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7章 苏州的矿山

再造汉明 第37章 苏州的矿山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7章 苏州的矿山

刘云龙拿了几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来到铁铺,让铁匠门研读。

铁匠们问道,我们是打铁的,又不是郎中,干嘛要研读这二本书?

刘云龙告诉大家,《本草纲目》、《天工开物》里记载有好多矿石以及开采方法、冶炼方法,你们做铁匠的都应该多看看。

于是,贝喜鲁带头,带领铁匠利用闲暇时间研读这二本书。

回到家后,刘云龙努力地回想着后世在苏州本地有哪些矿。

苏州没什么大的金属矿,但有些非金属矿还是全国有名的。

在浒关镇西边的阳山有好几个高岭土矿点。高岭土,又称白云土,可以做耐火材料。记得苏州阳山的白泥矿是中国做好的高岭土,几乎不用作处理就可直接使用。

在阳山北与树山之间有个明矾石矿。后世明矾石采完后,在地面留下了一个长200米、宽170米的湖泊,叫翡翠湖。

阳山正东的陈家沟铁矿,是个以磁铁矿、铁锌矿为主的铁矿。后世该矿采完闭矿后,在原矿址上建了个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陈家沟铁矿的西北面的爪山有个萤石矿,叫俞石泉萤石矿。

阳山西南面3里远的小茅山有个铅锌矿,曾是个露天矿,开采20多年后转入地下开采。后来为了建设科技城,在原小茅山铅锌矿上建了个小茅山公园。

光福的迂里村附近有铜矿,是个铜、锌、铅、银共生矿,但埋深达400米。其实小茅山铅锌矿与迂里铜矿属于同一个矿脉,该矿脉长度10里,从小茅山的地面逐渐向下倾斜,后世的小茅山铅锌矿就分小茅山矿段和迂里矿段。

小茅山南4里的玉屏山有个吴宅铅锌矿。后世闭矿后,在原址上建了个公安局训练基地。

光福的潭山有硫铁矿,潭山硫铁矿分潭东、潭中、潭西三个矿段。硫铁矿可以用来提炼硫磺、制作硫酸。

胥口的清明山有石英矿。后世清明山出产的白石砂用于外墙1:1:6粉刷,也用于做水磨石地面。石英可以用来制作玻璃,也可做耐火材料、炼钢。有了玻璃就可以制作镜片、镜子,将来望远镜、显微镜就有了,至于射天望远镜,看以后有没有需要再研究。

太湖西山岛有煤矿,但西山的煤含硫量太高,且煤层薄,地下水多,后世的苏州西山煤矿年年亏本,他也不想开采。

太湖西山岛的东部有几座山都是石灰石,可以用来烧制石灰、水泥。目前苏州很多石灰窑的石灰石都来自湖州府长兴县,有了西山岛的石灰石矿,可以用来炼钢、做玻璃,也可以烧制石灰,向其它石灰窑出售石灰石。

他回想着后世在苏州的几个矿点,这些矿中除阳山白泥矿、迂里铜矿、西山煤矿外,都是露天矿,尽管储量不大,但够他小打小闹了。

于是他腾出了几天时间,租了条船,携带铁铺做好的洛阳铲,叫上贝喜鲁、边晓松、李必恭及几个工人出了门。他要趁此机会让边晓松、李必恭熟悉一下矿产知识。

他们乘船来到了太湖西山岛的东湖滩元山。这里是后世的苏州戒毒所,曾是苏州劳改农场,专门开采石灰石。

他上岸后,看到连续4座山峰,山不高,也就70多米高,但这4座山峰的占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在靠近湖岸裸露的暗青色岩石上,有明显的流水侵蚀后出现的垂直状裂隙、笋状溶柱,也有一些倒挂的钟乳石。用铁榔头随意敲下一块岩石,呈现出新鲜的青灰色岩样。不用说,这几座山峰全部是由石灰石组成的。要开采石灰石的话,不需要建专用道路,建个码头就行,这样开采下来的石料可直接装船,其储量够他开采几十年。

离开西山后,他们来到胥口清明山。清明山位于穹窿山、尧峰山之间,就在太湖边上,离太湖湖岸仅500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山高度100多米。山上长满着各种树木,临太湖一侧仅有1个村庄十几户人家,叫北车头村,有条河道直通太湖。他到了山上,让贝喜鲁找了几块石块过来,石块的颜色带点灰白,互相划了几下,划痕都是白色的。他们在山上又钻了十几个孔,孔深1.5米后就遇到了岩石,也就是说矿石的表面覆土大概在1.5米左右。随意选了2个点,刨开覆土后,果真见到了岩样,用铁锤砸开后,岩样都是灰白色。刘云龙确定这座山剥离表土后都是石英石,储量预计在2千万吨左右。

李必恭问大师兄,这些石头有什么用,是玉石吗?

刘云龙说,这要是玉石的话,这里的村民早发财了,不过这些石头是好东西,把它熔化后可以做好东西。

接着来到光福。光福盛产桂花,用来制作苏州人喜欢吃的桂花糕、桂花团子、冬酿酒(一种放了桂花的米酒),后世的观梅胜地香雪海就在光福。

香雪海位于光福的铜井山,铜井山的北面是铜坑山,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铜坑山,在邓尉山西南,晋宋间,凿坑取砂土,煎之皆成铜,故名”,说明铜坑山在晋朝、宋朝期间是个产铜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距铜坑山东北5里,有个村庄叫迂里村,在后世,迂里村地下400米有个铜矿。

铜坑山的西面是卧龙山,后世苏州光福镇在这里办了几个乡镇铜矿,获利颇丰。铜井山的南面是潭山,后世苏州在这里开采硫铁矿,叫潭山硫铁矿,分潭东、潭中、谭西三个矿段,除潭中矿段外,潭东、谭西矿段都是露天矿。

潭山西的太湖边有个冲山岛,后世在冲山岛建有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潭山与冲山岛之间有河道相隔,河道距潭山西600米。

刘云龙根据记忆,在潭山西让工人们钻了几个孔后,5米以下的岩样呈黄色,表面有金属光泽,碎石划痕呈绿黑色,用火烤后,有股硫磺臭味。这种碎石很容易用榔头敲碎,比较脆。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潭西硫铁矿矿段。

离开潭山,再到浒关镇西边的阳山。

明代《姑苏志》称阳山“在(姑苏)城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余丈,逶迤二十余里,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阳山山脉除主峰阳山外,还有观山、树山、鸡笼山,周边有多条河道直通大运河,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在后世,阳山北面的余脉——观山,因开挖高岭土,地下几乎被挖空。刘云龙他们在观山山脚下钻了十几个孔后,发现地下15-20米下的土样已呈白色,且土样细腻、松软。

接着来到树山的西面,刘云龙依着记忆中的“翡翠湖”的位置下钻,钻下去10多米后,岩样呈浅黄色,夹杂有块状土,表面有玻璃光泽。刘云龙心里想道,这个应该就是后世的明矾石矿了。刘云龙拿着岩样,对边晓松、李必恭说道,明矾石纯净的话,应该是白色的,如有杂质后,就会呈这种浅黄色,有时是浅灰色、浅红色的。

阳山正东3里远有个爪山,爪山山不高,也就50-60米高,占地0.9平方公里。钻杆下去1-1.5米左右出来的岩样中就有半透明的石块,质地比较脆,一敲就碎,划痕是白色的。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俞石泉萤石矿。

爪山的南面叫南爪山,南爪山略比爪山高一点,占地面积在1.5平方公里左右。刘云龙凭着记忆在南爪山的东北面让工人下钻,也是钻下去1-1.5米左右后就遇到了岩石,岩样呈铁黑色,表面有金属光泽,划痕也呈黑色,最明显的就是能吸铁,说明是个磁铁矿,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陈家沟磁铁矿。刘云龙根据后世的知识,知道这个矿还伴生镓、碲、硒、锌、钼、金、银。

为判别这个磁铁矿的品位,刘云龙把几块不同位置的岩样称重后,让工人把岩样敲碎、碾细后,再称重用铁块吸出的铁矿粉。经比较,岩样中铁矿粉的比列为37%。

接着来到阳山西南面的小茅山。小茅山由小茅山和锦峰山组成,高度在80米左右,南北向长3里,东西向宽2.4里。刘云龙让工人在小茅山下钻,与南爪山一样,钻下去3米左右就见棕褐色岩样,还夹杂有铅灰色、金黄色石样。来自后世的刘云龙知道,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小茅山铅锌矿,还伴生有铜、铁、金、银、铊、锗、镓。

刘云龙告诉贝喜鲁、边晓松、李必恭,锌矿往往与铅矿共生,那种棕褐色的岩样中就有锌,铅灰色的岩样中就含铅、金黄色岩样中就含有硫、铁、铜。

大家以前都听说过铁、锡、铅、铜、金等,可没听说过“锌”,于是问刘云龙,“锌”是什么东西?

刘云龙告诉大家,“锌”就是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中的“倭铅”,其实“倭铅”不是“铅”,而是另外一种金属“锌”。他还告诉大家,欧洲人在矿物学方面已走在了中国人的前面。

贝喜鲁问道:“怎么可能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涉及到了几百种矿石,难道外国人研究的比我们还多?”

刘云龙说道:“李时珍于万历六年出版的《本草纲目》是涉及了200多种矿物,宋应星于崇祯十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也讲了几十种矿物的冶炼,但都没有系统性地论述这些矿物是怎么形成的。在神圣罗马帝国(今德国),一个叫阿格里科拉的人于嘉靖四十年就写了《矿冶全书》,这本书共有12卷,里面汇总了600多种矿物,讲述了各种矿物的形成理论,还特别讲到了水在矿物形成中的作用。《矿冶全书》第12卷还写了很多与冶金有关的化工技术,所以欧洲人的冶金技术也已超过了我们。”

《矿冶全书》是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于1618年来中国传教时带到中国的。

“原来如此。这本书能买到吗?”

“这本书是用德文写的,即使你能买到原版也看不懂。不过,这本书已在去年由光禄寺卿李天经大人和传教士汤若望合作把它翻译过来了,书名叫《坤舆格致》。”

“宫廷里去年才翻译的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听说的呗。”“你牛,连宫廷里的事也能听说得到。”

“呵呵。”

边上的边晓松问道,那怎么判定矿石中铅、锌的含量呢?

刘云龙告诉边晓松,目前还无有效手段来判定铅、锌的含量,今后会有的。唯一能判断的就是磁铁矿中磁铁的含量。

边晓松问道,那怎么判别磁铁的含量?

刘云龙说道,把磁铁矿矿石砸碎、碾细,然后用铁吸出矿石中的磁铁,其重量比不就是磁铁的含量了吗?

大家一路说着,来到了锦峰山。锦峰山西南面5里远就是玉屏山。

在玉屏山的东北部下钻后,钻出的岩样基本与小茅山一致,判断也是铅锌矿。这个矿在后世称为吴宅铅锌矿,其矿石中银的含量比小茅山铅锌矿高,达116克/吨,还伴生铜、铁、硫、金、铋、锑、镉、硒、碲等有益元素。

这几个金属矿,现在还没有手段检测几种矿石的金属含量,将来开矿后只能靠手工选矿。

刘云龙不准备把冶炼厂放在苏州城内,那会污染环境的。冶炼的地方不能远离城市,离苏州城远了,工人上下班就不方便;冶炼的地方要交通便利,现在的交通主要是水运,因此必须要靠近河道。

刘云龙与贝喜鲁几个人商量后,来到了位于木渎东南面的七子山。

传说春秋战国期间,吴国为了防御越国,在山上筑了七个山墩,当遇越**队进攻吴国时,在山上举火烧烟,一墩连着一墩,以告诉驻守苏州城内的官兵及时御敌。后来七个山墩被传为是吴王在山上葬了七个儿子,就把它称为七子山。

七子山距胥江约2里路,但有2条南北向的河道通到七子山,交通还算方便,他决定把冶炼厂建在七子山。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