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19章 太浦河

再造汉明 第119章 太浦河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19章 太浦河

在通往吴江芦墟的河道里航行着十几艘船,刘云龙与知府陈洪谧站在船头。

他们坐的船是船帮帮主唐尧治的船。唐尧治一直和大华公司合作,包揽了大华公司的大部分运输业务。

船上装了500头猪,这是刘云龙代表大华公司来慰问挖河河工的。

得到消息的浦百龙和工课主事袁煌早等在了芦墟码头。

见到陈洪谧后,浦百龙、袁煌赶紧跑上前来。

陈洪谧说道:“刘总见你们天天在河道上忙,就带了500头猪来慰劳你们了,还不赶快谢谢。”

浦百龙忙对刘云龙说道:“刘总,好久不见,谢谢你啦。”他指着袁煌介绍道:“认识一下,这是工课主事袁煌。”

刘云龙说道:“不用你介绍,我们早就认识了。”

“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造纺织厂的时候,需要回填土,那是袁大人正在娄葑外主持河道开挖,我就去向他讨了点土。”

袁煌见刘云龙说的是“讨”,没说“买”,心里已是感激的不得了。你想呀,要是刘总说了“买土”,府衙就会追究“买土”的钱哪里去了?于是忙伸出手,对刘云龙说道:“刘总,好久不见。你可别喊我‘大人’,还是喊我主事好了。”

刘云龙说道:“你是官,我是民,我可不敢官民不分呀。”

陈洪谧说道:“我们做官的可不如你,你看,连猪都买不起。”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刘云龙问浦百龙:“这条河有多宽、多深?”

浦百龙介绍道:“河道上宽15丈,下宽2丈,底深1丈,主要用来通航、泄洪。”

“搬迁了多少户人家?”

“光苏州府境内就搬迁了500多户人家。”

“土方量呢?”

“苏州府境内段太浦河的土方量要5亿立方尺。”

“工程量可不小呀!”然后,刘云龙问道:“我的水泥用起来感觉好吗?”

“好。以前修泊岸、筑桥墩,都要用石灰浆、糯米浆来拌制灰浆,还费时费粮食。现在用你的水泥和石灰拌制后,省时,省钱,不费粮食,灰浆的粘结强度高。”

“一石糯米也要2两多银子,当然费钱费粮食。我的水泥一担只要2钱银子,能省不少钱。今后水泥产量高了,水泥的价格还会便宜。不过我得提醒你哦,水下部分的灰浆只能用水泥砂浆,不能用混合砂浆。”

“你的水泥使用说明书上都写着呢,我们不会乱用的。”

陈洪谧问道:“今后修复城墙、城楼也可以用你的水泥吗?”

“当然可以用我的水泥来修复城墙、城楼,绝对比用糯米浆要好用。”然后,刘云龙对陈洪谧说道:“大人,你为这条河可真费心了。”

“也没费多少心思。不过,这条河开通后,苏州再也不怕发大水了。”

“大人,你开挖这条河,可是功在千秋呀。”

“我可不要你拍马屁,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说,没有松江府方大人的协助,我也是独木难支呀。可惜他遭人陷害入狱了。”

刘云龙知道松江府的知府是方岳贡,方大人从崇祯元年(1628年)起一直任松江府知府。他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陈洪谧说道:“方大人就任松江知府后,为了治理海堤,到处向富人劝募,并制定‘富户有田百亩者,一律劝输每亩银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的政策,他使用这个政策在松江府沿海修筑了很多海塘,保护了沿海的田地、盐场。可上个月遭到了小人的陷害,说他贪腐了3000两银子,被锦衣卫抓到北京去了。

刘云龙听后说道:“大人,清者自清,皇上也是圣明的,我相信方大人总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陈洪谧说道:“但愿吧。”说完,他朝袁煌说道:“还不派人把船上的猪抬上来?”

袁煌说道:“是,我现在就去。”然后指挥守在码头边的河工上船抓猪。

这些河工平时很少能吃到肉,这次见刘大掌柜一下子运来了500头猪,忙高高兴兴地上船抓猪了。

刘云龙见河工在抓猪了,就对浦百龙说道:“几个月不见,你可是黑了好多。”

浦百龙说道:“每天都在这条河上忙着,能不黑吗。”

刘云龙问道:“这条河什么时候能完工?”

浦百龙说道:“要明年才能完工。”

刘云龙对陈洪谧说道:“大人,这条河可花了不少钱吧。”

陈洪谧说道:“嗯。这些河工大多是从嘉兴、湖州逃过来的,他们负责出工,我们负责供给他们吃喝。我答应他们,河道完工后,填土多出来的地,让他们种。”

刘云龙说道:“那一天就要好多粮食了。”

浦百龙说道:“这条河上有20多万民工,一天就要1500石粮食,一年下来要1百多万两银子。”

陈洪谧说道:“为了苏州百姓,我们咬咬牙,总能挺过来的。”

刘云龙说道:“大人,我知道官府资金紧张,我还带来了一些黄金,请你收下。”说完,他朝保镖杨占文示意了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杨占文忙指挥手下,从船上抬来了2只箱子。

刘云龙对陈洪谧说道:“大人,这里是5000两黄金,给河工们改善伙食吧。他们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

陈洪谧看到箱子里黄灿灿的金子后,眼睛快发直了,5000两黄金按市场价兑换的话,那是10万两银子呀!苏州府为了这条河道,差不多已耗尽了府银。这批黄金可真是及时雨呀。他忙说道:“我代表苏州市民和这里的20多万河工,谢谢你。”

刘云龙说道:“你也不用谢我,要谢的话,就谢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吧,是他们买下了我的专利,我手头才有宽裕。”

陈洪谧说道:“哦?早知如此,那我就批准荷兰人和你做生意了,这样你的手头是不是更宽裕了?”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陈洪谧对浦百龙说道:“快把刘总捐的钱收起来呀。”

浦百龙忙喊来几个人,把2只箱子抬走了。

陈洪谧对浦百龙说道:“这些钱,你给我严加监管,支出时要是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浦百龙一脸受委屈的样子,说道:“我的陈大人哎,我可不想被你关进大牢,我一定用好、管好这笔钱,出了问题我自己走进监狱去。”

陈洪谧说道:“这还差不多。”

回苏州的路上,陈洪谧问刘云龙:“幸亏有你的人从国外买回米,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安置这些饥民了。”

刘云龙说道:“他们可不是我的人。”

陈洪谧说道:“他们还不是听了你的话,才出海的吗?你去徽州视察那段时间,侯之翰从西贡也运回了4万料大米,我匀了2万料给松江府。”然后问道:“西贡不是柬埔寨的吗?可听侯之翰说现在那里全是安南人。”

“西贡是属于柬埔寨的,可现在有10万安南人在湄公河流域种田,人数超过了柬埔寨的本地人。”

“柬埔寨人干嘛不自己在湄公河流域垦荒种地?”

“柬埔寨有多少人口?再说,柬埔寨开发的重点是在洞萨里湖流域,不在湄公河入海口。安南的阮主就向柬埔寨国王提出由安南人去湄公河入海口垦荒,因此那里有10万安南人。”

陈洪谧听后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然后叹气说道:“我这里只要粮食够,太浦河苏州段明年肯定能完工。只是松江府那段,就难说了。”

刘云龙说道:“等松江府新任知府到任后,请抚台大人出面督促一下。”

陈洪谧说道:“这个我知道。你说今年真的是风调雨顺吗?”

刘云龙说道:“总体是风调雨顺,不过今年的汛风期有那么几天大水。”

陈洪谧问道:“会很严重吗?”

刘云龙说道:“大人,你已疏通了望虞河、娄江、吴淞江,嘉兴府也拓宽了海盐塘河,今年来汛风后,再暂时利用未完工的太浦河来泄洪,水情应该不会很严重了。”

陈洪谧说道:“希望水情如你说的那样不会很严重。苏州这个富饶之地不该缺粮呀,都是那灾害害的。”

刘云龙说道:“大人,再过几个月,有了氮肥,我们就不会再为粮食发愁了。”

“你一直说磷肥、氮肥、钾肥,怎么到现在只生产了磷肥?”

“氮肥也快了。”

“你生产的磷肥,我已以官府的名义作保,让农民们来买你的磷肥了。”

“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水车浜几个村已来大批量采购了。”

“那么钾肥呢?”

“我没有硝石矿,苏州的明矾石矿储量太小,暂时不能大量生产钾肥。”

陈洪谧问道:“哪里有硝石矿?”

刘云龙说道:“目前还没有找到。”

“那没别的办法了吗?”

“有是有的,只是开采不方便。”

“在哪里开采?”

“浙江的温州和我们南直隶的庐江有大量的明矾石,可温州明矾石矿山位于山区,开采不易,即使开采矿石后运到苏州也需要走海运。”

“那庐江不是很近吗?”

“庐江我敢去开采吗?这阵子贼寇张自忠不是一直在那一带流窜吗,我去了庐江,不正好给张自忠‘劫富济贫’吗?”

“他哪是‘劫富济贫’?他和真正‘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比起来,差远了。哎,北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太平。”

回到苏州后,刘云龙把这次运猪的运输费付给唐尧治时,唐尧治坚决不收。他说你都向河工捐了5000两黄金、500头猪,我再收你钱的话,会被苏州人骂死的。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