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48章 认购国债

1850再造中华 第648章 认购国债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普鲁士大使冯施佩与英国公使额尔金一样,都是贵族出身。

在普鲁士以及德国其他邦国,贵族出身的人,通常在姓氏前冠以冯的前缀。

冯施佩出身于普鲁士军人世家,身材挺拔,军服齐整,在一众洋人外交官中颇受人瞩目。

与英法俄等传统列强相比,普鲁士是个小国,只是德意志联邦中的一个小邦,国际影响力相当有限。

上半年的巴黎和会上,普鲁士与中华帝国一样,被排斥在谈判桌外。

只有当议题涉及到普鲁士、中国时,两国才被邀请上谈判桌。

这恰恰是两国国际地位的鲜明写照。

同时,普鲁士亟须统一德国,中华帝国亟须统一中国。

两国相距万里,没有利益冲突。

在相同的利益推动下,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不仅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提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大使与公使职权相似,但在邦交国享受的礼节待遇略有不同。

至此,中华帝国与两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一为美国,另一个即为普鲁士。

杨烜对冯施特很有好感,和他握手,然后说道:“大使先生,我邀请你明天到皇宫一晤,请你务必赏脸。”

这是一种相当难得的礼遇,令冯施特很长面子。

他也很高兴,向杨烜敬了一个标准的普鲁士军礼,说道:“皇帝陛下,恭祝您武运长久,我明天一定准时赴约。”

国宴的重点不在于吃饭,而在于社交。

杨烜吃过之后,随即端起酒杯离席,坐在一旁的休息桌前,和赴宴的宾客攀谈。

各国外国官之后,各国名流也结伴走了过来。

为首的名叫唐威廉,是英国《泰晤士报》派往中国的记者。

康威廉政治倾向亲华,发表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算是帝国的友人。

除此之外,他还业余时间写小说,和杨烜算是笔友,常有书信往来。

他敬了杨烜一杯酒,说道:“皇帝陛下,您用兵如神,指挥十几万革命军举重若轻,三下五除二就全歼了湘军。

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精彩的故事,若能写成书,一定比《恺撒战记》还要精彩。”

《凯撒战记》是古罗马军事着作,主要分为《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两部,由凯撒大帝本人书写,主要记述了凯撒率军征服高卢,以及与政敌庞培内战的故事。

这本书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富含战略战术,堪称欧洲版《孙子兵法》。

杨烜亦读过这本书,尤其对《内战记》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观点,深表赞同。

杨烜笑笑,说道:“康先生,感谢你秉笔直言,在《泰晤士报》上说了很多革命军的好话。

我听说你在写小说,真想看到它早日出版,一睹为快。

“若你对革命军的故事感兴趣,想从中获取题材,可以到军政部寻找素材,我可以给予你这方面的帮助。”

杨烜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经常身体力行撰写文章,宣扬革命军的事迹,鼓吹中华帝国的主张。

知识界把他的主张概括为“杨学”

杨学也成为当今帝国最热门的显学。

康威廉对道:“皇帝陛下,感谢您的慷慨。

我想,您才是最大的题材。

您年轻有为,身上却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

如果写成传记,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传记。”

康威廉一直想为杨烜写一本官方传记,自己也好趁机出名。

杨烜却对此十分慎重,一直不肯松口。

工商界名流也走了过来。

新宁集团董事长廖坤、怡和集团董事伍德彝,走在前面,首先要杨烜贺喜。

廖坤也算是帝国元老,原是广东肇庆人,出身于火药世家。

当年杨烜起兵造反,从广东向广西战略撤退时,中途攻下肇庆。

廖坤掌管着一家火药作坊,率领家丁、工人一起加入义军,归入杨烜麾下。

杨烜刚刚创建黑旗军,急需火药生产技术。

廖坤的加入,无形中解决了燃眉之急。

杨烜封他为黑旗军兵工厂厂长。

黑旗军夺下南宁根据地后,廖坤受命将兵工厂改建为新宁公司。

如今,新宁公司成了新宁集团,是帝国境内最重要的工业集团之一,尤其擅长制造枪炮弹药。

怡和集团股权结构更杂,甚至还包括洋人股东,是帝国境内资金最雄厚、实力最强大、技术储备最完善的工业集团,尤其擅长造船、铁路工程建设。

伍德彝则是杨烜的小舅子、皇后伍菡的亲弟弟。

当年杨烜艰苦创业,以伍家为首的广东海商,为杨烜贡献了大量资金。

广东海商对于帝国的早期发展,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谈及认购国债,廖坤和伍德彝都非常踊跃。

廖坤说:“新宁集团是国企,由国民政府控股,自当踊跃认购债券。

我们愿意认购二十万元战争债券、十万元海军发展债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三十万元债券,全当作无偿捐助,我们付款拿到票据后,就会把票据送还央行。”

杨烜并不喜欢这种一锤子买卖,他宁愿新宁集团持有国债,收取利息。

这样一来,国家再度发行债券时,新宁集团没理由不继续认购。

不过,他并不明说,而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新宁集团想报效国家,这是好事。

但新宁集团是国企,上缴利润本就是报效国家了。

“你们也需要流动资金,没必要无偿认购国债。

我看,你们还是持有国债为好。

将来如果资金上有困难,可以用国债做抵押,缓解燃眉之急。”

皇帝说的话,廖坤焉能不听?他反应很快,随机说道:“既如此,我们新宁集团愿意认购三十万元战争债券,再认购十五万元海军发展债券。”

怡和集团的规模是新宁集团的两倍,但怡和集团不属于国企,不由政府控股。

怡和集团中还有不少英美商人的股份,但伍德彝同样不甘示弱,说道:

“怡和集团是新宁集团的晚辈,本不该出风头,在金额上超过新宁集团。

但认购债券事关西征和海军大业,我们不敢自甘落后。

“我代表怡和集团,愿意认购五十万元战争债券、二十五万元海军发展债券。”

伍德彝虽然年轻,身份不同一般,这几年又跟着皇室历练了不少,眼界大开,手段魄力也增长不少。

杨烜对此很满意。

这两大集团,一下子就认购了一百多万元的国债。

帝国前途一片光明,前景引人遐想。

有他们带头,国债发行一定会很顺利,西征和海军建设就没了后顾之忧。

他投桃报李,问道:“新解放区各省省委会陆续成立,届时必将大力招商引资。

你们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看。”

杨烜对工商业发展看得很重,指示帝国国民经济委员会制订了一套评价细则,督促各省加速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成效显着的省份,相关官员会优先得到重用。

在此风气下,很多省委也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大力招商引资。

这对于新宁集团、怡和集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廖坤说:“湖北大冶富含铁矿,江西萍乡富含煤矿。

我们新宁集团实力雄厚,机器充足。

我们想参与开发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在湖北当地建设铁厂。”

伍德彝则说:“怡和集团参与修建了河内至桂林的铁路。

下一步,我们想承接桂林至武汉的铁路,打通长江以南陆上通道,连通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交趾五省。”

杨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说道:“这是好事,你们不说,我也会鼓励你们这样做。

这样,回去之后,你们向国民经济委员会发个函,详细报告此事。”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