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37章 争夺海权

1850再造中华 第537章 争夺海权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胡雪岩这种商人,也从中嗅到了许多商机。

郭参事越谈越高兴,干脆把《海权论》中的精华转述了一遍。他本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口才又好,把《海权论》讲得生动有趣。

他说:“《海权论》非常精妙,推荐大家一定要买到原书,仔细精读,反复研读,才能真正理解此中的真味。”

鄚文沅被他撩得心痒痒,说道:“郭参事,您就别再卖关子了,有劳您先讲我们大家讲一讲,也让我们‘先听为快’。”

郭参事不无得意,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再讲一讲海上行动自由吧。”

杨烜认为,要控制海权,就要掌握海上行动自由。此乃海权论的关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上,帝国应当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满清长期闭关自守,商品出口以茶叶、大黄、丝绸、瓷器为重点。

由于满清消极不作为,出口商品以广州十三行的形式进行。洋人把商船开到广州家门口,再由十三行居中代理。

这种消极的商品出口行为,造成了许多弊端。最直观的,就是中国商品质量的下降、出口贸易量的萎缩。

譬如丝绸、瓷器,传统上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由于满清不思进取,洋人却采取重商主义,大力仿制中国丝绸、瓷器。

此消彼长下,中国丝绸、瓷器价格高、质量低,早已不是洋货的对手,出口量急剧萎缩。

当今国际市场上,丝绸、瓷器已是洋货的天下。英国采用工业方法生产瓷器,质量比中国的好,价格还要低廉。同样的,外国从中国进口生丝,带回欧洲生产丝绸,再带回中国倾销,还有大量营利空间。

现如今,英国人已在锡兰、印度等地试种茶叶。一旦英国试种成功,中国的茶叶出口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中华帝国必须主动拥抱海上贸易,努力成为一个商品输出国家。这就要求,帝国要大力发展工业,生产足够的产品出口海外,并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

为了支持海上贸易,帝国将采取多种政策,扶植中国商品与外国商品展开竞争,包括但不限于:关税补贴、价格管制、信贷和保险支持等。

第二,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海上船只。船只是海上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一国海上实力最直观的展现。当今的海上强国,军舰也好,商船也好,数量巨大,吨位惊人。

与之相比,帝国海上船只还很少,总吨位也不高,造船技术与英法等海上强国也有差距。

下一步,帝国将拿出切实措施鼓励造船业。一方面,海军将继续向造船厂下订单,攻关一干吨以上的铁甲舰。另一方面,帝国鼓励企业、私人购买商用船只。

根据《国防动员法》,商用、民用船只上应当预留改装空间,确保在战时可以改装为武装商船,甚至直接改装为军舰。

第三,必须着眼长远,占领若干殖民地,建设若干海军基地。

殖民地可以转移国内过多人口,可以获得廉价原材料资源,也可以销售国内工业产品。对于蓬勃待发的中华帝国而言,占有殖民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海军基地可以扩大海军活动区域,进而提高帝国影响力。海军可以为海外贸易保驾护航,反过来又能保护海军基地、海外殖民地。

第四,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巩固海防,保卫海外领地,确保帝国沿海、海外殖民地、海军基地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此乃掌控海权最重要、最基础的措施,其决定因素主要有:

(一)地理位置。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国家,国家的扩张通常走陆路。但在封建时代,陆路扩张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譬如,中国西南边境有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还有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这样的大江大河。这种难以逾越的自然阻碍,决定了传统中国在西南地区扩张的极限,也决定了传统中国在西南地区的边界。

但海上就不一样了。地球四分之三的表面都是海洋,即便经过了大航海时代,世界上还有许多无主或半无主的土地,值得帝国开拓殖民。

当前,帝国大力经营中南半岛,先后征服交趾、柬埔寨、老挝,又将在这三国设置行省。

中南半岛再往南,越过大洋,有爪哇、吕宋、婆罗洲等大岛,由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弱国控制。华人大量移民以上各岛,帝国亦在当地扶植了华人同盟会。

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帝国统一了中国,消灭了北方的满清,必将大力经营南洋。帝国的扩张,将着重于海上,而非陆上。

帝国获得阿拉斯加以后,可将海权拓展到北太平洋,并与外东北连成一气。

(二)自然构造。特别是海岸线,是帝国通向海洋的便利通道。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具备很大的海洋潜力。

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内陆,奔腾数干里流向海洋,既养活了沿岸数以亿计的百姓,也沟通了内陆与海洋,促进了帝国内陆与沿海的融合。举其大者,有长江、黄河、钱塘江、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淮河等。而中国的周围,除了俄国之外,其余都是小国,边界大多险要,易守难攻。

如此优越的地缘条件,理应积极进取,主动开放通商,从陆上迈向海外。只要帝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海上来往,帝国海外贸易、航运、海军、造船等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三)国土范围。帝国争夺海权,同样不能忽视陆地。帝国的领土面积要足够大,海岸线要足够绵长,才能为争夺海权提供足够的纵深。这就意味着,帝国必须推翻满清,接收满清在陆上的一切领土,甚至有所拓展。

除此之外,帝国还要大力建设一批港口,为拓展海权提供必要支撑。

譬如上海、宁波、杭州、福州、厦门、广州、西贡、河内、河仙等沿海城市,地理条件优越,都应由政府出面,主导建设港口。

(四)人口。人口亦是影响海权的重要因素,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尤其是可以构成海上力量的人口,包括水手、海军官兵及生产海军物资的人员。

就当前而言,中国的人口并不少,但受教育程度太低,文盲率太高。帝国正在大力普及教育,希望通过一代人的时间,大幅度提高国人的受教育水平。

为争夺海权,就要大力加强海军教育,包括民用水手的教育。《国防动员法》中亦有规定,民用船只的水手,在战时负有参加海军的义务。

(五)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勤苦吃苦、灵活坚韧的民族。尽管满清实施海禁,仍有大量的广东人、福建人,冒险来到海外,在海外开拓了许多事业。

其中的佼佼者,如兰芳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郑信在暹罗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鄚玖在河仙镇割据一方……

因此,只要帝国组织得力,就能把四亿中国人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具备发展工商业、实施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能力。

(六)国家机器。国家机器包括皇室、政府、军队、议会、法院等多种职能机构。杨烜认为,所有国家机器都应当了解海洋的重要性,认清海权的重要意义,竭尽全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这支海军必须是一支远洋海军,具备远洋航行、远洋作战、保护航道的能力。

海军建设耗资巨大。帝国将实施烟酒专卖制度,提高烟酒税,作为海军建设经费。

国家层面,将成立一个新的烟酒公卖总局,隶属于皇室。县级以上政府,成立烟酒专卖局,归帝国烟酒公卖总局垂直管理。所得烟酒税归入内帑,由皇室支配。

杨烜将使用这笔经费,着重加强海军建设。他亦将以身作则,从内帑中节省经费,充实海军经费。.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