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65章 南下卑诗地区

再造汉明 第465章 南下卑诗地区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65章 南下卑诗地区

焦渐涓在海达瓜依群岛登陆时,在朱诺西北150公里的斯卡奎(今Skagway),2万多名难民在铁血军队长谭大经的率领下登陆了。后续还将有几万名难民在这里登陆后前往育空河地区。

队伍在经过卡克罗斯(今Carcross)时,在这里留下了3000名难民,他们将在这里开采砂金矿。在后世,卡克罗斯附近的山谷里发现有丰富的砂金矿,曾年产30吨黄金,高峰时卡克罗斯有10万人口,后来随着黄金资源的枯竭,卡克罗斯成了只有300人居住的小镇。

队伍过卡克罗斯6公里后,看到了一块大沙丘,这个沙丘就是刘云龙地图上标注的“卡克罗斯沙漠”。其实,卡克罗斯地区空气极为湿润,四周又长满着各种树木、灌木,按理不该有“沙漠”,实际上,这个沙丘中的砂子主要是风吹来的,附近的本尼特湖(今Bennett湖)、纳勒斯湖(今Nares湖)在枯水期会露出湖底,春秋季强烈的季风将湖沙吹起,经过这里时,砂子就沉积在这里,年复一年的砂子堆积在这里,就形成了沙丘。他们将沿着卡克罗斯、怀特霍斯、卡马克斯、佩利克罗辛、斯图尔特克罗辛到达克朗代克河。这条道路是去年谭大经根据刘云龙的地图踏勘出来的通道。难民们到达克朗代克河后,将在那里淘金。

谭大经率难民赴克朗代克河时,5000多名难民在士兵的保护下在海恩斯登陆,他们将沿着奇尔卡特河(今chilkat)、蚊子湖(今Mosquito湖),到达波丘派恩河(今PorcupineRiver),到达波丘派恩河后,在这里留下1000人开采这里的砂金矿,其余人继续沿着山谷前行,赶往克卢恩湖(今Kluane湖)。

在后世,波丘派恩河河谷的砂金粒径都在0.5mm以上,因此被称为“大金粒砂金矿”(今Big Nugget Gold Mine),砂金矿开采完后,在这里建了个淘金观光点。在克卢恩湖不仅有砂金矿,1903年还发现了岩金矿,于是在克卢恩湖的南岸建了个银城(今Silver City)。后来,随着克卢恩湖金矿资源的枯竭,银城成了一座没人居住的“鬼城”。

谭大经率难民赴克朗代克河时,1万名难民在铁血军战士的护卫下,在朱诺东北65公里的塔尔塞夸(今Tulsequah)登陆了。在塔尔塞夸有黄金储量在100吨以上的铜金矿,塔尔塞夸北105公里左右的阿特林(今Atlin)有180多吨的砂金矿。

历史上,加拿大的塔尔塞夸铜金矿因距朱诺很近,曾也称为“朱诺金矿”,后来才改名为“塔尔塞夸”金矿。

在距海达瓜依群岛850多公里的温哥华岛,窦万奴带着500名战士、1万名难民在地图上的维多利亚登陆。

历史上,1774年西班牙人首先发现了该岛,但西班牙人没有登陆。1778年,英国人库克在该岛登陆,成了第一个登陆该岛的欧洲人。1792年,英国人温哥华对该岛进行了测绘,此后该岛归属于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哈德逊湾公司就把该岛命名为“温哥华岛”。

温哥华岛长约450公里,平均宽度约65公里,面积3.12多万平方公里。岛上沟谷纵横、森林茂密,好几座山峰的海拔高度在2100米以上。由于温哥华岛地处北太平洋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冬天平均气温在3℃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夏天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高温度在30℃左右。温哥华岛的纬度与库页岛南部的纬度差不多,因此开垦土地后,也是可以种植很多农作物的,如水源充足的话,甚至可以种植水稻。

温哥华岛也有印第安人部落,主要有三大部落,分别为萨利希部落、努特卡部落和夸扣特尔部落,人数在3000人左右。他们靠捕猎、捕鱼为生。

在维多利亚生活着的印第安人看到海面上来了很多船、很多人后,与巴拉诺夫岛的印第安人一样,纷纷逃入了森林。

窦万奴上岛后,看到印第安人的木屋里已空无一人。他下令不得损毁印第安人的木屋,不得进入他们的屋子里拿任何物品。

来到温哥华岛的难民不仅要在温哥华岛、圣胡安岛、洛佩斯岛开垦耕地,还要在温哥华岛开采煤矿、金矿、铜矿、铅锌矿、汞矿。

在后世,温哥华岛上有二大煤田,一个煤田位于岛北部的夸斯湖到塔西斯一带,煤田长度约110公里、宽约25公里,煤质为烟煤,可炼焦;另一个煤田位于岛东部的沿海地区,从坎贝尔湖一直延伸到维多利亚,煤田长约220公里、宽度在30-50公里之间,煤质为褐煤。岛上的煤矿都是可以露天开采的,开产难度很小。岛上还有金矿、铜矿。金矿中不仅有砂金矿,还有岩金矿,砂金矿主要分布在本森湖附近,岩金矿主要位于从艾伯尼到盐泉岛的金矿带上,以中小型金矿为主。大型金矿位于岛北部的丘科特,是个大型铂金矿,铂储量477吨、黄金储量189吨、钯储量76吨左右。岛上有个大型铅锌矿,位于马拉瀑布附近,铅锌储量580万吨、铜储量75万吨、黄金储量490吨、白银储量1.5万吨。温哥华岛除了丘科特的大型铂金矿、马拉瀑布的大型铅锌矿外,在维多利亚东50公里的乔丹河及东海岸韦斯特霍姆西7.5公里的峡谷各有一个大型铜矿,韦斯特霍姆附近的这个峡谷因产铜,被称为科佩峡谷,即铜峡谷的意思。温哥华岛也有大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岛北部的威洛溪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在修通道路之前,暂时不开采。温哥华岛也有丰富的石灰石矿,维多利亚北的布伦特伍德湾(Brentwood Bay)沿岸就有大型石灰石矿。温哥华岛附近的盐泉岛有14个冷水盐泉,盐度高于海水,可以利用这几个盐泉的泉水来晒盐。盐泉岛的冈日附近还有一个小型金矿(今恒河金矿)。

温哥华岛东海岸的纳奈莫(今Nanaimo)不仅有煤矿,还有汞矿。

历史上,纳奈莫的煤矿于1849年开采,1949年闭矿。东南10公里的山谷因产水银被称为“辰砂谷”(今Cinnabar Valley,英文Cinnabar即硫化汞、朱砂、辰砂的意思),汞矿开采完后,被改造成“理查德湿地公园”(今Richards Marsh Park)。

裴纬带着他的勘察小队来到了在维多利亚西北200公里的特克塞达岛。

特克塞达岛长约50公里,宽约10公里,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岛上也有几百个印第安人。

裴纬在特克塞达岛中西部的南海岸登陆后,看到岛上有茂密的冷杉林,还有茂密的铁杉灌木。勘察队员们砍掉地面上的树木、灌木后,开始下钻勘探。在刘云龙提供的图纸上,这里有储量在2亿吨以上的磁铁矿,这个磁铁矿不仅有品位在43%左右的铁,还含有铜、金。由于这个铁矿距海岸线仅1.1公里,大华公司准备优先开采这个铁矿。

在后世,特克塞达岛的铁矿也被称为特克赛达铁铜金矿,于1900年开采,在20世纪末闭矿。

裴纬的勘察队在完成了这里的铁矿勘探后,将去岛北部的鲸鱼湾(今Blubber Bay)勘察白云石矿,然后去斯普拉特湾(今Spratt Bay)勘察石灰石矿。

窦万奴带着士兵、难民在温哥华岛登陆时,欧阳旭光在季重权的2000名铁血军战士的护卫下,带着5万名难民在卑诗地区菲沙河河口的威东(今加拿大温哥华市)登陆。

正在河口捕鱼的印第安人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后,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特别是看到有人骑在没有角的“牛”身上后,心想这里的野牛狂的人,根本不会让人骑,这些“野牛”怎么会让人骑的?而且还没角的。他们不知道这不是“野牛”,而是“马”。河口的印第安人很想阻止这些人登陆,但对方人数是在太多,而且是连“野牛”都能驾驭的“妖人”,觉得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好,于是就纷纷跑开了。

在菲沙河三角洲渔猎的印第安人属于阿塔帕斯卡人斯托洛部落,人数约在3000人左右,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大部落。

阿塔帕斯卡人广泛分布于北美洲,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卑诗地区的印第安人都属于阿塔帕斯卡人。

威东在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北约75公里,正处在菲沙河三角洲。菲沙河三角洲长约160公里,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注:今天的菲沙河三角洲因泥砂冲积,面积扩展到2800平方公里左右),覆盖着红杉、云杉、雪松、花旗松等针叶树木,也有白桦、白杨、枫树、紫荆、白蜡木、橡树等阔叶树木,还有杜鹃、红缨、蔓越莓等灌木。这里土地肥沃,把地面的树木、灌木砍伐掉后,至少可开垦200万亩耕地。

在数万难民留在菲沙河三角洲开荒时,苏德祥带着几个勘察队员来到了威东西北约44公里的布里塔尼亚比奇,他们要在这里勘察铜金矿。由于这个铜金矿就在豪海峡(今Howe Sound)的东岸,因此大华集团威东分公司决定优先开采这个铜金矿。

历史上,布里塔尼亚比奇的铜金矿于1888年开采,一开始是露天开采,后来转为坑道开采,1929年成为英联邦国家中产量最高的铜矿,直到1974年才闭矿。后来,加拿大在布里塔尼亚比奇建了一个铜矿博物馆。

苏德祥勘察队勘察了布里塔尼亚比奇的铜金矿后,将到西海岸的锡谢尔特勘察石灰石矿。在后世,锡谢尔特石灰石矿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的石灰石矿,因该矿伴生白云石,因此也是最大该省最大的白云石矿。

几千名难民在士兵们的保护下,坐船从威东出发,沿着菲沙河东进,到了霍普后,船队向北溯河而上20公里后,到了地图上的耶鲁。到了耶鲁后,前方两岸都是高达近千米的山峰,进入了地图上标示的菲沙河峡谷,该峡谷由于河道变窄,水流湍急,已无法通航。大家在耶鲁下船后,白谦带着队员勘查砂金矿,有的队员在岸边开始挖掘漫滩上的河砂,有几个勘查队员为防止被河水冲走,在腰间缠上绳子后,进入了菲沙河河床。经勘查,不仅漫滩的河砂里有砂金,河床里的砂子里也有砂金,菲沙河耶鲁河段的砂金平均品位达0.8克/立方米。勘查队员们留在耶鲁,教难民们怎么淘金。

等难民们都学会怎么淘金后,在耶鲁留下了1千名难民淘金。其他难民跟着白谦沿着峡谷前行,来到了一个叫“地狱门”(今Hell’s Gate)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河道从100多米突然收缩到了35米,河面落差很大,从上游下来的水到了这里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激流,河水撞击着两侧的岩壁。过了“地狱门”继续前行10公里,来到了地图上一个叫“波士顿巴”(今Boston Bar)的地方,白谦率领的勘察队果真在河谷的漫滩里又发现了丰富的砂金矿。经勘查,队员们发现,从“波士顿巴”到“利顿”(今Lytton)整条河流都有砂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后来,难民们从耶鲁到利顿约75公里长的河谷里淘出了100多吨砂金,砂金品位最高的就是菲沙河耶鲁河段,平均每公里河床就淘出了1吨黄金。在后世,加拿大在耶鲁建了一所淘金历史博物馆。

白谦的勘察队在完成了菲沙河砂金矿的勘查后,将回到霍普附近的哈里森湖(今Harrison Lake),在他的地图上,哈里森湖东岸的贝尔河(今Bear Creek)、北岸的沃德库尔莎斯河(今Old Courthouse Creek)也有砂金矿。

在白谦带着队员勘查菲沙河的砂金矿时,另一组勘察队员在胡彦国的带领下,带着几千难民继续沿着菲沙河上行,赶往埃克塞特(今Exeter)东的布里奇河(今Bridge Creek),在刘云龙的图纸上,布里奇河的河谷里有120多吨的砂金矿。

威东分公司正在霍普修建码头,修建一条从霍普到普林斯顿的道路。修通这条道路后,就能开采铜山(今科珀芒廷)的铜矿、镍矿、普林斯顿的煤矿。

威东分公司还准备修建一条沿着菲沙河从霍普到利顿,然后沿着汤普森河修筑一条从利顿到甘露(今坎卢普斯)的道路。修通这条道路后,就能开采甘露附近的铜矿、金矿、石灰石矿、石膏矿、膨润土矿、硅藻土矿。今后,甘露将成为卑诗内陆地区的工业中心。

修通从霍普到利顿的道路后,再沿着菲沙河修筑一条经利卢埃特(今Liiiooet)、多格克里克(今Dog Creek)、威廉斯莱克(今Williams Lake)到克内尔(今Quesnel)的道路,然后修通从克内尔到巴克维尔(今Barkerville)的道路,这样就能进入卡里布山谷(今Cariboo Valley),那里有储量在150吨左右的砂金矿。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