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94章 拳服冯子材

1850再造中华 第94章 拳服冯子材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什么?这家伙竟然是冯子材?中法战争时打败法军的民族英雄冯子材?

杨烜惊喜不已,有些难以置信。不过,联想起历史知识,他确信眼前此人确实就是冯子材。

口口伍陆彡74彡陆7伍

史载,冯子材四岁丧母,十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十岁起,冯子材便开始行走江湖,参与贩卖私盐。所幸冯子材得遇贵人,学得一身好武艺,改以保镖为生,护送牛商赶耕牛到廉州贩卖。

广西天地会起义后,冯子材亦跃跃欲试,几经辗转,转入张国梁的麾下。

张国梁投降清朝后,成为绿营中难得的悍将。而冯子材,则是张国梁最为倚重的大将。

但是,这两位绿营大将,都非太平军的对手。张国梁死于李秀成之手,冯子材则与陈玉成三战三败。不过,冯子材运气好,熬死了陈玉成。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主力在越北战败。冯子材时年六十七岁,临危受命,亲临前线阻击法军。战至最酣时,冯子材跃出战壕,骑马冲入敌阵。

清军士气高涨,连连击败法军,收复文渊、谅山,歼灭法军近千人。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镇南关大捷。

纵观整个晚清历史,清朝与列强打交道,每每丧城失地。镇南关大捷是清军对外作战少有的胜仗,巩固了华夏西南边防。冯子材也因此彪炳史书,成为民族英雄。

眼下,冯子材就在眼前,若能收服冯子材,岂不妙哉?

杨烜当即下令,为冯子材松绑,说道:“久仰冯大哥大名,今日得见,杨某备感荣幸。”

冯子材颇感意外。一来,杨烜轻易为他松绑,似乎并无敌意。二来,自己虽然自诩是个豪杰,却并未混出什么名堂,一直躲在别人羽翼之下,哪有什么大名?

他仍对杨烜有着敌意,说道:“杨大帅客气了。冯某一介草民,一向默默无闻,哪有什么大名?哪里值得大帅久仰?”

杨烜只是一笑,说道:“冯大哥何出此言?昨夜,先祖杨忠武侯托梦与我,说我今日将得一大将。此人名叫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乃钦州沙尾村人。早年孤苦无依,从小浪迹江湖,习得一身好武艺。

“先祖又说,冯大哥忠勇无双,虽然一时投奔了张国梁,但张国梁鼠目寸光,无足挂齿。倒是冯大哥与张国梁大不相同,是个忠勇血性男儿,若能加入黑旗军,日后必有大成就,必有大功德。”

此言一出,一旁的近卫排长李秀成有些想笑。杨烜这番说辞,与游说自己时如出一辙。可是,他确实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准确猜出了“李寿成”的秘密。也许,这世上真有托梦之说,杨烜真的是天命所在吧。

冯子材也大吃一惊,江湖传言杨烜神机妙算,有鬼神之计。他把自己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不知道真是杨遇春托梦,还是黑旗军中有钦州老乡?

史载杨遇春临终前自知死期,恰逢四川总督苏廷玉前来拜访。两人相见,杨遇春亲手把遗表交给苏廷玉,托苏廷玉代为上奏。

当时杨遇春安若常人,苏廷玉再三推辞,不得已才把奏折带回家。当夜,杨遇春逝世。葛虚存在《清代名人轶事》中感叹:“岂非生有自来者耶?”

杨遇春一生征战,往往亲临前线,却从未负伤。回人服其威名,称他为“哈萨谙班”;嘉庆皇帝称其为“福将”;清人以其福寿之高,将其比作郭子仪。

杨烜自称受杨遇春托梦,说冯子材是大将之才,令冯子材心中暗喜。

他定了定神,说道:“杨忠武侯武勋盖世,尤其是平定张格尔之乱,回复南疆,使我华夏西部屏藩得到巩固。冯某自幼景仰杨忠武侯,能得杨忠武侯垂青,冯某感激涕零。

“只是,刚才战斗,黑旗军全靠船坚炮利赢我。我虽战败被俘,心里实在不服。若黑旗军中能有人打得过我,我才服气,才会心甘情愿投顺大帅。”

在场的黑旗军见杨烜礼遇冯子材,知道主帅想要收服冯子材。可他口出狂言,目中无人,令大家颇感愤懑。

很快的,便有几员战将上前,要与冯子材切磋切磋。近卫连长徐作新、特务连副连长曹沛祥、近卫连新兵李世贤接连上前,却都不是冯子材的对手,被冯子材三拳两脚打倒。

冯子材越战越勇,叫嚣道:“多来几个人,一起上。冯某以一敌十,也丝毫不落下风。”

堂堂黑旗军,竟没个能打败冯子材的?徐作新大感失望,要是一营长杨田在就好了。杨田打得一手好拳,必能打得过冯子材。

这时,却见杨烜大叫一声:“都让开,我和冯兄切磋切磋。”

徐作新连忙劝道:“大帅何必跟他一般见识?这种匹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大不了咱们一枪结果了他!”

冯子材冷笑道:“自己拳脚功夫不行,反倒要借助洋枪,这算什么本事?”

杨烜有意折一折冯子材的傲气,说道:“先祖一生行伍,走遍天下,创办了杨家拳法。今日,我倒要用杨家拳法,与冯兄切磋一番。冯兄武功高强,还请手下留情。”冯子材一听杨家拳法,顿时来了精神。他已有投顺杨烜之心,只因心气太高,想在投降前赚点面子。

现在,杨烜亲自向他挑战,冯子材不由得留了个心眼:无论如何,不能伤了杨烜,最好是打成平手,彼此留足面子。

却见杨烜身体下蹲,两拳护在身前,摆开架势,却不主动进击。

冯子材一眼便瞧出,这是内家拳法,不免有些慌乱。

冯子材的功夫是岭南功夫,属于外家功夫,以腿脚见长,刚猛无比。但内家拳法隐刚于内,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冯子材虽然武功高强,却并未得到名师真传,主要靠一身蛮力克敌制胜。早在两年前,一个北方内家拳师路过廉州。冯子材与之切磋武艺,便败于那人之手。

杨烜自幼习武,得到祖父真传。刚才,他在一旁观看冯子材的功夫,早已瞧出他的破绽,故使用内家拳对付冯子材。

眼见杨烜沉稳不动,冯子材越发焦急,抢先出拳。他身强力壮,一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出拳虎虎生风,甚是凌厉。

杨烜闪避腾挪,冯子材次次扑空。

如此七八个回合,冯子材越发焦躁,出拳速度加快。他每次都使出七八成的力气,每次都落空,不免力泄,步法变乱,拳法也有了破绽。

杨烜则只避让,不还手,尚未使出力气。眼见冯子材出了破绽,杨烜揪准时机,一把揪住冯子材的右臂,使尽全身的力气,往后一拽。

这便是内家拳法中的借力打力。冯子材措手不及,飞出一丈多远,摔了个狗吃屎。

黑旗军拍手叫好。

冯子材也羞愧难当,走到杨烜面前,抱拳说道:“杨大帅神武有力,冯某自愧不如。”

杨烜扶起他,笑道:“冯兄实有不知。我杨家拳法,渊源于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俞武襄公武功盖世,招募浙人成立俞家军,抗击倭寇。

“武襄公殁后,俞氏拳法流传到浙江四明。明末清初,黄宗羲兴起义兵,走四明山结寨防守,将俞氏拳法传承发扬。

“日后,先祖杨忠武侯走遍天下,在四明习得俞氏拳法,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杨家拳。若冯兄肯加入黑旗军,本帅便把杨家拳法传给你,再封你做员大将,如何?”

冯子材大喜,拜倒在地,说道:“大帅大恩大德,冯某没齿不忘!我愿从此追随大帅,为大帅赴汤蹈火!”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