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758章 垂死的挣扎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758章 垂死的挣扎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8:43:57 来源:书海阁

藤原善常自忖精于算计,却没有算到还有宋军屯河集团军的三座大营。

他的心思都在支援上来的十万大军身上,以为屯河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缩在大营里养伤已经是最好的打算,还能主动出击助战吗?

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对手是徐庆的话,就会好好算一算看一看这个徐庆所经历的所有战役,他就不会这样去算。

赵泰早就接到徐庆的命令,屯河集团军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首要是接应伤兵就近进入三座大营,重伤员转运至中军野战医院救治,这是第一要务。

其次是组织五千人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投入战场进行支援作战。

换句话说,屯河集团军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钓饵”任务,接下来的战斗,他们会是预备队。

尽管赵泰心有不甘,但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对军人最基本的要求,赵泰作为从大帅身边走出来的直系,自然是这方面的表率。

他随即下令调整部署,赵颜的左大营和赵山的右大营主要任务是救治伤员,因为他们距离战场最近,命令赵水率领五千重甲骑兵随时待命出击,自己的两千名近卫亲军作为第二预备队,随时策应赵水的进攻。

其余人马全部在大营据营死守,弓箭手全部压到第一线,以蹶张弩的射程,完全可以为战场上宋军步卒的第一道防线提供火力支援。

日军全然不管不顾的进攻,还是对宋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炮三师的重炮虽然威力巨大,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持久射击。局限于现有的工艺,口径越大,对炮管的要求越高,虽然在赵构金手指的作用下,钢材的冶炼和锻造有了质的飞跃,但科学技术工业能力的发展是需要厚重的历史沉淀和积累的,着急也没有用。

所以,18磅的野战重炮和20磅的舰炮,已经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工业水平,偶有瑕疵和失败,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绕不过去的。

颗粒黑火药的提升,火炮身管口径的增加,对应的就是膛压的增大,对炮管的铸造技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如此,这么大口径的野炮,在提高射速的同时,炮管的温度也在急剧的上升,到后来,每次的清理炮膛残渣火药,都像是凉水泼在烧红的铁块一样腾起阵阵白汽,所有的炮位上消耗最多的就是水。

好在背靠宋军左右大营,赵泰专门调了一个营的士兵,为两翼的炮兵阵地运送水,炮位阵地上水桶里面,始终没有断过水。

即使是这样,表示停止射击的橘红色旗帜陆陆续续在各炮位上举起,宋军的火炮出现短暂的间歇。

藤原善常既然精于算计,早就在战场上盯着宋军的炮兵阵地,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都会被他第一时间得知。

藤原善常果断命令第二波次的两万骑兵开始冲刺,另外再派出两万铁足军攻击宋军的火炮阵地,给带队的部将下达了死命令,即使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拿下宋军炮兵阵地。

在整个战场的兵力部署上,藤原善常敏锐地注意到,两翼的炮兵阵地前面的兵力配置是最薄弱的,只有步兵,没有骑兵掩护,只要撕开宋军步卒的防线,宋军炮兵的短兵相接的能力,或许是最低的。

藤原善常的战场应变能力非常强,眼光也是毒辣,宋军火炮厉害,但你总有打不出去的时候,只要有些许的间隙,我就能把人贴上去近战,都绞杀在一起,你的大炮轰谁?

况且,如果攻占炮兵阵地,将大炮悉数捣毁,也就砍断了宋军的一支最有力的胳膊,胜算还是倾向于我们。

但藤原善常有一种情况他没有算计到,或者说他根本想不到,那就是宋军居然发动了反攻。

在一声声凄厉的竹哨声中,宋军的步卒顶着大盾,在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杀!”向前一步。

“杀!”再向前一步。

宋军一步一停,一步一停却步步为营,好不容易杀到阵前的日军铁足军被突然而来的进攻打乱了节奏,关键是宋军的配合异常默契,盾牌手每前进一步,先扎住阵脚,后面的锥枪手就会顺着盾牌露出的缺口进行集体攒刺,又狠又准,锋利的钢制枪头直刺之下,日军**的上身任何防护都没有,一个个被刺穿得像一串串糖葫芦。

有一批日军骑兵冲破炮火封锁线,冲到阵前,极大鼓舞了日军铁足军的士气,“索几给给”的喊杀声充斥着整个战场。

“呜……”天空中突然出现特有的啸叫,这是宋军蹶张弩射出来的重箭,尾部箭羽部分的箭杆开有小孔,高速飞行的箭支会带有那种特殊的尖利的啸叫从半天空扑向敌军,带来极大的战场震撼。

果然,当听到半空中的啸叫时,日军下意识的四处躲避,但偌大的战场,何处能躲得过箭雨的覆盖,这是宋军大营里的弓箭手射出来的支援火力,让身处二线的弓箭手得以片刻的喘息和休息。

“护!”宋军顶在第一线的连长、排长、班长大声喊叫着,这是多少次训练当中才会形成的默契,宋军一但箭雨覆盖,可不管你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弓箭手是区域覆盖射击,也是无差别射击,所以顶在前面的,一定要防护好自己才行。第一层的大盾护住上面,第二层的大盾护住正前方,后面是蜷缩着身子眼睛却紧紧盯着前面情况的锥枪手,正等着军官的下一步口令。

当响过三次啸叫的时候,阵前的宋军再次变阵,所有盾牌全部朝前,“杀!”“杀!”“杀”!的声音再次响起,表示宋军弓箭手的覆盖射击已经完成,左右大营合计一万名弓箭手三箭急速射,三万支箭足以横扫阵前所有的日军。

宋军开始反击,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还有更坏的消息,后面平谷川送来第一份战报,声称在奶峰岭和骆驼山山上,构筑有宋军的炮兵阵地,我部发起的三次冲锋,都无功而返。宋军火炮厉害,日军又是仰攻,战场的宽度不够,只有一两条山路直通山顶,宋军左右交叉设置的火炮阵地将进攻路线封锁得死死的,截至战报时间,平谷川大军已经损伤一万多人,依然不能拿下两山。

日军的弓箭手压不上去,也就无法形成掩护,倒是宋军居高临下,手中的钢臂弓射程极远,可达三百步左右,日军弓箭手无法占领射击阵地,也就无法对攻击部队形成有效支援。

平谷川请求战术指导。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平谷川的缺陷来,他只能打顺风仗,一但遇到挫折,特别是重大挫折之后,就会显得手足无措。

奶峰岭的守军兵力只有三千人左右,而骆驼山却放了四千人,兵力上明显是前轻后重,但奶峰岭的炮兵阵地,却是重点。

朱雀将炮师十一山炮团放在了奶峰岭,二十门山炮形成交叉火力,死死守住唯一的一条上山的道路,第四山地团团长卫兵带领四团一营和直属警卫连在奶峰岭驻守。

三营、二营和辎重营放在骆驼山,协助朱琦师长的第十山炮团防守骆驼山,虽然只有十门山炮,但却多出了一千名弓箭手,重点封锁两山之间唯一的一条通道。

平谷川刚开始还想两路齐攻,同时攻打奶峰岭和骆驼山,从作战部署上讲,不能算错,因为平谷川兵力占据很大的优势,这次又主要是铁足军为主,平谷川的底气十足。

但第一次的攻击,平谷川发现,自己对地形地势的勘察和针对性部署,远远没有宋军做得充分。

虽然他的兵力占优,但面对山区崎岖不平的道路和处处山地高坡,兵力无法展开,尤其是骆驼山,宋军占据前后两个驼峰山头,就会封锁所有的进出之路,不用山炮轰击,单靠弓箭手,就能将平谷川的三千人的攻击队伍死死压制在山沟里,根本冲不上去。

至于奶峰岭,虽然有南北两条山路,但却被宋军火炮封锁得严严实实,宋军根本不用密集炮火,他们的二十门山炮,根据南北两条道路的难易程度,在南坡放了十二门,只在北坡放了八门,实际只有六门山炮轮流射击,就可以将日军的进攻限制得死死的。

平谷川也想绕路从后山发起突袭,不过,宋军就是从后山突袭夺取的两山高地,怎么会不防备呢?

顾小川的特战大队就是负责反渗透作战的,后山地势陡峭险峻,不利于大部队集团攻击,只能派遣小部队进行渗透。但面对顾小川的特战大队,日军根本连山脚都摸不到,就被杀得屁滚尿流。

通向两山的道路,已经尸横遍地,给日军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与其说是日军攻不动了,不如说是日军开始害怕了。

藤原善常看着手中的战报,脸色阴沉,但是眼前的正面战场,比平谷川的山后好不到哪里去。

日军已经开始被压缩阵地了,宋军开始反击,这才是藤原善常极度不理解的地方。

他又算了算,自己手中的兵力还是占有优势,平谷川的五万人,还有三万人;源田盛的十五万人,经过消耗,也还有七万多人;藤原景的左翼军团,损失不小,但也还有五万人,加上自己的中军,加起来还有十七八万人。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从战前的三十万大军,到目前不到二十万,这不到一天的时间,已经损失十二三万人,几乎和宋军人数等同。

但宋军的损失,据粗略统计,不到一万人,这还是加上昨天一天屯河集团军的损失。

藤原善常看看天,已经打了两个时辰,太阳已经偏西,日军颇有一些强弩之末的态势,但宋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双方都在这个战斗间隙在舔舐伤口,已经不可能停下战争的脚步,从宋军开始反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藤原善常决定集中兵力,攻击宋军左翼,他要撕开一个口子,准备全军突围了。

藤原善常的决策,从战略上讲,是对的,保存实力,避免最大程度的损失,因为宋军战术火器厉害,这个时候,是要避其锋芒的。

但从战术角度来讲,他的选择却极为错误,这就是所谓的东撤不成转为西进,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有明确的战术目标,最易引起底层军官士兵的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完成什么样的具体战术任务。

但他这边一动,徐庆马上判断出了藤原善常的作战意图,相继做出了战术调整,不等日军发起进攻,马修武的第一军反倒是开始反击了。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