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75章 皇帝要上吊(二)

再造汉明 第375章 皇帝要上吊(二)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75章 皇帝要上吊(二)

张国维听郑暄说只有3000骑兵,不甘心地说道:“去年我们没有骑兵,不也是杀得建奴马仰人翻吗?”

郑暄就说道:“我不是说打不过贼兵,我是说速度,步军的速度总是没骑兵快。”

“骑兵先行,步军跟进。”

“只能这样了。”

“刘云龙在苏州吗?”

“他好像没离开苏州。你找他干嘛?”

“去年皇上不是给了他8万人马吗?”

“他的8万人马大多派出去了,不过他在苏州还留着5000骑兵。可他的人马属于团练,能跨境作战吗?”

张国维原来认为刘云龙有8万人马,现在一听只有5000人,心里有点失望。不过有兵总比没兵要好,于是说道:“皇上都能让他去抄建奴的后路,为啥不能离开南直隶去与贼寇作战?我有尚方宝剑,让他率人马跟着你北上。”

所以今天一大早,郑暄陪着张国维来找刘云龙了。

刘云龙一见张国维,就问道:“张大人,你出狱了?”

“我入狱的事,你也知道?”张国维说完,转眼一想,你刘云龙在京城有府邸,自然有人向你通风报信,于是说道:“嗯,皇上是让我出来搬救兵的。”

“快说说京城的情况。”

张国维就把京城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他告诉刘云龙,蓟辽总督王永吉在二月就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的部队入京城勤王,但被魏藻德否决了。三月初三李明睿提出迁都,不仅没官员附议,还被陈演、魏藻德否决了。三月四日,崇祯帝才令王永吉放弃宁远,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后,令他入关。三月六日,他离开京城那天,崇祯帝封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安庆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山东总兵刘泽清为东平伯,令他们进京勤王。

刘云龙听了张国维的介绍后,问道:“为啥到了现在才下令各地的军队勤王?已经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

“要是唐通投降了,京城的北大门不是敞开了吗?”

“什么?”

“唐通和监军杜之秩都是胆小鬼,他们会不战而降。”

“你怎么知道监军是杜之秩?”张国维又转念一想,刘云龙素来有先知先觉的本领,于是问道:“那其他部队呢?”

“左良玉收到命令后,他会拟一个作战计划送到南京,待批准后再出兵,你说这一来一往需要多长时间?”

“刘泽清呢?”

“刘泽清根本就不会北上勤王,反而会向南逃跑。”

张国维想起去年王永吉让刘泽清守德州时,刘泽清偷偷溜走的事,心想这次刘泽清还真可能向南逃跑,于是又问道:“吴三桂呢?”

“宁远城是孤城,它的周边全被清军占了。吴三桂要入关,首先要打通宁远与山海关的通道,再配合海运。宁远城内军民至少20万,吴三桂也不可能丢下老百姓、军人家属独自率军进关。你说把这些老百姓撤入关内需要多长时间?”

“那我们呢?”

“苏州到北京城有1600多里的路程,即使现在出发,坐船星夜疾驰也要5天时间。”

“怎么会要5天时间呢?”

“大军在镇江的运河口要过闸,渡江到了扬州后还得过闸进运河,一天时间都过不完。何况郑大人的部队还要做粮草准备工作,所以来不及了。”

张国维昨晚与郑暄商量时,就知道了苏淞常、徽宁池的部队光准备粮草的时间就起码要5天时间,再加上路上的5天时间,赶到京城最早也是三月二十三日。

“公子殿下,你说京城危险吗?”

刘云龙没有直接回答张国维的问话,而是反问道:“皇上为啥会让张缙彦任兵部尚书的?”

“我入狱后,皇上让冯元飚出任兵部尚书。冯元飚说自己有病在身,他推荐了李华邦、史可法担任兵部尚书,皇上又没听冯元飚的建议,就任命了张缙彦担任兵部尚书。”

刘云龙明白,冯元飚是看到孙传庭败于李自成后,知道大势所去,不愿担任兵部尚书,宁愿去天津担任没有兵权的巡抚。现在历史轨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但在目前形势下,即使崇祯帝让别的人来主管兵部又能如何?谁能阻止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他叹口气,说道:“完了。”

“什么完了?”

“再过几天,李自成就会包围北京,并攻陷京城。”

“啊,那怎么办?”

“你带着尚方宝剑吗?”

“带着呢。”

“你再给我一份手令?”

“要手令干嘛?”

“没你的手令,我的骑兵怎么去京城勤王?”

“你的5000骑兵都去吗?”

“我只有1000骑兵。”

张国维看了看郑暄,然后问刘云龙:“你不是有5000骑兵留在苏州的吗?”

“4000骑兵刚刚去了库页岛,留在苏州的只有1000名骑兵了。”

张国维心想,1000骑兵也行,再加上郑暄的3000骑兵,总比没有骑兵好。于是说道:“你有1000骑兵也好,我现在就给你写手令。”待刘云龙拿出笔墨、印泥,张国维就手写了一份命令,盖好印章。

刘云龙把手令放进口袋里,对张国维说道:“大人,你跟着我下午就出发去京城。”然后,又对郑暄说道:“郑大人,你的部队尽量能早点出发。”

郑暄说道:“好。苏州卫已在准备粮草、军火了。”

张国维、郑暄离开后,刘云龙立即与母亲、妻子说明了情况,然后赶到总部,让郝太极修改作战命令,济州岛方面暂停原定四月一日对辽东的进攻,由邝春义派一支部队赶到天津;让袁时中去通知留在阳山的1千骑兵跟随郑暄一起行动,渡江去天津。

袁时中说道:“郑大人手下三支骑兵的教官、千总都是我的人,还是我带骑兵跟随郑大人一起行动吧。”

刘云龙想了想,苏州卫、松江卫、常州卫的3000骑兵的教官、千总原先都是袁时中的部下,他跟随郑暄一起行动的话,能保证这3个骑兵千营听指挥,协调方面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说道:“也行。”

“我们干嘛不直接去京城?”

“你们几千名骑兵就想去京城直接和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作战?人家每人一口口水都能淹死你。你们在天津接应我们,如到了天津后,没接到我们的话,就沿着大运河去通州找我们。”

“知道了。”

郝太极说道:“仅靠鸽子给济州岛送信,不怎么保险。我还是再派人去济州岛传达命令吧。”

“行。”然后,刘云龙对金声、郝太极说道:“我和袁总不在的时候,由金总主持军务工作。”

金声忙问道:“我能行吗?”

“你是总监军,当然能行。”

接着,刘云龙赶到七子山,让李鸿雷率100名战士立即赶往胥门。最后,刘云龙来到穹窿山,让张跃雷挑10名学生跟着他去京城。

习武堂的学生一听要去京城勤王,纷纷报名。

中午,刘云龙、李鸿雷来到胥门码头,100名战士及穹窿山的10名学生都已在船上等着了。父亲、母亲、妻子、贝喜鲁等人来到码头送行。

刘云龙一看船上的学生中,竟然有陶红、阿娟、阿雯,忙问道:“我们这次是去打仗,你们去干嘛?”

来送行的张跃雷看着刘云龙,两手一摊,说道:“我也没办法,这都是你平常惯的。”

陶红说道:“我的母亲、哥嫂在京城,阿雯的未婚夫也在京城,我不该去救他们吗?”

阿娟说道:“我也要去救陶红姐的妈妈、哥嫂,去救海清哥。”

阿雯说道:“我要去救陶红姐的妈妈、哥嫂,去救海清。”

刘万禄心想,她们跟着刘云龙去北京救陶红的母亲、哥嫂,去救王海清,理由倒是很充足,可阿娟、阿雯终究还小,于是板着脸对阿娟、阿雯说道:“你俩不许去。”

张大妹一见刘万禄没阻止陶红,已知道了他的心思,于是跟着对阿娟、阿雯说道:“对,你俩不许去。你们的亲生父母至今还没找到,你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对得住你们的父母。”

阿娟、阿雯见干爹干妈不许她俩去,就急着说道:“大哥、陶红姐都能去,为啥我俩不能去?我们又不是去添乱的,说不定还能跟着大哥把皇上救出来立功呢。”

刘万禄说道:“阿龙能不能救出皇上还不知道呢,你俩去贪什么功?”

阿娟、阿雯就一人拉着刘云龙的一只手,说道:“我们是军人,就是要跟着大哥去京城。我俩去不了的话,大哥也别想去。”

刘云龙看见张国维已从城门里出来,无奈地说道:“行,你们都去。”然后对张跃雷说道:“这样吧,你回去后动员所有的学生,跟着郑大人一起行动,就算锤炼锤炼学过的军事知识吧。”

张跃雷听后,忙高兴地说道:“我回去就做准备工作。”

不一会儿,张国维在郑暄的陪同下,也来到了码头。

待张国维上船后,大家与郑暄告别。

刘云龙上船后,朝来送行的时匡老师喊道:“别忘了让学生们去实习。”

时匡老师在码头边说道:“你放心,我会安排他们到各厂矿实习的。”

船舶拉起汽笛,离开了码头。

张国维问刘云龙:“我们只有100多人,这么点人够吗?”

刘云龙对张国维说道:“我这100多人还是早有准备才能立即出发的。现在只能当做先头部队了。”

船从胥江拐入大运河,一直朝北开去。沿途补充煤炭后,过镇江、扬州、淮安、济宁、临清、沧州、天津,于三月十八日中午到达通州城外。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