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三一一章 海门厅

怒海覆清1852 第三一一章 海门厅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北城本就没有什么官军,管亢用矛刺死县衙派来指挥的一名班头,整个北城落入了民壮的手中。

北门城破之后,管亢立即派人从城外绕道东城联系红旗军。袁卫如何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于是城头上的清军开始与陆战队赛跑,一个在城内向北门跑,一个绕着城外跑。

城内的清军先到一步,但是被管亢带人给挡住了。

这个管亢能够走出这一步,确实有几分本事。

袁卫带人从打开的城门趁机杀了进去,在通向城门的街道上与清军杀到一起。

以陆战队的火力输出,这些清军的结果可想而知。

陆战队以纵队交替射击前进,清军前方的士兵就一跟被切割一般一层层倒下。

当然了,清军也在陈定的带领下发动反击,他们用弓箭和鸟枪给陆战队造成了一些伤亡。

不过以陆战队的火力,留给他们还手的机会并不多。

袁卫打光了霰弹枪的子弹,照例将他这把巨枪当做榔头挥了出去。

他身后的士兵也跟着他的后面挺着刺刀冲向清军。

陈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对方竟然放弃了射击直接展开白刃战。

他对自己的武技还有几分自信,怎么说他也是一个武举人出身。

他早就看出那个大块头是这伙人中领头的。

陈定将自己手中的厚背大刀横在胸前,直愣愣地向袁卫冲去。

袁卫看似在使用蛮力向两边挥舞,实际上他的眼睛一直在关注着四周。

他的目标不在于杀伤多少清军,而在于打乱清军的军阵。白刃战的时候,军阵非常重要。

军阵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处在军阵当中的士兵可以相互掩护,相互配合,以做到尽可能地杀伤敌人,而自己又不被敌人杀伤。

而陆战队这边在白刃战的时候采用的还是三三制的小阵,这样的小阵也有缺点,那就是在敌人阵型严整的时候,这种小阵根本发挥不出攻击性。只有当双方在一起混战的时候,这种阵型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而袁卫所做的就是打开这个缺口,就像是在玻璃边上敲上一道口子,整块玻璃就会碎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陆战队就能将他们分割开来。

袁卫冲进清军的阵型,基本上没有一合之敌,这个时候见到一个甲胄齐整的敌将杀向自己,这也激起了他的战意。

六管霰弹枪虽然很笨重,普通人要想拎起来都很难,但是它在袁卫的手中就跟大厨炒菜的勺子一般挥舞得灵活自如。

陈定想的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不如这个大块头,那么就要拼灵活。高度不如对方,那么就攻击其下盘。

他越过缓缓后退的士兵,一个滑铲突向前去,手中的大刀出其不意地砍向了袁卫的小腿。

他觉得袁卫拎着这么重的巨枪,肯定跳不起来。

然而,他想错了……

“嘭”的一声,大刀仿佛是砍到岩石上。陈定心道完了。

袁卫的巨枪不知何时已经拄到地上,就像一根柱子一般挡住了陈定的大刀。

金属摩擦的吱嘎声,加上四射的火星。

电光火石间,陈定只来得及本能地抬头看去,他能够看到这个巨汉的脸上露出了人畜无害,憨厚的笑容。

“嘭……” 袁卫一脚向他踹去。

陈定的反应也不慢,他在地上一个翻滚躲了开来。

袁卫哪里会放过他,巨枪紧跟着就挥了过去。

陈定一路躲,反倒是让自己的手下更加的混乱。

有几个清军与陈定关系亲近,想要过来救人,全都被巨枪撞飞出去。

袁卫的枪似乎可以无视周围的障碍,但是陈定却被自己的手下给挡住了去路。

“嗡……” 袁卫只觉得自己的后背一阵压迫感传来,大脑中一阵空白,整个人瞬间昏死过去。

清军见自己的主将被击倒,士气崩溃,争先恐后地向东城方向奔逃,不过这里是岛屿,崇明县城也是一座孤城,他们还能往哪里跑去。

大部分清军在陆战队投降不杀的召唤声中,蹲到路边,举起了自己的双手。

袁卫是故意放过陈定,因为他觉得这个清军将领的眼睛中还有几分正气,身手也还可以。

护卫军并不排斥从清军中投靠过来的文臣武将,就比如王资雨,比如原来的台湾总兵刘勇,还有之前俘虏的厦门海防营指挥使周贤,这些人现在都已经入了护卫军。

县城内的战斗很快结束,舰队到上游的吴淞炮台前转悠了一圈,放了几炮,算是打了招呼。

随船行动的工作组很快就入驻了县衙,那个满清县令侯远谋在衙门里装腔作势,一哭二上吊,终究做了第二舰队的俘虏。

有这个俘虏在,事情就好办了,按照惯例,衙门里的小吏经过简单的筛选之后,留用一部分协助工作组展开工作,民愤极大的,该公审的公审,该惩治的惩治。

大牢中的罪犯同样要拉出来过堂,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能释放的就释放。

然后就是给县城的百姓分发物资,这些东西都是从府库中缴获的。

这个时候舰队则绕到了崇明岛的北部,这里与海门之间还有一条长江水道,不过比南侧的要窄一些。

卓一清的第二个目标——海门厅。

海门厅地由海中涨出,无古迹可载,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由长江中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新地。

乾隆33年的时候,割通州之安庆、南安等19沙,以及崇明之半洋、富民等11沙及续涨之天南一沙,特设海门厅,移苏州海防同知驻札其地。

这个时候的海门厅还不像后世一般,其东部还是一处海岛,或者说是比较大的沙洲。

这里的最高长官是苏州海防同知,其地位倒是跟厦门有些相似。

不过从它的名字就能够看出,这里的位置相当重要,控制着长江北侧入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