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07章 瘟疫再次来袭

再造汉明 第307章 瘟疫再次来袭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07章 瘟疫再次来袭

在天津郊外的大黄堡村,2个黑影翻上了一大户人家的围墙,一个黑影留在了围墙上望风,另一条黑影从围墙上进入了院内,然后毫无声息的撬开那户人家的窗户,从窗户里爬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进入屋内的黑影拿了一个包裹,从窗子翻了出来,突然听见一声“噗通”,围墙上的那个黑影摔落到了院子内。翻出窗户的那条黑影一惊,赶紧跑到围墙边查看,发现围墙上摔下来的人已经死了。

“噗通”声惊醒了主人家的家丁,几个家丁冲出屋外,抓住了那个想逃跑的小偷。这家主人本想待天亮后,再把小偷扭送到官府,谁知天还没亮,另一个小偷也死了。

这家主人一见2个小偷都死在了自己家里,心里慌了,忙让家丁到官府报案。

天亮后,官府派人来到这户人家。仵作仔细检查了2具尸体,确实没发现死者的身上有挨打的痕迹,也没有搏斗的迹象,不过发现2个死者的脖子里、腋下、大腿根都有隆起的疙瘩,仵作明白了,这2个死者死于“疙瘩瘟”。

跟来的官府刑课的人一见小偷死于“疙瘩温”,忙派人向天津巡抚报告,同时把2个死去的小偷拖到屋外,搭起木柴,把死者抬到木柴堆上,当场用木柴火化。

大户人家也赶紧在院子里撒上石灰消毒。

在北京一家酒楼里,几个军官在宴请着兵科的官员曹植良。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着最近在京城蔓延的瘟疫。

一个军官说道,自己的部队里已有四分之一的人染上了瘟疫,已死了30多人。

另一个军官抱怨道,真不知道这些郎中是干什么吃的,都这么多年了还没想出治疗这个病的方法,配出治这个病的药剂。

第三个军官告诉曹直良,瘟疫再这么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连守城的士兵都会没有了。

几个军官说着说着,发现曹植良的头趴在桌子上,一句话都没有,就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见毫无反应,就再稍微用力推了推,曹植良就从桌子上翻到在地,仔细一看竟然是已死了。

桌上喝酒的军官见状,忙把酒家掌柜叫了过来,责问他干嘛在酒里下毒?

酒家掌柜听后觉得冤枉呀,就说我和你们无冤无仇的,干嘛要在你们的酒中下毒呢?幸好酒盅、酒杯都在,你们让官府的人来验酒。

等官府的人来后,店堂里其他食客都跑光了。他们检查了酒馆,发现酒桌上的碗、盘、筷子、酒盅、酒杯都没毒物,倒是在曹植良的脖子上、胳肢窝里发现了几个大疙瘩,嘴巴里还有没来得及吐出来的血痰。官府的人断定曹植良并不是死于中毒,而是死于瘟疫。

官府的人把曹植良的尸体拖走后,几个军官都匆匆地离开了。

几个军官走后,酒家掌柜赶紧关了店门,用石灰对店堂进行消毒。

2天后,这几个参加宴会的军官都死了。

4天后,酒家掌柜也死于家中,几个店小二死在了店内。

在通州,包可弘从一艘来自苏州的船上搬上了5个大木桶、4个大箱子。

自天津爆发的瘟疫蔓延后,通州城周围也开始有人发病,一下子死了几十个人。包可弘想起大华公司有消毒液、特效药,赶紧派人赶到京城,让王海清向苏州求援。艾有培的养鸽场已给王海清送来了10只鸽子,这些鸽子用于紧急情况下与苏州通讯。王海清已听说京城内又闹起了瘟疫,见包可弘求援后,就放出了几羽鸽子,要求苏州方面送来消毒液、特效药。

艾有培收到从北京飞回的鸽子后,读完王海清送来的消息,赶紧向贝喜鲁报告。

贝喜鲁得到消息后,就立即给包可弘送来了5桶消毒液、2箱链霉素口服药、1箱链霉素注射药、1箱磺胺脒口服药,还给包可弘派了一个郎中过来。患者如对链霉素过敏的可改用磺胺脒,如对磺胺脒过敏的可改用链霉素。病症较轻的就口服药品,病症较重的就注射链霉素。如对链霉素、磺胺脒都过敏,大华公司还有“消瘟散”,由派去的郎中开方子后去药店抓药。

5天后,通州城内的鼠疫被控制住了。

崇祯十六年的鼠疫是十月底在天津爆发的,随后迅速向周边扩散,已蔓延到了北直隶全境,要不了多久山西、河南、山东也会陷落。

尽管苏州的吴有性于崇祯十六年初刊印了《瘟疫论》,但吴有性的理论还没有得到全面认可,全国绝大部分的郎中、官府还在用张仲景的《伤寒论》理论来治疗“鼠疫”,自然如同以往一样根本没有效果。

桑欣将军自接受了国王的命令后,忙来到西贡与大华公司驻西贡千户所的千总李贤见了面,李贤就带着桑欣坐船来到河仙镇,见到了汪洪亮。

汪洪亮见桑欣言辞诚恳,就跟着桑欣赶往乌栋。

在途中,汪洪亮看到路边的地里有一群人手里拿着长长的木棍朝地里捅着,旁边有人朝被捅处的洞里扔着稻谷,远处有几个人在赶着十几头牛在地里奔跑着。他指着地里拿木棍的人,问桑欣:“将军,他们在干吗?”桑欣告诉汪洪亮:“他们在播种稻谷呀?”

“播种稻谷?”

“嗯。”

“那边十几头牛在地里跑着,又是在干吗?”

“它们在耕地呀。”

汪洪亮觉得很奇怪,就说道:“我们去看看”。

于是,桑欣就陪着汪洪亮来到田边,看这些柬埔寨人是怎么播种稻谷的。

在国内,以往苏州农民播种稻谷时,通常是先起垄,然后撒上草木灰,再把发过芽的稻谷洒在谷垄上,后来使用薄膜技术后,把用药水浸泡过的稻谷直接洒在铺有一层草木灰的谷垄上,再覆盖上薄膜,五六天后稻谷就发芽了。等秧苗长成,拔秧后再插秧。

这些柬埔寨人播种稻谷时,并不用牛翻地,也不在地里起垄,而是一个人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在潮湿的地里戳一排洞,另一个人往这些洞里洒下十几粒稻谷,稻谷就算播种好了。

汪洪亮问一个老农:“你们没牛吗?”

老农通过桑欣的通译,才知道问话的是个中国人,他说道:“我们有牛的呀,你看那些牛不是在翻地吗?”

“播种稻谷干嘛不翻地?”

“我们播种稻谷不翻地,只有插秧时才翻地。”

“也不起垄?”

“起什么垄?”

“就是在地里翻起四五寸高、四五尺宽的地垄。”

“那多麻烦呀,人还不得累死。”

“你们这样播种的话,万一下暴雨,雨水淹没了稻谷,它们怎么发芽?”

“我们就排水呀。”

“要是水排不干净,稻谷不就没法发芽了吗?”

“不发芽就重新播种呀。我们这里任何时候都能播种、插秧。”

“那不浪费谷种吗?”

“一亩地也要不了多少谷种,能浪费多少?”

汪洪亮心想你们柬埔寨人少地多,种植的稻谷吃不完,所以也不会在乎浪费多少稻谷。他指着远处在地里奔跑的牛,问老农:“你们耕地不用犁的吗?”

“犁又是什么?”

汪洪亮心想,怎么他们连犁是啥都不知道?于是就给老农解释了什么是犁,牛又是怎么拖着犁耕地的。

谁知老农听了后,说道:“我们这里的地软得很,不需用犁来翻地,只需用牛来踩,就能把地踩松了。”

汪洪亮听后又心想,这些柬埔寨人的水稻种植技术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样子,于是继续问道:“你们一年种几季水稻?”

“我们一年种二季水稻?”

“为啥不种三季呢?”

“种三季?我们一年种二季水稻,收获的稻谷已吃不完了,犯得着种三季吗?”

汪洪亮一听,快要晕了。我们国内拼命种粮食还缺粮食,他们却放着肥沃的土地晒太阳,简直是暴殄天物。

离开路边后,汪洪亮对桑欣说道:“你们的农民真懒。”

桑欣说道:“你还说他们懒?他们一年种二季水稻已够好的了,我们山区的农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呢。”

“一年就种一季农作物?那他们平时干嘛?”

“不干嘛呀,平时就采集蘑菇,种种蔬菜,打打野货。”

“多打点粮食不好吗?”

“多打了粮食也没用。”

“怎么会没用?”

“我们这里和你们那里不一样,潮湿得很,粮食打多了,会发霉,还会蛀坏。”

“你们不会防霉、防蛀吗?”

“怎么防霉、防蛀?”

“建粮仓呀,仓库要有能通风的洞口,地下放些草木灰、石灰来防潮,然后把晒干的稻谷放进仓库,中间塞入些大蒜头,顶部铺上些楝树叶。过一段时间再把稻谷拿出来晒,这不就能防霉、防蛀了吗?”

“把稻谷拿出来晒来晒去,烦不烦呀?”

这下,汪洪亮彻底无语了。

汪洪亮看到的这种稻谷播种方式,即使在后世的今天,还有很多柬埔寨人、老挝人、泰国人、缅甸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马达加斯加人在使用着。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