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89章 湘军点将录

1850再造中华 第489章 湘军点将录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赵烈文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问题十分透彻,俨然已是曾国藩麾下数一数二的幕僚。

曾国藩已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与胡林翼达成一致,把湘军合兵一处。至于湘军指挥权,他能争取到则最好,争取不到则不妨让给胡林翼。

真正的问题是:湘军下一步该打武昌还是该打九江

曾国藩思考良久,有些取舍不下。一阵寒风吹来,曾国藩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有个贴身的仆人,名叫曾福,自曾国藩做京官时,便一直跟着他。

曾福凑了过来,问道:“大帅,要不要去前面的镇子上找辆马车”

骑马是个体力活,大冷天骑马更加难受。这几年,曾国藩带兵与太平军、革命军作战,身体更加衰颓,换乘马车会更舒服一些。

曾国藩从沉思中反应过来,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道路难行,马车就算了吧。何况,兄弟们都骑着马,我又怎么好意思坐车”

大帅不坐马车,更不会坐轿。曾福熟悉曾国藩的为人,骑马退了下去。他从行李中找到三个小铜炉,在里面加了木炭,引燃后拿给了曾国藩、刘蓉、赵烈文三人。

有小铜炉在手,曾国藩手中的缰绳也放松了。战马一路奔波,趁机偷懒,降低了速度。

曾国藩感到了些许暖意,心情也舒畅不少。他问刘蓉和赵烈文道:“依二位高见,湘军合兵一处后,该着眼武昌,还是九江”

刘蓉一向谨慎,从不轻易表态,便对赵烈文说道:“惠甫,你先说。”

赵烈文当仁不让,说道:“愚以为,还是要着眼武昌。《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及湖北,说湖北‘山川险固,自古称雄武焉。中原有事,盖必争之地也’。

“又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由此推论,若把东南战局看作一局棋,武昌则为‘棋眼’,牵动东南全局。如今,天下大半仍归大清,湖广大半仍在贶帅掌握之中。东南大半,却已沦于杨氏之手。

“东南的战局已成危局,必须紧扣棋眼,集中全部兵力攻克武昌。然后,咱们立足两湖,肃清两湖,方有对抗革命军的希望。”

刘蓉赞同赵烈文的意思,说道:“武昌位于九江上游,自古在长期流域用兵,无不要抢占上游,取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势。若湘军舍武昌而攻九江,无异于舍本逐末。

“其次,湖南是湘军的大后方,与湖北、江西同时接壤,却与湖北的联系更为紧密。湘军以湖北为主战场,后勤供应更加方便。

“再次,涤帅与贶帅是湘军的两雄,都公忠体国、顾全大局。两军合兵一处,若以湖北为战场,则是涤帅牵就贶帅。

“论资历,论威望,贶帅都不如涤帅。涤帅既已向贶帅让步,贶帅自当投桃报李,把湘军指挥权让给涤帅。”

曾国藩眼前一亮,颇为心动。他长期担任湘军统帅,却一向苦于事权不一,处处掣肘,一度产生过撂挑子的想法。

如果湘军合兵一处,由曾国藩统一指挥两部湘军,不仅对战局有利,亦对曾国藩的威信有利。

姜还是老的辣。这一层想法,赵烈文却不曾想到。他不由得暗自佩服刘蓉,说道:

“霞仙兄说得极是。贶帅虽有才具,却身体衰弱,难胜烦剧。若请他坐镇后方,为前方调度兵马粮草,倒也合适。

“涤帅可以坐镇前方,无后顾之忧,统一指挥前线各路兵马,集中精力对付革命军。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涤帅勿要固辞。”

曾国藩已经心动,却说道:“到了湖北,再与润芝面谈吧。”

大计已定,曾国藩的情绪舒缓不少。三人聊起湘军,不由得点评起各路湘军大将。

曾国藩创办湘军之初,麾下共有四员大将。陆军有两员,一为罗泽南,二为塔齐布。

罗泽南堪称是湘军第一悍将,手下营官多为其弟子,包括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杨昌浚等。他是曾国藩的好友,与曾国藩一样都是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为培养曾国荃、曾国华等弟弟,亦让他们拜罗泽南为师。

此人学问很高,又讲究经世致用,在湖南名气很大。因湖南内乱不已,罗泽南很早就办起了团练。曾国藩创建湘军陆军,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在罗泽南的团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塔齐布是满人,原是湖南绿营下级军官。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始,担心朝廷猜忌自己,刻意提拔塔齐布,让塔齐布担任湘军大将。

塔齐布才能一般,勇于冲锋陷阵,拙于运筹帷幄。但他很有自知之明,对曾国藩执礼甚恭。

受曾国藩的提携,他官职一度在曾国藩之上。但即便如此,他在曾国藩面前就像一员裨将,毫无架子。因此,曾国藩甚是赏识塔齐布。

湘军水师也有两员大将,一为彭玉麟,一为杨载福,皆智勇双全,是不世出的奇才。彭玉麟生员出身,杨载福行伍出身,两人不相上下。若非要比出高下,总体上,彭玉麟胜在谋略文采,杨载福胜在勇猛刚强。

彭玉麟和杨载福起初都是湘军水师中下级军官,经过岳州之战,褚汝航等水师大将阵亡,两人大放异彩,被曾国藩大胆提拔为湘军水师统帅。

彭玉麟是晚清中兴名臣,与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湘淮大佬齐名。

他一生六辞高官,不置私产,不近女色,痴爱梅花,痴念梅姑,是一个真正的报国真忠臣、刚正真丈夫、淡泊真名士、痴情真男儿。

杨烜穿越之前,便非常崇敬彭玉麟。他建号称帝后,一度写信给彭玉麟,请他弃暗投明。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彭玉麟刚直不阿,早就看不惯**无能的清政府,不愿做清朝的官员。他还曾劝告曾国藩称帝,一生以天下苍生为重,并不盲目忠君。

至于杨载福,也是智勇双全。只不过他文采一般,身体又多病,最后位至陕甘总督。

杨载福的私德非常清正,平时沉默寡言,谨言慎行。他戎马一生,位列督抚,经手的银子上千万两,自己却毫不贪墨,和彭玉麟一样不治私产。

(历史上,从陕甘总督任上致仕后,杨载福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不得不跑到四川找老部下鲍超化缘。鲍超府中的门子见他衣着简陋,如同乡下老农,根本就不搭理杨载福。

(杨载福也不废话,赖在鲍府门口不走。门子只好向鲍超报告。鲍超问过来人长相,慌忙出门迎接杨载福,奉送老上级一万两银子。)

这四员湘军大将,掌握了湘军最精锐的部队。其中,罗泽南和彭玉麟隶属于胡林翼,配置在湖北战场;塔齐布和杨载福隶属于曾国藩,配置在江西战场。

除此之下,湘军中还有一支楚勇,不妨称之为江刘系。江指的是江忠源,刘指的是刘长佑。

江刘系湘军,堪称是湘军鼻祖。曾国藩还在做京官时,江忠源便创办了楚勇,在湖南、广西镇压农民起义。

这一派领袖人物先是江忠源,后是刘长佑,大将有江忠义、江忠济、江忠濬、江忠淑、刘坤一、萧启江、田兴恕等。

江忠源最早与太平军作战,最早担任督抚,最早认识到水师的重要性。在他的力劝之下,曾国藩才开始着手创办水师,将水师独立于陆师。

去年,江忠源在皖北战死,刘长佑接管江刘系湘军。但刘长佑的威望不如江忠源,江忠源的兄弟们,如江忠义、江忠济等并不服他。

因战事紧急,江氏兄弟带领兵马归属了胡林翼。刘长佑、刘坤一叔侄,则带领兵马归属了曾国藩。江刘派湘军,实际上已经分裂,称不上派系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