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14章 有前车之鉴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第14章 有前车之鉴

作者:笑美人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3 15:22:39 来源:书海阁

一对老人从小就偏心幺儿。

这种情况很常见,天家爱长子,百姓疼幺儿,乡下比比皆是。

对比起来,其实郭家偏疼的不如这对老人出色。

这对老人是死里压榨其他儿子儿媳,把东西往幺儿身上砸,这也造就了幺儿无法无天的性子,在镇上赌钱,砸死了个人。

赌场能有什么好人?尤其是死了人。

于是衙门上门,赌场也要求赔命。

后来是私了。

私了的法子……

让人心疼。

其他房兄弟的闺女,被卖进窑子里。尤其是大房唯一儿子为救姐姐丧了命。

大房娘子就这一个儿子,听闻了消息,当场晕厥了过去,醒来就疯了。

其他房兄弟想把闺女赎回来,可哪里来这么多钱?

族里知道后,已经晚了。

当场就闹分了家。

正常情况下,分家是要赡养老人的,更何况老人还在,不予分家。

谁叫这对老人不做人事?

即便再不疼孙女,也没道理为了幺儿将孙女卖进窑子的道理,更何况还死了个孙子。那可是大房的独苗苗啊!

分完家,房子留给老人,家底儿分给儿子们,由幺儿养老。

实际上,分家时也没闹多愉快,这对老人藏了私,还想分家后继续贴补幺儿,要求其他儿子养老。

他们不肯,宁愿净身出户。

这种情况下,他们理应被逐出族谱,毕竟百行孝为先。

可碍于老人所作所为,是个人都看不下去。

族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将几个兄弟逐出族谱,当然,他们也净身出户,为的就是不赡养老人。

族里帮衬着,除了大房,其他房兄弟日子过得苦是苦,也比从前好。

很快,那对老人遭了报应。

喜赌的人,哪能这么容易戒掉?等这对老人反应过来后,幺儿已被人剁掉一根手指头,家里房子和田地抵押了出去,家底被掏空。

这对老人闹到其他儿子那里去,都被“恶”儿媳用扫帚赶了出去。

老人破口大骂“恶”儿媳,毒妇。但在其他人眼中,再毒也没这对老人毒。

偏疼幺儿可以,可,其他孩子就不是亲生的了?明知这个幺儿靠不住,还要使劲折腾其他儿子,把本就不多的亲情折腾没了,也不知咋想。

这幺儿也是人才,事情过后没多久,与其他村流逛槌赌博回来的夜里,喝了点小酒,走路摇摇晃晃的,没看清粪坑,一歪头栽了进去,溺死在粪坑里。

尸体找到的时候,已是三天后。

这下好了。

房子,房子没了;钱财,钱财没了;其他儿子离了心,唯一偏疼的幺儿也死了。

这对老人睡的地方都没有。

无人居住的老房子不够遮风挡雨,他们只好去族里祠堂睡。

没地就没吃的,常常被村里孩子们发现他们抓山上野菜往嘴里塞。

这对老人死在这次严冬初期。

他们的死,也给临水村一个教训,在村内引起轩然大波。

偏疼孩子可以,但不要太过分,免得和孩子们离了心,死了都没人收尸。

回忆至此。

大周氏忙收了哭腔,“我也不是那个意思。”

“行了,老三什么性子你不知道?他可是你生的,这些年我们都没享儿子的福,他倒是提前享了兄弟的福。你与其盯着大郎那点小心思,不如劝劝老三赶紧还钱。”

“当家的,那可是我们最出息的儿子……”

“大郎还会雕花呢。”

“……”

“你想想是要大郎给我们养老,还是老三。想清楚了再提出不出息的话。”说到这儿,郭昌珉又嘀咕了几句:“出息?出息,我们也没沾到边儿啊。”

大周氏这才没了声。

大房这边。

夜里没了郭盛安,孩子们叽叽喳喳的,与月娘说着悄悄话。

“娘,他们都说爹爹厉害,是真的吗?”这话是有疑惑必问的三丫。

月娘脸上也难掩的喜悦,“嗯,是真的。你们爹爹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能最快上手,当初在孙木匠那里做徒时,就是最有天分的。”

三丫:“那我也像爹爹一样有天分,一样厉害吗?”

月娘想了想,道:“做木匠伤手,女孩子还是学一些刺绣就好。以后嫁了人,能不下地,在屋里头做些刺绣活儿就是福气了。”

三丫:“娘,我不要!我要做最厉害的人!”

月娘只当她是孩子气性,顺着道:“好好好,我们三丫将来是最厉害的。”

雪停了半月有余,气温回了些,大街小巷开始人潮流动。

王员外家门口,过往人群频频侧目。

是客人要离去。

这不是什么稀奇事。

怪就怪在,是王员外亲自送客,那客气的模样,实属罕见。

被送的客人————

有些人认出来了。

这不是被孙木匠打压的郭木匠吗?

镇子就那么大,之前潘大娘闺女的嫁妆箱子一事闹出来后,有些人听进去了,有些人还真没放在心上,如今一看王员外对郭木匠的态度,个个伸出脖子看起虚实来。在王员外验完棺材后,满意地直点头,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更是亲自送他到院门口。

若不是郭盛安有心提醒,在出院门前结算完尾款,只怕王员外乐呵地差点忘了这茬,也有可能在众目之下将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的银子塞进自己怀里,引来妒火。

这可不是臆想,而是猜测、假设。如若不是与王员外接触少,他还能根据个人性格主要因素,将猜测和设想缩小范围。

去过那么多世界,郭盛安向来是走一步看十步,揣摩人心,运筹帷幄,才得来世世安稳。

王员外:“郭木匠这一手手艺,险些赶上郡城那些木雕师。说来惭愧,这次交易只给郭木匠区区五十两,是我占了便宜。”

郭盛安:“无碍,往后我也不会轻易接活儿,还得仰仗王员外替我搭桥牵线。”

这话不假。

薄利多销建立在人手多,亦或是产量多的情况下。从买馒头时的计算就看出来了。

他就一个人,如果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只怕会累垮自己身子,养病钱都不够赚的,得不偿失。

倒不如一开始眼界放在上面。索性,对比卖包子这些,他一个木匠不需要投入成本,只一门好手艺就能吃饱。

王员外确实为他开了个口子。

如果不是遇到王员外这档子事,只怕他一开始的部署是与孙木匠争,打开知名度,后期再慢慢开拓市场,提高人脉,再把手往商人伸。不过这样一来,他的名声会差一些,毕竟孙木匠是他曾经的师父。

商人不在乎名声,他也未必在意,可,这样一来,科举之路会埋下种子。

喜欢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