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54章 农业研究所

再造汉明 第154章 农业研究所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54章 农业研究所

送走陈洪谧后,刘云龙来到水车浜。

20头奶牛送到水车浜时,村民们看着这20头有黑白花斑,比水牛还要大的奶牛很稀奇。村民们见过水牛、黄牛,可没见过这种有花斑的牛,这种牛的ru房特别大,比水牛的ru房大多了。

佩雷斯把奶牛交给刘万禄时,曾关照过:“奶牛和水牛、马、驴一样,看到生人会踢,因此饲养牛的人首先要和牛培养感情,不然别说挤奶了,就连靠近它都不可能。”

丁如兰与谢雪梅、王亚琴、肖雯莉一样,都是苏州纺织厂的第一批女工,她被提拔为干事后,大华公司已有4位女高级管理干事。

丁如兰接手养牛场后,每天喊人一大早就去周边割草喂牛、试着按佩雷斯教的方法挤奶,挤出的奶被送到水车浜的义学、乐益学校,供孩子们喝。

这次水车浜、张家场、何家塔三个村把40亩地交给了大华公司农业研究所。戴均元在指挥着所里的农民整理着土地。

戴均元看到刘云龙后,问道:“我这个研究所就研究怎么种地吗?”

刘云龙说道:“对,就研究怎么种地。”

“我们种地都几千年了,有啥好研究的?”

“我们的亩产量高吗?”

“那倒不高。种稻子的话只有2-3石,用了化肥后,还不知能有多少亩产量?”

“要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只能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在确保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的密度......”

“什么叫光合作用?”

“所有的绿色植物,比如稻子、麦子、茶树、枇杷、梅树、葡萄等,利用太阳的光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后,来制造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就称为光合作用。就拿稻子来说吧,要让稻子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稻子之间就得有一定的间距。稻子之间的间距大了,稻子的密度就稀,不仅浪费了田间的光能,稻子的亩产量还低;稻子之间的间距小了,稻子的密度就高了,稻子没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稻子的亩产量同样低。”

戴均元听后心想,现在一个劳力要照料十几亩地,播种时间又有限,因此插秧的株距、行距很大,都在1尺左右,于是说道:“稻秧间距减少的话,来得及插秧吗?”

“现在插秧间距这么大,秧苗长大后,分蘖又不够足,因此稻杆的密度太稀,即使没虫害,产量也只有2-3石。”

“那插秧间距应该是多少?”

“株距在5寸左右、行距在7寸左右为佳。”

“间距几乎要减少一倍?”

“对。我们苏州府土壤肥力较好,种植的都是中稻,不是双季稻,稻秧的密度完全可以高一点。你们农业研究所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稻秧合理的株距、行距。”

“可就怕农民来不及插秧。”

“能提高亩产量的话,农民不就可以用更少的地,来养活更多的人了吗?现在一个农民要照料十几亩地,将来一个农民只需要照料3-4亩地就能养活全家。”

“3-4亩地就能养活全家?”

“完全可以呀。我问你,我们的试验田亩产量是多少?”

“你家的试验田用了化肥后,麦子的亩产量是380斤。”

“如稻子的亩产量也提高3倍呢?”

“稻子的亩产量也提高3倍的话,可以有6-9石,也就是550-830斤。哎,按这样算的话,4亩地还真的能养活全家了。”

“我没骗你吧。”

“稻谷的亩产量最高可达多少?”

“1000斤左右。”

“啥,1000斤?”在戴均元心里,水稻的亩产量有1000斤的话,简直是奇迹,是根本达不到的。

刘云龙说道:“1000斤有啥稀奇的?只要你们努力,稻子的亩产量迟早会达到1000斤。”

“那还有另外二个方面呢?”

“第二方面是增加稻穗、麦穗上的稻粒、麦粒数量。所以我们要用氮肥、钾肥。”

戴均元心想,稻穗、麦穗上稻粒、麦粒数量多了,亩产量自然高了,就说道:“那今后我们多用点氮肥、钾肥。”

“氮肥、钾肥也不能乱用。氮肥用多了,会烧苗;钾肥用多了,庄稼光长身体,该结果的时候不结果。”

“第三个方面呢?”

“第三个方面是增加稻粒、麦粒的饱满度。用了磷肥就能提高稻粒、麦粒的饱满度。稻粒、麦粒饱满了,粒重就大,亩产量不就上去了吗?”

“磷肥也不能乱用咯?”

“对。磷肥过量使用的话,农作物会早熟,籽粒小,产量反而低。所以,你们要研究合理的化肥使用量,确保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

“还有其它办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吗?”

“还有浸种、育苗。你别小看浸种,以前是用盐水、石灰浸泡的,将来我们要改用化工厂生产的药剂来浸泡种子,如每亩地能省下2斤种子,苏州930万亩耕地全部用来种植粮食的话,你说能省下多少粮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戴均元一匡算,每亩节省2斤稻谷,930万亩稻田每年可省下1860万斤稻谷,那就是1209万斤稻米,可养活3万多人,于是问道:“有哪些药剂可用来浸泡种子?”

刘云龙说道:“等杨茹良研制了链霉素,就可用链霉素浸种。用链霉素浸种后,能杀死种子带的病菌,保证种子正常发芽,还能保证禾苗茁壮成长。”

“什么时候能生产育种用的链霉素?”

“明年育稻秧前,应该可以有了。”

“那太好了。”

“再来说说育秧。现在是小冰河时期,我们育秧大多在4月初,那时的气温还不怎么高,往往还有倒春寒,撒下稻种后,有些种子发不出芽,有些种子发芽后还会被冻死。今后有了塑料薄膜,使用薄膜育秧技术,既能保证稻种的发芽率,又能保证秧苗不冻死,你说又可以节省多少稻种?省下来的稻种碾成米,就是粮食。”

戴均元心想,要是育秧时每亩地也能省下2斤稻谷的话,930万亩稻田又能省下1860万斤稻种,又能养活3万人,于是说道:“化工厂啥时候能生产塑料薄膜?”

“估计春节前后就能生产了。”

“我一定好好研究薄膜技术。”

“你的研究所还要给我找ru酸菌、蘑菇菌、香菇菌、平菇菌。”

戴均元听后心想,蘑菇在林地、草地、路边到处都有,黄梅季节还有人在上方山、灵岩山等山上采蘑菇;香菇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培植历史,用**的构树木就能培植;夏天雨后杨柳树上会长出平菇,这些菇都是刘云龙说的真菌培植的,可ru酸菌是什么细菌?就问道:“刘总,显微镜能看到的细菌有几千种,哪种是ru酸菌?”

刘云龙说道:“你给我在牛奶、葡萄酒、咸菜、臭卤中找。这种细菌通常成对或成链状生长,外形呈球形或杆形。找到后,把它放到淀粉中,如能把淀粉发酵出葡萄糖的,就是ru酸菌。”

“这个ru酸菌有啥用?”

“ru酸菌是天然的防腐剂,今后生产很多药品时要用到ru酸菌,比如小孩子拉稀了,用ru酸菌就能治好。”

“ru酸菌还有这功效?行,我来安排找乳酸菌。”

“有不少蘑菇是有毒的,你别瞎找。你要找的是可食用的蘑菇,最好是那种矮壮、有白色伞盖的那种。”

“这个季节都没蘑菇了,只有香菇还有人培植,你让我去哪里找这些菌种?白木耳要不要?”

“当然也要呀。今后我们要大量培植菌菇,让更多的老百姓吃得起菌菇。”

“好,明年我再来找能培植蘑菇的菌种。”

刘云龙走后,戴均元心想,农业研究所得招大批人员了。

刘云龙到了村里,找到伯父,聊了一下最近盘门分公司的生产情况后,刘云龙让伯父和几个村的村镇商量一下,办一所义学,专门招收村子里的女孩子读书。

伯父一听,说道:“没让她们裹小脚已经不错了,还要让女孩子读书?”

刘云龙说道:“嗯。我的乐益学校有女孩子读书,村里的女孩子为啥不能读书?”

“女孩子读书有啥用?”

“伯父,你这话是啥意思?女孩子读了书就没用了?”

“女孩子长大了,就该在家做做刺绣、纺纺纱、织织布,结婚后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读了书没用。”

“你这是老观念了。现在女人也能创造社会财富,我公司不也有几个女干事吗?再说,女孩子没文化,将来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吗?将来都是机械化生产,女孩子不读书,连纺织机械的说明书都看不懂,还纺什么纱,织什么布?”

“这......,你说的有理,女孩子读了书,开拓了眼界,将来能更好地教好自己的孩子。可现在全国没有一所学校是招收女孩子的,有的话也是私塾。”

“你就把它当做私塾好了。”

“这也行?”

“为啥不行,只招收自己村里的女孩子读书,外人凭啥来说三道四?”

“行,我来和几个村的村长商量商量。”

“这还差不多。”

后来,刘万福与几个村的村长商量后,在水车浜兴建校舍。在校舍竣工前,在十月份利用水车浜的刘家祠堂招收到了学龄的女孩子读书,校名为“清美学校”,成了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女孩子读书的学校。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