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48章 电子管

再造汉明 第148章 电子管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48章 电子管

刘云龙根据来自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再过二个月,清军在阿巴泰的率领下将翻越长城,进入山东境内,南京兵部为了防止清军进一步南下,将命令苏州巡抚辖境内的明军北上,所以他希望给苏州卫提供最新式的武器。

即使苏州卫不来定制燧发枪、大炮,明年崇祯帝就会下令各地成立团练。那时,刘云龙准备将大部分巡更转为团练的兵勇,这些兵勇就使用这种带膛线的枪支、大炮和超前的火药、炸药,碾压一切敌对者。也就是说,哪怕京城被李自成破了,清军入关了,只要保住大明东南一块,大明还有翻身之日。

刘云龙没有穿越到皇亲国戚家族,也没有穿越到勋贵家族,他只是一个转世到平民家庭的木匠,他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成就。

他现在迫切要解决的是粮食。

没有粮食,即使镇压了北方的李自成、张献忠,你拿什么去养活北方数百万的饥民?养不活那些饥民,就还会有第二个李自成、张献忠带着人揭竿而起,此起彼伏,你还得和崇祯帝一样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没有粮食,就没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灾年过冬的难题。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每次遇到冬天雪灾、冻灾,因没有足够的粮食、草料过冬,就不断地侵扰内地。如不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民生问题,即使将来统一了北方,他们还极有可能与后金一样反叛。

刘云龙安排了枪、炮的研制后,来到机电研究所,拿出电子管的图纸,让马建波试制。

马建波在读了刘云龙的培训教材后,也一直在摸索电子管,现在见到图纸后,忙问道:“这就是电子管?”

刘云龙说道:“对,这就是电子管。”

“今后可以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了?”

“你别老想着你的电力工程。今后在无线电工程中,电子管还有更多的用处。”说完,刘云龙给马建波讲解生产电子管的有关工艺要求。

在后世,电子管的放电效应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于1883年发现的,二级电子管是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于1904年发明的,三级电子管是美国发明家德弗莱斯特于1906年发明的。当时制作电子管的灯丝是用钨丝做的,但钨丝做的电子管耗电太厉害,而且使用寿命不长,后来改用钍钨做灯丝后,耗电量减少了四分之三,使用寿命提高到1000小时。

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灯丝用的还是钨丝。他的设想是将来在宁国府找到独居石后,提炼了金属钍,再使用钍钨丝。因电子管需要在真空下进行工作,玻璃管与电子脚之间总有点间隙,在生产中无法达到100%的真空度,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中加了红磷作为消气剂。

学生们在黄山游玩结束了,坐船回苏州。

在船上,学生们交谈着这几天看到的新鲜事物,也聊着在黄山看到的景致。

船进入淳安境内后,学生们看到好多渔民在用鸬鹚捕鱼。

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它嘴强而长,锥状,前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鸬鹚被渔民驯化用来捕鱼,捕鱼时在喉部系上一根绳子,这样鸬鹚捕到鱼后也无法吞咽下肚,渔民将捕到鱼的鸬鹚拖上船,让鸬鹚将捕到的鱼强行吐出来。

苏州城内也有用鸬鹚捕鱼的,但学生们没见过这么多鸬鹚,于是就拥在船边看着渔民捕鱼。

刘云龙看到渔民捕了好多鱼,这些鱼都是新鲜的鱼,就让时匡老师向渔民买几条鱼,在船上给学生们做烤鱼吃。

时匡老师就把最近的渔船喊过来,让他们把鱼杀好后,拿到客船上来。

那个渔民说道:“我可以给你们杀鱼,但不能上你们的船。”

时匡就问道:“为啥你们不能上我们的船?”

“我们是贱民,终身不得离开自己的船。”

“啥,终身不能离开你们自己的船?”

“是的。一旦我们离开自己的船,被官府知道后,就要把我们抓起来吃官司。”

“还有这种道理?”

“这是朝廷规定的呀。”

时匡没办法,待渔民杀好鱼后,就让刘云豹几个男生把鱼抬上客船。

在做烤鱼时,李必恭问刘云龙:“什么叫‘贱民’?”

“‘贱民’就是比常人要低人一等的那部分老百姓。”

“哪些人属于‘贱民’?”

“比如青楼女子、乞丐、奴仆就属于‘贱民’,他们的身份是世代相传的,不能穿好的衣服,不能读书,不能与良民通婚。”

“这些渔民为啥也属于‘贱民’?”

“这些渔民的祖先都是当年张士诚的部下,太祖皇帝打败张士诚后,就把他们贬为‘贱民’了,他们不仅不能离开自己家的船,连布鞋都不能穿,只能穿草鞋。”

“都过去几百年了,朝廷还不赦免他们?”

“朝廷里有哪个官员关心过他们?即使当年海瑞做淳安县县令时,也不敢解放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太不合理了。”

“是的,这个制度很不合理,将来我们有能力后,再动脑筋解放他们。”

船进入富春江后,刘云龙带学生在江左岸的东家坞上岸,游玩严子陵钓台。

一路上,看到山脚下路边的很多松树都被割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割开的口子下面放着一个竹筒,松树伤口上滴下的松脂就被收集在竹筒里。学生们在黄山游玩时就看到过这种情形。

妹妹刘彩梅问刘云龙:“大哥,我们不是蒸馏松木炼制松油了吗,为啥还有很多人从松树上采集松脂?”

刘云龙说道:“我们是用死的松树枝来蒸馏松节油的,尽管产量比较高,但那是一次性的。山民利用活着的松树来采集松脂,每棵松树一年可产10斤左右的松脂,而且可以重复利用。”

“一棵松树可采10斤松脂?”

“嗯,不过不是所有的松树都能利用来采集松脂的。能用来采集松脂的,树径必须在15厘米以上,树径越粗,采集到的松脂越多。”

“为啥要粗的松树才能采集松脂呢?”

“松树也是要慢慢长大的,树小的时候就采集松脂的话,不仅产量少,松树还容易死亡。”

妹妹听后,点点头。这次学生们知道了松脂是怎么采集的。

继续登高200多米,学生们看到路边很多树的树枝都被白色的东西包裹着,一些山民在用刀割开白色的东西后,把采集下来的白色东西放到箩筐里。学生们以前都没见过,不知道这些白色的东西是啥。

黄丽菊就问刘云龙:“这些白色的东西是啥?”

刘云龙告诉黄丽菊:“这是虫蜡。”

“虫蜡怎么长在树上的?”

“虫蜡本来就是长在树上的,是由一种叫白蜡虫的虫子分泌的蜡粉,我们平时做蜡烛的蜡就是用这种虫蜡做的,你们女孩子用的口红、胭脂中也用这种虫蜡,郎中用的很多治跌打损伤的药中,也含有这种虫蜡。”

“就把白蜡虫放在这种树上就行了?”

“不是。一开始,山民把白蜡虫寄养在冬青树(即女贞树)上,待白蜡虫产卵后,将虫卵采下来再挂在这种白蜡树上,白蜡虫孵化后十几天就成了二龄虫。雄性的二龄白蜡虫就会分泌这种白蜡,山民采集后就能卖钱了。”

“那虫蜡是怎么加工的?”

“每年入秋后为采蜡期,用利刀将虫蜡割开后从树枝上取下,放入沸水锅中煮,虫体下沉,蜡质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将上层的虫蜡取出后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经刘云龙解释后,学生们又长知识了,原来虫蜡是这么来的。

到了严子陵钓台后,看到有一石洞,高、宽约3米,深约4米,大洞往里延伸为一小洞,深约3米。洞前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一个人。华昱生老师告诉学生们,这个被供奉的人就是严子陵,庙后的山洞就是严子陵隐居富春山时曾经住过的山洞,然后给学生们介绍严子陵的生平。

严子陵是东汉时期的文人,他的真名叫严光,子陵是他的字,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既是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想让严光出来做官,但他不慕富贵,隐姓埋名,隐居富春山,在这里以耕读垂钩为生。他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住过的石洞前建祠奉祀,以示纪念。

华昱生老师介绍完后,刘云龙对学生们说道,等你们毕业后,要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今后你们即使出名了,也要像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不图名利。

学生们听后,都点点头,表示都明白了。

在参观了严子陵洞、严子陵钓台后,几个老师带着学生原路返回,回到了停在江边的船上。

蒸汽机船再次鸣响了汽笛,离开了江岸。

这次,学生们将不再游玩别的地方,而是直接回苏州。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