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15章 家中薄产37两104文

古往今来,当官,往上爬,才能成为人上人,才不会被人欺负。

他知道科举之路难走,如今他岁数大了,也懒得去和小年轻们争,所以把目光放在唯一的儿子——郭玉轩身上。

考科举消耗家中银钱大,他要做的一是赚取银两;二控制赚的家底,避免被划为富商;三便是维持名声,以免玉轩孩儿未来做了官,被对手弹劾。

官场上得步步为营,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不过,现在想来还早。

先脱贫吧。

对于郭盛安的话,王员外自然乐呵得应下。

开玩笑,如今一个木雕师多难寻?更别提雕刻得栩栩如生的。

郭盛安那副棺材上雕刻的纹理,可比宣纸上画的精致多了,细节处处尽显。

乃至于王员外高兴之下,那副雕刻工具当场就送了出去。

以后为郭盛安牵桥搭线,也等同于为自己扩展脉路,也就不难解释如今这副客气的模样了。

离开了王员外家,郭盛安逛了下小镇,买了十斤猪肉300文;看到鸭蛋10文能买4枚,他又买了40枚,花费100文。

又去看了眼答应三丫的糖人。

糖人制作过程有口对着吹,无论是摊主还是郭盛安自己,他都无法让孩子们吃旁人的唾液,恰好有卖麻糖的摊子,就敲了两斤的麻糖。

麻糖是按两卖的,一两得要两文钱,买了两斤就花了40文。

想了下,家还没正式分,买些吃的没什么,买布匹棉花这些就太遭人眼了。

如今是盛世,天家开明,临水村又处在物资富饶的南方,所以物价不算太高。他们家一家人看着瘦,是出了个读书人,全家供着才如此。

他又去医馆李大夫那里开了药,花了一两银子,顺带询问针灸针多少钱一套。

“你问这个干嘛?”李大夫好奇道。

郭盛安:“实不相瞒,我家大女儿在医馆这段时间,对药理格外感兴趣,除了针灸针,我还想替大女儿买些医书回去自个儿琢磨。以后嫁了人,也好在夫家有个仰仗。”

“你大女儿会识字?”

“不识。但医书上有不少草图,她喜欢看。”

李大夫看郭盛安顺眼不少。他家也有孙女,实属不理解那些重男轻女的,不过乡下庄稼汉穷,自家都吃不饱了,男子是壮劳力,女子出嫁就等同于他姓,家中不重视闺女也正常。

李大夫对郭盛安刮目相看同时,也报了个数,“针灸针可不便宜,得几十两,不过几本基础医书,我倒可以借你几本。你买了纸张抄下来,将原书归还于我,能省下不少钱。”

说到这里,李大夫又道:“后生,你会写字吗?”

郭盛安:“跟着我原先的师父,倒是识过几个字。多谢李大夫了。”

李大夫摆了摆手。

他挑了最基础的黄帝内经。

古代书籍装订是人工,一般是原书出来后,经过判定标准,具备参考价值,才会印刷出版。广为人传的版本,如若页面多,还会分开装订。

就好比李大夫这儿的黄帝内经,共四百页,分了上下两册装订。

古代普遍的纸张薄,只能单面印刷,到如今双面印刷的只在京城脚下广泛流传。

他买一张素纸得10文钱,四百页就是四千文,四两银子了啊。

读书人最费钱啊。

幸得这次赚的银两多,除了黄帝内经,他又选了本神农本草经和难经,难经侧重于脉学和针灸,另外两本是打医学基础。

知道医书的珍贵,更别提李大夫还是无条件借给他。

他慎重地朝李大夫鞠躬,“多谢李大夫。”

李大夫看了眼他挑选的,笑道:“你倒是会挑。”

郭盛安哂笑。

郭盛安又去了一趟书房,买了10刀素纸10两银子,一支毛笔30文,墨半斤120文。

到手40两银子,共花了11两590文,剩下28两410文。加上月娘手头握的,他们小家私房钱还余下37两104文。

大头出在文房四宝上,难怪供读书人不易啊。

这十两素纸还不知够不够抄写三本医书。不过他粗劣翻阅了下,黄帝内经和本神农本草经,有不少画了草药,难经有人体脉络。

到时可以让孩子们先认认字,再用烧过的炭在地上画图,让孩子们认识,实践的话得等来年开春了。这样一来可以省下不少素纸钱,至于人体脉络,画在墙上,时常睡醒睡着看一眼,能熟记于心。

这么些东西,他又腿脚没好全,实在不想走动,也幸得撞上运气,在镇口等了会儿,还真叫他等到村长的牛车。

将东西搬上牛车后,付了两文钱,才回到临水村。

一路上,东西多,他自然备受瞩目。

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只月娘和大周氏在家中,忙帮着把东西放在院里,和村长道了别,郭盛安才问及家中其他人情况。

月娘:“码头来了船只,二弟有了活计,吃住都在码头呢。只晌午一顿是弟妹送饭过去,爹则去了趟镇上。”去镇上干嘛?

当然是敲打敲打郭盛祺,免得还钱一事懈怠了。

大周氏翻了下郭盛安带回来的东西,看到那十斤猪肉和40枚鸭蛋,眼皮子直跳,又看到10刀素纸和笔墨,忍不住倒抽了口冷气。

“大郎,你买笔墨纸砚干嘛?”

郭盛安:“买笔墨纸砚干嘛?当然是为我的子女。具体要干嘛,娘你还是别问了,我怕你知道了会呕。”

三个闺女一个会识字的都没有,他还得一步步来。

金宝倒是去认过字,但坐不住,家中长辈便放任为之了。

若是让大周氏知晓他花了十多两银子是为闺女们识字读医术,只怕大周氏会沉不住气闹起来。

乡下就没听说女娃娃读书识字的。

“你知道我会呕,你还买!花这些钱还不如存着……”

“那也好过把钱花在未出世的隔房侄子身上。”

郭盛安一句话堵得大周氏哑口无言。

大周氏气焰一下子被浇灭。

她垂了肩头,多理直气壮的话,在对上大儿子不饶人的视线后,没了底气,提起那十斤肉魂不守舍地往厨房而去。

月娘看着看着,有些于心不忍:“安哥,这样说,会不会太伤娘心了?”

“不伤她的心,她反而不会放心上。这些话就得我这个做儿子的说。”见月娘还想说什么,郭盛安叹气:“月娘,你就是性子太软。爹娘那边无需你过多交涉,解决不了的,还是由我来罢。

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个小家,还是为了让爹娘看清,别再像以前一样越了线,一味觉得我们性子好,我们的孩子也能被作践。

行了,你去厨房看着,让娘除了抹盐做腊肉,再割出三斤来包饺子。鸭蛋也别放着,给每个孩子每天煎一枚,补补身子。”

月娘张了张嘴,觉得三斤猪肉包饺子有些多,但见郭盛安态度坚持,便没反对,提着四十枚鸭蛋往厨房走去。

喜欢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