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87章 赵烈文妄议时局

1850再造中华 第487章 赵烈文妄议时局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年关将近,湘军上下却毫无过节的气氛,反而一个个紧张兮兮。按惯例,革命军常常在春节前后发动新的攻势。

1852年攻广东,1853年攻交趾,1854年攻福建,革命军都选择在春节开战。

按公历,现在已是1855年12月底。革命军会不会在开年之后大举西征,攻灭湘军呢?从种种迹象看,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去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被革命军歼灭。无奈之下,咸丰只得寄托希望于湘军,重用曾国藩、胡林翼两位湘军大佬。

两人都被授予钦差大臣的头衔,胡林翼节制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军务,曾国藩节制江西、江苏、浙江三省军务。六省境内的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受二人节制。

事权统一,果然很快收到奇效。两人可以从容地调动六省资源,湘军缺饷问题迎刃而解。湘军大受鼓舞,积极进取,在湖北、江西两个战场都有斩获。

西线战场的革命军,以步兵第五师为主,是一个刚组建不久的步兵师,不少官兵出身于太平军。在湘军的攻势下,步五师只能收缩战线,力保武昌、武穴、九江、湖口、安庆等军事重镇。

这几座军事重镇,都濒临长江。湘军水师孱弱,无法掌握制江权,也就很难攻占濒临长江的军事重镇。

更要命的是,胡林翼与曾国藩一样,都是钦差大臣,都能节制三省军务政务。

湘军也隐然形成了两派,一派以胡林翼为首,主战场在湖北,主攻武昌;另一派以曾国藩为主,主战场在江西,主攻九江。

事实上,曾国藩所节制的三省,江苏、浙江都已归属中华帝国,只有江西一省还握在曾国藩手里。胡林翼所节制的三省,湖南全部,湖北、安徽大部都掌握在湘军手里。

因此,胡林翼后来居上,势力已经赶超曾国藩了。

一方面,咸丰更喜欢胡林翼,一直想扶植胡林翼做湘军统帅。早在咸丰登基之初,曾国藩便上折劝谏咸丰,把咸丰说得极为难听,引得咸丰震怒。

之后,曾国藩创建湘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咸丰扶植胡林翼,便想借机裁抑曾国藩的势力。

另一方面,胡林翼的才具胜过曾国藩,为人处事更加灵活圆滑,更受朝廷的青睐。

大敌当前,湘军却被朝廷人为地分成两部,力量分散。曾国藩忧心忡忡,决心亲自赶赴湖北咸宁,劝说胡林翼与他合军一处。

此时的胡林翼,正驻军湖北咸宁,指挥所部湘军进攻湖北武昌。曾国藩则驻军江西南康,指挥所部湘军进攻江西九江。

湘军力量分散,胡林翼攻不下武昌,曾国藩亦攻不下九江。两军合成一军,力量增强,或许能够有所突破。

至于攻哪里,两人各有私心。曾国藩节制江西军务,自然要优先进攻江西。

江西号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而九江“镇江锁湖”,为吴楚咽喉,是东南六省之腰肋。

在曾国藩看来,九江是东南大局的“棋眼”。只要夺取九江,就能切断武昌之敌的退路,长江上游的战局将大有改观。

而在胡林翼看来,武昌地处九江上游,舍上游而攻下游,无疑是南辕北辙。他有节制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军务的特权,也就有肃清三省敌人的责任,自然要优先进攻武昌。

双方来回多次书信,谁也说服不了谁。曾国藩势力更弱,受革命军威胁最大,只得屈尊前往湖北,当面会见胡林翼。

长江已不安全,曾国藩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走陆路前往湖北咸宁。两个心腹幕僚,一个名叫赵烈文,另一个名叫刘蓉,随他一同前往。

刘蓉是湖南湘乡人,既是曾国藩的同乡,也是曾国藩的好友。(历史上,他曾官至陕西巡抚。石达开进军四川,便败于刘蓉之手。)

赵烈文是江苏常州人,只有23岁,却已成为曾国藩的心腹幕僚。

之前,赵烈文的姐夫周腾虎颇有见识,料定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难成大事,来湖南投奔曾国藩,受到曾国藩的赏识。

周腾虎向曾国藩举荐赵烈文,说服曾国藩以厚币延请赵烈文入幕。赵烈文年轻气盛,谈锋甚健,妙语连珠。

曾国藩特别不喜欢夸夸其谈之人,却又十分欣赏赵烈文的才识。他打算折一折赵烈文的傲气,派他到九江参观湘军大将塔齐布的大营。

没想到,赵烈文回来之后一顿吐槽,料定塔齐布难堪大任。

曾国藩十分不喜,询问赵烈文原因。赵烈文毫不收敛,不客气地说道:

“塔齐布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湘军水师本就孱弱,又集中于武昌上游。江西湘军缺少水师,难有作为。”

曾国藩认为他爱说大话,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已开始对赵烈文敬而远之。

赵烈文亦有自知之明,便借口家中有事,离开曾国藩的大营。

很快的,塔齐布在九江城下接连战败,令曾国藩大感意外。他始知赵烈文有先见之明,派人追上赵烈文,对他大加重用。两人渐成了忘年交,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次前往湖北,曾国藩亦带上赵烈文,以便随时向他征询意见。

正是寒冬,曾国藩、刘蓉、赵烈文三人,在亲兵的护卫下,顶着寒风,一路向西走去。曾国藩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并不坐轿,而是骑马西行。

三人并马而行,边走边聊天,无形中驱走了许多寒意。刚开始是谈诗词,谈理学,气氛甚为轻快。

不久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当前的时局上来,气氛也变得沉重起来。曾国藩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坦然问赵烈文道:

“惠甫,你一向说,咱们坐困江西,难有作为。塔齐布师老兵疲,顿兵九江城下,不足为恃。依你高见,眼下这个难局,该怎么破局?”

赵烈文胸有成竹地答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涤帅斟酌。”

曾国藩与刘蓉相视一笑,忍不住想嗤笑。难局如此棘手,赵烈文竟有三种破局之法,想想都不能当真。

不过,赵烈文依然无所顾忌,并不在意曾国藩和刘蓉的神情,侃侃而谈道:

“上策,莫如投降革命军。革命军打垮江南、江北两大营,有颠覆华夏之实力。从长远看,杨烜很可能取代爱新觉罗氏,进而统一中国。

“从近处看,假若革命军大举进攻,一师攻略长江以北,四师攻略长江以南,海军沿江西进,二师从湘江北伐湖南。以湘军之疲弱、之分散,绝非革命军的对手。

“如今湘军所处的位置,犹如明末之关宁铁骑,又如交趾之镇西军。关宁铁骑挡不住满洲八旗,镇西军挡不住革命军,湘军也挡不住革命军。

“朝廷对湘军也不咋样。要不是江南江北大营崩溃,朝廷也不会倚重涤帅,湘军也难有出头之日。既然挡不住革命军,莫如趁湘军还算完整,争取整建制归入革命军。

“如同交趾之镇西军,投降后被改编为交趾守备师。湘军之战力,数倍于交趾镇西军,归顺后必能得革命军重用,湘军兄弟也能继续带兵打仗,搏击功名。”

这种论调,曾国藩已听过多次。但赵烈文如此说,足见对时局已经失望。

刘蓉苦笑一番,说道:“惠甫,此刻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赵烈文也叹了口气,说道:“霞仙,烈文并未开玩笑。”

曾国藩正色道:“革命军以夷变夏,糟蹋圣贤学说,有污中国文化。我是读书人,宁做清朝的遗民,也不做革命军的降官。”

赵烈文年轻,读过许多洋务书籍,对中华帝国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曾国藩的气节,在赵烈文看来,完全不可取。

若革命军是太平军,曾国藩尚可殉节。可革命军志存高远,为民谋利,有办法、有能力重振中国,抵御内忧外患。满清腐朽无能,百姓水深火热,有什么值得湘军效忠的。

曾国藩毕竟是赵烈文的恩主。赵烈文不愿指责他顽固,转而谈起了中策。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