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渔政

帝国玩具 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渔政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国渔政,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是隶属于农业部的海洋执法机构。

从名字上看来,渔政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农业局这种透着老土味道的部门,想来也是洋气不起来的。

但事实上恐怕并非如此。

八十年代暂且不说,到三十年后,中国渔政局的大名那可是威风凛凛!

老话说得好啊,保家卫国农业部,开疆拓土渔政局。中国渔政在三十年后,与海监合并的海警可是号称“第二海军”的。

南海碰碰船,钓鱼岛调戏海保,未来中国海洋热点地区,可是不会少了前身渔政的海警的身影。

但是话说回来,八十年代别说渔政了,就连海军都穷的叮当三响,基本没有什么出彩的机会。

不过也正是因为穷,胡文海反而感受到了海军那种迫切求变的心情。

比如说海军在行动和做出决定的效率上,真是比其他方面要高了不少。

电力方面的吕秘书是早就和胡文海联系过的,但IGct入网的结果却迟迟没有下来,估计还是在部委之间扯皮呢。

而池秘书和胡文海辞别不过不过短短几天,就已经有海军方面的消息传来。

不仅巴基斯坦的幻影战机买回来了,对他提出的发展远洋渔业的想法,池秘书也表示上面相当的感兴趣。

这不是,听说他到了帝都,当天就为他安排好了详细的行程。

海军自己可没有发展远洋渔业的能力,要想做好这个项目,恐怕牵扯的范围将会非常巨大。

但即使如此,海军仍然表现出了雷厉风行的态度,这让胡文海心里悄然生出了不少的好感。

渔政局的办公地点就在农业部的总部内,是农业部下属的一个司。当然,中央的一个司虽然只是厅级,可手中掌握的权力却比下面的市长、厅长强多了。

翟友江是老帝都人了。当然对各部门的地理位置门清。有他带领,胡文海很快就摸到了农业部的门上。

掐着点,胡文海和翟友江刚到农业部门前停了车,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穿着白色海军干部服的军人快步跑了过来。

“池秘书!”胡文海有些惊讶。连忙老远就伸出手来:“今天这太阳可够烤人的,您怎么也不说避一避。”

九月初秋的秋老虎,如今的帝都又不像三十年后,天晴无云pm2.5极低,真能把人给晒脱了一层皮。

“我这也是才到。正巧看到你们也来了。”池秘书和胡文海握着手,看向他的身后。

虽然池秘书嘴里是这么说着,但胡文海分明看到他脸上都晒的有些红了,等的时间肯定是少不了。翟友江自然也没到老眼昏花的年纪,这点眼力价还是有的。他心里暗暗惊讶,池秘书这样关键位置的人物,竟然也对胡文海如此重视。

他连忙伸出手,和池秘书握在一起,自我介绍道:“翟友江,北航的副校长。在熊猫国产化项目组负责协调工作。”

“翟校长您好,我知道您,首长也时常提起您的。”

虽然明知道池秘书只是客气,或许也就是从首长口中听过自己一两次名字,但这也让他非常高兴了,连连用力的晃了晃手。

“别在外面干站着了,相关部门的人都已经到了,胡总、翟校长,咱们也进去吧。”

“哦,那好。我们走!”

胡文海和翟友江跟在池秘书身后,迈步向着农业部的大楼里走了进去。

如今的农业部是经过几次拆分合并,机构名称改了几次,到1982年合并了原农业部、农垦部和国家水产总局。成立的农牧渔业部。不过到1988年,农牧渔业部又会改名成为农业部,直至三十年后。

和有着七个机械工业部的工业口比,农口说起来也真是一把辛酸泪。

不过换句话说,没有七个农业部的农业部也是一个大部。单看农业部大楼那密密麻麻的窗户,就能感觉到这里不愧是整个中国农业口的中心。

胡文海和翟友江跟在池秘书身后。足足走了十多分钟,从农业部大楼的五楼往里走了很远,这才看到了渔业局的牌子。

别看渔业局在农业部里似乎不怎么起眼,但全中国沿海的国有渔业捕捞公司,名义上却全都要受到渔业局的管理。

当然,帝都里这种地方也太多了,不到帝都不知道官小嘛。帝都的马路上随便逮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头,说不定就管着某个领域的全国政策制定执行。

池秘书显然不是第一次到来,轻车熟路的推开了渔业局的大门,带着胡文海和翟友江就往里走。

一扇不起眼的会议室大门被推开,里面十多个貌不惊人的中、青年人,正都捧着陶瓷茶杯,低声的互相交谈着。

等到胡文海走进了,会议室里突然鸦雀无声起来。

“各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胡文海同志。”池秘书指了一下胡文海,然后又指着翟友江介绍了他的身份,并且亲自为他们拉开了主位旁边的椅子。胡文海和翟友江向会议室里诸人点头致意,然后安然落座。

等到他们两人都坐了下来,池秘书接着说道:“我来给二位介绍一下今天参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我代表海军召集了这次会议,与会的有农业部渔业局的邵局长,水产总公司的白总经理,舟山渔业公司的王经理,中船的李经理……”

随着池秘书的介绍,胡文海的表情也越来越严肃起来。单看这次会议涉及的单位部门之多,就看的出来海军促成此事的决心。

水产总公司管理着各地的渔业公司,而水总又受到渔业局的管理,这可以算是农口的线。除此之外,中船也派出了一名副总经理和一名远洋渔船专家总师。魔都海洋大学也有一名教授参加,甚至还有一个胡文海见过的总参三部的“技术军官”。

加上海军后勤部门和补给舰方面的一位设计专家,加上胡文海和翟友江,不大的会议室里竟然有了点拥挤的感觉。

“今天把大家都聚集到渔业局这里,原因大家想必都清楚。胡文海同志提出了一个建议,海军通过远洋渔业增加国防经费收入。就这个提议我想请在座各有关部门进行一下研究,看看是否可行,能否解决海军经费短缺的问题。”

池秘书目光在会议室里环视一圈,别看是顶着一个秘书头衔。可他不论是级别还是权力,都是在场当之无愧的老大。背靠的大树足够乘凉,这目光就相当有分量。在他的注视下,渔业局的邵局长顿时就坐不住了。

邵局长是今天的地主,远洋渔业又可以算是渔业局的分内事。同为在海上混饭吃。他本身就是从海军专业出身,没有不出头的道理。

“这个远洋渔业的情况,我看还是请水总的白经理说两句吧。舟山渔业在今年组建了咱们国内第一只远洋船队,这方面是不是有些资料?”

水产总公司的白总经理沉吟了一下,缓缓的点了点头:“我们之前对国际上的远洋渔业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今年舟山渔业公司派出了一支13艘渔船的远洋船队,赶赴西非海域进行远洋捕捞。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年利润大概能达到一千万美元左右。不过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我国没有远洋渔船建造经验,远洋渔船偏小。成本偏高,不适合远洋作业等问题比较严重……”

“好了,让你介绍远洋渔业的资料,不是让你谈困难的。”邵局长皱眉,打断了白经理的话。

水总那点小心思他心里清楚,年利润肯定不止是一千万美元,不过是怕说的太多了,引起上面的关注而已。

像这种新生业务,肯定要多强调困难,这样一方面出了问题才不会被打板子。另一方面最好还能阻吓后来者分薄资源,这都是官场上的老套路了。

不过今天不是主管部门调查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是调查海军进入远洋渔业的可能性。

邵局长明白干脆问道:“白经理,请你介绍一下国际远洋渔业的情况吧。海军如果在这个领域投入。要达到年十亿人民币收入,需要有什么准备?”

“这个,十亿人民币……”

白经理心算了一下,皱眉答道:“我想,大概要投入一百艘渔船吧。但是肯定不能全部放到西非海域,可我们对世界上其他远洋渔场的了解又比较薄弱。”

他想了想。最后犹豫的下了结论:“我认为,要通过远洋渔业实现年十亿人民币的收入,是比较困难的。”

“这样么,远洋渔场的资料郎教授,魔都水产大学有没有什么研究?”

魔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魔都水产大学,在远洋渔业方面,水产大学的郎教授是国内少有的专家了。

郎教授刚要开口说话,却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插进了话来。

“请稍等一下,我觉得大家目前的思路有些问题。”

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路……有什么问题?”

远洋渔业的利润率不低,但是偏重于积累和投入。以苏联为例,在苏联解体之前,远洋捕捞是苏联补充其粮食体系的有力支撑。

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就已经在重视开发远洋渔业资源。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最先进、最大的远洋船队,就是苏联所有。

区别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远洋渔业模式,苏联是通过常年对远洋渔业资源研究,掌握了世界渔场分布的详细资料,并且苏联的远洋捕捞船更是相当先进而且规模巨大。

这样一来,苏联才在世界上坐稳了远洋渔业的王者宝座。

和苏联远洋渔业相比,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晚,1985年才派出第一支远洋捕捞船队,积累薄弱而且对远洋渔业的研究匮乏。

派出的船队也是近海捕捞船队里相对吨位较大的改造远洋渔船,性能和技术都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相对简陋。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凭借远洋渔业增加海军的国防开支,也似乎只有走量这一条路了。

胡文海说这个思路有问题,虽然碍于他的身份比较敏感,在座的众人不方便明确表示反对。但眼神中都透出了一股不信任。“嗯,我这么说吧。”胡文海沉吟一下,说道:“我想有一个故事诸位应该都听说过,旧金山淘金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找到黄金。但最终旧金山这座城市却发展了起来。这其中确定赚到了钱的人,偏偏不是淘金客,而是向淘金客出售工具的商人。”

这个故事倒也算是家喻户晓了,胡文海只说了一个开头,有的人就不住的点起头来。

“没错。出售工具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小胡同志的意思,难道是说,我们应该出售远洋渔业的工具?”

“不仅是工具!”胡文海点头,但又摇头:“准确的说,我们可以卖服务。”

“服务?”

众人莫不惊奇,八十年代的中国,哪里有卖服务的概念。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商业环境的一个缩影,中国商业似乎始终不重视服务的提供。

若非是花钱换到了真金白银,单纯的服务总是让人有吃亏的感觉。

比如说各种设计类工作。客户虽然捏着鼻子付钱购买设计服务,但往往总要对设计师提供的成品改了又改。

真的是设计师提供的成果有什么问题?问他们,最多就是一句:要大气!

大气你个大头鬼啊!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觉得我钱花了,又没有真金白银到手,不折腾你我心气就不顺罢了。

骨子里,这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蔑视。

不光是艺术设计之类的无形服务,三十年后中文网络上网络小说为多少网友带去了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不还是就有那么些人,看盗版看的不亦乐乎,觉得自己看盗版有理。看盗版光荣么?

说到底,这些人都是觉得就自己聪明别人都傻。觉得脑力劳动不是劳动,连一毛、两毛钱看本书都不舍得。却没想过设计师、作者或者其他脑力劳动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价值。

话说回来。没有正版读者付费阅读,作者怎么能坚持把书写完?也就是说,有些人的良心,也就值那么一毛、两毛罢了。

可胡文海当然知道服务的价值所在,他掰着手指头分析道。

“一艘能远洋的渔船,最少也要几百万。我们少算一些。两百万一艘可不可以?”他看向水总和中船的人,见后者勉强点了头,大概这个价钱真的是比较低的成本价了。

“oK,两百万一艘船,一百艘船成本两亿。再配上各种耗材和补给,一百艘船远洋捕鱼,至少拿出三亿人民币来才能开拔,这笔账差不多吧?”

胡文海问的干脆利落,在他目视之下的池秘书也只好接着点头。

“那么我请问,海军能拿出这三亿成本吗?还是渔业局能拿出这笔钱?水总愿意出这笔钱?就算全用旧货,请问目前国内能凑出一百艘能够用来改装支持远洋捕捞的近海渔船吗?”

水产总公司的白总经理面色铁青,斩钉截铁的摇头:“这不可能,舟山渔业公司今年这支船队,就已经占用了南方渔业公司所有能用的大型远洋渔船了。”

事实上这当然不可能,远洋渔船比近海渔船要求当然会高,但大型渔船国内怎么也不会搜罗了东南沿海也只找出13艘来。说白了,这些渔船都是水总,是各地渔业公司的命根子,和海军关系再好,也不可能这么简单的让出来。

何况白经理说的也不算错,近海渔船改远洋渔船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增加抗风浪性、增加自持力、增加冷冻鱼库、增加新的捕捞钓具,这些都是钱。改造13艘近海渔船,这已经是水总和舟山渔业拿出全部家当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总也确实是拿不出另外的远洋渔船了。

胡文海没有深究这里面的猫腻,而是又看向池秘书,等到后者也气馁的摇头,这才满意的收回目光。

“显然,海军一时也拿不出三亿的造船费用。当然,海军还可以边赚钱边造新船,滚雪球壮大。但目的呢。远洋渔业的任务期很长,一般都是要在海上漂泊一到两年时间才会回航。如果指望自有资金发展壮大,我看三五年内,海军不能指望这笔远洋渔业的收入补充国防开支。”

“小胡同志。那你的意见呢?”听到胡文海这番话,皱起眉头的竟然是渔业局的邵局长,看起来他是比海军方面还要着急。

这不奇怪,不提他的海军出身背景,国内如果远洋渔业发展壮大。对他掌握的渔业局当然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我的计划是两步走。”胡文海痛快的说出自己的计划。

“我的意见是,先做远洋渔业的服务业,积累经验锻炼队伍。远洋捕捞渔船常年出海,捕捞的渔获需要有大型补给冷冻船收购运输。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海军补给舰改造之后做远洋渔业补给船,前期先从收购远洋渔获、为远洋捕捞船队补给开始,既赚了钱又锻炼了队伍。现在看,我国的福清级补给舰在国际上远洋补给中是很有优势的。军用补给舰的自持力大大优于民用船,吨位和生活条件更是比民船要好,改造成本更低。”胡文海其实是一早就盯上了福清级补给舰。八十年代国际上除了苏联的远洋捕捞船队保持了一贯的毛货风格,更多国家的远洋渔船补给使用的都是民船。

在补给方式上自然是因陋就简,多数就是一个带冷库功能的大型轮船。在远洋捕捞作业中,补给也因此成为相当危险的工作。零下四十度冷冻的几十斤重的海鱼,使用相当原始的牵引方式转移到冷库船上,因此造成的事故相当频繁,甚至造成船员丧生都并不奇怪。

当然,哪怕是在军舰补给上,有专业工具进行作业,因为海况的复杂。仍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福清级毕竟是军舰标准建造的补给舰,用来给远洋渔船补给和收购海鱼优势就太大了。

不过当然,纵观世界各国。穷的海军要自己找食的也就是pLAN这独一份了。其他家里养得起补给舰的海军,没有这么跌份的。

福清级在民船海上补给领域,那就相当于殴打小朋友的水平,实在是没什么好骄傲的。

海军后勤和补给舰的专家这才恍若大悟,为何胡文海会点名请他们来参加会议。这个设想经过补给舰设计专家的研究,认为福清级增加冷库和针对远洋渔业改造的问题不大。本来就是为海上补给建造的军用补给舰。在补给种类的兼容能力上是很强大的。

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胡文海满意的笑了起来。

“我们可以改造一到两艘补给舰,这样一来成本就很低了。与此同时,可以请中船贷款建造一批相对先进的大型远洋渔船……”

“请等一下!”中船的李副经理连忙出言打断:“这个贷款的主体是谁?中船还是海军?涉及到数亿的资金,哪家银行会因此贷款?”

“贷款的主体么,当然是中船了,银行没有给海军放贷的可能吧?”胡文海揣着明白装糊涂。

“那就是了!”李经理连忙说道:“这样一来中船的风险就太大了!占用贷款额度,导致资金紧张,如果最终计划不能推进,中船造成亏损怎么办?”

李经理看了面色阴沉的池秘书一眼,不过最终还是硬顶着头皮说道:“毕竟是做生意,怎么有稳赚不赔的。如果赔了本,亏损的这笔钱算谁的?”

池秘书咬咬牙,刚想说话,却冷不丁被胡文海一手拦住了。

他老神在在,看了李经理一眼,毫不担心的说道。

“这个问题好说,我已经有了一个万全的计划。李经理在中船的级别不低,想必应该听说过总段造船法吧?”未完待续。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