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50章 搬出炮兵

1850再造中华 第550章 搬出炮兵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王玉宝的团长是李世贤。他同样很年轻,只有22岁,已是主力步兵团的团长。在步3师几个团长中,李世贤年龄最小,才能最为杰出。

除此之外,他还是步兵第4师师长李秀成的侄子,李秀成则是杨烜的心腹爱将。可以想象的是,李世贤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日后必能飞黄腾达。

王玉宝初战告捷,正在组织1营打扫战场,补充弹药。李世贤则跟着步兵2营,也来到了战斗最前线。

1见面,两人略1寒暄,李世贤说道:“玉宝,我代表团队恭喜你。第1,欢迎你升任副团长。第2,祝贺你刚刚打了胜仗。”

王玉宝笑笑,兴奋中带着1丝疲惫,说道:“都是团长筹划有方,后勤保障到位,我们1营才能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只是,我升了副团长,王副团长调离,我感到有些对不住他。”

李世贤做团长时,与副团长关系紧密。王玉宝担心自己挤走了前任副团长,可能会引起李世贤的不悦。

李世贤却摆摆手,说道:“你做副团长,就能指挥2营、3营,与前线战事大有裨益。再说了,王副团长到独立3旅加强,与能促进步3师与独立3旅的协同,有益于战略全局。”

王玉宝经历过台湾杀俘的挫折后,为人深沉了许多,也领悟了许多。平时思考问题时,他也开始考虑部下、同僚的感受,开始领悟上级的意图。

李世贤对他颇有些刮目相看的意思。不过,战事紧急,双方的话题很快就转移到渌埠镇之战上。

王玉宝说:“刚才,田兴恕带了两营兵马,主动过来挑战,被我1营打得落花流水。初步估计,湘军损失在8百人左右。

“湘江东岸,由海军6战队1支队做先锋。不知他们的战况如何?”

李世贤答道:“战报还没出来。不过,我刚才登6时,用望远镜观察了下东岸的情况。湘军闭营不出,6战队第1波登6的兵力有限,似乎只发动了1波试探性的进攻。”

步兵第3团负责进攻湘江西岸,海军6战队负责进攻湘江东岸。两部既要互相配合,又在互相竞争。

但渌埠镇位于湘江西岸,东安县城则位于渌埠镇之西。第2军把步3团部署在湘江西岸,步3团的作战任务明显要比6战队1支队重要。

王玉宝很高兴,说道:“开战第1天,我们6军赶在海军前面了。接下来,我们要主动进攻湘军营垒。我建议按照原定计划,由1营、2营发动攻击,3营做预备队。”

李世贤断然拒绝了王玉宝的建议,说道:“不行,1营刚打过1仗。2营、3营主攻,1营做预备队。”

李世贤在革命军中的资历很老,以他的地位,做出决定无需向王玉宝说明理由。但他尊重王玉宝,耐心解释道:

“你们做预备队,也不是无事可干,1是要打扫战场,2是要检查枪炮,及时补充弹药。你们1营刚打了胜仗,理应休整1番,打扫战场上的战利品。”

既然如此,王玉宝也就不好再坚持,说道:“我听团长的。”

谈论起刚才的战事,王玉宝忍不住叹道:“这个虎威常胜军,打起仗来确实不要命,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锋。现在,他们龟缩进了营垒,进攻起来更加麻烦。

“我昨天抵近侦察过湘军的营垒,有两道挖得很深的壕沟。壕沟内引入了湘江江水,前后布置有竹子削成的竹枪。除了这两座营垒外,湘军在侧后方的山上设有两座小型营垒,在东安县城外有两座营垒。”

王玉宝拿出1张简易侦察图,指给李世贤看,说道:“湘军在湘江西岸共有6座营垒,战兵大约有两千5百人。湘江东岸有两座营垒,战兵大约1千人。”

“田兴恕坐镇湘江西岸的营垒,此为湘军大营。刚才,他带领的1千人马,就来自西岸两座营垒。交战时,我注意观察了湘军,东安县城派来了56百援军,实力空虚。

“依我看,我们不如避实就虚,以1部兵力牵制田兴恕,派主力猛攻东安县城处的湘军。攻下东安县城外的湘军后,不必理会东安县城,直接插到湘军背后。”

李世贤顺着王玉宝的思路思考片刻,又用望远镜查看了下实际地形,说道:

“你说得不错。插到湘军背后,1可以威胁田兴恕的大营;2可以摧毁湘江渡桥,切断两岸湘军的联系;3可以切断湘军大营与山上营垒的联系。”

王玉宝又献策道:“湘江设在山上的营垒,看似兵马不多,其实不容小觑,于战局大有影响。据侦察,我军再往前推进两公里,来到湘军大营前,就进入了山上火炮的射程,对我威胁很大,必须先打掉湘军部署在山上的火炮。”

李世贤思索片刻,说道:“要打湘军火炮,要么派步兵仰攻,要么使用重炮远程轰击。团炮兵连最大的火炮就是75mm野战炮,对此无能为力。

“要打,只能用105mm榴弹炮。这次打渌埠镇,师炮兵团配属给我们1个炮兵连,有4门105mm榴弹炮。于其派步兵劳心劳力仰攻,干脆使用105mm榴弹炮压制湘军火炮算了。”王玉宝想了想,说道:“行得通。攻打湘军营垒,使用75mm野战炮就行了。压制山上的湘军,就得上105mm榴弹炮。我们把炮阵地前移,使用望远镜观察火力打击效果,可以尝试1下!”

革命军口径最大的火炮,为最新研发的155mm榴弹炮,射程可达十公里。这种炮后座力很大,过于笨重,主要装备给海军使用。

105mm榴弹炮,对于革命军6军步兵师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完全够用了。火炮的性能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通信技术。

按照杨烜的设计,炮兵为取得最好的打击效果,应该在目前附近设置观察所,在炮阵地附近设置指挥所。观察所可以随时观察炮击效果,再把炮击误差实时传递给指挥所,方便指挥员随时修正射击诸元。

随着革命军火炮射程的增加,观察所与指挥所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有时候可达5公里以上。炮兵们想出了灯光、旗帜、骑兵来回传递消息等多种通讯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观察所与指挥所之间的通讯问题。

而炮兵修订射击诸元,需要大量的信息交互、信息传递,急需1种更为方便、快捷、直接的通讯方式。

杨烜指示帝国大力开展电磁研究,以发明1种可实时通话的声音装置,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这项科研计划,被杨烜命名为“电话计划”。

在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可实用的电话发明于1875年,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发明。

但在1859年,德国科学教师兼发明家约翰·菲利普·莱斯,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电话。莱斯的电话并不完善,能将声音传输到100米的距离,这1“电话装置”曾在法兰克福物理研究所公开展出。

这种电话有1个致命的缺点,只能在1个方向上传输,只能由1个人讲、另1个人听。

但莱斯的电话,总体思路仍是正确的。只需将莱斯电话的电流方式由间歇电流改为连续直流,就能解决连续通话问题。只需改善莱斯电话上的材料,就能传播更远的距离。

革命军进行统1战争,催生了许多新科技,电话正是其中之1。目前帝国电学研究所已经制作出了电话模型,正在大力改进。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