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74章 皇帝要上吊(一)

再造汉明 第374章 皇帝要上吊(一)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74章 皇帝要上吊(一)

在河南永城,黄得功正率军进攻叛军。

黄得功在春节前率军来到永城后,已收复了被刘超部将占据的丹城、观堂镇、亳州、卧龙等城镇,叛军只剩下了永城一地,只要攻下永城,就能彻底剿灭这股叛军了。

突然,一个部将匆匆从远处跑来,告诉黄得功:“有2万多贼军从夏邑方向而来。”

黄得功听后一愣,贼军不是都在河南西部吗,怎么一下子到了夏邑?夏邑距永城只有100里,骑兵要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到达永城,于是问道:“他们是谁的人?”

“是刘芳亮的部队。”

黄得功听后一愣,刘芳亮可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大将,前几天还没贼寇的消息,怎么贼寇突然之间就占领了夏邑?忙说道:“夏邑的守军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来向我们通报?”

“或许他们已经投降了。将军,现在我们怎么办?”

黄得功心想,永城城防坚固,不是一下子攻得下来的,要防止叛军与贼寇合流,只得派出部队前去阻击,于是说道:“你马上带2万人马把贼寇挡住。”

“是。”

30公里外,张献策、张献玺正带着农民军向永城而来。

张献策、张献玺并不是张献忠的兄弟,而是刘芳亮的部将。当年刘超叛变时,刘超就与张献忠取得了联系,刘超与张献忠联合作战。这次,刘超的部将叛变后,为了对付黄得功,他们派人与李自成取得了联系。昨天,刘芳亮的部队攻陷了夏邑后,任命尚国俊为夏邑县知县,然后派张献策、张献玺来协助叛军作战。刘芳亮自己率领大军直向保定扑去。

由于事出突然,黄得功终于没能攻下永城,只得退到涡河以南布防。

永城叛军与李自成的南部方面军(即刘芳亮部)汇合了

在苏州的观前街,由大华公司建设的商业一条街全部开业。

观前街上有布店、铁器店、鞋店、成衣店、百货店、杂货店、家具店等几十家店铺,仅饮食店就有8家,安置的职工达5000多人。

观前街两侧都是气灯,店铺内有电灯,在阴雨天、晚上都能营业,今后必将成为苏州市最大的夜市。

观前街开业典礼后,刘云龙心想,根据历史知识,李自成大军已兵分二路向京城扑去,可至今也没听到朝廷让苏州卫去勤王的消息。即使过几天后兵部能来命令,等到苏州卫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后出发,赶到北京时恐怕京城已经陷落了。

刘云龙是循规蹈矩的人,他不会擅自带着铁血军战士去北京勤王,因为在任何国家、任何朝代,没有一个皇帝、国王、君主会允许有不听号令的军队,不听号令,说轻一点叫“哗变”,说重一点就是“造反”。朝廷对“哗变”或“造反”的头目只有一种处理办法,那就是“砍头”。更何况刘云龙所拥有的既不是左良玉、黄得功、刘泽清那样的野战军,也不是郑瑄、马士英、曾化龙几个巡抚手下的地方部队,他拥有的仅仅是一家商业公司的保安队,仅仅是“团练”而已。

如朝廷一直没有来命令,那只有看在通州的包可弘能不能利用他挖的地道救出崇祯皇帝了。于是,他悄悄地放飞了一只鸽子,让包可弘做好准备。

不过为了应付突发情况,刘云龙暗地里还是让李鸿雷抽调了100名铁血军战士,并准备好了武器弹药。

他计划的出发时间是三月十四日。到时,即使包可弘没能救出皇上,他自己也能亲赴北京救出皇上。

苏州地区进入了连绵的清明雨季,河水开始大涨。

乐益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刘云龙将他们派往各个研究所、工厂进行实习。

按照刘云龙的计划,实习二个月后,从五月份开始,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大华公司派往北直隶的郎中遵照公司指示,陆续返回苏州。吴有性因是奉诏去京城的,因此还没有回苏州。

三月十三日,刘云龙刚想出门去七子山检查李鸿雷的准备情况,苏州巡抚郑瑄陪着张国维来找刘云龙了。

张国维见到刘云龙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子殿下,快去救陛下。”

李自成占领陕西后,就在韩城的沙埚口造船,准备东征。

崇祯十六年(16si3年)十二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先遣军就从陕西的韩城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十二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攻陷山西平阳府。十二月二十三日,晋王朱求桂向京城告急。

崇祯十七年(16si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李自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东征的准备工作。二月初二,李自成率大军从韩城渡过黄河,从平阳兵分二路,一路向北进攻汾州,一路向南进攻阳城。李自成的大军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攻下了太原,山西巡抚蔡懋德自缢而绝,三立书院教授韩霖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攻克太原后,再次兵分二路,一路向北进攻宁武关,一路向东进攻真定。三月初一,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后,因伤亡惨重下令屠cheng。三月五日,南路的大顺军占领了正定城(今石家庄),三月十一日,李自成的大军开进宣府。北京城被李自成从西北方向、西南方向的农民军包围。京城的崇祯帝接到山西告急的消息后,一边调派军队赶往山西防御,一边在京城内想让官员们再次提议是否要迁都到南京。三月三日,詹事府左中允李明睿提出迁都后,遭到了以内阁首辅陈演、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等人的反对。死要面子的崇祯帝只好硬撑着,直到李自成攻陷宁武关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三月四日崇祯帝传檄辽东总兵吴三桂入京勤王,三月六日,崇祯帝又下令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督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武昌总兵左良玉、安庆总兵黄得功进京城勤王。

崇祯帝下完旨意后心想,仅靠调动的这6支野战部队恐怕还挡不住李自成的几十万部队(实际上李自成的部队已发展到了近百万),于是想到了去年来到京城的那支南直隶地方部队。

从嘉靖年间抗倭时期起,朝廷将江南地区的部队称为“南兵”。要是在几十年前,北京兵部还能轻松调动长江以南的地方部队,但是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戚家军被时任蓟州总兵的王保坑杀殆尽后,朝廷很难再调动南方的地方部队。长江以南的部队除了在家乡一带驻守外,很少再跨过长江去与流寇作战,即使朝廷有诏令,他们也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去年要不是阿巴泰率领的清兵侵扰了南直隶,不然南京兵部也不会命令黄希宪率军北上去抗击清兵。

可派谁去南直隶请兵呢?在廷议时,才任兵部尚书不久的张缙彦提议让前任兵部尚书张国维去南直隶。可张国维还被关在监狱里呢,于是崇祯帝不得不下令放了张国维。

三月六日,张国维从监狱里出来后,被崇祯帝诏到了皇宫,才知道是让他去南方请兵。张国维得知目前的军情后,也没来得及回家与家人好好团聚,拿了尚方宝剑,连忙动身离开了京城,先是赶到南京,要求史可法下令江南、江北的部队北上勤王。

史可法对张国维说道:“京城的命令我已收到了,可江北的部队不能动。”

张国维问道:“为啥江北的部队不能动?”

“刘超的部将得知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再次据永城叛乱,马士英、黄得功已率部去平叛,江北的其他部队还得防着李自成东进呢。”

“这么说黄得功也没法北上?”

“即使马士英、黄得功平定了永城之乱,还得在阜阳、亳州一带设防。”

“那江南的部队呢?”

史可法想了一下,说道:“江南总得留一些部队驻守吧?所以苏淞常兵备道、徽宁池兵备道的部队也不能都北上。”

“那浙江巡抚董象恒的部队呢?”

“浙江巡抚已不是董象恒了,是黄鸣骏了。你自己也做过兵部尚书,该知道自万历年末起,浙兵就没有到过长江以北。我要是硬下令浙兵北上,说不定他们会把黄鸣骏杀了,然后跑上四明山、括苍山、天目山做土匪去。”

张国维听到这里,心想这样的话,江南能出动的地方部队最多5万,兵力也不够呀。史可法见张国维急得团团转,就说道:“刘云龙不是有8万人马吗?”

张国维一听,对呀,公子殿下还有8万人马呢?于是赶紧离开南京,到了苏州,先来到了郑暄的抚衙。

郑暄听说要率兵北上,忙对张国维说道:“我马上让各卫所去做北上的准备,不过贼兵有几十万骑兵,我们只有苏州卫、松江卫、常州卫3000骑兵,有点不好对付呀?”

张国维问道:“去年你们不是缴获了数万匹马吗?”

“我们的军费大多用于采购大华公司的新式武器了,哪有钱养那么多马?其它的马都给卖了。”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