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06章 波亚尔科夫的罪恶

再造汉明 第306章 波亚尔科夫的罪恶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06章 波亚尔科夫的罪恶

刘云龙从海南回苏州的途中时,在中国东北的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与西里木第河(今谢列姆贾河)的交汇处,一群俄国人正在审讯一个被他们抓到的达斡尔部落首领希尔其伊。

带领这群俄国人的是驻雅库茨克的文书波雅尔科夫。俄**队中的文书与刘云龙保安队中的文史是一样的性质,其实就是“督军”。

俄国人占领雅库茨克后,雅库茨克城堡最高军事长官费奥多尔·戈洛文先后于1638年、1640年和1641年派出三批哥萨克远征队,妄图征服黑龙江流域,在沿岸居民的痛击下,死伤惨重无功而返。

今年7月,雅库茨克总督费奥多尔·戈洛文再次派出了一支有132个人组成的远征队,其中有哥萨克士兵112人,无业游民15人,税官2人,翻译2人,铁匠1人。带领这支远征队的军事长官就是波雅尔科夫。

波亚尔科夫是个恶棍,为人残忍毒辣,他率领的远征队都是一些凶残的士兵,所谓的15个无业游民也是毫无人性的猎人和商人。他们的目的是向黑龙江、精奇里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征收“皮毛税款”,寻找金矿、银矿、铜矿、铅锌矿。如找到这些矿石的话,将组织人员进行开采、冶炼。

波亚尔科夫率队从雅库茨克出发,沿勒拿河顺水而下,航行到阿尔丹河,然后沿阿尔丹河及其支流——乌丘尔河、戈纳姆河逆水而上,在到处渺无人烟的森林里茫无目标的搜索前进。

沿戈纳姆河向上航行200多公里后,再往上就不通航了,因为有许多瀑布和险流。这里有40多个大瀑布,至于小瀑布则不计其数。波亚尔科夫的队员在每一道瀑布前都要把船只拖上河岸,然后再把船放入瀑布以上的河道继续上行。

一转眼严冬就来临了,他们还没到达勒拿河与黑龙江的分水岭。波亚尔科夫把一部分人员、船只和给养留下来越冬,自己带着90多人乘坐雪橇走到精奇里江的上游,并翻越了外兴安岭,到达了精奇里江流域,进入了达斡尔族农耕人的居住地区。

波亚尔科夫率领的远征队进入达斡尔人的部落后,惊喜地发现沿岸的达斡尔人生活很富足,住结实的木屋,身穿貂皮,牲畜满地,麦田飘香。

一开始,波雅科夫假装友好,拿出花呢布料、玻璃球、箭头等小玩意和达斡尔人交换食物,但接着他要求达斡尔人向沙皇进贡纳税,被达斡尔首领希尔其伊严词拒绝。希尔其伊告诉波亚尔科夫,达斡尔人只向大清皇帝进贡。

波雅科夫恼羞成怒,带领哥萨克洗劫了达斡尔的村庄,并绑架了希尔其伊,勒令希尔其伊向俄国远征队提供更多的燕麦、牲畜。

希尔其伊也是一条汉子,怎么能答应波亚尔科夫的要求呢?即使遭到了哥萨克士兵的严厉拷打,希尔其伊也没有松口。

此时,外面传来了剧烈的枪声,是希尔其伊的族人来救他了。

达斡尔人是半渔猎半农耕民族,他们见自己的首领被俄国人抓去了,自己的房屋也遭到俄国人的焚烧,粮食和牲畜也被俄国人抢走了,于是希尔其伊部落的达斡尔人开始进攻村内的俄国人。在村外警戒的哥萨克士兵立即用火枪射击达斡尔人,但达斡尔人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俄国人持续发起着进攻,俄国人坚持到黑夜,在被打死了9人后,趁着黑夜带着希尔其伊逃走了。

波雅科夫率队逃走后,在远离达斡尔人部落的林子里建立了一个宿冬营地。由于他们缺乏粮草,加上达斡尔人不断打游击战,很快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波亚尔科夫竟然命令哥萨克士兵把希尔其伊杀死后,吃了希尔其伊。波亚尔科夫还命令哥萨克人去寻找达斡尔人的尸体,最后甚至把病死的哥萨克人也煮来吃了。

希尔其伊被俄国人杀害后,黑龙江沿岸的达斡尔人继续与入侵的俄国人进行战斗。

后世,根据达斡尔人与俄国入侵者进行斗争的事迹拍了一部电影《傲蕾一兰》。

在阿拉斯加的朱诺,谭大经带着50名安保人员从道森回来了。回来时,马背上驮着20袋金子。

二个多月前,谭大经和安保队员到了道森后,找到了汇入育空河的克朗代克河,他们发现克朗代克河及其支流中全是砂金,不仅有几斤重的狗头金,还有大如黄豆的金粒。几十个人在那里挖了几天矿砂后,就找到了几麻袋砂金。要不是考虑到快进入寒冬了,谭大经都不想回朱诺了。

谭大经回到朱诺基地后,发现基地边已建好了占地4亩的薄膜暖棚,里面的青菜、黄瓜、南瓜等蔬菜都已出苗了。也就是在这个冬季,基地里的农民、工人、勘查队员、安保队员不愁没蔬菜吃。

谭大经、包润捷、滕建山围着暖炉喝着酒。

滕建山问谭大经:“谭队长,听说道森那边有很多印第安人?”

谭大经说道:“是有很多印第安人。我们到了那边后,他们还帮我们捡金子呢。”包润捷说道:“他们和这边的印第安人一样,都不知道金子的用处?”

谭大经说道:“他们以为这些金灿灿的东西是铜,根本不稀奇。”

包润捷就问道:“他们的铜很多吗?”

谭大经说道:“多。我们在去的路上就发现路边有很多天然铜,表面有铜绿。印第安人用这些红铜做首饰,做图腾。”

滕建山听后就说道:“你们在路边都能捡到天然铜?说明那里有铜矿哇。”

谭大经说道:“肯定有铜矿,而且应该有很多很多铜矿。刘总没告诉你那里有铜矿?”

滕建山说道:“没有。刘总给我们的矿产图上只说了在肯纳科特(今阿拉斯加Kennecott)有5个铜矿。”

谭大经就说道:“刘总应该知道那里有铜矿,他可能是让我们先采金,今后再开采那里的铜矿。”

滕建山说道:“有可能。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难民,他们的粮食都要用钱去买,还要修路、建码头,需要很多很多钱,所以刘总先让我们采金。”

包润捷说道:“谭队长带回来的金子,加上我们在这里采集到的金子,都能养活30多万人了。”

滕建山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毕竟金子不能吃,我们还得靠发展农业才能养活我们自己。”

谭大经对滕建山说道:“说的对。滕队长,明年开春后,你就派人去勘查克朗代克河的砂金矿。”

滕建山说道:“克朗代克河的砂金矿还用得着我去勘查吗?克朗代克河里有那么多的金子,附近肯定有岩金矿、铜金矿。我要勘查的是刘总在图纸上标明的岩金矿。”

包润捷问谭大经:“你们在途中都做标记了吧?”

谭大经说道:“标记都做好了。明年开春后,只要工人一到,就能带他们去克朗代克河。”

“那边的地形、气候怎么样?”

“地形都差不多,河两岸都是高山。育空河两岸几乎是光秃秃的,我们离开道森的时候,那里已是零下30℃了,可克朗代克河两岸还长满着各种花草,气候比育空河温暖。”

“那你干嘛不在那里多待几天?这样还能多带点金子回来。”

“你想让我踩着几米厚的雪回来?再说,每袋金子都很重,马驮着都累,带多了,你想累死我?”

大家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历史上,加拿大克朗代克河的砂金矿是1896年发现后,短短2年内就涌入了20多万淘金人。克朗代克河砂金矿在1900年产金11.9吨,1906年产金33.2吨,到1930年就已产金900吨。60年后,加拿大政府因克朗代克河砂金矿开采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严控克朗代克河的砂金矿开采,绝大部分淘金人才渐渐离开了克朗代克河。不过至今育空河、克朗代克河的砂金矿开采也没完全停止。距道森不远处还有2个露天开采的大型岩金矿,即奥灵顿金矿(Arlingdon)、拉斯特·詹姆斯金矿(Last Chance),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型岩金矿。

在马加丹和库页岛的普隆霭,杨占文、李琚在分别做着战前动员工作。

杨占文的部队不仅在荡口跟着乌尔图部落学滑雪,还在马加丹跟库赫特部落学滑雪。现在有2000多人学会了滑雪,还学会了使用雪橇。

雪橇是一种由狗拉着走的木制滑板。人坐在滑板上,或货物堆在滑板上,然后由几条狗拉着在雪地里行走。通常有5-6条狗,当滑板上货物较多时,比如装上一门小钢炮,拉动滑板的狗数量就较多,可达10-15条狗。

按照刘云龙当初制定的计划,杨占文的队伍将兵分二路,一路从普隆霭渡过海峡后到达巴宁诺(今瓦尼诺),翻越老爷岭(也称锡霍特山脉),然后进入黑龙江地区进行侦查,伺机袭击大清的哨所、兵站及官府机关;另一路将从马加丹出发,然后朝偏东北方向行进760多公里,沿着科雷马河搜索俄国在那里建立的“中科雷姆斯克”据点。

早在16世纪末,沙俄就开始入侵西伯利亚。

崇祯五年(1632年),沙俄的哥萨克军队通过下通古斯卡河、上通古斯卡河和埃文文经常使用的古道来到了勒拿河流域,他们沿河上下掠夺财物,建立据点,先后建立了中维柳伊斯克、下维柳伊斯克、上维柳伊斯克,接着在勒拿河的中游建了雅库茨克、日甘斯克等据点。

崇祯八年(1635年),沙俄在勒拿河中上游的奥廖克明斯克建立了据点

崇祯十一年(1638年),沙俄下令成立雅库茨克督军府,雅库茨克成了沙俄继续向东挺进的基地。

崇祯十二年(1639年),伊凡-莫斯科维廷率领的沙俄军队到达北海,将北海称为“鄂霍次克海”。莫斯科维廷到达北海东海岸后,在乌利亚河的入海口建造了一个冬天居住的营房。

今年7月,在波尔科夫率领远征队侵入黑龙江后不久,另一支沙俄军队在斯塔杜欣的带领下于10月在科雷马河的中游建立了中科雷马斯克据点。沙俄在乌利亚河入海口的据点已被刘云龙拔除。这次杨占文将亲自率领200人去科雷马河拔除沙俄的中科雷马斯克。另一支200人的部队由李琚带领进入黑龙江,如碰巧遇到波雅尔科夫匪帮的话,就消灭他们。

去往黑龙江的部队由原清军的几个收税兵做向导,带队的叫崔阿哈,翻译官是艾沙叶。

崔阿哈就是努雅勒阿哈,几个月前还是一名到库页岛普隆霭向岛民收取皮毛税的清军士兵,被安保士兵俘虏后,到“平江”做了几个月的矿工。做矿工时,他发现汉人矿长并没有虐待他们,不仅吃得饱,还有薪水拿,晚上下班后还组织他们学汉语。尽管以前他是收税兵,但并不识字,学了几个月后,居然能识几百个字了,还能扳着手指头做简单的加减法了。就凭他现在这点水平,回去后在族人里已是受人尊重的文化人了。他知道满人是怎么虐待汉人奴隶的,这么一比较,他就发现这些汉人都是好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几个月后他就从心底里彻底倒向了汉人,于是不仅干活更加卖力了,学汉文、学算术也更努力了。听说汉人需要去黑龙江的向导后,他和几个同伴都报名了。

去往黑龙江的士兵携带了一些小商品,比如肥皂、镜子、玻璃球、箭头、手电筒、毛巾、缝衣针等,但最重要的物资是盐,因为北方各族最缺少的物品就是盐。携带的这些物品主要是用来与当地人交换粮食、皮毛。

去科雷马河的部队由库赫特的儿子马塔拉做向导,翻译官是叶尔达(原名耶尔达)。马塔拉是库赫特的第二个儿子,原名叫“玛塔喇”,于是根据音译,杨占文给他取了个汉名叫“马塔拉”。

杨占文、李琚都用上了大华公司生产的指南针。

行军中,马塔拉看到杨占文不时地掏出一块表来看,就问道:“杨长官,你手里拿的是啥?”

杨占文说道:“这是指南针。”

“干嘛用的?”

“用于辨别方向的,由于指针永远指着南方,所以叫指南针。有了它,不会迷失方向。”

“它一直灵验吗?”

杨占文说道:“遇到周边有铁矿的话,它可能会失灵。”

“这么说它万一失灵了,说明附近有铁矿?”

“如果不是指南针本身出故障的话,那基本可以确定附近有铁矿。”

马塔拉以前连罗盘都没见过,听到杨占文的解释后,心想你们汉人真聪明。马塔拉与在马加丹的汉人已很熟悉了,他们与这些汉人交易时,一张貂皮可以换十根缝衣钢针,这种钢针铮亮铮亮的,不仅小巧玲珑,还永不生锈。以前缝制鹿皮帐篷时,使用的都是从阿依努人那里换来的铁针,不仅易生锈,价格也贵,要用2张貂皮才能换到一根缝衣铁针。至今部落里的人都不知道汉人是怎么造出这种钢针的。以前自己的部落点火烧鱼、烧肉时,要钻木才能取火。点好火后,怕下次点火麻烦,火堆一般是不灭的,这样就经常发生火灾,一不小心就把帐篷烧了。这些汉人却不用钻木来取火,直接用火柴,轻轻一划就能点火了。晚上走路时,这些汉人也不点火把,手里拿着个手电筒,一按开关,前面就有火光了。最奇怪的是,自己的部落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从来就没发现脚底下有金子,这些汉人来后,稍微倒腾了几下,竟然从地底下挖出了几万斤金子。他们的枪也比自己部落里的弓箭厉害,隔着几百米就能打死一头狼。幸亏这些汉人都是好人,要是他们是坏人的话,来进攻自己的部落时,自己部落还不知道是什么下场呢。他在教授汉人滑雪、使用雪橇时,也慢慢地学会了说汉话。听说他们需要去科雷马河的向导时,他就主动报名给他们当向导。

他以往在打猎时去过科雷马河。科雷马河一带住的是楚科奇人,楚科奇人将这条流向北边大海的大河称为“科雷马河”,他从汉人那里知道,北边那个大海叫“北冰洋”。

进入十月后,马加丹地区就开始下雪,积雪厚度已有50多厘米。

战士们已换上了最新生产的羊绒混纺内衣、内裤、袜子,还船上了羊毛衫、羽绒服。

以前战士们穿的都是棉织内衣、内裤、袜子,在当初他们训练滑雪时就发现,穿着纯棉织内衣、内裤,晚上睡觉前得赶紧把汗湿的内衣、内裤换下来,不然会冻死。现在穿上这种用羊绒、棉花混纺的内衣、内裤、袜子后,不仅柔软、吸湿,还透气,出汗或受潮后能很快把水分蒸发掉,晚上睡觉时不需要更换内衣、内裤。

在后世,人们过冬时都穿羊毛衫,但在明代,无论是汉人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不会用羊毛来织羊毛衫,而是织成“毡布”。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后,他在写给罗马教廷的信中也说“中国人不会织羊毛衫”。中国人用这种厚实的毡布来做衣服、裤子、帽子、鞋子,穿在身上确实比较暖和,但由于毡布的柔软性差,穿在身上行动就不方便了。大华公司生产羊毛衫、羽绒服、羽绒被后,首先供给了库页岛分公司的员工、士兵。士兵们穿上皮靴、羊毛衫、羽绒服、皮帽,外边再套一件皮大衣后,可抵御零下60℃的低温。

晚上睡觉时,马塔拉钻进了羽绒睡袋。这种睡袋卷起来后,就像一小把柴禾,背在身上一点份量都没有,打开后,有一条被子那么大,人钻进去后,比棉被、毛被还要暖和。

马塔拉一边睡觉,一边沉思着,这些汉人怎么会想到用鸭子的毛来做被子的?迷迷糊糊中就睡着了。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