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23章 未雨绸缪

再造汉明 第223章 未雨绸缪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23章 未雨绸缪

离开正阳门后,刘云龙带着大家赶往东安门外。

路上突然听到空中传来一阵尖脆哨声,大家抬头一望,原来空中盘旋着20多只鸽子。

明代有很多大户人家养有鸽子,尤以京城养的鸽子为多。这些养鸽人放飞鸽子时,会在鸽子的尾部装上鸽哨,鸽子飞翔时,就会发出各种鸽哨声。

制作鸽哨的材料有竹子、芦苇、葫芦、牛骨,葫芦用作哨肚、哨口、哨筒,芦苇用作细管,牛骨用作哨鼻。有些有钱人也有用象牙制作哨口的。

刘云龙望着空中飞行的鸽子。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带着大家来到了东安门外,东华门外有大量的作坊、店铺。

几个人沿着朝阳门内大街向东走着,来到法明寺(今北京东四清真寺)。据说法明寺建于1345年,快有300多年历史了。清真寺的北边有几处小院落,不像是官员的府邸。

刘云龙对王海清说道:“你留在京城,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几个院落买下来后,重新造一个大院子。”

王海清一听,忙问道:“大师兄,怎么我不跟你回苏州啦?”

刘云龙说道:“我现在是皇上的义子了,总得在京城有个落脚的地方,这样今后皇上诏我来京城,我就不用驻客栈。我看这个地方不错,离皇城也近,就把府邸建在这里吧。等你替我造好了房子,再决定你是否回苏州。”

王海清问道:“要造多大规模的府邸?”

刘云龙说道:“你买下这几个院落后,绘出平面图。到时我会给你图纸的。”

王海清听后,说道:“行。”

大家继续往东走了一会儿,刘云龙指着几间铺子,对章夏说道:“你替我买下这几个店铺,留下来开个照相馆。”

章夏问道:“我留在京城?”

“从苏州出发时,你们就已经毕业了,该创业了。”然后对赵时善、秦伯阳、曹宗诚、许克昌说道:“不仅章夏要留在京城,你们几个也得留在京城。”

赵时善就问道:“我们也开照相馆吗?”

“干嘛都开照相馆?你们可以开几个布坊、鞋坊、裁缝坊、钟表坊。京城的达官贵人很多,能赚很多钱。”

“我们没资金呀?”

“所有的资金都由我提供,到时你们只需给我30%的利润,多出来的利润就归你们自己所有。”

几个人一听,这倒是不错,忙说就听校长的,留在京城开铺子。

另外几个学生见没安排他们的工作,就问道:“校长,我们干什么?”

刘云龙就对杨士骧、法保田、岳濬修、于陆仪说道:“你们要去淮安、扬州、南京开铺子,这几个地方都是繁华之地,也能赚不少钱。”

彭伯辉、黄仁颖见刘云龙安排了9个同学做事,忙问我俩可以做啥?

刘云龙就对彭伯辉、黄仁颖说道:“你们俩回苏州后另有安排。”

彭伯辉问道:“回苏州开铺子吗?”

刘云龙说道:“我们不是办了份报纸吗?你们回去后,分别担任报社的正副干事。”

黄仁颖问道:“报纸不是由辛干事在管着吗?”

刘云龙说道:“辛干事负责刻印社,他可没时间来管报纸,我准备把报社交给你俩。可别以为管报社很轻松,你们要对所有来稿组织编辑、校对、印刷、发行,事情多着呢。你们回苏州后,要立即招聘记者。”

黄仁颖问道:“招聘记者?”

刘云龙告诉他:“记者就是专门给报社提供材料的撰稿人,他们的薪水由报社提供。也有兼职的记者,他们不用招聘,他们提供稿子后,如被录用了,就给他们稿费。”

彭伯辉问道:“报社养得活这些记者吗?”

刘云龙问道:“这次你们带到京城来的报纸,卖了多少钱?”

彭伯辉说道:“卖了30多两银子。”

刘云龙说道:“你看,才几天功夫,几千份报纸在京城就卖了10多两银子,要是面向全国发行,一年能赚多少钱?你还怕养不活记者?”

彭伯辉、黄仁颖听后,就没再说什么。

一路上,刘云龙看中了几个铺子后,分别让赵时善、秦伯阳、曹宗诚、许克昌负责把这几个铺子买下来。

考虑到大家还要在京城待几天,刘云龙在正阳门附近的客栈订了几个包间,住了下来。住下来后,刘云龙把几个人招到自己房间,画了一张朝阳门一带的地图,在图上点了几个地方,然后对他们说道:“刚才让你们买了铺子,你们还要在京城这几个地方买几处宅子。”

章夏问道:“有了店铺,干嘛还要买宅子?”

“买了宅子另有用处。”

“另有用处?”

“是的。你们买下这几个宅子后,要与我的府邸一样翻修。”

“你的府邸要翻修,我们可以理解。我们买了宅子后,干嘛要翻修?”

“为了挖地道。”

“啥,挖地道?”

刘云龙就脸色凝重地对大家说道:“北方并不太平,你们挖了地道,遇到危险时可以随时脱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王海清问道:“我们会有啥危险?”

“现在和你们也说不清楚,但小心才能行得万年船。你们所有宅子挖的地道要与我的府邸连通起来,对外还要保密。”

“把地道连通起来,这可以理解。可挖地道会有很多土方外运,没法保密呀。”

“翻修房子时,修到一半把房子拆了重建,不断地开挖墙脚,外人就不会起疑了。”

“用了北京的工匠,还是没法保密。”

“不用北京的工匠。我回苏州后,从苏州派工匠过来。用了自己人,就能做到保密了。”

大家听后,觉得这才差不多。

刘云龙继续说道:“你们要在8个月内,把府邸、宅子、地道都给我修好。这是你们第一次独立做事,希望你们不要给我丢脸。”

王海清说一定完成任务,其他学生也说绝不给校长丢脸。

王海清、章夏在京城住下了,开始在京城活动,准备买地皮、院落、店铺。刘云龙让他们买下的宅子,细心点看的话,你可以发现,有几栋宅子与府邸基本在一条线上,直通朝阳门。

由于刘云龙愿意大把撒钱,王海清、章夏他们几个很快就把看中的几个店铺、宅子买了下来。买下的都是现成的店铺,稍加改造就能使用。买下的宅子就等苏州工匠到来后,进行翻造,顺便偷偷挖地道。

根据刘云龙临走时的吩咐,他们几个留在京城的人,平时见面都只能当做互相不认识。

刘云龙带着其他人回苏州,出了京城后,先来到通州。通州城距京城朝阳门50里。

包可弘、陶大鹏看见刘云龙来后,忙问怎么还没回苏州?

刘云龙说明来意后,包可弘对他说道:“你放心,你师弟他们,我会暗中保护的。可你要从通州挖地道到京师,干嘛?”

刘云龙说道:“万一某天京师遇险后,王海清他们出不来怎么办?这条地道是他们的逃生通道。”

“可这个工程量太大啦。”

“工程量确实是大。你能否让几个靠得住的家属,在通州城与朝阳门之间买几块地,这样可借着造房子的机会,分段开挖地道,速度也能加快。”

“这个可以,等陶大鹏千营的家属到通州后,我就来安排。你的工匠啥时候从苏州过来?”

“我回苏州后就安排工匠过来。”

“买地、造房子的钱呢?”

“这个自然是由我承担。”

“好。”然后包可弘问刘云龙:“补充的弹药啥时候送过来?”

刘云龙说道:“弹药过几天就能运到通州,燧发枪是每人400发子弹,每门炮200发炮弹。不过,现在你们不归苏常兵备道管了,直接归京营管辖,这个弹药费总不能再让我倒贴了吧?”

这次留在通州的,除了陶大鹏的1100名士兵和10门步兵炮,包可弘还留下了10门加农炮、10门榴弹炮。包可弘要求补充的燧发枪每人400发子弹,也即2个基数,每门炮200发炮弹,即4个基数,弹药费要2万多两银子。

包可弘说道:“这哪能再让你倒贴呢!弹药到后,我就去催京营,尽快把弹药费给你。不过,你的弹药费太贵了,100发子弹要2两银子,能不能再便宜点?”

刘云龙说道:“现在子弹价格是贵了点,等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工人熟练程度提高后,子弹价格会下降的。”

“你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是呀。今后朝廷向我订购的燧发枪多了,需要的子弹不就也多了吗?”

“朝廷会向你订购燧发枪?我看悬。你一支枪要10两银子,100发子弹要2两银子。朝廷每增加一个新千营,即使每人配发400颗子弹,就要3万3千两银子。增加10个新军营,才1万多人,需要33万两银子。朝廷拿得出这么多钱的话,就不会让你倒贴燃料费、药费、船工费了。”

“我不是要给朝廷280万两银子吗?”

“朝廷的窟窿,填得平吗?”

刘云龙一听,觉得包可弘说得还蛮有道理,说不定朝廷还真不会向大华公司订购燧发枪了。

刘云龙与包可弘、陶大鹏告别后,坐船继续南下。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