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47章 形势不利

1850再造中华 第647章 形势不利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英国人借口“亚罗号”

事件,从国内调遣舰队,前往山东登州海面,试图逼迫满清让渡更多利益。

法国亦不甘落后,借口传教士在营口受到迫害,与英国组成了联合舰队,向满清表现出不惜一战的态度。

克里米亚战争已经结束,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中华帝国也在巴黎和会上争得了利益,战争债权利益得到保障,还从俄国手中拿到了阿拉斯加地区。

但客观上看,帝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实际上是相当不利的。

巴黎和会期间,各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确立了新的欧洲秩序。

不管是英国、法国这样的战胜国,还是俄国这样的战败国,都开始掉头东顾,关注起亚洲局势。

帝国正在组织西征,致力于解放西南诸省。

西征结束之后,还要发动北伐,彻底统一中国。

列强东顾亚洲,无疑会干扰中国内政,影响帝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英法联军陈兵登州,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登州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胶东半岛,包括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胶东半岛与辽乐半岛共同扼守渤海海峡,最窄处只有105公里。

因为这个缘故,渤海自古便成为中国内海,登州与旅顺,以及长山列岛,自古就是北方海防重镇。

中华帝国在南方高歌猛进,满清在北方也坐不住了,开放登州、营口两处作为通商口岸。

守旧派反对开放口岸,认为这会引狼入室,招来争端。

他们的担忧很快便成了现实问题。

“亚罗号”

商船在香港登记注册,在登州走私鸦片,被清朝水师查获。

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向山东调遣军舰,逼迫满清让步。

咸丰虽然昏聩,却在对外问题上非常强硬。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这虽是满清与英法之间的争端,毕竟也关系到中国的利益。

杨烜对此非常关注,授意外交部对外发表宣言,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并再次强调:

中国只有一个政府,那就是中华帝国国民政府。

中国境内任何其他政府与外国签署条约,一概无效,一概不能得到国民政府的承认。

这让英法两国,未免有些投鼠忌器。

英国人打战最讲究战争效益,开战之前,要首先经过议会批准,再从议会那里拿到战争拨款。

因此,英国人每打赢一场战争,都要与敌对国签订条约,确立战争中获得的利益。

现在,中国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

洋人不分智愚,但凡有些政治常识,都知道中华帝国必能推翻满清,进而统一中国。

如果英法擅自与满清开战,就算他们能够取胜,就算满清会签下不平等的条约,中华帝国也不见得会承认。

过不了两年,革命军提兵北上,推翻满清,顺便也就推倒了满清签下的不平等条约。

如果那样,英法两国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忙活了一场?

英法两国公使已在南京呆了一段时间,与外交部长曾锦歉周旋了许久。

曾锦歉不肯松口,寸步不让。

两国公使听说杨烜回京,又起希望,急于求见杨烜,争取杨烜的谅解。

国宴这种公开场合,自然不便谈这种外交大事。

英国公使额尔金见杨烜态度不佳,却仍不死心,问道:

“皇帝陛下,贵国有种老话,叫做‘兵不厌诈’。

《振兴报》上已经发表了皇上的讲话,皇上号召革命军再接再厉,‘宜将剩勇追穷寇’,彻底解放大西南。

“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振兴报》,革命军将继续向西进军,直至占领西南各省?或者,革命军会再派一支奇兵,北伐燕京?”

洋人喜欢直来直去,额尔金公使也不例外。

但英国人在北方蠢蠢欲动,杨烜也想借机敲打敲打他们。

他不动声色地说道:

“不错,兵不厌诈。

革命军刚刚消灭了湘军,清军实力大损。

如果我们此时提兵北伐,说不定就能一举推翻满清呢。”

洋人外交官大惊,个个相顾失色。

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已从法国返回中国,参加了此次晚宴。

同他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一支法国舰队,舰队司令则为好战分子葛罗。

布尔布隆熟悉中国事务,自1851年起,便开始担任法国驻华全权公使。

1856年初,布尔布隆返回法国述职,由秘书顾思署理公使。

现在,他再次返回中国,继续担任法国公使一职。

布尔布隆像额尔金一样直率得近乎无礼,他接话问道:“皇帝陛下,您声称要发行一支海军建设专项国债。

外界一直在盛传,说帝国准备兴建一支东洋舰队。

“请问,这个传言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笔海军国债,是否用于建设东洋舰队?海军国债的规模有多大?东洋舰队的假想敌是谁?”

事实上,杨烜已经打定主意,在西征结束之前,并不会轻易发动北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钱,打仗太烧钱,海军建设太烧钱。

以帝国当前的财力,不足以同时支持两场战争。

北伐与西征不同,将是一场灭国之战,势必会遭到清廷的拼命抵抗。

湘军虽已灰飞烟灭,清廷正在北方建设新式陆军,值得革命军注意。

北伐虽可暂缓,海军建设却刻不容缓。

革命军海军对清朝水师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在英法舰队面前,仍然显得很孱弱。

特别是,海军缺少大吨位的铁甲舰,不能远洋作战,令杨烜始终耿耿于怀。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中国落后已久,必须加快建设海军,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杨烜对着布尔布隆淡淡一笑,直言不讳地说道:“不错。

这笔海军国债,主要用作建设东洋舰队,初步计划发行两百万元的额度。

“至于东洋舰队的假想敌,当然是满清水师了。

此外,俄国拿阿拉斯加地区偿还战争欠款,而阿拉斯加与帝国相距甚远,需要东洋舰队保卫帝国至阿拉斯加的航运线。”

若说兴建东洋舰队是为了对付满清水师,就有牛刀杀鸡之嫌,洋人并不相信。

杨烜虽未明说,却暗示东洋舰队以俄国舰队为假想敌,令英法公使放心不少。

自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后,沙皇俄国一直以欧洲宪兵自居,依靠神圣同盟维持欧洲秩序。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合对抗沙俄。

普鲁士、奥地利一向被沙俄视作盟友、小弟,却在关键时刻背后插刀,令沙俄腹背受敌。

战争结束前,俄皇尼古拉一世离奇离世。

有传言说他羞愤难当,自杀而死。

最令沙俄感到耻辱的是,中华帝国也趁火打劫,在巴黎和会上发难,要求俄国按照商约偿还战争欠款。

这本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沙俄一向不讲信义,又视领士为生命,欺中国为弱国,拖延不肯交出阿拉斯加。

最后,帝国联合其他战胜国,特别是普鲁士,向沙俄施压,逼迫沙俄要么清偿欠款,要么交出阿拉斯加。

沙俄已经无力控制阿拉斯加,只好遵照商约,以阿拉斯加地区清偿战争欠款。

帝国本就与沙俄有过节,至今未与沙俄建交。

与英法等国不同的是,沙俄与满清领士接壤,与满清关系较睦,在北京常驻有东正教团。

沙俄本就对满清领士垂涎三尺,不断在外东北、西北地区派出武装探险队,建立武装据点,蚕食满清领士。

满清对此束手无策,中华帝国却已声明在此,决不承认任何单方面改变中国领士边界的行为。

未来,帝国与沙俄之间,一场冲突已经再所难免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