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53章 新任知府陈师泰

再造汉明 第153章 新任知府陈师泰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53章 新任知府陈师泰

八月三十日,新任苏州府知府陈师泰到任。

知府里的衙役早就把府衙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着新任知府的到任。陈洪谧及他的家人几天前就搬走了,由官府安排在一家客栈里,待与陈师泰交接后,就离开苏州赴登莱。

按新官上任的习俗,新官上任必须从东门进城。在明代,所有官员的幕僚都由官员自己带过来,陈师泰也不例外,除了他的妻子、孩子外,他带的属僚从衙官到佣人,足有80多人,坐满了整整一艘船。

陈师泰的船从胥江进入运河后,从城南运河绕道到葑门。

苏州城东的“葑门”起初称为“封门”。由于苏州城东多水塘、湖泊,盛产茭白,在古代水产作物“茭白”称为“菰”,也作“葑”,因此苏州人就将位于苏州城东的“封门”改称为“葑门”,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后世。

明代苏州城东除了东南处有一座“灭渡桥”(今称觅渡桥)外,城东的老百姓要进城的话,要么绕道灭渡桥进城,要么靠摆渡船进城,因此“葑门”也是苏州城东重要的水路码头。

陈师泰坐船到了城东,再从葑门入城。曹毅明、蔡福南、浦百龙率府衙各房典吏、各县县令及苏州的富绅在葑门城门口等候着。

陈师泰上岸后,曹毅明把到场迎接的苏州府各典吏、各县县令、苏州城的富绅介绍给了陈师泰。当介绍到刘云龙时,陈师泰见到这么一个小伙子竟然是苏州首富,有点不敢相信。

刘云龙也注意到,陈师泰也很年轻,年龄也不过是30多岁。

陈师泰是崇祯二年(1630年)的举人,今年才35岁。陈师泰率众进城后,并没有直接到府衙,而是根据朝廷规制先来到郡庙前街(今景德路)的城隍庙,进庙烧了一柱香。

苏州城隍庙始建于宋代,原址位于苏州城西南,元军进攻苏州城时,城隍庙毁于战火。洪武三年(1370年),苏州人在三国东吴时期周瑜的古宅地新建了城隍庙,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吴县、长洲县在苏州城隍庙的左右两翼各新建了吴县城隍庙、长洲城隍庙,因此郡庙前街的城隍庙是集苏州、吴县、长洲一府两县城隍庙的大建筑群。在后世,城隍庙工字殿是全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明初城隍庙古建筑之一,也是苏州唯一保存的较完整的明代早期店堂建筑。

陈师泰进完香就留在了城隍庙,他的眷属直接去了府衙。

陈师泰今晚还不能去府衙,他得独自在庙里的柴房独睡一晚,明天才能正式上任。曹毅明陪陈师泰留在了城隍庙,向他介绍着苏州府的有关情况。

天亮后,苏州府众官员来到城隍庙。陈师泰看到苏州府各典吏、各县令到后,就率各官员祭祀城隍爷。

祭祀完毕,陈师泰走出城隍庙,上了轿子,向东走到卧龙街(今苏州人民路),沿着卧龙街去往府衙。沿途府衙的皂隶们排好了仪仗,吹鼓手们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来到了卫前街口,再往西到府前街。从东往西到府衙,这叫“紫气东来”。

队伍到了府前街后,往南兜了一圈,轿子才回到府衙门前,这叫“兜青龙”。

府前街上站满了来观礼的人。

陈师泰下了轿子,在府门前整理好衣服,双膝跪下,三叩首后,进入府门。

陈师泰进府门后,看到府内有2位官员在等他,经曹毅明介绍,陈师泰才知道这2位官员是苏州巡抚黄希宪、前任苏州知府陈洪谧。

黄希宪是巡抚,官职在陈师泰之上,不需要去葑门、城隍庙迎接陈师泰,他今天到场是主持新旧苏州知府的交接仪式。

陈洪谧升任登莱副使,官职也在陈师泰至上,只需在府衙前等候陈师泰就行。

陈师泰来到黄希宪面前,跪拜巡抚大人后,再与陈洪谧作揖示礼。

待陈洪谧回礼后,黄希宪对陈洪谧说道:“陈大人,你把府印拿出来吧。”

府印并不在陈洪谧的身上,而是由衙官赵永忠拿着的。陈洪谧升任登莱副使后,赵永忠将随陈洪谧去登莱。

赵永忠听了抚台大人的话后,就双手捧上苏州府府印。

陈洪谧对陈师泰说道:“陈大人,我把府印交给你了,请你拿好。”

陈师泰的衙官姚文琦从赵永忠手里接过府印后,把府印高高举起。

陈师泰对陈洪谧说道:“谢陈大人。”然后跪在地上,朝府印叩了4个头,这叫“拜印”。

黄希宪见陈师泰拜过官印后,对起身的陈师泰说道:“从今天起,皇上就把苏州府交给你了。”

陈师泰听后,高声喊道:“皇上,卑职定不负圣恩。”说完,他双手整理好衣服的下摆,恭恭敬敬的再次朝北跪下,行“三跪九叩首”之礼,以“叩谢圣恩”。

如果说前面的几次叩首可以随意外,这次叩首可不能随意,额头必须着地,而且要有“咚”、“咚”声。如果旁人听不到“咚”、“咚”声,就有可能被人打小报告,那时你的官运说不定就到头了。有些新任官员为了感谢圣恩,磕完头后,额头会渗出血迹。待陈师泰起身后,黄希宪看到他的额头红彤彤的,就他说道:“陈洪谧陈大人要去登莱赴任了,我们一起去送送他吧。”

苏州府各级官员在陈师泰的率领下,跟随在黄希宪的身后,礼送陈洪谧走出苏州府府衙。

只见从府衙到胥门的路上挤满了来欢送陈洪谧的苏州市民。

刘万禄、刘云龙父子也率领贝喜鲁、康福标、陆东鸣、周泉、曹剑等人站在胥门城门口。

人们看到陈洪谧从府衙出来后,纷纷说道:“恭喜陈大人高就”、“祝陈大人一帆风顺”的祝福语。

走到一半,路边齐刷刷地跪下了十几个人,他们是太浦河的河工代表。他们中有从江北逃难过来的,有从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逃难过来的,当初要不是苏州府收留了他们,并把他们安排在太浦河上做河工,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了。他们齐声说道:“感谢陈大人的救命之恩。陈大人,一路平安。”

黄希宪对陈洪谧说道:“陈大人,你执掌苏州府9年,对苏州的成就可是有目共睹的呀。”

陈洪谧说道:“在苏9年,没有丰功伟绩,一直愧对皇上,愧对300万苏州人呀。”

前两年苏州府的人口还只有260万,受去年的旱灾、蝗灾及今年青黄不接的影响,大量逃难人员进入了苏州府,因此苏州府的人口急剧增长,一下子达到了300多万。

走到胥门城门时,刘云龙走上前来,和巡抚大人致礼后,对陈洪谧说道:“陈大人,你要离开苏州了,我也没啥好送你作留念的,就送你一把伞吧。”说着,从贝喜鲁手里接过折叠伞,把它拉开、撑开后,说道:“这是我公司生产的第一把折叠伞,请你收下做个留念吧。”说完,收起伞,双手把伞递给陈洪谧。

在场的官员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伞。

陈洪谧知道,这是刘云龙代表300万苏州人送给他的“万人伞”。

官员离任时,只有受到民众敬重的官员才会收到“万人伞”。在明代,曾收到“万人伞”的苏州知府有况钟、寇慎,陈洪谧是第三个。苏州还习惯给勤政爱民,着有德业之官员,在其去逝后列名宦祠,如狄仁杰、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海瑞。后来,在陈洪谧去世后,苏州将其牌位列入名宦祠中。

陈洪谧接过折叠伞,说道:“刘木匠,谢谢你来给我送行。”

刘云龙凑近陈洪谧,悄悄地说道:“陈大人,你到了登莱,要加强军备。要不了多久,清军就会侵扰登莱。”

陈洪谧一听,楞了一下,问道:“不可能吧?”

刘云龙笑了笑,说道:“陈大人,我说的可是真的,信不信由你。祝你一路平安。”

黄希宪、陈师泰送陈洪谧走出胥门城门,来到码头。运河两岸也站满了来送行的人。

黄希宪对陈洪谧说道:“登莱直面辽东,今后麻烦事少不了。你去了那边,要慎重呀。”

陈洪谧说道:“我定替圣上守护好登莱。张贼正在攻打舒城、桐城,你这边的担子也不轻呀。”

此时的张献忠正率数万人马攻打舒城、桐城,并扬言要渡江夺取芜湖后,进攻南京。于是黄希宪说道:“舒城、桐城那里有黄得功他们在镇守,不过江南这边的防务确实松懈不得。”

陈洪谧上船后,向黄希宪、陈师泰及送行的苏州市民挥手告别。船老大拉响了汽笛,离开了码头。

这艘船是刘云龙特意为陈洪谧准备的客船,它上下2层,有60多个房间,足够装得下陈洪谧的家人、幕僚。船将沿着大运河往东,到了长江口后,再一直往北,一直把陈洪谧送到蓬莱城。

陈师泰看到蒸汽机船后,吃了一惊。这么大的一艘船竟然不需要橹子和纤夫,就在轰隆声中驶向远方。

黄希宪、陈师泰看到船进了胥江后,才回到了城内。

陈师泰回府衙后,还要回府“升堂”、“画卯”,接受府衙各官员及各县令的贺拜。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