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53章 如何治理黄河

再造汉明 第453章 如何治理黄河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53章 如何治理黄河

刘文柄说,他已派锦衣卫逮捕了逃到南京的山西巡抚郭景昌、山东巡抚邱祖德、昌平巡抚何谦、河道总督黄希宪、河南道督察御史祁彪佳、漕运总督朱国弼等人。

刘文炳说道,郭景昌从山西逃到河南后,就被刘芳亮的部队抓住了。由于他没有暴露身份,农民军不知道他的官职,以为他只是一个逃跑的小官,因此对他看管不是很严,于是他设法逃了出来后,辗转来到了南京。通过对郭景昌的审讯,朝廷已知道李化熙、高杰是怎么逃跑的。

郑瑄一听,忙问道:“这么说本该由余应桂带到陕西去的5万两银子在高杰手里?”

“应该在高杰手里。”然后,刘文炳说道:“你看是你派人去核实,还是我派人去核实?”

旁边的倪元璐看了一眼范景文,说道:“我看还是你们二个部门共同派人去找高杰核实情况的好。”

范景文也说道:“倪大人说得对,为公正起见,还是你们二个部门共同派人去的好。”

郑瑄就说道:“行,明天我就派人和锦衣卫一起去找高杰。”

刘云龙就问刘文炳:“黄希宪、祁彪佳、何谦是怎么回事?”

刘文炳说道:“黄希宪、祁彪佳是五月四日从济宁一起逃入淮安城的,随后被路振飞送到了南京,不过经审问,他俩应该没事。唐通、杜之秩于三月十五日投降李自成后,何谦与昌平总兵马岱临阵脱逃,把京城的最后一道关隘拱手让给了李自成,罪责难逃。只是马岱下落不明。”

祁彪佳,浙江绍兴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崇祯六年(1633年)任苏州巡按,崇祯十六年任河南道督察御史。今年正月想以生病为由辞官,遭到朝廷拒绝。三月听闻李自成围攻北京后抱病北上,终因又急又病,病倒不起。待病好后,北京已陷落,无奈中只得南下,途中遇到黄希宪,就一同到了淮安。

刘云龙知道刘文柄说的昌平总兵马岱与保定总兵马岱是同名同姓,但不是同一个人。

刘云龙一听黄希宪没事,就放心了,于是对刘文柄说道:“唐通投降李自成后,昌平总兵马岱不愿投降,他杀了自己的妻小后,逃到山海关去了。”

刘文柄忙问王永吉:“你在山海关见到马岱了吗?”

王永吉说道:“我离开山海关前,没见到马岱。我离开山海关后的事,就不知道了。”

李邦华说道:“如马岱真如公子殿下说的没投降李自成的话,说明对朝廷还是忠的,但无论如何不该临阵脱逃。”

大家听后心想,即使马岱还活着,被抓住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刘云龙又问刘文柄:“朱国弼贪腐了10万两银子?”

刘文炳说道:“这都被你猜到了?看来你还真是半仙。他押运福建来的10万两漕银去北京,到了淮安后,听说李自成已攻陷了北京,未经户部同意,就擅自回了南京。按说这还不至于犯大错,可他回南京后,推说漕银被盗,将10万两银子据为己有,你说这不是找死吗?”

施邦曜说道:“我猜呀,他一定是以为皇上真**了,大明没救了,所以才把这10万两银子贪为己有的。”

凌义渠说道:“皇上待他不薄,他却如此贪婪,该杀。”

于是大家都说这样的人该杀。

刘云龙问范景文:“郑大人任兵部尚书后,朝廷任命谁做苏州巡抚了?”

范景文说道:“朝廷已任命左懋第为苏州巡抚。他是莱阳人,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去年任北京兵部右侍郎后,于秋天来到南京巡视长江防务。今年三月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他还没回北京,留在了南京。皇上登基后,他留任兵部右侍郎,前几天被任命为苏州巡抚。”

“左家是莱州六大家族之一,拥有近40万亩耕地,这几十年来从没交过税。左懋第做苏州巡抚的话,他会在苏州抚境内推行土地测量吗?”

“你不是说过吗,做了官就得与家里的田地、商铺、作坊脱钩。左大人已给朝廷出具了保证书,不再插手、干预老家的产业。今后,不仅我们在座的几个人,其他的官员都得与家里的产业脱钩,这下你放心了吧!”

刘云龙心想,他在船上提出的一些建议,朝廷已在开始实施了,于是说道:“今后要长期坚持这个政策,贯彻‘做官不能经商’的原则。”

郑瑄说道:“我也给老家去信了,告诉他们必须按律缴税,否则官府会抓人。哦,对了,二天前,左懋第就去了苏州。你回苏州后,他会来拜访你的。”

刘云龙忙说道:“哪能让他来拜访我呢?他是官,我是民,该我去拜访左大人。”

郑瑄说道:“你还是普通老百姓?别忘了,你是公子殿下,是楚雄王。即使你是普通老百姓,仅凭你救驾的功劳,在南京、苏州都能横着走。”

“什么救驾不救驾的?要论救驾护驾,你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我只是尽一个臣民的职责而已。”范景文说道:“要是全国的臣民都像你一样的话,我朝中兴有望。”

“丞相大人,只要我们不折腾,我保你明年打进北京城。”

“真的。”

“我骗你干嘛?!”

“好,要是明年我们真打进北京城的话,我来做东,请大家再庆贺一次。”

“你就省着点钱吧,等打进北京城后,还轮得到你来做东?皇上肯定会在皇宫大摆宴席。”

“说得也对,那我们就等着皇上大摆宴席。”

“不过,要喝这顿庆功宴,除了当前先得把洪泽湖入海通道、太湖的长山河修通外,还得把改革进行到底。”

大家知道太湖流域有近4000万亩水田(注:在后世,太湖流域因建设用地,水田面积减少了近1700万亩),原本只有三分之一种水稻,现在已有50%的水田种植的是水稻,其它水田种植的是棉花、桑树、甘蔗、麻、烟草等经济作物,如今年能安稳渡过旱灾、水灾,太湖流域这一季的水稻就能收获9千4百多万石米,不算冬小麦就已能养活3200万人。如洪泽湖流域种植的水稻能安稳躲过这次旱灾、水灾的话,仅太湖流域、洪泽湖流域种植的这一季水稻就能养活5千万人,明年军队就有了足够的粮饷。至于刘云龙说的改革,大家心中也有数,不改革就是等着灭亡。

于是,范景文说道:“公子殿下,我们一定尽全力开通洪泽湖入海通道、长山河。我可不想再被你从南京救出去后,送到台湾岛、库页岛去,因此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改革进行到底。”

于是大家都说会把改革进行到底。

刘文炳说道:“谁要阻止改革,我就把他抓到锦衣卫来,剥他的皮。”

范景文忙说道:“剥皮就免了吧,太残忍了。”然后问刘云龙:“洪泽湖入海通道修通后,黄河怎么治理?”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当年张居正令潘季驯治理黄河,他采取的原则是‘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具体的措施就是‘以河治河,以水攻沙’,也即在黄河北岸筑堤,在黄河南岸塞决口以挽正河,同时保护大运河,他的这一方法不能说有错,在当时确实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还是没彻底认识到‘黄河为什么姓黄’,淮河的水量远比黄河要小,根本无法冲刷掉流进淮河的泥沙,不仅导致淮河的河床越来越高,也导致洪泽湖的湖床越来越高,洪泽湖彻底成了一个悬湖。万历二十一年,黄河倒灌清口,因淮河不敌黄河,至泗州的明祖陵被淹。河道总督杨一魁受命救陵,他就认识到了潘季驯治理黄河中的不足,提出了‘分杀黄流以纵淮,别疏海口以导黄’的策略,在桃源(今泗阳)开凿新河,分泄黄河东经庆贺至安东(今涟水)、灌口入海,以减黄河流势,并在清口辟积沙七里,用以导淮,此法虽然救了明祖陵,但依然没有彻底把黄河治理好。要彻底治理黄河,在洪泽湖入海通道修通后,除了继续加固黄河河堤外,建议利用冬季时间,拓宽官河(今盐河),同时保证与各支流的畅通。”

刘云龙说的官河是唐代为了便于将海州熬制的盐运到大运河而开凿的河道,此后,宋代、元代、明代均为了保持盐运畅通,对河道进行了多次疏浚。为了防止黄河水大量进入官河,在淮河口修筑了河堰。与官河交汇的河流有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等,这些河流是不通海的,且在枯水期会干涸,为了防止官河在枯水期也干涸,官河与这几条河流交汇处都筑有石坝,到了雨季,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的洪水没法经官河泄洪,导致水淹民田。也就是说,官河仅仅起到的是保证盐运,并不用于泄洪,甚至在洪水期还导致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等流域的耕田遭水淹后颗粒无收。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