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57章 冯梦龙

再造汉明 第257章 冯梦龙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57章 冯梦龙

几天后,一场罕见的台风袭击了苏州城,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倾盆大雨连续下了3天,苏州城内各条河流水位已涨到堤顶。

葑门冯溪边的一栋院子门口,2个年轻人从一辆有棚的马车上下来,冒雨走到门前。其中1个轻轻地拍着大门的门环。

院子里的人听到门外的声音后,从里面走出一个穿着雨衣的仆人,打开门后,问道:“你们是来看病的吗?”

2个年轻人点点头,说道:“是的。”

仆人说道:“先生正在看病,你们进来等着吧。”

这2个年轻人是刘云龙、骆时杰,是来找冯梦龙的。

冯梦龙祖居长洲县黄埭镇冯家村,后来发迹后,搬迁到了苏州葑门旁居住,他家门前的小溪就称为“冯溪”。1638年,冯梦龙在福建寿宁县任知县,期满后就回到了葑门居住。

后世,因战乱冯家村已不再存在,后人为了纪念冯梦龙,就在“新巷村”建了个“冯梦龙故居”,也就是说后世你见到的“冯梦龙故居”是假的。

2人跟着仆人进了院子,来到客厅。

客厅里坐着十几个人,靠里的八仙桌边上有个近70岁的老者正凝神端坐着在给病人把脉,老者的边上坐着4个手拿本子、铅笔的后生,似乎是老先生的徒弟。客厅的外侧还坐着2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一看就是病人,其他的人估计是病人的家属。

刘云龙、骆时杰朝客厅外侧的病人家属点点头后,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这个正在给病人诊脉的老者就是冯梦龙。他给病人把完脉,说出病症后,他的4个弟子再轮番对病人把脉、望面色、看食苔。等4个弟子诊毕后,冯先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方子唱了出来:“沈嘉涛,男,42岁,患有痢疾,系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病。拟芍药汤加减:黄芩4钱3分,黄连2钱6分,白头翁5钱2分,槟榔2钱6分,木香4钱3分,当归5钱2分,葛根5钱2分,芍药7钱,炙甘草2钱6分,因痢下赤多白少,加金银花7钱,黄柏2钱6分,秦皮5钱2分。”

冯梦龙唱药方时,他的4个弟子忙敛起神情,把方子用铅笔记录下来。

冯梦龙把方子交给病人家属。病人家属接过方子,一边递过5两银子,一边嘴里说着“谢谢”,离开了。

等这些病人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都离开后,冯梦龙看着刘云龙、骆时杰,问道:“两位后生有啥事?”

刘云龙说道:“来找先生看病。”

冯梦龙对刘云龙说道:“你没病。你身边那位也没病。”

刘云龙说道:“先生厉害,仅看脸色就知有没有病。不过我身体没病,但有心病。”

“这位后生,你可知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病医。你得的是啥心病?”

“没人看病,也看不起病。”

“哦。看你是有钱人,怎么会看不起病?”

“苏州府有400万人口,只有几百名郎中,很多老百姓得了病后,都没地方看病。即使患者附近有郎中,可没钱,所以也看不起病。”

冯梦龙一听,就知道来者不是平常人,忙问道:“你是......?”

刘云龙递上名帖,自我介绍道:“晚辈刘云龙,特来拜访先生。”

冯梦龙接过名帖后一看,忙说道:“你就是名闻遐迩的刘云龙?”

“名闻遐迩可不敢当。”

“老百姓看不起病是你的心病?”

“嗯。我想办一所医校,专门培养郎中。郎中多了,老百姓看病也方便了。今后,除疑难杂症外,普通病例的诊费也能降下来了,老百姓也看得起病了。”

“那药费呢?”

“我的药厂已能生产好多药品,不管是草药还是合成药,价格还算公道,这样老百姓看病的药费不也降下来了吗?”

冯梦龙这一段时间已听说了大华公司的药厂能生产治疗破伤风、肺痨、血吸虫、鼠疫等病的药,这些病在以往都是绝症,而大华公司生产的药却轻松治好了这几种病,据说他们已在试验预防“天花”的疫苗,因此他很相信刘云龙说的话。

冯梦龙问道:“你有具体打算吗?”

“我想让先生来做医校的校长,由你聘请一些名医来给学生们上课。”

“我来做校长没问题,你有地方了吗?”

“地方有了,就在沧浪亭边。”

冯梦龙听后点点头,又说道:“可聘请的名医,他们的教授费可不便宜呀。”

“名医的教授费由你决定,我全额支付。”

冯梦龙对大华公司的实力是一点都不怀疑的,他想了一会儿,说道:“有这么一些名医,你看行不行?”

“请先生指教。”

“杨延海、葛林、郑之郊、盛之辑这四人,你比较熟悉吧?”冯梦龙见刘云龙点点头,就继续说道:“杨延海,就是你公司药品研究所干事杨茹良的父亲,是杨家疔疡专科第五代传人,他在治疗疔疮方面有奇招。”“先生对我公司药品研究所也有所知?”

“我和杨延海是至交,能不知道吗?”

“让杨延海出来任教,应该没问题。”

“葛林,你公司药品研究所副干事葛辛的父亲,吴门医派葛氏家族掌门人,居长洲杉渎桥,系葛洪第四十二代之后。葛氏家族有‘吴中世医第一家’之誉,葛林以擅治痨病和内科杂病着称。听说这几年来他用于治肺痨的专用药方还是你提供的。”

“前辈,我哪敢提供药方?我只是建议用雷公藤来治疗肺痨。”

“别打岔,听我说下去。”

“是。”

“郑之郊,吴门医派郑氏家族掌门人,善于妇科。郑氏家族的八世祖郑文康入祀苏州‘五百名贤祠’。郑之郊于天启四年(1624)征授太医院吏目,疗疾多奇效,不久晋升为御医,崇祯十一年(1638年)回苏州养老,执掌家族。郑之郊治疗妇科时,善用经方、古方,在诊治月经病、妊娠出血、妊娠水肿、产后三大病等许多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着有《医学发明》10卷、《本草辨疑》12卷。其长子郑伯昌继承医业,着有《学圃集》,他的另一个儿子就是你公司药品研究所副干事郑伯荣。其侄郑起弘得其真传,在周庄行医。

盛之辑,吴门医派盛氏家族掌门人,居吴江松陵镇,系永乐年间太医盛寅之后,一直是吴江的望族之一。盛氏家族秉承“不为良相,则为名医”的祖训,世代相传,要么入官为宦,要么嚼草济世。盛家擅于“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以补治积”、“以益气治满”、“以寒散表”、“以凉平理气”、“以温补止血”、 “以攻下及补益治发热”等反治法和权变治法,盛之辑还尤擅针灸。其孙子盛居松也在你公司任职,其兄盛王赞在东阳县任知县,平时也行医补贴家用。”

“做了官还要靠行医补贴家用?”

“知县的俸禄能有多少?我做了官还得靠写书、行医补贴家用呢,盛王赞秉持祖训,非贪腐之人,就只能靠掌握的岐黄之术来补贴家用。”

“天下如多几个像你和盛王赞一样的官员,大明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这样评判我,我也知足了。还要我介绍其他名医吗?”

“我洗耳恭听。”

“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有个名医喻嘉言,早年间因仕途不顺,遁入空门潜心研究佛学、医学,治好了建新一带很多病人。崇祯十四年下山悬壶,奔走于江西、浙江、湖广、南直隶,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名声不小。他最近在常熟招收弟子开班讲课。”

“他从江西来常熟讲课授弟子?”

“喻嘉言曾治好了大学士钱谦益患了好几年的病,因此他力邀喻嘉言到他常熟的住所寓居。他到了常熟后,除了给病人看病,也给弟子们公开讲课。”

“那岂不是与我的医校一样性质吗?还能聘请到其他名医吗?”

“吴县东山的吴有性,能被朝廷2次诏到河南、陕西去治疗瘟疫,当时尽管没啥效果,但至少说明他在治疗伤寒方面有绝招,今年,他又刊印了《瘟疫论》,是当今除你之外第二个能治好瘟疫病的人。”

“先生,我哪能和吴郎中相提并论?再说,我只是提供了几种药材,怎么配伍还是葛林、郑之郊、盛之辑几位掌门的功劳。”

“你不是名医的话,能知道用什么药材治鼠疫?能治好破伤风、大肚子病、肺痨?”

“那都是我公司药品研究所研制出来的药治好的,还真不是我治好的。”

“你不懂医,能生产药吗?再说,这几种病你在早先就用草药来治疗了。”

刘云龙总不能告诉冯梦龙,这些药都是根据他来自于后世的知识生产的,因此也不再和他申辩了,于是问道:“其他名医呢?”

于是,冯梦龙继续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江南一带的名医:

“松江府华亭县的李士材,父亡母病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已悬壶30多年,屡疗危症,皆有奇效。着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铜人穴经》。

他的弟子徐南复,现在在吴县府甪直行医,也颇有盛名。

徐彬,先是师从李士材,在浒关悬壶已十几年,后来又跟喻嘉言学了2年。着有《伤寒一百十三方》一卷、《金匮要略论着》二十五卷。

张璐,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身于世医之家。别看他才26岁,他少年考取秀才后,隐居太湖西山,专心研究医术,现已与喻嘉言齐名,着有《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

徐镇:少年就有医名,被诏为御医后,为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代皇帝看过病,前年回到陆慕养老后,他的儿子又被诏为御医,可见连皇室都认可徐家的医术。

常熟缪永昌,系御医缪希雍之后,除擅长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外,还精于药物炮制。

常熟丁长儒,系缪希雍的弟子,在缪希雍被阉党害死在狱中后,将缪希雍行医经验辑录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他总结的内科吐血治疗的三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尤为各医者所重视。王象晋,山东恒台新城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在宫内曾任翰林、御史,后任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崇祯十四年以70岁高龄寓居苏州枫桥养老。别看他是官宦出生,其实他对农学、医学都有研究。农学方面着有《二如堂群芳谱》28卷,医学方面着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世药石》及《卫生铃释》。他来苏州后,一直在悬壶救生。

薛丹,吴门医派薛氏家族掌门人,居齐门外薛村。曾祖父薛凯、祖父薛己都入太医院,父亲薛石在苏州行医也享有盛名。他自己也继承了薛氏家族的衣钵,精于内、外、妇、儿、口齿、骨伤各科,在脾胃虚症方面讲究用药温补,系薛家独创。薛家有一支系居住在苏州城南园俞家桥,在治疗骨伤方面也颇有盛名。

卢荣,吴门医派卢氏家族掌门人,居昆山玉山镇。卢家自始祖卢佐以下,俱官太医院。其父卢志现任太医院判,供奉御药房,奉旨篡修本草。卢荣得卢志之真传,尤善于骨伤科,替他父亲着有《医药百问续》。

钱广济,吴门医派钱氏家族掌门人,善于儿科,世居苏州吴县光福。钱氏家族系宋代国医钱仲阳之后,世传小方脉(即儿科)。宣德年间,钱氏家族的钱瑛被征诏入太医院。钱广济在光福诊治儿科,远近有名。

韩祺,吴门医派韩氏家族掌门人,善于各科,居于苏州乐桥。其始祖是韩襄,祖上有7人入太医院。韩祺除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外,尤擅长于外科。别的医生不敢诊治的病症,经他动刀后,往往死而复活,故有“生死人”之号。”

刘云龙听完后,问道:“韩先生善治外科,难道他家有‘麻沸散’?”

冯梦龙说道:“是的,韩家与你一样,掌握着麻醉剂的配方,他家的密方是传男不传女的。”

“先生怎么对吴门医派这么了解?”

“我不是喜欢写小说吗?平时就喜欢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所以能对吴门医派有所了解。”

冯梦龙说的倒是真的,当年他为了写《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常常深入乡野,采集民风。回苏州养老后,他还是习惯走进各个乡村或从病人嘴里了解苏州各地郎中的情况,因此能对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能如此了解。

刘云龙临走前,对冯梦龙说道:“医校的事,就拜托先生了。”

冯梦龙说道:“我定尽全力替你操办医校。”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