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6章 拉细机

再造汉明 第16章 拉细机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6章 拉细机

做明胶期间,刘云龙开始设计拉细机了。

苏州大部分妇女在家是纺粗棉线的。把粗棉线拉细,部分由线坊自己拉细,也有部分外放给别人拉细,水车浜就有3家做拉细棉线的活,但与线坊里一样,效率都不高。

刘云龙决定设计一台“拉细机”。

拉细机和纺线机基本步骤一样,纺线机用的是棉条,拉细机用的是粗线。手摇或脚踏纺线机的转轮和锭子是做同向圆周运动,右手摇大轮子,左手握棉条。左手只有5指,没法握更多的棉线,要想法解放这只手。大轮子是主动轮,锭子轮是从动轮,搁置锭子的支架因弧长有限,只能放3个锭子,如要放更多的锭子,锭子支架就不能做成弧形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改变从动轮的旋转方向。张拉棉线时需要一根张拉杆或推杆,每间隔一段长度,就统一张拉一次,这样能保持线径基本一致;需张拉线的长度不能太短,短了拉不细;也不能太长,长了张拉时易产生断头,这样需要限制张拉杆或推杆可运动的范围。张拉时,不张拉部分的棉线和线锭,不能让它动,因此需要一根压杆把它们固定。现在还没有电力,村里尽管有一台水车,可那是灌溉农田的,暂时还不能用作动力.....。

刘云龙绞尽脑汁地想着,设想着机器的每个机构和各个零部件的尺寸,不停地在纸上画着。由于没有铅笔和橡皮,废了一张纸还得重来,因此地上扔了好几张废纸。

忙了一天,等到天黑,他父亲劳作回家后,看到桌上的笔、纸、图样,不解的问道:“你在干嘛?”

刘云龙神秘地说道:“我在设计我的工具”,至于是什么工具,他也没多说。

吃晚饭时,他问道:“爸,我们家有没有马灯?”

他爸爸说道:“家里没有。你爷爷那里有。”

吃完饭,他去了爷爷那里拿来一盏马灯。等父母、弟妹都睡觉休息后,他在客厅点上马灯开始挑灯夜战。

家里的豆油灯没有防护装置,灯光又暗,需要把油灯放得很近才能画图,在刘云龙翻动纸张时,如一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图纸就废了,或纸张遇到火,也会烧起来,所以刘云龙向爷爷要来了马灯。

等到屋外的鸡开始第一次鸣叫时,图纸终于画完了。他把图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到了自己的包里,然后睡觉。

第二天起床后,他拿着一根扁担,一副土箕,来到枣市街。

苏州农村专门用于挑土、挑粪等的器具叫土箕,外形与簸箕相似,系上绳子用来挑物。

刘云龙先来到铁铺,拿出几种规格的轴承图纸和推杆、滑槽的图纸,让铁匠们制作。从铁铺出来后,来到一个杂货店,打听了一下纺锭、麻丝的价格,和掌柜一番讨价还价后,买了20个纺锭、5斤麻丝;接着来到了一家纸张点,买了二百多张纸,有薄纸,也有厚纸;最后走到一家木材店里,和木材铺掌柜又一番讨价还价。

明代,普通的木材是论斤卖的,大规格木材如做梁、柱、桁条、板的木材是按体积卖的。万历年间,1两银子可买20担(1担为100斤)普通木材,买烧火用的柴禾的话,1两银子可买30担,但进入崇祯年间后,物价上涨,1两银子只能买10担普通木料,买软木的话,稍微便宜点,1两银子可以买12担,买烧火柴禾的,1两银子只能买20担。

刘云龙在木材店里挑了十几根硬质、软质的木料,和掌柜结了账,然后用麻绳把木料捆好后,自己挑着木料回家了。

待回到家里后,已是午饭时间了。父母看到他买回的木料,只当是制作木工工具的,也就没多问。

下午,他开始断料,家里传出一阵阵的斧子劈木、锯子锯木、刨子刨木的声音。

有邻居过来串门,看到刘云龙在满头大汗的干活,问他妈妈:“你们儿子在做什么家具?”

他妈妈只得回答说儿子在做木工工具。

晚上又不能干活,会影响家人和邻居休息。

到了第三日,家里人刚刚吃过早饭,他就用脸盆抓了一把面粉,倒入水后不断地搅拌,使之呈面糊,再在饭锅里烧了一碗水。等到水开后,他把面糊倒进锅里,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糊起泡后,才停火。他把烧开的面糊盛进脸盆里,放在边上让它自然冷却。这是他制作的浆糊,用明胶糊纸张的话,不合算,所以刘云龙决定就用简单的浆糊。

接下来,他开始制作锭杆。他把十几根比较直的小圆木锯成统一长度,用斧子把树皮劈掉后,接着用刨子把它刨光,加工成圆柱形,圆柱形截面的直径为1寸五。他找了个合适的钻头,在木块一端的圆柱面中心开始钻孔,孔深约3寸。钻孔时,需要控制钻头的垂直度,不然钻出的孔会偏心,锭杆报废。钻好孔后,他用锭子试了试,稍微用点力,锭子就能插入孔内。16个锭子做好后,已是午饭时间了。家里人看到地上一堆料子和零部件,问他究竟是什么工具,刘云龙回答说,过几天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下午,刘云龙让妹妹帮忙,制作纸筒。把厚实的纸张裁成6寸宽的纸条,把纸条卷在直径为1.5寸的锭杆上,把纸条卷成一圈后,把浆糊涂在纸背上,稍微干一点后,接着卷,卷完纸后,用浆糊把纸糊住。

在妹妹制作纸筒时,他自己开始制作搓绳机。

搓绳机原理与纺纱机原理类似,在一个木架子上有3个可转动的木质转轴,转轴的一头是转柄,另一头装着木钩。搓绳时,把麻丝系在木钩上,摇动木柄,转轴转动后,将麻丝加捻,边加捻边接入麻丝,待三股麻丝长度满足绳长要求后,停止加长麻丝,在腰间挂上一个可水平向转动的铁钩,将三股麻丝的端头系在铁钩上,再转动铁钩,三股麻丝就被搓成一根长长的绳子。在农村因需要经常搓绳捆稻、捆麦子、编织草鞋,因此这种搓绳机使用很普遍。

搓好绳子后,把它断成16根短的,1根长的。短的安装在滚轴上,长的安装在转轮上。他把17根绳子的两头用麻丝扎紧,成为环形绳套。

过了几天,铁铺里把做好的轴承、滑槽送过来了。有了轴承研磨的经验,滑槽的平整度、光洁度很容易解决。

刘云龙开始组装机器。先安装车架,把木料用榔头敲入一个个榫口就行,安装车架的同时,把锭子支架、锭杆支架一起与车架结构连接。锭杆支架在前,锭子支架在后。为了方便锭子上的棉线比较容易地被拖出来,锭子支架前倾10°,这样安装锭子后,锭子朝前也倾斜10度。

接着安装滚轴,他先把16根短绳套套在滚轴上,再把滚轴的两端套入轴承的内圈,把竹钉打入滚轴端头,使滚轴与轴承内圈紧紧握裹住。接着在车架前面安装锭杆,锭杆安装时,将滚轴上的绳套端头翻转180°,再把锭杆穿过绳套的小孔后,插入锭杆支架的轴承,也用竹钉将锭杆轴与轴承牢牢握裹住。

锭杆安装好后,调整锭杆支架的位置,确保滚轴与锭杆间的绳子有一定的张力。张力不能太大,大了会拉断锭杆。这样,滚轴做水平向圆周运动时,由于绳套翻转了180度,锭杆就做垂直向圆周运动。

今后有了齿轮后,可以通过转向齿轮来实现180°的传动转向。

锭杆位置调整好后,用木块将锭杆支架卡住,防止锭杆支架移位。

接着安装下压板、上压板、压杆、吊钩,上、下压板组成推拉板。下压板可在车架的纵向滑槽里滑动。

最后安装转轮绳,他把麻绳绕在大转轮上,试转了一下,看看麻绳的松紧度,在大转轮的轮缘上钉上几块薄木板,略微增加大转轮的直径,确保转轮绳也有足够的张力,拖动滚轴。机器组装完后,一台来自于后世的珍妮纺纱机(确切的说是珍妮拉细机)诞生了。

他妈妈和妹妹在旁边一声不响地看他组装机器。等他组装完后,抬头一看,他妈妈和妹妹惊讶地张大着嘴巴。

妈妈问他,这是什么家具?刘云龙告诉妈妈,这是为她制造的拉细机。他让妈妈把所有缠有棉线的锭子拿过来。他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锭子,把16个锭子装在了锭子架上,然后把妹妹制作的16个纸筒套在锭杆上。

他把16个锭子上的粗线头拉出来一段,一根根穿过下压板,再压下上压板,压住棉线。把推杆向前移动,然后把线头拉长,把线穿过锭杆上部的挂钩,再把线头与锭杆的钩子勾住。稍微转动一下转轮,使得线头与锭杆钩子牢牢勾住。接着把推拉板向后移动了2尺左右,此时锭杆与推拉杆之间的棉线被拉长。

他问妈妈:“把线拉这么细,够了吗?”

他妈妈走近后,看了看,说道,还可以再细一点。

刘云龙又把推拉杆向后拉了半尺。妈妈又看了看,说可再细一点。直到拉回二尺半,他妈妈才说差不多了。他在滑槽上设置了二个限位块,开始转动大轮子,锭杆开始转动,对锭杆与推拉板之间的线进行加捻。加捻几十次后,放下位于锭杆钩子和挂钩间的一根水平细横杆,一边转动轮子,一边松开上压板,向前推动推拉杆。细线被细横杆推到被卷绕的位置卷绕到纸筒上,锭子上的线在卷绕力的牵引下,从锭子上被拉了出来。待细线被卷完后,松开细横杆,线在张力作用下,又被锭杆的钩子勾住,接着再把推杆向后拉回二尺半,压下上压板,转动转轮......如此循环着。

他妈妈、妹妹看着车上的粗线被拉细、加捻、卷绕的整个过程,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刘云龙让妈妈来试试,于是他妈妈按照刘云龙的法子循环了几个来回。又让妹妹试了几次,她妹妹说,一点都不觉得吃力,很轻松的。

很快,16个锭子上的线用完了。刘云龙取下锭杆上的纸筒,把卷绕在纸筒上的线给妈妈看。妈妈看着拉细的线,细度均匀,至少比粗线要细2倍,说道:“以前我一天只能拉细1斤棉线。你这台机器太神奇了,一天可以拉细多少斤棉线。”“一天可以拉16斤棉线。”

“可以拉这么多?”

“嗯。妈,我这个机器好不好?”

妈妈忙说道:“这个机器太好了。以后我就用这个机器拉细线”。

刘云龙的妈妈很清楚,以前一天连续纺粗线,2斤棉花纺2斤粗线,赚40文。如像这样一天拉细16斤棉线的话,就能赚1120文,一个月能赚文,即使按现在2000文换1两银子的话,可以赚近17两银子,一年的话就是200多两银子,再加上做肥皂、做润肤膏、做砂皮、做明胶赚的钱,从此,家里吃穿不愁了,二个儿子也不怕娶不到媳妇了。

刘万禄从外面回家后,看到家里突然冒出了一台机器。刘万禄一边听着大儿子的解释,一边围着这台机器看了几遍,又听了他娘子的说法,高兴地合不拢嘴。

晚饭时,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聊着这台机器。

明代尽管苏州经济发达,但绝大部分人在晚上还是吃稀饭的,以节省大米,即使官员,如他不贪腐的话,晚上也是吃稀饭,只有极少数的有钱人在晚上才有经济实力吃米饭。

父亲喝了一口酒,问道:“你不是说做你的木匠工具吗,怎么整了台拉细机出来。”

刘云龙笑道“机器不也是工具吗?”

父亲说道:“这倒也是工具。这是你师傅教你的?”

刘云龙答道:“是一个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教我的。”

妹妹在旁边插话道:“那个外国人真有意思,不仅教你做笔,还教你做机器。”

刘云龙说道:“这个外国人本事很大,我只是学了一点点。”

妈妈问道:“以前没听你说起过还有个外国人师傅呀?”

刘云龙说道:“那是我跟师傅在苏州城里做木工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外国人,他就教了我这些东西。”

父亲说道:“这个外国人确实有点本事。”

弟弟一边扒拉着碗里的稀饭,一边问道:“哥,我也要学木匠?”

刘云龙说道:“那谁来做肥皂?你还是管好你的肥皂作坊吧。”

父亲说道:“没活干的时候,你们还是要下地干活的。”

刘云龙说道:“爸,估计不会有空闲了。”

“怎么会没空闲时候了呢?”

“你要熬明胶,弟弟在管着肥皂坊,我要管着铁铺,还要做很多这样的机器,哪里会有空。”

“你最多做2台,一台你妈用,一台你妹妹用,多了,难道让我来纺线?”

妈妈听后,说道:“家里的地是不能荒废的,有空时你和我们一起纺线。”

“我也在赚钱,我熬的明胶已赚了不少钱了。”

刘云龙说道:“爸,你把你的明胶销售情况说一下呢。”

父亲就说道:“我买了桃子后,自己试了一下,还真比不用明胶的能多保鲜5-6天。我让枣市街的水果店、枫桥的纸坊试用后,水果店一下子向我订购了10斤,纸坊的掌柜说用了明胶做出来的纸确实好,不仅牢固不易撕碎,而且翻动纸张时有脆脆的响声,他也一下子向我订购了10斤,今后来订购明胶的掌柜会很多,我也能赚很多钱了。哎,只是家里的地要耽搁了。”

纸张生产时易产生污水,因此苏州的所有纸坊都不在城内,而是在枫桥、陆慕、新郭、横塘、木渎等郊外的城镇生产。

刘云龙问道:“你这5亩地,一年才出15石稻谷、5石麦子,值几个钱?”

苏州地区土地肥沃,所以不种双季稻,一年两熟。但明代还没有化肥可用,加上有病虫害,田地的亩产量还比较低,亩产最多是3石稻谷、1石麦子。山坡边的旱地因没法种水稻,只能种植红薯、玉米。

“那至少保证家里人饿不死呀。”

刘云龙说道:“爸,我看这样,你也别种地了,和妈妈一起拉细线吧。家里的地就租给别人种,我们收三成的租子,缺米的话我们用钱去买。”

妈妈说:“这样也好。以后阿龙、阿豹都要娶媳妇的,小梅出嫁还要拿出体面些的陪嫁,这些都是要很多钱的。”

父亲瞪了刘云龙一眼,说道:“我一个大男人跟她们女人一样纺棉纱,会被村里人笑死的。我可说好了,我宁肯卖明胶,也不纺线。”

刘云龙说道:“听说在外国有很多男人也纺纱、织布的。”

父亲说道:“那是外国。我们这里做裁缝有男的,可就没听说有男人纺纱、织布的。”

刘云龙笑了笑,说道:“爸,不是说非要你纺纱、织布。以后,妈妈纺的线多了,你就一边卖明胶,一边替妈妈把粗线拿回来,把纺好的细线拿到线坊里去。”

父亲一听乐了,忙说道:“这还差不多。那我明天就把线给线坊送过去,顺便再拿回些粗线。”

妈妈说道:“嗯,照这样全家齐心协力,我们家会慢慢过上好日子的。”

刘云龙忙说道:“妈,家里已有了肥皂坊、铁铺,爸爸在卖明胶,再拉细线后,将来你肯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妈妈说道:“嗯,还是儿子有出息。”

妹妹在旁边不开心地说道:“妈,难道以后我就没出息了吗?”

妈妈一听,怎么不小心把女儿给得罪了你呢,忙说道:“以后,我们的小梅也会有出息的。”

一家人吃完晚饭,高高兴兴地休息睡觉了。母亲拿了一把香走到屋外去烧“狗屎香”。

自进入大明后,苏州人有个在农历三十日烧“狗屎香”的习俗。

苏州人烧“狗屎香”是为了纪念张士诚。

当年张士诚曾统治苏州10年。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时,张士诚在苏州人的帮助下坚守了三年。朱元璋攻下苏州后,恨透了苏州人,进城后就大肆杀戮,把苏州的10多万富户强行迁移到了盐城、淮安一带,并将他们的私田没收为官田。这还不算,朱元璋要求苏州人每亩地缴纳田赋“七斗五升”,比其他地方的田赋“五升三合五勺”多了10多倍。于是苏州人更加怀念张士诚。

张士诚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三十,与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是同一天。张士诚的小名叫“九四”,所以苏州人把纪念张士诚的香叫做“九四香”,后来为了避免挑衅朱明皇朝的威严,就取了“狗屎”这个谐音。

天长日久后,苏州人烧“九四香”就喊成了烧“狗屎香”,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后世。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