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40章 守杭州

1850再造中华 第440章 守杭州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杨田进入杭州城当天,就大抵粉碎了城内的抵抗力量。得益于革命军长期坚持的优待俘虏、群众路线等政策,杭州军民的抵抗并不激烈。

八旗兵龟缩在满城内,丝毫不敢出战。绿营和宝胜勇都已崩溃,或死或降或逃。

摆在杨田面前的,是如何赶在革命军主力到来之前,坚决守住杭州城。

杭州是座大城市,有十个城门,还有艮山门这样的水门。城内有80多万居民,还有四千多名没有解除武装的旗兵。数万惊惧不已的满人,挤在钱塘门附近的满城里,惶惶不可终日。

杨田手上只有两千兵马,缺少重火器。好在革命军战斗力强,可以以少敌多。两千革命军全都是骑兵,机动性强,可以随时互相支援,一人可当数人用。

在黄宗汉看来,以两千骑兵守卫杭城,抵御可能到来的清军江南大营援军,似乎颇有困难。

杨田却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接连颁布多条军令:

一、以野战代替固守。

两千革命军骑兵,守城固然不足,但若论野战,还是可以与清军拼一拼的。

杨田守卫杭州,并不在城内坐等清军,而是在城外布置兵马,发挥野战优势,争取把敌军援军挡在杭城之外。

他封闭六处城门,每处城门只留一个排守卫。剩下四处城门,每处留下一个连人马看守,严控人员出入。满城那边,杨田留下三百人马警戒,防止八旗兵趁乱袭击。

除去布置在巡抚衙门、布政使衙门、杭州知府衙门的兵力,杨田还是挤出了七百人马,部署在城北敌军可能袭来的方向。

二、令黄宗汉出面维持秩序。

黄宗汉摇身一变,正式成为中华帝国浙江省省长。他担任浙江巡抚多年,在浙江官场遍布亲信,杭州城内也有很多他的门生故旧。

有黄宗汉主持局面,很多杭州官绅也放松戒备,欣然接纳革命军。满城里的旗兵也再无殉城的想法,抵抗意志瓦解。

三、动员民夫帮忙守城。

杭州城内兵力短缺,杨田不敢擅自招募新兵,也不敢轻易留用清军俘虏。好在情报局杭州站的特工们工作得力,在众安桥北下城区的锡箔铺、织机坊里,招募了五百多个机户工匠,帮忙维护社会治安。

革命军就像传言中的那样不抢劫、不杀降,迅速赢得杭州民心,受到杭州士绅的欢迎。

四、广设疑兵,迷惑清军。

调海军两艘蒸汽战舰至杭州城外,营造革命军大军已至的假象。

令城中商民赶制军旗,在杭州城外的山林中上遍插军旗,以为疑兵。清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发动攻击。

……

几项措施落实到位,杭州城虽不至于固若金汤,却也是防守得力,城内秩序迅速稳固下来。

黄宗汉暗自佩服,授意杭州官绅上“万民伞”,募捐钱粮,欢迎革命军入城。

所谓“万民伞”,是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在清代,地方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得表示一下挽留,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送“万民伞”。

清官离任自然有人送伞,而那些贪官离任时为了保全面子,也要想方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一下门面。到了晚清,这一风气愈演愈烈,直至成为了官场上的一种陋习。

杨田清楚万民伞的把戏,拒不接受万民伞,反倒是对绅民募捐的钱粮来者不拒。

经此一役,杨田与黄宗汉并肩作战,彼此也建立起了信任和友谊。

这天,亲兵来报,说在杭州城内抓到了罗遵殿的遗孀、长女,询问杨田如何处理。

恰巧黄宗汉在场,向杨田诉说了罗家的故事。原来,闽浙总督瑞麟在福州不战而逃,由此引发满清疆臣一番大的调动。罗遵殿由湖北布政使,擢升为浙江巡抚。

这也是咸丰一片苦心,为的是安抚湘军。而在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看来,罗遵殿是同年,可以引为奥援,并借罗遵殿向湘军示好。

清廷中枢想的不错,却无意中要了罗遵殿的老命。罗遵殿认为浙江与福建相邻,革命军对浙江志在必得。

因此,他前往浙江赴任,只携带夫人和长女同行,其余子女及家眷都集中安置在湖南长沙,托付给了湘军大佬骆秉章照顾。

革命军攻进杭州,罗遵殿不敌,打算殉节以全名声。按照殉节的做法,罗遵殿应该先杀家眷,以免家眷被辱,然后再自杀。

但罗遵殿知道革命军纪律严明,不会侵犯家属,又不忍心夫人和长女随他殉难,便把他托付给一名老仆,让他们相机逃命。

结果,有人告发,革命军捕获了罗遵殿的家属。按照俘虏政策,革命军准备释放母女二人。但她们请求收殓罗遵殿的尸首,带尸首一起回湖南。

杨田听罢,感慨不已,说道:“罗遵殿是个忠臣,妻女也都是有情有议之人。这样,多送他们点盘缠,挑几个可靠的俘虏,让他们回湖南吧。”

黄宗汉同样心生感慨,借这个机会,把杨田恭维了一番。他说:“师长,经此一役,我多有领悟。革命军必胜,清军必败,皇上统一中国,为期不远矣。”

杨田也来了兴趣,问道:“阁下有何高见?”

黄宗汉定了定神,说道:“第一,长官身先士卒,将士乐于从命。这次袭杭州,黄师长亲自带队,以身涉险,出敌不意。放在绿营兵里,长官绝对不会亲自冲锋陷阵。

“第二,部队令行禁止,如臂使指。骑兵说分就分,就合就合,官兵毫无怨言,亦无门户之见。师长以陆军调度海军战船,海军亦欣然从命,配合陆军在钱塘江上来回游弋。

“第三,官兵秋毫无犯,百姓不仅乐于服从,还敢起而响应。动员织户工匠参与守城,应者云集。

“第四,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杭州的清军,同样装备了洋枪洋炮,人数也比革命军多,却完全不是革命军对手,甚至于一触即溃。”

“第五,俘虏政策宽容,清军也好,官吏也好,投降革命军后不仅没有心理压力,反而有弃暗投明之感。

“……

“凡此种种,皆清军所不及。由此可知,杨氏之取代爱新觉罗氏,岂非天意?”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