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759章 血色的落日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759章 血色的落日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8:43:57 来源:书海阁

马修武的第一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掩护左翼的炮兵阵地。

所以,他的反击首先是将左翼的炮兵阵地前沿封堵了一个严严实实,一个两千人的步卒军阵,一个三千人的弓箭手方阵。

其余两万五千人中,中间布阵的精锐是一万步兵,两翼各有一个五千人的骑兵,还没有动用。

接到出击的命令,马修武命令中路的一万步卒扎住阵脚,命令左翼的五千重骑开始冲击源田盛的右翼。

五千对两万,也就是宋军敢这样打。

源田盛怒极反笑,呵呵呵,这是看不起我源田盛的部队吗?他下令源清一亲自带队,迎上宋军左翼骑兵第三团。

而源清一派出源田正,带领一万骑兵监视宋军右翼骑兵,也就是马修武的骑兵二团。

宋军这是第一次主动进攻,但是,打响第一枪的却是折知纲的炮团。

虽然炮膛过热,但训练有素的炮兵并不是没有处理这种问题的经验,大宋的炮兵师都是宝贝疙瘩,在训练上从来不小气,每一门炮都有极限数值,都是一发发炮弹打出来的,距离炸膛还远远没有达到。

经过及时处理,总算赶上了宋军的反击,如果反击战没有炮师的参加,折知纲回去怎么面对徐总指挥?

18磅炮的延伸射击让源清一集合起来的骑兵方阵一点防备也没有,眼看着十几道拉着青烟的开花弹准确地落在日军的骑兵队伍里,连续的爆炸让日军骑兵一下子阵脚大乱,日军的军马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近距离的爆炸所产生的的冲击,一下子炸散了,乱成一团,整齐密集的队形一下子就成了炸窝的马峰,四处逃窜。

三发急速射之后,第三团的重骑踩着炸点冲了上来,手中特制的宋刀闪烁着冷森森的寒芒,向日军狠狠地扫了上去。

日军骑兵虽然人多,但却被宋军的炮兵轰炸乱了队形,而宋军的骑兵却将紧凑的楔形阵发挥得淋漓尽致,热刀斩冻油一般,将日军的骑兵分割开来。

于是,穿插、分割、围歼……再分割、穿插、围歼……

宋军重骑兵在各自的营长、连长的带领下,将演练过无数次的冲杀再一次在战场上呈现出来,每一个作战单元都有严格的划分,作战任务十分明确,就像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冲散源清一的这两万骑兵,最大程度杀伤敌军,最好能生擒敌将,乱其军心,杀其气势。

九营长李航和他的九营位于攻击集团的最外边,处于箭矢阵的左翼尖,主要任务是担任分割任务,将日军分割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逐个歼灭。他们的侧后策应部队,是兄弟部队八营。

八营长苏哲和九营长李航,都是马修武的老部下,三团长马修文是马修武的兄弟,是在会宁战役时让马修武拎到部队参军的,几场战役下来,累积军功被报送到大名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被马修武要了回来,担任团长一职。

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的情况,在宋军实在是太常见了。大宋帝国的军人待遇非常高,军队之中父子、兄弟、族人亲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队构成成份。

日军被炮团的突袭炸开了锅,乱成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进攻。事先的计划就要改变。

马修文发信号了。

李航脚跟轻磕胯下战马,骤然加速,右手的宋刀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指示身后的八营向右路包抄,自己带着九营席卷而上,擦着马修文团长闪出来的空隙,直插日军右翼,这既是包抄,也是阻断日军的后路。

马修文的战术变化非常明确,自己带着第七营和直属警卫连,吸引日军大部分兵力,为九营和八营的突袭创造机会。

因为他看到了日军指挥官的认军旗就在前面不远的山坡上,面对宋军的反扑,非但没有后撤,反倒是继续增兵战场右翼,意图突破宋军的防线,战略宋军炮兵阵地,摧毁宋军大炮。

一名穿着一副亮银色甲胄、头戴牛头盔甲的日军将领带着大约两千人的骑兵冲在了最前面,手中的武士刀明晃晃地高举着,一阵阵歇斯底里地嘶嚎声中,冲击的速度越来越快。

李航手中的宋刀挥动,带着人向右切出一条弧线,恰好将冲下来的日军暴露在后面的八营射程之中,无需信号,苏哲的第一支箭就是信号,八营手中的钢臂弓整齐地射出一轮箭雨之后,军旗前压,苏哲带着八营就迎了上去。

这一轮近两千支箭,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前面的骑兵倒下去的同时,后面的骑兵来不及做出反应,人仰马翻,至少造成日军三百多人的伤亡。

关键是士气被压了下去。

李航知道八营长会领会自己的战术意图,在安塞大营,他们没少采用这种突变的战术变化,给对方先来一个下马威再说。

九营向旁边急闪,苏哲已经抽弓在手,心里虽然大骂李大脑袋不厚道,但手底下却丝毫不慢。唤作李航的九营,一样会这样处理,谁在后面,谁掩护,不存在争功不争功,一切为了胜利。换句话说,八营在啃带刺的骨头,九营却冲上去喝肉汤。

心中的“不忿”化作对敌人的满腔怒火,苏哲眼中只有那个亮晶晶的日军将领,大吼一声:“这个银猴子是我的!”

手中宋刀归鞘,已经将身后背着的大枪擎在手中,高高举起之后,向前狠狠劈落。

身后的八营战士很有默契的已经换了兵器,手中的锥枪已经套上了铁钩环,阵型也迅速变换成三排,一个连一排,间隔五十米,开始了堵墙而进式的冲击。

很巧合的是,源清一的眼中,也盯上了冲在最前面的苏哲,因为他的坐骑正是一匹“甘草黄”,少有的良骏之一。

这匹马,或者说这批马,是赵构去年入冬之前,特意为安塞军事基地调拨的一批替换战马,足有三万匹,是西夏甘州马场、耽罗马场、高昌回鹘交河马场三大马场共同输送的,确保每一匹战马都是具有优良基因杂交后的下一代。

要是放在以前,像“甘草黄”这样的良骏,可轮不到营长这个级别,也就是庞化的饕餮军团以前担任模拟蓝军的对抗任务艰巨,这才有了一次性全部换装战马的机会,三万匹啊!

放在过去,即使是最精锐的整个西军,也超不过五千匹战马。整个北宋在丧失燕云十六州的前提下,根本没有机会得到大量优质的军马,面对大辽、西夏、大金的铁骑南下,只有接纳城下之盟,来维持短暂的平衡。

曾经赫赫有名的岳家军,也是在袭击伪帝刘豫之后,得到了金国送给刘豫的近一万匹战马,才组建了赫赫有名的“背嵬军”,即使这样,“背嵬军”当时也只有八千骑兵,但已经是当时大宋最精锐的部队。

可见军马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现在的大宋帝国,最不缺的就是军马。才能组建一支又一支铁血重骑,开疆拓土,征战天下。

甘草黄汗津津的身子,在夕阳的映照之下熠熠生辉,霞光万道。

这让源清一得到这匹马的心思更加急迫,但他知道,要想得到心仪的战马,必须先得将宋将杀死才行。

他对自己的刀法很自信,对身后的两千亲卫军也很有信心。虽然被宋军的拦阻射击射翻了几百人,但主力还在,对宋军依然能够形成兵力优势,自己的亲卫军也是百战老兵,更是领主拿银子喂出来的死士,源清一势必要为自己的主将源田盛拿下头功。

自己的家老当了多年了,再往上,就是大名,这可是有封疆的权利的,一个大名,就是一方雄主啊。

这需要军功,很大的军功。

日军居高临下,冲击力十足。但宋军重骑堵墙而进,虽然不快,但排成一排的重骑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纵使日军速度很快,但面对将锥枪牢牢套在铁钩上的重骑兵,日军眼睛里只有一片片如林的枪尖。

源清一的战马冲上去才发现,自己手中的太刀,离着宋军还远着呢,但宋军的锥枪冷森森的枪头已经戳在日军的身上,锋利的钢制枪头加上三棱刺的设计,一枪扎上去,至少能穿透三名日军。

换句话说,每一杆锥枪都像是一串糖葫芦。

弃枪拔刀,宋军丝毫没有犹豫,但枪尖上传来明显的钝感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宋军重骑几乎是在同时拔出马背上挂着的宋刀,反手一抹一撩,日军开膛破肚。

源清一的反应还是够快,在躲过甘草黄上面的宋军恶狠狠的突刺的时候,双方已经错了过去。

来不及对自己的姿势感到一丝惭愧,源清一手中的太刀已经扫上对面的宋军身体,凭借刀锋传来的感应,应该是切开了对方的铠甲,形成了伤害,切入**的感觉,对于一名武士来说是最敏感的。

三连长陶万春感觉到肋下一凉,随后一阵彻骨的疼痛席卷上来。感觉到身上的复合铠甲松了,应该是被切开了一个口子,或许正巧划在缝隙中,这种概率是极小的,但却被他碰上了。

来不及重新查看,索性将身上的铠甲一把扯了下来,露出里面的一层软甲,反倒是轻松了许多,现在也就顾不上什么防护了,眼睛里只有日军的骑兵。

陶万春一身轻松,少了羁绊,反倒是把一柄宋刀挥舞的虎虎生风,“抹、扫、撩、挑”全部是轻手法,绝少看到宋军会大喊大叫狠狠劈落的姿势。无论是重骑还是轻骑,都是这些小巧灵活的轻手法,骑兵喜欢称之为“毒蛇之吻”。

单刀看手,同样适合骑兵手中的宋刀。“抹、扫、撩、挑”四字诀,却是集宋军中使刀名家之大成者所创,刀法四字诀,练习起来既简单又实用。

骑兵的宋刀还是有别于步卒的宋刀,更厚重的刀背赋予了更锋利的刀刃,减少了刺的功能,这是和步卒的宋刀最大的区别,同时还增加了护手和缠带,增加了快速动作中的防护功能和防止宋刀跌落的可能。

大宋帝国的军工厂,把每一件兵器的功能打造到了极致。

陶万春满脸是血,那是敌人的血溅上去的,血里呼啦的看上去甚是吓人。流进眼里的血让他的视野里一片血红色,在这片血红色里,他一直在寻找扫了自己一刀的那名日军“银猴子”将领。

找到了!

陶万春咬着牙,脚下轻磕坐骑,斜插直上,奔着源清一就杀了过去。自己驰骋沙场多年,第一次挂彩,还是伤在小日本刀下,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这个场子,老子必须找回来!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