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56章 太仓肉松

再造汉明 第156章 太仓肉松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56章 太仓肉松

听上去1300吨级大的一艘船只要1.8万两银子,似乎很便宜。如按1两银子合后世600元的话,价格是1080万元,不便宜了。于是刘云龙问道:“老祖宗,你这种‘封舟’有几层甲板?”

“2层,是用来乘人的。”

“我定制的船,不需要桅杆、风帆。甲板改成活动的,载货时可以把甲板卸掉,载人时再装上甲板。”

“没桅杆、风帆,船怎么航行?”

“我用蒸汽机做动力。”

“听说苏州城有蒸汽机,你有蒸汽机?”

“苏州的蒸汽机就是我造的。”

老爷子听后,再次凝视着刘云龙,然后说道:“小伙子,你不简单呀,解决了几千年来船航行的动力。”

“老祖宗,你过奖了。”

“一点都不过奖。你要的船少了风帆和桅杆,配套的设施也少了,木料可以省不少,但每艘船的价格至少1万2千两。”

“行,就按你这个价格。”

缪元安一听这个后生也不讨价还价,就说道:“好。我也不想把我爷爷交给我的图纸带进棺材,我把它交给我孙子。”老爷子然后对缪兆鹏说道:“你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缪兆鹏说道:“爷爷,我会把它传承下去的。”

次日,缪兆鹏拿来了一套发黄的图纸,图上的字迹、线条都已模糊。缪兆鹏发愁道:“都快130年了,看不清楚了。”

刘云龙说道:“不急,我马上叫人过来替你复制一份图纸。”

刘云龙让杨占文立即赶回苏州,让铁铺的技术人员带着描图纸、晒图纸、定影剂、玻璃板赶到刘家港。

4个技术人员很快赶到了刘家港,在缪兆鹏的船坊里,花了3天时间把图纸描了出来。经缪元安老爷子仔细核对后,就在缪掌柜的船坊里晒出了蓝图。

缪元安看到图纸后,惊异的说道:“还是你们后辈厉害,竟然还能这么画图。”

刘云龙心想,缪兆鹏的船厂有图纸了,其他六家船厂还没图纸呢,于是问缪元安:“老祖宗,我可以多印几套图纸吗?”

缪元安说道:“你想印几套图纸都行。”然后对缪兆鹏说道:“你要继续保存100年。”

缪兆鹏说道:“爷爷,你放心吧,我会把图纸交给我孙子的。”

刘云龙晒了几套图后,就把描的原图交给缪兆鹏,对他说道:“这个图,你又可以保存100年了。”

缪兆鹏接过图纸,说道:“我们马上备料。按规矩,你得预付30%的定金。”

刘云龙说道:“等我和你们签订契约,我就把定金给你们。”说完,拿出1万两银子交给缪兆鹏。

缪掌柜问道:“你这是干嘛?”

刘云龙说道:“这是你图纸的专利费。你家老爷子保存这张图不容易,要是没这张图,造船就要费很大功夫。”

缪掌柜说道:“那也要不了1万两银子呀。”

刘云龙说道:“收下吧,就算我孝敬老爷子的,行不?”

缪掌柜这才收下银子。

刘云龙与6家造船坊签订了定制20艘大船的契约,价格是每艘船1万2千两银子,经太仓州州府作保后,刘云龙拿出几只木箱,里面装着7万2千两银子。

赵桂馥对刘云龙说道:“按契约规定,你要派人常驻这里监造。”

刘云龙指着李舟洋,对赵掌柜说道:“我就派他留在这里了。”

赵掌柜、缪掌柜及其他4个掌柜再次与李舟洋作揖致礼后,刘云龙心想太仓有没有号称“3000料”的木船呢?就问赵掌柜:“这里有没有现成的3000料大船可买?”

赵掌柜说道:“前两年朝廷兴起了海运,太仓城里有个叫周大业的掌柜定制了4艘3000料的船,可不知怎么回事,船买了后,一直没啥生意,你去打听打听看。”

刘云龙说道:“谢谢了。”

从船坊出来,李舟洋说道:“大师兄,我不懂造船呀。”

刘云龙说道:“不懂没关系,你至少懂木匠活,看多了你就慢慢学会了。”

“我一个人管6个造船坊,可管不过来呀。”

“急啥?我会在苏州招聘几个懂造船的师傅,把他们派过来后,你就负责管好这几个人。”

“这还差不多。”

“你在这里除了督造船舶外,还得给我筹建造船厂。”

“我们自己也要造船?”

“对。赵掌柜他们造4000料大船,我们先造3000料船只,待积累经验后,再造4000料、5000料的大船。”

(注:刘云龙说的“几千料”海船,按照后世复原的“2000料”郑和宝船,都是号称的,不是真实的容积。)

几个人到太仓县城后,经打听后来到了太仓船帮帮主周大业的家。

周掌柜说道:“崇祯十二年那年,听说朝廷要兴海运,我就定了4艘船。我把粮食、盐、棉布从宁波送到辽东。谁知松锦一战,我们输了,再也没生意了。”刘云龙问道:“你这4艘船卖不?”

周掌柜说道:“你买了能做啥?朝廷又不允许出海做生意。”

刘云龙说道:“太仓港不是出去了好多船做生意吗?实在不行,我用来在长江里做生意呀。”

周掌柜说道:“我听你说话,就知道你是外行。3000料的大船在长江里逆水的话,靠风帆是没法航行的,要靠人拉。你知道1艘3000料的船要多少人拉吗?”

刘云龙说道:“我不用风帆,用蒸汽机。”

周掌柜说道:“据说你们苏州城里有个叫刘云龙的掌柜生产蒸汽机,用他的蒸汽机的话,或许行。你认识刘云龙吗?”

刘云龙说道:“敝人就是。”

周掌柜忙说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你就是苏州城的刘大掌柜。这样,我把这4艘大船都卖给你。”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好。不过你得替我把船好好维修一番。”

周掌柜说道:“那当然,哪能把破旧的船交给你呢。其它的小船你要吗?”

“你有多少小船?”

“我还有1000料的船6艘、400料的漕运船15艘。”

“你都卖给我的话,你不做船运生意啦?”

“哎,现在海上生意不好做,我还不如把船买了,买些你造的蒸汽机、织机来开作坊。”

“那你以前的水手还在吗?”

“有些水手已散了。但只要有生意,我马上能把他们召集过来。”

“有多少?”

“有1500多个。”

“你的那些水手,我都要了。你能再替我招些水手吗?”

“1500多个水手还不够?”

“我在刘家港定制了20艘4000料的大船,你说要多少水手?”

周掌柜听后,倒吸一口气,心想这个刘大掌柜果然出手不凡,4000料的大船就定制了20艘,忙说道:“那至少要6000多人,恐怕在太仓找不到这么多水手了,你得去其它地方招人了。”

其实刘云龙心里清楚,一艘风帆船要很多船工,但使用蒸汽机后,每艘船的船工至少可减少一半,根本不需要6000人,目前周掌柜手下的1500名船工可都是宝贝,于是说道:“等我把你的船买下后,我再与那1500多个水手签约。2个月内,你得把船都交给我。”

周掌柜说道:“行”,然后问道:“刘大掌柜,你看我除了开织坊,还能不能干点别的?”

“你这是啥意思?”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用点你的技术来开作坊。”

“开了织坊还不够?”

“织坊太多了,竞争太厉害。要是有像你一样独占的技术,就能赚大钱了。”

“要用我的技术有2种途径,一种是买我的专利,自己去生产,一种是由我免费提供技术、设备,但得给我30%的利润。”

“免费提供技术和设备?”

“嗯。”

“那我选第二种。”

“好。等你和我们公司签约后,你在太仓生产肉松。”

“肉松?你说的是蒙古人做的那种肉松?”

“我说的肉松不同于蒙古人做的‘肉松’,口味更适合于我们汉人。”

周掌柜心想,技术、设备都由你提供,做了肉松后,先试产一阵子,即使亏本的话,把设备退还给你后,自己也亏不了几个钱,于是说道:“行,我来做肉松。”

“好。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契约。”

于是,刘云龙与周掌柜签了二份契约,一份是买下周掌柜所有船只的契约,一份是生产肉松的契约。

我们来说说肉松,在明代汉人地区是没有肉松的。

早年,草原上的蒙古人在每年过冬的时候,为了节约干草,牧民会把老弱牲畜宰杀掉,然后将牛肉、羊肉切成长长的薄片。由于天气寒冷,薄肉片很快就冰冻,蒙古人再把冰冻的薄肉片切成丝,加入调料,烧熟后,储存在牛膀胱中。一般一头牛做的肉松可以供一家几个月的口粮。蒙古人远征时,携带的口粮大部分就是这种肉松。不过,蒙古人做的这种“肉松”只能算肉丝。进入大明后,由于蒙古人退入草原,大明境内已见不到这种“肉松”了。

刘云龙提供的肉松生产技术,是用瘦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鹅肉等为原料,把肉切成块,然后加调料、烧煮、收汤后,再顺着肉块的纤维,将肉块用机器切成丝状,接着回锅撇油,最后收汤。回锅时可根据口味的不同,加入一些糖或别的调料。收汤完成后,将收好汤的肉放入炒松机,一方面去除肉内的大部分水分,一方面将肉炒松,待肉中水分余下15%左右后,粗制肉松就做好了。再将粗制肉松放入翻松机中将肉松翻松。翻松机是滚筒式的,粗制肉松经翻松,就变成松松软软的肉松了。翻松完成后,将肉松中烧焦的肉松剔除,就能上市了。

大华公司提供的技术中,还包括防腐剂、调酸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具体制作时,由肉松坊根据品种的需要添加。

后来,周大业的肉松坊推出肉松后,一下子成了畅销货,不得不渐渐扩大规模,成了太仓最大的作坊。几年后,太仓也成了苏州府最大的生猪养殖州,年产生猪10万头。“太仓肉松”成了太仓州的招牌。

后世很多地方都生产肉松,但肉松的原产地是“太仓”。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