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40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4)

再造汉明 第540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4)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40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4)

姜帆率领一艘舰船前往奥列尼奥克河时,铁血军旗长湛钧梁率领50名战士坐上一艘小船,脱离袁时泰的所率领的主力,来到了泰梅尔半岛东部的哈坦加湾。

哈坦加湾是个呈V字形的大海湾,它的长度约330公里,湾口宽度接近200公里,海湾内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也生活着大量海洋动物。

湛钧梁率部进入哈坦加湾岛屿后,发现海湾内有一艘渔船,船上的俄国渔民正在捕捉独角鲸。

独角鲸的“角”其实并不是头上长出的“角”,而是从左上颚长出的“犬齿”,长度可达2-3米,呈螺旋状,因为它长得像“角”,故而把这种鲸鱼称为“独角鲸”。独角鲸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北冰洋,欧洲人将独角鲸的“角”视为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在欧洲市场上同等重量的独角鲸的“角”甚至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上十倍,于是欧洲人疯狂地捕杀独角鲸。

在后世,由于俄国人大量捕杀独角鲸,使得独角鲸在俄罗斯北冰洋沿海成了稀有动物。

湛钧梁俘获了这艘俄国渔船后,将俄国渔民打断了腿,扔进了哈坦加湾。随后,来到了海湾口的西屿岛。

西屿岛长约61公里,宽约57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大部为平原。该岛处于北极圈附近,属于苔原带,气候寒冷。

湛钧梁和战士们在岛上搜索了几天,没发现土着涅涅茨人,倒是又发现了2批俄国渔民,他们利用夏天在岛上捕鱼。经对俘获的俄国渔民进行审问,他们说曾有几户涅涅茨人在岛上饲养驯鹿,因为不愿意向他们提供鹿肉,他们就把涅涅茨人杀了。湛钧梁听后,继续用老办法来对付这些俄国渔民,哈坦加湾又多了十几具俄国渔民的尸体。

湛钧梁在地图上将西屿岛重重地打了个“√”,表示铁血军已占领了该岛。

历史上,1908年,俄国旅行家别吉切夫到此旅游,俄国人就将这个岛屿称为大别吉切夫岛。后来发现岛上不仅有17亿吨的煤炭储量(煤质为褐煤、长焰煤),还有盐矿,于是前苏联利用囚犯在该岛开采煤矿、盐矿。

刘云龙自然不会把哈坦加湾口的岛屿称为 “大别吉切夫岛”,而是把它命名为“西屿岛”。

湛钧梁占领西屿岛后,来到了哈坦加河河口,开始清理俄国人在哈坦加河(今Khataga河)建立的营地。

哈坦加河发源于菩托兰山脉的东南坡,由波皮盖河(Popigay)、科图伊河(Kotuy河)和赫塔河(今Kheta河)汇流而成,干流全长约227公里。哈坦加河的北部就是泰梅尔半岛,南部是菩托兰山脉(今Putorana山脉,也称菩托拉纳高原)。

泰梅尔半岛长约1000公里,宽约5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4个江苏省那么大。北部沿海为狭长平原,中部是贝兰加山地(byrranga山),南部又是低地平原。泰梅尔半岛大多属于苔原地带,有丰富的皮毛动物。由于整个半岛处于北极圈附近,因此气候寒冷。

泰梅尔半岛地区的人口极为稀少,土着人是涅涅茨人。涅涅茨人的祖先是中国汉代北方萨彦岭地区的“丁零人”,因此与汉人一样,长着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早年,为了躲避战乱,一批“丁零人”沿着叶尼塞河向北迁徙,来到了泰梅尔半岛地区,主要以饲养驯鹿为生。后来,有一部分涅涅茨人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了东欧平原的北部,这部分涅涅茨人成了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涅涅茨自治区的主体民族。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俄国人在塔兹河中游与胡多谢伊河交汇处建立了“曼加泽亚城堡”,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俄国人在下通古斯卡河与叶尼塞河交汇处的左岸建立“图鲁汉斯克城堡”,此后俄国人就不断向叶尼塞河下游地区渗透,逐步征服了叶尼塞河下游地区的汉特人、涅涅茨人,向当地的汉特人、涅涅茨人征收皮毛税。由于叶尼塞河下游地区有丰富的皮毛资源,大批的猎人、商人(主要是俄国人)也来到叶尼塞河下游地区,与汉特人、涅涅茨人争夺皮毛,导致叶尼塞河下游地区的皮毛动物大量锐减,即使如此,到了崇祯十七年,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还有数千名欧洲猎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康德拉季·库罗奇金为首哥萨克人来到叶尼塞河下游,进入了泰梅尔半岛,发现了皮亚西纳河(今Pyasina河)。

皮亚西纳河在当地涅涅茨人的语言中是“没有树木的平坦地区”的意思,它自皮亚西纳湖流出后,即向北流去,在接纳了杜德普塔河(dudypta河)、阿加帕河(Agapa河)、杨谷多河(Yangoda河)、塔雷亚河(Tareya河)等支流后,流入喀拉海,河道长约820公里,在每年的五月至九月可以通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库罗奇金顺着皮亚西纳河向泰梅尔半岛的东北方向进军,不仅征服了半岛上的涅涅茨人,也发现了半岛上有极为丰富的皮毛动物,如旅鼠、北极狐、野生驯鹿等,后来在皮亚西纳河中游的贝兰加山发现了银矿。库罗奇金随后宣布,泰梅尔半岛属沙皇所有。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俄国人将泰梅尔半岛纳入版图,归“曼加泽亚县”管辖。随后,越来越多的俄国猎人、渔民来到泰梅尔半岛,他们沿着皮亚西纳河、赫塔河、哈坦加河修建了几个过冬营地,还在叶尼塞河、大赫塔河(今Bolshaya Kheta河)的交汇处建了个“乌斯基叶尼塞城”(今叶尼塞河口港),随后在大赫塔河沿岸也建了几个过冬营地。天启六年(1626年),俄国人在皮亚西纳河中游建立了奥尔洛夫镇,以开产银矿。

湛钧梁赶往哈坦加湾时,袁时泰率领6000骑兵、6000步军继续向西航行,不久就进入了“泰梅尔海峡”。“泰梅尔海峡”长约100公里,最窄处约55公里,水深32-210米,海峡的南面是泰梅尔半岛,北边是北地群岛。

北地群岛主要有4个大岛、7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约有一半的面积覆盖着厚达250多米的冰川,是个无人岛屿。北地群岛气候严寒,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下30℃左右,极端气温在零下70℃,即使在夏季,岛上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左右。

历史上,1913年俄国水文学家维利基茨基率领探险队考察了北地群岛,俄国人为了纪念维利基茨基的探险行动,将北地群岛与泰梅尔半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维利基茨基海峡”。1933年,北地群岛被纳入前苏联版图,前苏联将4个大岛分别命名为“布尔什维克岛”、“十月革命岛”、“共青团员岛”、“少先队员岛”。苏联占领“北地群岛”后,将其作为囚犯的流放地,北地群岛才有了少量居民。

刘云龙可不会使用后世苏联人的地名,在他的地图上,北地群岛与泰梅尔半岛之间的海峡被称为“泰梅尔海峡”,北地群岛的四个大岛分别被命名为“朱元璋岛”、“朱允炆岛”、“朱棣岛”、“朱高炽岛”。至于其余70多个小岛,他也没有命名,规定今后谁先登上这些小岛,就用谁的名字来命名。

袁时泰的舰队在“泰梅尔海峡”中小心翼翼地航行着,因为它比“西伯利亚南海峡”(今拉普捷夫海峡)更危险,不仅海峡的水下漂浮着很多冰山,天黑后海面上还会飘着浓重的雾。水下的冰山可以利用安装的 “导航振荡器”来避开,但海面上有雾后,根本就不能航行,不得不就地抛锚,待第二天出来的太阳将雾消散后,才能继续航行。

舰队驶出泰梅尔海峡后,就进入了喀拉海。尽管喀拉海的雾比“泰梅尔海峡”要好一点,但海面上也漂着很多浮冰。这些浮冰都是开春后从皮亚西纳河、叶尼塞河、塔兹河、普尔河、纳德姆河、鄂毕河等河流里冲下来的,至今还没全部融化。

舰队往西南方向航行了约800公里后,袁时泰率部继续西行,尚宪勇带着几艘舰船、3000名战士进入了叶尼塞湾。

尚宪勇是河南滑县人,当年跟着袁时中起事后,成了“小袁营”中的一名千总。这次作为袁时泰手下的大将,他将率部进入叶尼塞河,负责消灭叶尼塞河流域的俄国人。

叶尼塞湾长约225公里,入口处宽约150公里,水深在6-20米之间,它的东边就是泰梅尔半岛,西边是格达(Gyda)半岛(也称格丹半岛)。

尚宪勇率队进入叶尼塞湾后,发现海湾内的浮冰更多。尽管已是夏天了,但是这些浮冰还是没有全部融化,有些浮冰的厚度在1米以上,长度在几十米以上,舰船如撞上这些浮冰,不是倾覆就是粉身碎骨。舰队在叶尼塞湾内小心地躲避着这些浮冰,突然看见前方有几艘渔船。当地的涅涅茨人并不会造船,能坐船来此捕猎的显然是俄国渔民。

这些俄国渔民看见从湾口进来的机器船,以为是自己国内最新生产的渔船,因此一点都不感到害怕,继续捕猎着海豹、白鲸、独角鲸。

白鲸主要生活于北极地区,进入夏季后,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向南迁徙,进入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有时会越过楚科奇海峡,再向南游上几千公里,来到黑龙江河口。

尚宪勇俘获了俄国人的渔船后,将这些俄国渔民打断了双腿,然后扔进了冰冷的叶尼塞湾。不要以为这些俄国渔民是无辜的,他们是叶尼塞河河口一带的恶霸,会经常抢劫涅涅茨人饲养的驯鹿,甚至屠杀涅涅茨人。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