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3章 弗朗机商人

再造汉明 第43章 弗朗机商人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3章 弗朗机商人

刘云豹说的那二个弗朗机商人果然在第二天带着通译来到了铺子里。

通过通译,刘云龙才知道这二个人,一个是葡萄牙人,叫佩雷斯,一个是西班牙人,叫米兰达。他们这几年每年都要从澳门来苏州做生意,这次在苏州阊门外发现有肥皂和大幅宽的丝绸后,经打听是刘云龙的作坊造的,于是直接找上门来了。谁知刘云豹以产量不足推脱了。

自朝廷实施海禁政策后,朝廷只在泉州开放了对外贸易港口。外国人如要去大明其他地方做贸易,大多是利用泉州的商人、船只来做的,否则这些地方的港口是不允许你进港的。比如,外国人要来苏州府、松江府做生意,他们必须乘坐泉州商人的船只才能进入太仓港、吴淞港。当然,走私生意除外,比如广东方面的海外贸易90%都是走私的。

刘云龙心想葡萄牙人为了独立,与西班牙人打了几年仗,两国老百姓都对对方很感冒,现在竟然一起来到了苏州。他俩是约好了一起来的,还是分别到苏州的?不过既然来了,生意还是要做的。

佩雷斯对刘云龙说道:“刘大掌柜,我们等你好几天了。你的肥皂真好,我要买2万块肥皂。”

肥皂传说在巴比伦文明的时候就有了,也是用油脂和碱发生化学反应后制作的。欧洲人也有肥皂,是用羊油与草木灰中的钾盐来生产的,是奢侈品,普通人根本用不起。直到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廉价制取火碱成功,肥皂才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米兰达也说道:“你的丝绸真好,我要买500匹。”

这个时候的欧洲也是手工织布,与中国的手工织布一样,布幅也在2尺左右,因此还没有布幅这么大的丝绸。历史上,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发明飞梭后,才有了宽幅布匹。

刘云龙说道:“你们只买2万块肥皂、500匹丝绸,就1万多两银子的货物,小意思。一周后,你们就可以来提货。”

米兰达说道:“我们这次带的银两不多,还要买其它物品,所以只能买这么多。”

刘云龙问道:“你们是把货运到澳门,还是直接运往国内?”

佩雷斯说道:“运回国内要好几个月,我们一般都是在澳门把货转卖给别人的。”

米兰达说道:“我把货运到马尼拉,再运到墨西哥去。”

刘云龙明白了,这二个人相当于是二道贩子,于是说道:“下次来,你们可以多带点银两。你们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

佩雷斯说道:“谢谢。等我从澳门回来后,再向你买。”

米兰达说道:“我从墨西哥到马尼拉,一个来回要花很长时间。下次来时,我一定再拉几个朋友过来买你的货物。”

刘云龙说道:“你们除了用现银买外,也可以用其它货物来交换。”

米兰达听后,问道:“刘大掌柜需要什么货?白糖要吗?镜子要吗?香水要吗?”

刘云龙问道:“白糖不要,你们从福建、广东贩卖到这里,价格也没多少优势。你们的镜子、香水又是怎么个卖法?”

米兰达说道:“镜子、香水很珍贵的。镜子每平方尺40两银子,香水每瓶50两银子。”

在欧洲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糖”的时候,中国人就学会了利用甘蔗制糖,后来又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制白砂糖。但后来中国人独创了用黄泥水漂白制白砂糖,使得明朝的白砂糖产量大增,向欧洲大量出口,比如崇祯十年英国人就在广州运走了担白糖和500担冰糖。

明代的白砂糖主要是福建、广东的制糖工人利用黄泥、白土(白云石的一种)滤色后所得,从福建、广东运到苏州后,单价是每斤300文,已比去年涨了50文/斤。

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洲种植有大量甘蔗,但此时还不生产白砂糖,这两个国家的商人就把大明福建、广东的白砂糖运往南亚、欧洲、南美洲,甚至运到日本长崎。

中国人目前能生产的还是铜镜,但欧洲人已能制作玻璃镜子,他们曾在美洲用一块小小的镜子骗取了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数百两黄金。欧洲人把镜子贩卖到中国来,价格十分高昂,一个衣镜曾高达2000两,尽管这几年价格有所下降,但镜子在国内还是属于奢侈品,只有豪族和大财主才买得起。

欧洲人从海路进入亚洲后,带来了他们生产的香水,但价格与镜子一样昂贵。后来广东人学会了做香水,叫“百花香水”,是采用蒸馏法将茉莉、含笑、素馨、麝香等百余种花取露(即取精油)融合而成,价格也很高,每瓶要10两银子,但质量确实不如欧洲的香水。

刘云龙说道:“我不要镜子、香水。等你下次来,你可以从我这里买镜子、香水,或许每平方尺镜子只要10两银子,每瓶香水也只要10两银子,质量不会比你们的差。”

米兰达以为刘云龙说的是铜镜,于是问道:“你们的铜镜也要那么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云龙说道:“不是铜镜,是和你们一样的玻璃镜子。”

米兰达问道:“刘大掌柜也会生产镜子、香水?”

刘云龙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哦,你们想好用什么货来交换了吗?”

米兰达问道:“不知刘大掌柜要用什么货物来换?你不是朝廷官员,火绳枪和佛朗机炮是不可能要的。”

其实,此时欧洲也已发明了燧发枪,只是还没大量装备,所以佩雷斯他们只知道火绳枪。

刘云龙说道:“枪炮我是不敢要的。你们以澳门为基地从事转口贸易,一定与吕宋、安南、占婆、柬埔寨、暹罗、柔佛有贸易往来,你们能用大米来交换丝绸、肥皂吗?”

佩雷斯说道:“刘大掌柜,把大米从那些地方运到这里来,路途远,来回至少3个月,防潮费用就不低,还要向郑芝龙缴税,运到苏州,价格不会便宜。”

明末,来往于南海、东海的商船都要向郑芝龙缴税,每艘船不论大小交税2000两(每舶2000金)。

大明用于运河漕运的商船载运量为400料(排水量为150吨),到了明末用于海上运输的商船载运量为2500-4000料(按1料=0.33立方米,排水量为900吨—1500吨)。

有人称,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长有44丈4尺(150.96米),宽有18丈(61.2米),深有1丈8尺(6.12米),即使按吃水2米深,郑和宝船的排水量当在1万吨以上,简直堪比后世的航空母舰了,显然是后世的人夸张的。

由于东南亚盛产大米,米价比苏州便宜。刘云龙早就匡算好了,如收购价为每石1.5两,1艘3000料的商船载重量1000吨,大米的容重为0.8吨/立方米左右,因此1艘3000料的商船满载的话,可装米790吨。商船在向郑芝龙缴纳2000两银子的税金后,再加上防潮、装卸、运输、仓储等成本,运到苏州,每石米价也不到2.0两,远比现在的米价每石2.5两低。按每户5口人、3个月消耗4.5石大米计,790吨大米可供1956户9780口人食用三个月。如能从南边运来5000吨大米,足可把苏州的米价压下来。

后来,刘云龙遇见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后,才知道东南亚的米价比他预估的便宜,平均米价在每石1.1两左右,暹罗的米价还要便宜,每石只需0.8两。

于是刘云龙说道:“为什么不试试呢?”

佩雷斯问道:“不知道刘大掌柜要多少大米?”

刘云龙说道:“2万料,怎么样?”

按1石等于0.07675立方米,1料等于0.33立方米计的话,2万料大米合8.6万石,5280吨。

米兰达问道:“刘大掌柜要了这么多米,是要去你们的西北赈灾吗?”

佩雷斯也问道:“2万料大米运到贵国西北的话,你有多少人手?”

刘云龙说道:“我要这么多米,和你们一样,做生意呗。”

佩雷斯问道:“你准备以什么价格和我们交换?”

刘云龙说道:“吕宋、安南、占婆、缅甸、暹罗的大米很多,价格也不贵。你们把粮食运到这里,我以每石2.2两收购,如何?”

米兰达说道:“去年你们江南的米价是每石2.14两,这几个月是秋黄不接,米价才略微有所涨价,但秋收之后米价肯定会回落到2.14两,到时你不亏本了吗?”

其实苏州的米价上扬主要是受去年的大水和北方的灾荒影响引起的。刘云龙知道,今年即将到来的旱灾、蝗灾必将导致苏州米价的飞涨。

刘云龙说道:“看来你们是经常来这里做生意,对苏州一带的米价很清楚吗。”

米兰达说道:“我们每次来苏州,都要在苏州住上一段时间,自然也了解一些物品的价格。”

刘云龙说道:“原来如此。这样吧,你们只管把大米运过来,亏本是我的事。愿意的话,我可以由官府出面,与你们签订契约。”

佩雷斯说道:“既然刘大掌柜这么痛快,那我们就和你签约。”

于是,刘云龙让李必恭去把知府衙门的蔡福南请来。李必恭参与过知府后花园的改造,自然与蔡福南熟识。

在蔡福南的见证下,与佩雷斯签订了以每石大米2.2两的价格收购大米的合约。

7天后,佩雷斯、米兰达从大华公司买了2万块肥皂、500匹绸布回澳门去了。他们要赶紧回去,通过葡萄牙、西班牙商人收购大米,再组织船队争取在秋收前把大米运到苏州来。因为他们知道,东南亚的大米价格其实每石只有1.1两,运到苏州后即使刘云龙不执行合约,如以去年的米价每石2.14两的价格抛售,他们也至少可赚几万两银子。

刘云龙让米兰达、佩雷斯从南边运米过来,主要是考虑到今年大旱之后是蝗灾,蝗灾之后会有大量的人饿死。如佩雷斯、米兰达真运来了粮食,他也不怕佩雷斯、米兰达不执行合约,如他们不执行合约的话,官府将禁止他们再来苏州府经商,也就切断了他们在江南的赚钱渠道,甚至可以由官府出面以严重违约为由没收他们的粮食。当然,如佩雷斯、米兰达是讲信用的商人,今后刘云龙准备与他俩做更多的生意。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