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07章 大臣廷议,君臣独对

1850再造中华 第507章 大臣廷议,君臣独对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咸丰皇帝嗜好声色,讲究排场,每逢过年时,都要密诏京城里有名的名角,到宫廷里唱戏。一年到头戒备森严的紫禁城,也会难得热闹一番。

今年的国事尤其艰难。咸丰有心振作,一连串发布了许多谕旨,把姿态摆得很高:

集合大臣廷议,公开讨论徐继畲请行新政的折子;缩短春节假期,由近一个月时间缩短为七天;禁止各衙门在春节期间封印,各衙门上自堂官,下至书办,排班值班,确保公务不断;内廷禁止娱乐,不再召戏班进紫禁城唱戏……

(清朝的春节假期很长,各衙门从冬至前后开始“封印”,到来年正月二十前后“开印”,时间长达一个月。具体起止时间,则要根据钦天监提前测算。)

今年的春节一切从简,内廷不招戏班,紫禁城内亦不得大张旗鼓地张灯结彩。内务府官员们失去了敛财的机会,个个意兴阑珊。各宫殿的太监、宫女们也个个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犯了错,撞在枪口上。

这天,早朝过后,咸丰来到养心殿休息。军机大臣、王公贵族、六部九卿,包括有名望的御史、翰林、南书房的师傅,都留在了乾清宫,廷议新政之事。

按照《大清会典》规定,“凡御门听政,每日皇上御乾清门,设榻于门之正中,设章奏案于御榻之前”。

乾清门位于紫禁城正中央,也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点。康熙、雍正、乾隆以前,满清尚能严格按照《大清会典》,在乾清门前的露天广场上组织早朝。

早朝的时间很早,臣子往往要在凌晨三四点赶到午门等候,听宣来到乾清门。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早朝停止,所有奏折送至军机处。

雍正设立军机处后,满清的权力中枢转移至军机处,早朝意义不大。雍正以后的皇帝,都居住在养心殿,常在养心殿与军机会面,商量政务。

百官早朝则移至乾清宫,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露天早朝。朝廷若有廷议,同样在乾清宫内进行。养心殿,这座原本在紫禁城内并不起眼的宫殿,反而成了满清的权力中枢。

此时的养心殿内,咸丰正百无聊赖地批阅着奏折。军机大臣们正在乾清宫内廷议,陪伴咸丰的,则是他最信任的臣子:御前大臣、领内侍卫大臣肃顺。

满清是封建**统治的巅峰,大权集于皇帝一手。二品以上官员,包括品级更低的御史、翰林,甚至是内务府派往各地的官员,都有资格给皇帝上奏折。

满清祖训甚严,皇子从小接受严苛的教育。咸丰虽然沉溺声色,却也必须每天处理奏折。当然,他身体就不好,对此颇有些力不从心,不可能像雍正那样事必躬亲,在奏折上批阅长篇大论。

咸丰批奏折,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就只在上面做标记。有时候是用指甲摁道印,有时候是摁两道印,有时候只是拿朱笔画圈。

不同的记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军机大臣收到奏折后,会根据咸丰留下的记号,对奏折做出处理。

这天,咸丰看着一篇奏折,似乎甚感兴趣,拿在手里看了好几遍,嘴上不时啧啧称叹,惹得一旁的肃顺也大感好奇。

咸丰把奏折递给肃顺,说道:“肃六,你看这篇奏折。潘祖荫真是个大才子,字写得好,文笔也好。”

肃顺双手接过奏折,轻轻阅读起来:“《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才可用疏》:窃以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战胜攻取,所向克捷,最称得力。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

“是则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读到这儿,咸丰击节叹曰:“写得好,这句话写得真好!潘祖荫乃真名士,想不到也能写出这样激愤昂扬的好文章!”

肃顺知道,这篇奏疏虽由潘祖荫所奏,却出自郭嵩焘的手笔。

郭嵩焘请潘祖荫吃花酒,拜托潘祖荫上疏救左宗棠。潘祖荫一听,义不容辞,把郭嵩焘的草稿抄了一遍,第二天就递了上去。

肃顺附和道:“这句话,可以名传千古了!潘祖荫为国惜才,心情激切,所以写出了这等脍炙人口的话!”

咸丰勉强笑了下,问道:“左宗棠到底何许人也?曾国藩上疏救他,胡林翼上疏救他,骆秉章上疏救他。现在,就连潘祖荫这个大名士,也上了折子,还说得如此激切!”

官文上折弹劾左宗棠时,咸丰震怒。他难以想象,一个巡抚衙门的师爷,竟敢凌辱一个二品总兵。一个堂堂总兵,竟然委屈得上京控诉。

咸丰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左宗棠是骆秉章的幕僚,与湘军渊源甚深。说不定,正是有湘军撑腰,左宗棠才敢如此如礼。

杀一个左宗棠,正好可以杀鸡儆猴,给曾国藩、胡林翼这些湘军大佬一些颜色看看。因此,咸丰当时密旨官文,让他暗中调查左宗棠。一经调查清楚,官文可以将左宗棠就地正法,不必奏闻朝廷。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左宗棠,惹出这么多的风波。这么多的钦差、督抚、名士都上疏救他。咸丰反倒有些骑虎难下,抹不开面子了。

肃顺说道:“奴才多少也听说过他。当年张亮基做湖南巡抚时,长毛袭攻长沙。张亮基束手无策,绑架了左宗棠的女婿陶桄。这个陶桄,也就是陶澍的独子。

“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张亮基挡住了长毛,守住了长沙。至此之后,左宗棠便一直在巡抚衙门里做师爷。此公之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官场为之涤荡一清。

“该省不肖之员,对其恨之入骨,诽谤连连。官文惑于浮言,也上疏弹劾左宗棠。左宗棠只是一在籍举人,生死去留看似无足轻重,但于两湖关系甚大。

“为国惜材,奴才恳请皇上宽宥左宗棠,让他戴罪立功。左宗棠感戴天恩,尽其所长,襄理军务,庶于两湖战局有所裨益。”

咸丰叹口气,说道:“这么多人上疏救左宗棠,你也帮他说话,可见他必有可取之处。朕这次就饶了他,让他戴罪立功吧。”

说罢,咸丰拎起朱笔,在奏折上批道:“着左宗棠迅离湖南,赴湖北湘军大营襄理军务,由曾国藩、胡林翼严加看管。”

肃顺心中一喜,说道:“皇上圣明。左宗棠经此挫折,必会对皇上感激涕零,为皇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咸丰扔下朱笔,冷冷地说道:“哼,左宗棠是忠臣还是劣幕,还得看他日后的表现。一个小小的左宗棠,湘军反复上折营救。八旗、绿营但凡中用一些,朕也不至于要看湘军的脸色!”

这就是气话了。肃顺感激劝道:“皇上何必动怒?曾国藩、胡林翼都是肱骨之臣,他们上疏救左宗棠,想必也是因为左宗棠是个难得一遇的奇才。”

咸丰却是余怒未消,说道:“曾国藩、胡林翼,提起他们朕就来气。他们不跟朕商量,就擅自合兵一处,置江西大局于不顾。这两人一向很识大体,这次却先斩后奏,让朕颇感失望。”

肃顺一向主张重用湘军,赶紧帮曾、胡说好话:“皇上,曾国藩、胡林翼公忠体国,对皇上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想必前线战事紧急,曾、胡二人有难言苦衷,所以才出此下策。”

咸丰沉吟不语,过了许久才说道:“湘军出身于团练,却建此大功,朕也不好说什么。编练新军的事,你可有什么主意?大臣廷议,想必也是议而不决。办大事,还得靠我们君臣二人。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皇上如此坦率,肃顺也不再有所保留,说道:“编练亲军,奴才想请六额驸景寿坐镇。”

“六额驸?”咸丰眉头紧皱,觉得不妥。

肃顺早有预料,说道:“编练新军,一定要由亲贵掌握兵权。六额驸表面木讷,其实只是不喜欢揽权,大事方面毫不糊涂。

“如今国事艰难,哪容六额驸逍遥自在?他身份尊贵,有他坐镇新军,新军官兵不敢不服。奴才再保举陈孚恩帮办军务,随时襄助六额驸创制新军。”

咸丰恍然大悟,觉得这个安排不错。他之前并不喜欢陈孚恩,但陈孚恩做官很巴结,为了取得政绩可以不择手段。乱世用人首看才能,陈孚恩足以胜任帮办军务。

咸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这个人事安排,又问肃顺:“编练新军,该定什么宗旨?”

肃顺揣摩着他的意思,说道:“大清文物制度处处领先洋人,唯独器不如人。奴才以为编练新军,仍要坚持中体西用,采用中式方法练兵,再辅之以洋枪洋炮,一定可以奏效。”

咸丰龙颜大悦,说道:“如此甚好。咱们天朝上国,只要官兵争气,哪里敌不过洋人?编练新军的事,就按你说的方法办!”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