不敢公开声讨杨烜。?王胡以晄,地位与秦日纲相同,尚且愿意臣服杨烜。

段立刚一个跳梁小丑,竟然也敢螳臂当车,公然造反?是可忍孰不可忍?若都是这样,各地太平军岂不要争相效仿?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杨烜勃然大怒,通令各地太平军,要他们严守本分,不得抱非分之想,妄称独立。

通令中特意讲明,中华帝国为中国唯一正统,军政府为中国唯一政权。中国境内一切军民,必须服从帝国的统治。

段立刚身为东殿尚书,杨秀清生前格外垂青。杨烜又曾与杨秀清约为兄弟,对东殿太平军颇为优容。没想到,段立刚却背叛东殿,擅称“代天都招讨大将军”,实属大逆不道。

诛杀段立刚,既是帝国的公义,也是东殿的私事。为平定段立刚叛乱,帝国将派大军前往镇压,非拿到段立刚的狗头不可。

杨烜在通令中加重语气,指出北殿、燕殿太平军在天京事变中罪行累累,屠杀同袍数万人。太平军不分各殿,但凡有敢于反叛、独立、附逆者,格杀勿论!

林启荣此次西进,兼有宣抚沿江太平军的任务。段立刚在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谋反,林启荣决定先抚后剿。

林启荣先派陈承瑢前往潜山,要求段立刚立即取消独立,归降帝国。

陈承瑢在太平天国是佐天侯,也是东王杨秀清生前头号心腹。他在天京事变中背叛杨秀清,但此事办得极为隐秘,天京以处各地太平军鲜有知情者。

革命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入主天京,陈承瑢出力甚大。事后论功行赏,陈承瑢被授予陆军上校军衔,得了个“高级参谋”的虚衔。

不过,他在天京事变中出卖杨秀清,酿成诸王残杀的奇祸,始终难以心安。

为此,陈承瑢投降革命军后颇为卖力,希望能够得到杨烜的青睐。他甚至还把儿子送到了革命军中服役,通过“送子为质”的传统方式,减轻革命军对他的猜忌。

此次林启荣西进武昌,陈承瑢亦自告奋勇随同前往,得到杨烜的首肯。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