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三一二章 江北根据地

怒海覆清1852 第三一二章 江北根据地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苏州海防同知马文遂此时已经知道崇明被进攻的消息,他也派了几艘舰船前去查看,不过都是有去无回。

卓一清的手中有好几十艘火箭艇,其速度完败所有清军战船,因此清军的战船只要被第二舰队负责巡逻的火箭艇抓住就绝对逃不掉。

接着他又派了一些斥候从崇明岛的北岸登陆前去查看情况。

只是这些人还没有回来,第二舰队就回来了。

高铭的那个大队留守崇明县城,袁卫则带着手下跟随舰队继续进攻海门。

海门驻守的清军汛溏兵其实不少,但是这里的清军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驻扎得非常分散。

要是防普通的海盗,他们这样可以增加防守的面,但是他们碰到的护卫军的第二舰队。

在舰队的配合下袁卫带着陆战大队一路就跟拔钉子一般将这些清军的驻地拔除。最后在厅治茅家镇一战,歼灭残余的清军。

至此,崇明岛与海门厅落入华族的手中,不过对外这里还是红旗帮的地盘,因为第二舰队私掠舰队的身份还不能曝光,至少华族还不能对外公开。

卓一清的初步作战目标是要拿下通州,与扬州的太平军之间打通关系,最终的目的是在江北的这片盐区建立根据地。

董良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偏僻荒凉,但是距离中原、两淮和江南这些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都不远。

另一方面,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目的,迁移人口。

华族要想拓展生存的空间,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人口给迁移出去。

土地是死的,只有同宗同族的人口才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

后世的几大列强,大英帝国虽然曾经是日不落帝国,但是最后还是龟缩到英伦三岛,而俄国却继承了大部分的沙俄版图。

因为当时的沙俄有足够的人口,他们将远东的华族几乎全部屠杀或者驱逐,然后用自己的人口进行填充,从而将这些土地完全消化。

以至于他们后来经历过几次动乱和虚弱的时期,这些土地依旧是他们的。这就是用人口占领与以武力控制的区别。

短时间内董良无法击败满清,甚至都战胜不了太平军。

这次扩军,董良就已经发现了,军队不是拉到壮丁给他们配发武器就行了。

这样的军队跟行尸走肉没有区别。

那些临时拉出来的守备队和民兵大队时常有违纪的事情发生,这些出身普通百姓的士兵,拿上武器之后很快就有人学会了欺负百姓。

恃强凌弱是人的本性,一支军队必须要用理想信念去武装他们,才能让他们真正成军。

而这都需要时间。

董良估计,护卫军至少要用一年时间去培养现在这支军队,而以当前的军队数量,能够占领闽粤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有些人就说了,华族可以学习起义军的方式去滚雪球,裹挟百姓参军,快速扩充自己的兵力。

太平军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们为何到现在实际上控制区只有天京的周边以及安徽南部地区呢?

他们之前占领的地盘为何全都被清军一块块收回去呢?

就是因为他们裹挟的那些兵力根本就形成不了战斗力。

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得地方上被严重破坏,人口大量伤亡,所伤的是华族的元气。

董良现在也在采用这样的办法,他让五支队西征建宁府和延平府就是采用发动百姓的战术。因为以五支队几千人根本占领不了几个府。

但是这种扩张是以教导队的军官作为骨架的,而不是没有限度的,而且董良的手中还有几万人的主力作为背书。

就像是发行钞票一般,董良的手中有价值一百万元的黄金白银作为背书,那么他发行这么多的钞票肯定没问题,再多一些也可以,但是这个数值不是没有上限的。

超过了上限会怎么样?

结果就是有很多军队将失去掌控,华族的名声会被一些自己手下的军队给弄臭。

还有就是快速扩张之后的势力范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地方上生产受到破坏,百姓的生活甚至都不如满清治下。

在满清治下,他们虽然被剥削,但是至少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生产环境,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还在。

这样的结果与董良的设想都是背道而驰的。

他创立华族的初衷是让华族复兴,如果在无休止的内战中将华族的元气都给消耗掉了,那还何谈复兴。

到时候便宜的是那些西方列强。

有人说太平天国战争,华夏的人口锐减了一个亿,这还真不是吹牛的。

要是这一个亿的人口能够迁移到南洋和澳洲去,难道华族文明就不能控制那里吗?

也许在后世的时候,华族百姓在冬天的时候就可以飞到澳洲行省去享受夏日的阳光。

澳洲取之不尽的铁矿石可以让华族的发展更进一步,甚至是加速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短时间内,华族无法打到江北去,那么他就在这里设置一个根据地,让处在战乱中的江北百姓有一条活路。

同时,江北的根据地也是一个模版,如果以后发展的好了,也可以向各地推广。

这些根据地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将来的某一天,华族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收拾这旧山河。

……

东番岛,台东县,伽兰港,卑南溪从这里注入太平洋。原本在入海口的位置就有一座渔港,当地的番人驾驶着独木舟从这里出海捕鱼。

后来卡摩将这里简单地扩建,形成了一处与吕宋人的奴隶贸易站。

华族解放这里之后,将台东行政公署驻地放在这里,此时随着大量的移民从台西迁移过来,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镇的规模。

不过这里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