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19章 曾国藩加官

1850再造中华 第619章 曾国藩加官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听说朝廷送来了“廷寄”,曾国藩随即吩咐手下,准备官服、香案。

照规矩,地方大吏拜发奏折,接收朝廷“明发”、“廷寄”等文书时,还得奏放礼炮。但放礼炮容易暴露大营位置,这个礼节也就免了。

正是大热天,官服厚重繁琐。赵烈文见曾国藩精力不济,劝道:“涤帅,今日情势紧急,官服、香案就免了吧。”

曾国藩却摆摆手,说道:“礼不可废。现在还没急到那1步。”

他用冷毛巾擦了把脸,换上裰有仙鹤的1品官服,挂上朝珠,戴上官帽和3眼花翎,毕恭毕敬地在香案前跪下。

从折差手中接过奏折,曾国藩返回中军帐内,官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他换过便服,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朝廷发来的公文。

其实有3道公文,两道“明发”、1道“廷寄”。“明发”又叫“明发上谕”,顾名思义,是朝廷公开发布的,用来宣示中外的大事。

至于“廷寄”,则不公开发布,也不经过内阁6部,所涉都是些需要保密的重大事项,包括诰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调查重大案件等。

廷寄由皇帝直接交待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或军机章京拟稿,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官员。

因此,这3道“8百里加急”的公文,最重要的1定是那封“廷寄”。曾国藩首先打开的,也是这封“廷寄”。

读完之后,曾国藩大失所望。“廷寄”发自6天前,从黄州府到北京,使用最快的“8百里加急”,至少需要6天时间,1个来回就是十2天时间。

如果皇上和军机大臣商量军务,意见存在分歧,又要耽搁1两天的时间。

咸丰这封“廷寄”,所针对的内容,正是十5天前的军情。那时候,楚军刚刚投降,曾国藩向朝廷上了1封奏折,向朝廷确证左宗棠已经变节。

奏折中,曾国藩又自陈用兵方略,说准备在半壁山、田家镇1线加强防御,自己亲自坐镇田家镇,阻止革命军进攻武昌。

曾国藩耍了个小心眼,并未提及由谁镇守半壁山,为的是帮弟弟推卸责任。

咸丰的廷寄,讲的正是这件事。咸丰指示,说武昌是长江中游重镇,关系两湖安危,而半壁山、田家镇则是武昌的屏藩。半壁山、田家镇天险的得失,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际观瞻。为此,曾氏兄弟要死守防线,不可后退1步。

可如今,半壁山已失,吉字营也要投降革命军。咸丰这封“廷寄”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传出去只是笑柄。

曾国藩把廷寄递给赵烈文,摇头哀叹不已。

(清朝为了防范武人,对军权限制很严。清初时,国家遇有战事,则从全国征调8旗、绿营,交由前线主将指挥。前线主将并无自主权,需要事事向皇帝汇报。皇帝则通过奏折,遥控前方战事。

(这正是军机处的由来。第1次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敌人多为边疆游牧民族,或是白莲教、天地会之类的“内匪”。那时候,战争节奏不快,后方遥控前方战事,对战局影响并不大。

(第1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敌人或为船坚炮利的洋人,或是太平军这种作战意志坚决的巨寇。皇帝远在京城,通过“8百里加急”遥控前方战事,常常贻误军机。

(相反,湘军是地主团练武装,不拿朝廷军饷,曾国藩可以自主指挥湘军,不需完全执行咸丰的军令。在某种程度上,湘军不受朝廷掣肘,这也是曾国藩取得成功的1大原因。)

赵烈文看过廷寄,亦摇头苦笑不已,说道:“涤帅,朝廷不谙军情,咱们也不用理这封廷寄了。只是,奏折上如何回复,如何陈述后面的方略,还需费力斟酌。”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先不管这个,看看两封‘明发上谕’讲的什么。”

第1道明发上谕,倒是件喜事。咸丰说曾国藩劳苦功高,所率湘军为大清之柱石。为此,诏令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督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5省军务,督、抚、提、镇以下悉听节制。

胡林翼死时,遗折推荐曾国藩节制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6省军务。实际上,浙江已经牢牢掌握在中华帝国手里。

上谕若再让曾国藩节制浙江军务,纯属自欺欺人,只会贻笑大方。令人欣慰的是,咸丰给了曾国藩大学士的头衔。这种荣誉,胡林翼生前都不曾享受得到。

由于文渊阁大学士文庆去世,遗缺由协办大学士桂良补任。桂良空出来的协办大学士之职,由曾国藩接任。

明朝不设宰相,但内阁大学士掌握政枢大权,通常可被视为宰相。特别是首辅,权力更重。有些强势的首辅,譬如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权柄超过前朝的宰相。

清朝皇权**为历史之最,汲取了明朝的教训,内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实权在军机大臣手里。通常情况下,能当上内阁大学士的,通常都是些官声不错、年龄偏大的老臣。譬如刚刚去世的文庆,道光2年就中进士了,道光十8年就当上军机大臣了。接替文庆的桂良,是恭亲王奕?的岳父,道光十4年就做上巡抚了。

大学士若精力尚可,皇帝会诏令他分管内阁某个部门,称为“管部大学士”。譬如文庆,咸丰让他管理户部。但户部大权都在尚书肃顺手里,文庆丝毫不得置喙。

曾国藩才4十5岁,又是汉臣,却已当上“协办大学士”,确属1种难得的殊荣。清朝大学士可以称为宰相,下级1般尊称他为“中堂”。

同时,曾国藩兼有“兵部尚书”的职称,以便节制绿营正规军。这么多头衔,按照官场规矩,加在1起就是“头品顶戴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曾国藩”,做成高脚牌相当唬人。

恩荣还延及曾国藩的亲属,弟弟曾国荃擢升为江西巡抚,弟弟曾国葆为记名道台,指发湖北,遇缺即用。就连曾国藩已经去世的父母,都得到了正1品的诰封。

咸丰1向猜忌湘军,对曾国藩也很吝啬,这1次却如此慷慨,实因被逼无奈。湘军大佬中,胡林翼病死,江忠源、罗泽南、塔齐布等人战死,左宗棠投降。咸丰所能依赖的湘军大佬,已经所剩无几了。

只是,朝廷可想不到,1向从不服输的9帅曾国荃,竟然也步左宗棠的后尘,投降了革命军。这道明发上谕中,咸丰还假惺惺地擢升曾国荃为江西巡抚。

却不曾想,曾国荃就要投降革命军了。事情传开之后,真是清廷1大丑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第2道明发上谕,则是严厉指责左宗棠。咸丰特意提到,前面樊燮京控,他格外开恩,饶了左宗棠1命,本想让他戴罪立功。没想到,左宗棠竟然自甘堕落,转投粤匪。

咸丰特令,拔去左宗棠1切官衔,追回1切赏赐。再令湖南巡抚骆秉章,派人到湖南湘阴抄左宗棠的老家,缉拿左氏家人。希望左宗堂皤然悔悟,弃暗投明。

曾国藩看完这道明发上谕,只是连连冷笑。赵烈文则毫不客气,说道:“左季高既已投降粤匪,自然不可能再降而复叛。皇上还指望他回归湘军,真是异想天开。”

曾国藩叹道:“季高英明1世,可惜这两年交了厄运,先是被樊燮京控案弄得几乎性命不保,接着又失节降了粤匪。1世英名,毁于1旦。”

赵烈文却不像曾国藩这样死板,直言不讳地说道:“季高平生志向,在于平复西北。杨逆大概是看中了这个,才费力招降季高,对他委以师长之职。若西北果真因季高而稳定,倒也算人尽其材了。”

曾国藩心中1动,叹了口气。赵烈文虽然年轻,1向看事很准。他的话意很明显,认为杨烜有统1中国的潜力和实力。曾国藩闭目思考片刻,然后说道:“得写两道奏折,1道谢恩,1道向皇上密陈当前情势、下步方略,请挚甫捉刀。”

挚甫即为吴汝纶,与黎庶昌等人并称为“曾门4子”,是曾国藩幕下有名的才子,最擅长写奏折。此人是安徽桐城人,不爱做官,笃志文学、教育,是后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赵烈文提醒道:“涤帅,9帅既已投降,我们在江北也处境危险,粮饷供应也将出现困难。请涤帅早作决断,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