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49章 初战告捷

1850再造中华 第549章 初战告捷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1855式机枪虽名为自动机枪,其实并不完全自动,需要两名射手紧密配合。

主射手负责瞄准并摇动曲柄。1组齿轮绕主轴旋转,主轴带动枪管、枪机等0部件随枪管旋转,子弹1发1发的从装弹器上掉落在抽弹槽中,由枪机推枪弹入膛。

主射手摇动曲轴,枪机跟着不断向前运动,弹簧被击针的待击凸起压缩。1旦击针被解脱,弹簧驱动击针向前,打击底火,子弹击发。

不难看出来,主射手的心理素质、战斗经验至关重要。1名合格的主射手,应当在面对敌军时保持沉着冷静,认真瞄准敌军,匀速转动曲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动机枪的杀伤力。

理论上,1855式多管自动机枪射速可达到每分钟3百发子弹。1挺机枪的火力,至少相当于3十支步枪。这种令人恐惧的射速,可以形成较为密集的火力,对敌军密集队形展开有效杀伤。

副射手主要负责供弹,具体来说,就是安装装弹器。该机枪使用帆布弹带供弹,每条供弹袋容弹量为300发子弹,长度为5米。为方便供弹,帆布弹带可以接续,以实现长时间的连续发射。

1个机枪班,除了主副手和副射手,还需要6名运弹手、两名枪管维护员、1名枪械员。机枪射速过高,子弹消耗量大,枪管磨损快。战场上需要大量携带枪管备件,以方便更换枪管。

为适应中国地理特点和国情,军工厂采用中国独轮手推车式设计,把机枪安装在了独轮车上,以提高机枪的便携性,降低其价格。

战场上,炮班可使用人力推动独轮车,也可以反过来,使用骡马牵引独轮车。

却说田兴恕的虎威常胜军,尽管残余惨重,仍然奋勇向前。

王玉宝看着望远镜里的刻度,估计着距离。等敌军前锋距机枪阵地只剩3百米时,王玉宝放下了望远镜。

他注意到,两挺机枪主射手正全神贯注地瞄准着湘军。其余副射手、运弹手,包括机管维护员,有的盯着湘军,有的盯着机枪,还有的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王玉宝,等着王玉宝下令。

1百至3百米的距离,确实是革命军1个火力盲区。但有了机枪,就能消除这个盲区。

王玉宝下达了1个沉着而清晰的口令:“1号机枪瞄准湘军帅旗所在的位置,2号机枪瞄准左翼队形密集的位置,稳住,匀速,瞄准,开始射击!”

“哒哒哒哒”,主射手摇动曲柄,带动枪管匀速转动。6个枪管轮番射击,枪口处火星4射。机枪弹子弹密集,犹如1道弹雨,所到之处,湘军非死即伤。

田兴恕犹不死心,伏在马背上向前冲锋。他也察觉到了异样,发现革命军的出乎意外的密集,湘军伤亡太大。但湘军马上就要冲到革命军阵前,如果湘军此时撤退,就前功尽弃了。

主帅不怕死,背后的竿兵也都死战不退。冲在最前面的是骑兵,或伏在马背上躲避子弹,或在马上举枪射击。

这种勇往直前、慷慨赴死的精神,令王玉宝也敬佩不已。但对付敌人,王玉宝绝不留情。1营机枪排的两挺机枪,很快就各自打完了两条弹袋,向竿兵倾泻出1200发子弹。

湘军骑兵在最前锋,死伤惨重,艰难推进到距离革命军阵地1百米的地方。

在这种距离上,步兵使用步枪可以有效瞄准射击。湘军已经没有多少骑兵了,步兵也已经损失了至少1半。

王玉宝不依不饶,下令步枪手开枪射击。机枪、步枪交织在1起,火力更加凶猛。

湘军不敌,只能伏在地上,使用洋枪、土枪还击。与急雨般的革命军火力相比,湘军的子弹稀稀拉拉,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田兴恕肩膀上也中了1枪,血流不止。亲兵为他简单包扎1下,劝他撤回营垒。

田兴恕何尝不想撤退,可革命军的火力太猛烈,湘军简直没有还手之力。湘军步兵的装备,最具杀伤力的是洋枪,还从其他途径高价弄到了不少1852式步枪。

中华帝国实施军事封锁,湘军无法再采购1852式步枪的子弹。这种子弹为8mm金属定装弹,加工精度很高,湘军无法仿制。而湘军仿制的洋枪子弹,质量不如进口子弹,射击效果大打折扣。

湘军都伏在地上,有效减少了伤亡。王玉宝见状,下令机枪排停止射击,以节省子弹。敌军败局已定,他干脆下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冲锋号”,原是1种西洋乐器,声音宏亮,穿透力强,适合用来军队指挥。特别是山地作战,山高林密,声音不易传达,冲锋号用处更广。

革命军也选用冲锋号传递信息,发布警报,成为连1级部队的标配。每当冲锋时,司号员就会用这种小小的铜制乐器,发出尖锐的、刺耳的、嘹亮的声音。

冲锋号1响起,就意味着革命军要发起决死的攻击。哪怕革命军战至1兵1卒,哪怕前面的敌人有千军万马,都必须义无反顾地向前冲锋。敌军在战场上听到革命军的冲锋号,往往会心惊胆战,士气崩沮。虎威常胜军虽是湘军中的精锐,却经历了前面的大败,锐气已失,听到冲锋后,顿感末日临头。

田兴恕却精神1振。他率队冲锋,就是要与革命军接触,好与革命军展开白刃战。前面,虎威常胜军损失惨重,却没能与革命军短兵相接,窝在革命军阵前1百米的地方,进退失据。

革命军主动冲锋,田兴恕求之不得。这样1来,虎威常胜军好歹能与他们交手1番,就算全军覆没,也算没有辱没虎威常胜军的名声。

田兴恕不顾肩膀上的枪伤,说道:“兄弟们,大丈夫战死沙场,乃死得其所。如今,只有与粤匪拼死1战,方有1线生机。愿意战者,跟我来!”

他撩起左臂上的衣袖,露出了“虎威常胜军”的刺青,1手持枪,1手持刀,准备与革命军战斗到底。手下与他都是同乡,也是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纷纷效仿田兴恕,坦露左臂,准备赴死。

步1营官兵在步枪上装上了刺刀,伴随着冲锋号嘹亮的声音,勇猛地向湘军冲去。他们先用步枪射击湘军,接近后再拼刺刀。

两军混战在1起。虎威常胜军多苗人,自幼习武。步3师多为广西兵,很多出身于客家人、土司兵、苗瑶少数民族,同样骁勇善战。

田兴恕1向认为,革命军与洋人1样,只在火器上有优势。没想到,革命军同样重视白刃战,组织过严苛的刺杀训练。

革命军的刺杀操,只有刺、挑、格、挡等几个简单的动作,却很有实效。而革命军伙食较好,官兵体格健壮,非清军这种营养不良的军队所能比。

田兴恕在亲兵的护卫下,拼死抵抗。他回头1望,发现自己带过来1千人马,如今只剩下两小撮,大概不到两百人。而革命军越围越紧,必欲置湘军于死地。

湘军则拼命靠拢,试图作垂死的挣扎。

关键时刻,兴安县的湘军及时来援。主帅田兴恕被围,附近的湘军都会拼死来救。因为按照湘军的规矩,1旦主帅战死,所部所有湘军都要解散。曾国藩利用这个制度,解决了清军败不相救的顽疾。

王玉宝回头1望,发现后援的步兵2营、步兵3营正在登6。步1营战斗已久,弹药消耗太大。官兵与湘军纠缠在1起,也不利于发扬火力。

他决定先补充过弹药,等到步2营、步3营到达之后,再向渌埠镇发起总攻。

于是,王玉宝下令鸣金收兵,休整后再战。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