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30章 太平军安庆集会

1850再造中华 第430章 太平军安庆集会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接官厅里摆放着两列桌子,按照桌子上的席签,从前往后依次是东殿代表杨辅清、北殿代表古隆贤、?殿代表胡万胜、九江守将黄文金……

中国官场特别讲究座位排序,太平军对此更为看重。从这个座位安排上,大家不难看出,在革命军心目中,太平军各派仍以东殿为尊,其次为北殿,其次为?殿。

古隆贤为北殿代表,心里暗自松了口气。因为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酿成奇祸,北殿太平军也自觉低人一等,有些抬不起头。既然革命军并不刻意贬低北殿太平军的地位,古隆贤也释怀了不少。

九江守将黄文金也颇为得意。金田团营时,黄文金是广西博白县的拜上帝会领袖,率会众参加金田起义。但博白与广东相邻,离拜上帝会总部所在地桂平县很远。

因为这个缘故,黄文金始终无法挤入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只沦为一名镇守地方的猛将。东王杨秀清慧眼识珠,让他镇守九江要地。

(历史上,黄文金是个悲情人物。他智勇双全,是个非常难得的帅才,却因为屡次站错队,始终不得重用。黄文金先是跟着杨秀清,成为东殿大将。杨秀清死后,黄文金受到猜忌,只得投靠国宗韦俊。

(韦俊被杨辅清逼得投降清朝,黄文金没有投降韦俊,却又被洪秀全嫌恶,再次投靠陈玉成。谁知道,陈玉成早死,黄文金又成丧家之犬,最后只得独当一面,夺占了浙江湖州。

(洪秀全并不喜欢黄文金,却不得不承认黄文金有大将之才。因此,洪秀全临死前,天京不保,特意嘱托幼天王出城投奔黄文金。黄文金接到幼天王后,却不巧病死,幼天王也很快被俘。)

一声炮响,声音来自长江上的蒸汽战舰。在座的太平军代表停止了交谈,眼见三个革命军代表相继进入接官厅,坐在接官厅上首的横桌上。

他们分别是南洋舰队司令李锐、海军陆战队二支队长林启荣、高级参谋陈承瑢。

太平军代表们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半是期待半是畏惧地看着李锐等人。

陈承瑢原是太平天国佐天侯,率先归降革命军。他剪去了长发,换上了革命军陆军装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陈承瑢也坐在了上首,令太平军代表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陈承瑢在天京事变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革命军把他奉为座上宾,显然就是明证。

按照革命军的规矩,开会之前首先点名,陈承瑢负责点名。

尽管已经告知过点名答到的规矩,这些太平军大将们还是回答得五花八门,有答“到”的,有答“有”的,有举手示意的,还有拍桌子应答的。

很显然,有些人在借此表达对陈承瑢的不满。李锐翻看花名册,对照着眼前的东殿大将。花名册由情报局提供,上面标明了参会东殿大将的驻地、籍贯、出身等简明信息。

从点名答到这件简单小事上看,这些太平军大将粗鲁无礼,与李锐期待相差甚远。不过,李锐并不在意,他得先稳住这些人,逐渐收编他们。待收编完毕后,再着重加强改造。

点名已毕,李锐当仁不让,作开场白道:

“各位同袍,我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革命军海军南洋舰队司令,名叫李锐。没错,我就是率部攻下天京的李锐。论出身,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社会底层贫民。

“不一样的是,大家在陆上起事,我则做了海盗。更重要的是,我得遇明主,早早做了从龙之臣。因此,敝人不才,当上了南洋舰队司令,刚刚晋升少将军衔,受封子爵。

“我左边这一位,名叫林启荣。你们是否知道,林启荣也曾做过太平军,原是东王的亲兵。金田团营时,当今圣上与东王结为兄弟,林启荣也因缘际会,转而加入了革命军。

“如今,林启荣已是海军陆战队的副司令,军衔为海军准将,麾下有战船、洋枪、洋炮,还有战马,精锐无敌。”

太平军代表们看着林启荣,一脸的羡慕。五年前,林启荣还是个一文不名的太平军小兵。当时,在座的太平军大将都已开始崭露头角,在太平军中有头有脸了。

哪知道,人家跟对了人,现在已是准将。这些太平军大将跟错了人,高开低走,甚至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其实,林启荣的本职是陆战队二支队长,军衔本为海军上校。为了节制太平军,杨烜特意把他提升半级,兼任陆战队副司令。这既能提高林启荣的威望,也能提高他的积极性,方便他在武昌前线独当一面。

李锐继续说道:“我右手边这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陈承瑢之前是太平天国佐天侯,深谙时务,对我军襄助很大。他很受皇上赏识,受封陆军上校,担任革命军高级参谋。”

这话说得语焉不详,令太平军代表们产生诸多猜测。不过,陈承瑢倒是一脸坦然,既无得意,也无不安,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陈承瑢插了句话:“皇上英明神武,革命军无往不胜。敝人弃暗投明,蒙得皇上赏识,实乃大幸。”

杨烜并不喜欢陈承瑢这种两面三刀的人,为了笼络太平军,不妨赏他了一个“陆军上校”的军衔。但陈承瑢手下没兵,不像眼前这些太平军,个个都有一块地盘。

李锐说:“天京事变,诸王互相残杀。洪秀全、洪天贵福尽皆死难,杨秀清、韦昌辉死于内讧。秦日纲不辨黑白,为虎作伥,手上沾满同袍鲜血,早已身败名裂,死期不远。诸位虽不在天京,却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东殿各部,驻防天京城内外的全部被杀,驻防外地的也受到洪秀全的猜忌,无法自安。要不是皇上起兵靖难,说不定在座各位都要被洪秀全诛杀殆尽了。”

这话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想起天京事变刚爆发时那种雷霆之怒,在座的东殿大将仍然记忆犹新,想想都后怕。

杨辅清十分乖巧,附和说道:“幸亏革命军及时赶到南京,皇上运筹帷幄,勘定大局,我东殿众将才能幸免于难。这种再造之恩,我们东殿众将没齿不忘。”

这话说得十分恳切,东殿众将纷纷附和。天京事变后,韦昌辉大肆诛连。洪秀全也发布明诏,诛杀了驻守池州的东殿大将杨元清等人。

杨辅清与杨元清一样,都是杨秀清的结拜兄弟。只因他驻守安庆,手下兵马较众,洪秀全心存忌惮,没敢向杨辅清下毒手。

那段时间,杨辅清整天提心吊胆,胡思乱想,压力很大。他召集谋士左思右想,最终得出结论:唯有投降革命军,方称明智。

李锐话锋一转,说道:“至于北殿部队,在天京事变中罪孽深重,更应痛加忏悔,戴罪立功。”

北殿代表古隆贤,赶紧说道:“提督韦兄已经知错,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北殿部队的忏悔之心。请诸位看我北殿的实际表现,我们一定奋勇杀敌,为帝国守住武昌。”

所谓提督韦兄,指的是韦俊。太平天国时期,韦俊为国宗提督军务,负责督师湖北。古隆贤称韦俊为提督韦兄,仍有抬高韦俊的意思。

(历史上,古隆贤也是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原隶属于韦俊。韦俊投降清朝后,古隆贤追随李秀成,颇受排挤,被安排在皖南贫瘠之地对阵湘军。

(后来,古隆贤投降湘军,不久解甲归田,得到善终。他在家乡清除恶霸,延师教授族中子弟,颇像几分正直乡绅的模样。)

杨烜认为古隆贤是北殿大将中的明白人,让李锐对他刻意笼络。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