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18章 瓷器的奥秘

再造汉明 第118章 瓷器的奥秘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18章 瓷器的奥秘

刘云龙抽空给学生上课,今天数学课的内容是用一元线性方程组解“孙子定理”。

“孙子定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孙子算经》。《孙子算经》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作者的生卒和该书的编写年已不详,传世的《孙子算经》有三卷,书中有一道题目叫做“物不知数”,原文为:“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的问题,且三、五、七互为质数,因此被称为“孙子定理”,在后世也被外国数学家称为“中国余数定理”。

解这道题用一元一次方程组很容易解决,只要列三个方程组,就能找到答案,但得到的解并不是唯一的,最小的解是23。

课间休息时,一个学生问刘云龙:“刘校长,为啥只有我国才有瓷器?”

刘云龙见学生们都睁大着眼睛,似乎都想知道答案,于是说道:“瓷器是用瓷土,也就是我们公司开采的高岭土来烧制的。”

这个学生问道:“用陶土烧制不行吗?”

刘云龙说道:“用陶土烧制的容器称为陶器,不是瓷器。”

“陶器、瓷器区别在哪里呢?”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烧制,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用黏土或陶土来烧制陶器,烧制温度在950—1150℃,因此现在很多国家都会烧制陶器,但他们至今也没学会烧制瓷器。我们烧制的瓷器,原料是高岭土,胎白,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胎体几乎不吸水,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烧制。陶器可以上釉,上过釉的陶器不吸水,我们家里用来炖汤的砂锅,外侧不上釉,内侧就上釉。有些国家烧制的陶器不知道怎么上釉,不所以他们使用的陶器还是没上釉的陶器,这种没上釉的陶器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餐具,否则吃饭时恐怕会把陶土碎屑一起吃到肚子里去。我国烧制的瓷器全部是上过釉的,釉面材料有长石、石英石、滑石、高岭土等,高级的瓷器要用其它釉面材料,比如青花瓷要用含氧化钴的钴矿物原料,在胎体外表面上描绘出花纹,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一次性烧成。比如景泰蓝要用细扁铜丝镶嵌在瓷器胎体外表面,捏出各种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然后烧制、磨平,再镀金,这样做出来的景泰蓝瓷器外观晶莹剔透、鲜艳夺目。”

“宜兴丁蜀镇的紫砂属于瓷器吗?”

“常州府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是介于陶器、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颗粒细小,接近瓷器,但其胎体不具有瓷器的半透明性、透明性,用紫砂烧制的制品不需要上釉,而是充分利用砂泥的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与瓷器一样极受外国人的喜欢。”

“那为啥他们非要进口我们的瓷器呢?”

“现在中东、非洲、欧洲、美洲很多国家使用的餐具大多还是木碗、石碗,只有有钱人才使用金碗、银碗、铜碗。他们使用的装酒、装水、装油的容器也大多是木质、石质和金属制的。石质、金属质容器与我们的瓷器比起来,又重、又贵,即使木质容器,在盛放食用品时不能涂油漆,因此木质材料里会浸透水、酒、油,使用时拿在手里同样很重,没我们的瓷器方便,所以我们中国烧制的瓷器能畅销全世界。”

“欧洲人是怎么知道我们的瓷器的?”

“欧洲人通过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就买到了瓷器,也知道了只有我们中国才能烧制瓷器。”

“他们不知道怎么烧制瓷器吗?”

“他们已知道了怎么烧制。”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元代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我国瓷器最基本的做法。因此欧洲各国都在按照这本书上讲的方法在仿制瓷器,只是不知道烧制瓷器的原材料是高岭土,不知道烧制瓷器的温度要控制到多少度,不知道釉面材料要用什么材料,所以他们摸索了几百年也没能烧制出瓷器来。”

“外国没有高岭土?”

“外国当然也有高岭土,等他们知道必须用高岭土烧制瓷器时,为了摸索烧制温度、釉面材料,至少还得几十年。”

“我国只有这一门绝技吗?”

“我国曾有很多绝技,比如造纸、火药、印刷术、罗盘、丝绸,可惜现在只有瓷器还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你的《常识》课本上讲了造纸、火药、印刷术、罗盘是怎么传到国外的,那丝绸又是怎么传到国外的?”

“是他们偷取的。”

“偷取的?”

“对。我国历朝历代曾只允许丝绸出口,但严禁养蚕技术输出,所有的关卡都要严密检查,遗憾的是在我国唐代前丝绸技术还是被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怎么被盗的?”

“唐代玄奘法师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瞿萨旦那国(西域古国,即于阗国)国王很希望自己国内能栽桑养蚕,曾向我国提出转让桑树种植技术和养蚕技术,遭到了我国的严词拒绝’。瞿萨旦那国为达到目的,向我国皇帝提出通婚,获得允诺后,派来我国迎娶公主的使臣买通了公主,公主就把桑种、蚕种藏在帽子里。公主出境的时候,关卡一看是公主,也就没有仔细检查,于是我国的丝绸制作核心技术就被瞿萨旦那国国悄悄地盗出了国境。《大唐西域记》中还说:‘公主出嫁到瞿萨旦那国后,建了麻射寺,被瞿萨旦那国称为蚕神庙。现在麻射那座蚕神庙(古代于阗国的佛寺名,位于和田。)里的几株古桑树,相传就是我国公主带过去的种子栽的。’”

“我国这个公主不是太傻了吗,怎么把我们的绝技白白地交出去了呢?”

“傻也好,蠢也好,我们的丝绸绝技反正就这么失守了,后来养蚕技术又传到了罗马帝国,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也栽桑养蚕,算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吧。”

“外国人又给了我们什么?”

“世界物质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我们输出了丝绸、造纸、火药、印刷、罗盘技术,其他国家也给我们输入了大量新事物,我们现在带‘胡’字的植物都是从国外输入的,比如胡桃、胡椒、胡萝卜,棉花、苜蓿也是从国外输入的,近百年间又输入了玉米、红薯、土豆、烟草、花生等农作物,也输入了火绳枪、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的制造技术。”

旁边的孙云球问道:“校长,你还看《大唐西域记》?”

刘云龙说道:“看呀。”然后对学生们说道:“你们平时除了上课外,也要多看看其它书籍,比如《三国志》、《西游记》、《天工开物》,只有学富五车,方可才高八斗。”

学生们听后都点点头。

课间休息后,刘云龙接着给学生上化学课。

魏永红领了5个村的村长来找刘云龙。这几个村都是横塘镇附近的,分别是牛家湾、冯家村、茭白塘、范庄前、青石村。

魏永红说道:“我们5个村,再加上镇上的,一共有300多户人家。我们准备在你的公司名下成立个横塘分公司,行吗?”

刘云龙问道:“你们6个人占了多少股份?”

魏永红说道:“我占了5%,几个村长各占2%。”

刘云龙说道:“我让你们挂在我的名下,讲究的是共同富裕。你们6个人占了15%,余下的300多户,每户平均才占到0.28%,你们几个的股份是不是占得多了一点?”

魏永红忙说道:“那我让出2%,行不?”

几个村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儿,牛家湾村长叶崇华说道:“那我们也让出1%。”

刘云龙对魏里正说道:“你即使让出3%,也是其它村民的6倍。”

魏里正想了一下,咬咬牙说道:“行,听你的,就再让出1%。”

刘云龙说道:“这还差不多。”

魏里正问道:“陶瓷我们都懂,可这个镀锌、搪瓷能赚钱不?”

刘云龙说道:“你以为我让你们烧制的陶瓷是碗、缸、甏之类的陶器?我让你们烧制的陶瓷是用于室内装饰时贴在墙面、地面上的陶瓷,是用于洗手、出恭的洗手盆、抽水马桶的卫生洁具。”

魏永红一听,“出恭”不就是上厕所的意思吗?于是问道:“啊,怎么茅坑也要用陶瓷?”

“茅坑里用了这种陶瓷,容易清洁,显得高档多了。”

“这种陶瓷会有市场吗?”

刘云龙说道:“市场要靠你们自己去打开,我可没精力来为你们做推销员。不过,我相信陶瓷、镀锌、搪瓷会很赚钱的。”

牛家湾村长叶崇华问道:“刘总,这个陶瓷、镀锌、搪瓷具体是怎么做的?”

刘云龙说道:“我这种陶瓷就是用陶土烧制成型,涂上釉面。镀锌就是在铁皮上镀锌,可以防锈,用于制作各种管道、容器。搪瓷就是珐琅。”

珐琅是13世纪从阿拉伯国家传到中国的工艺技术,景泰蓝就属于“珐琅”工艺。

叶崇华说道:“搪瓷就是珐琅?这个珐琅可贵着呢,一只珐琅碗就要五钱至七钱银子。”

刘云龙说道:“我们做了搪瓷,就是要让珐琅碗的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都用得起用搪瓷做的杯子、脸盆、脚桶、澡盆、茶盘、花瓶、糖盒。怎么样,你们都想好了吗?”

魏里正一听搪瓷可以做那么多物品,马上说道:“行,我们干了。”

刘云龙说道:“那行,你们去和我们贝总签契约吧。签完契约,由官府作保后,我就把技术告诉你们。”

等魏里正和贝喜鲁签好合同,由吴县县府作保后,刘云龙就把镀锌技术、搪瓷技术、陶瓷技术告诉了魏永红和5个村长,当然他们也承诺绝不把技术外传。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