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6章 虎丘赏月

再造汉明 第56章 虎丘赏月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6章 虎丘赏月

刘云龙提着月饼,到肥皂铺把李必恭叫上后,一起来到枣市街,把礼物给了钱师傅。

钱师傅已是变了大样,穿着一身精布衣服,俨然一副大掌柜的样子,和王海清、李舟洋及几个新招的木工一起组装着机器。

看到刘云龙、李必恭来后,钱师傅满脸笑容地告诉刘云龙,现在连应天府、杭州府的人都来提机器了。然后,师傅问刘云龙,你让我做的木器呢?

刘云龙这才想起,还没把要制作的木器图纸给师傅呢,于是就说几天后就把木器图纸拿过来。

师徒几个聊了一会儿,刘云龙又来到铁铺和陆东鸣聊了一会儿,接着来到天心桥太监弄。

潘公公看到刘云龙后,问道:“刘大掌柜,100天到了吧?”

刘云龙说道:“公公,我就是为这个事来的。”

“那你的绸缎呢?”

“公公,1万匹绸缎可不是小数目。我看你还是派几条船直接去厂里装货吧。”

“船,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消息呢。银两呢,我也已给你折算成黄金了。我可是按官价折银的,不会让你吃亏的。”

金、银的折价,现在官府是1两黄金折15两银两,市面上是1两黄金折17-18两。刘云龙倒确实没吃亏。

刘云龙说道:“有劳公公了。”

潘公公说道:“那就说好了,明天我就来取货,顺便你给我准备1000盒好的百雀羚。”

刘云龙问道:“你拿了那么多百雀羚,用得了吗?”

潘公公说道:“不是我用,是送给宫里的娘娘们用的。你的百雀羚我用了后,觉得非常好,所以想给宫里送点,也让她们用用。放心,我按每盒0.9两买你的百雀羚。”

原本一盒1两银子的人参百雀羚又被潘公公压价0.1两,他买了1000盒百雀羚,就相当于刘云龙损失了100两银子。

潘公公第二天随船来到城南织布厂,运走了1万匹绸缎。他把买绸缎的钱箱和买百雀羚的900两银子给了刘云龙后,问刘云龙:“刘大掌柜,今晚准备去哪里赏月?”

每年中秋节,苏州人会去澹台湖的宝带桥、石湖的杏春桥及虎丘赏月。刘云龙说道:“我可没这个雅兴。”

潘公公说道:“今晚虎丘有赏月,你陪我去看看盛况吧。”

每年中秋去苏州虎丘赏月的有上万人。自1633年复社在虎丘举行第三次大会后,复社成员都利用虎丘赏月的机会,从全国各地赶到虎丘聚会。

复社是崇祯二年(1629年)在苏州尹山(今郭巷)成立的文学社团。复社的初衷是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后期就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了,以东林后继自居,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反映着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

其实,要求文人“止内操”,提倡节气,重视操守是对的。历史上清兵入关后,很多复社成员宁死不屈,投入了抗清斗争。但“蠲逋租”的主张,即使在后世也属于违法乱纪,难道欠了债可以不还吗?

复社的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有将近3000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1633年后,随着复社成员有不断登科做官,声势逐渐增大。该社每年中秋借赏月之机在虎丘集会时,引起满城围观,社会影响极大。

复社虽然是个文社,但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组织。潘公公去虎丘,明的是赏月,暗的是去侦听政情,以便向皇帝禀报密情。

既然潘公公邀请,刘云龙也打算去看看。

待潘公公离开后,刘云龙把2大箱黄金交给父亲。

他看到父亲把黄金收起来后,心想,家里钱多了,该请家丁了,不然实在不安全。

下午,刘云龙喊上了刘云豹、李必恭和妹妹刘彩梅,坐上马车,来到虎丘。

这辆马车是刘云龙的父亲最近买的,说是有了车,办事方便。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沿山塘街可直达虎丘。虎丘山并不高,海拔只有34米,因山上有虎丘塔、剑池及吴王阖闾墓而成景观。虎丘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刘云龙兄妹4人来到虎丘,只见虎丘山前人山人海,路边有各色小贩推销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如糖粥、豆腐花、小馄饨、酒酿圆子、油炖团子、八珍糕、枣泥拉糕、鸡头米羹、红菱等。

虎丘头山门的照墙上写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说明虎丘在很久以前曾是海中一座岛屿。

走进头山门,很多人围笼在一起,中间是一个30多岁的士子在给人写字。刘云龙听边上的人说,这个写字的人是苏州才子金圣叹。

金圣叹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尤其沉迷于《水浒传》,今年刚刚出版了《评点水浒传》。他因读书,耗费无度,且生性豪放,常常入不敷出,十分贫困,这不,他趁这次虎丘聚会人多的时候,出来替人写字。他写一幅对联取10文,赚点钱,补贴家用。到了御书阁(今御碑亭),又有一群人围拢着。刘云龙挤上去,看到是一个50多岁的人在画画。

边上的人说,这个人是文征明的孙子,叫文震亨。他在京城武英殿任给事,也就是专门给皇上画画的。看来武英殿给事是个闲职,不然哪有时间赶回苏州参加虎丘聚会?他正在作的画,据说要10两银子。

刘云龙兄妹4人挤过生公讲台,路过一间茶室时,只听一个人喊道:“刘木匠,刘木匠,到这里来。”

刘云龙抬眼一看,是一个小太监在喊他。茶室里面潘公公在对他招手。

刘云龙4人进了茶室,看到黄希宪、陈洪谧也在里面。

刘云龙给几位大人打过招呼后,潘公公说,我早就在茶室给你留好位置了,说着就让刘云龙坐在边上。

潘公公喊店小二上茶,然后说道:“这里的山泉水很清冽、甘甜,据说连茶圣陆羽都赞不绝口。”

刘云龙说道:“谢了。”他边说边想,看来潘公公拿了5000两银子后,心里舒畅得很,不然咋会这样对待我这个小木匠呢。

黄希宪指着刘云豹等人,问刘云龙:“他们是你的弟弟、妹妹?”

刘云龙说道:“是的。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不知礼仪,还望大人大量。”

黄希宪说道:“他们都还是小孩子,自然无需多礼。”

刘云龙心想,今天巡抚大人、知府大人都在,待会儿肯定有事,于是让弟弟带着李必恭、妹妹先去外面玩。

黄希宪见他们兄妹三人去玩了,就问道:“皇宫的绸缎织好了吗?”

刘云龙说道:“回大人的话,上午潘公公已把绸缎装上船了。”

“听说你让你们村今年都种了土豆、玉米、黄豆、蚕豆?”

“草民只是偶然起意,向村民们提了个建议而已。”

“他们都说你懂天象。”

“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懂天象?”

“你在七子山大兴土木,准备造什么?”看来抚台大人掌握着七子山那边的情况。

“不造什么,就是烧窑制砖、买铁炼钢,顺便再搞点硫磺。”

“你搞硫磺干嘛?”

“回大人的话,苏州很多染坊、药房要用到硫磺。”

“听说你还在大肆采购土硝,也是染坊要的嘛?”硝石、硫磺都是官府严控的物品。

“大人,土硝熬制后,可以做药、腌制咸肉、硝制皮革,还可以做肥料。”

黄希宪想道,有人来密报,说你收购硝石、炼制硫磺是准备做火药,看来是诬陷他了,于是问道:“做肥料?硝石能做肥料吗?”

“大人,硝石可以做肥料的,比如种植的土豆,使用硝石后能增加产量。”

“这也是你的外国师傅教的?”

“是仙娘托梦给我的。”

“既然用了硝石能让土豆增产,用于水稻呢?”

“大人,水稻要增产,得使用别的肥料。”

“这种肥料你能制造吗?”

“能,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大概能增产多少?”

“现在的水稻亩产在2—3石,使用肥料后,亩产可达4石以上。”

陈洪谧在边上听到使用肥料,水稻可增产3成,马上插话道:“此话当真?”

刘云龙说道:“增产是肯定的。”

黄希宪说道:“刘木匠,你说的肥料也是在七子山那边造吗?”

刘云龙说道:“七子山那边要造肥料的话,用地不够了。”

黄希宪问道:“需要多少地?”

刘云龙说道:“上次的400亩地不够,还需要1000亩地。”

黄希宪看着陈洪谧,说道:“那边都是山地,平时种的都是山芋,你看......。”

陈洪谧马上领悟了抚台大人的话,说道:“我让吴县知县给你划拨1000亩地,你什么时候能给我造出肥料来?”

刘云龙说道:“大人,那边的山地尽管大部分是荒地,但也要占用部分民地。民田不能由官府划拨,不然传出去是官府与民争地,有损官府声誉。还是我来买吧,反正地价也不贵,才2两一亩地。”

黄希宪说道:“这样也好。如你真能造出增产的肥料,我来做主,免你肥料坊的税赋。”说完,他朝潘公公看了看。

潘公公说道:“这样的好事,我想皇上也会恩准的。”

刘云龙说道:“大人,我造了肥料后,也是要卖的,所以,还是田主交田主的田赋,我交我的税赋的好。”

陈洪谧问道:“那你需要官府做什么?”

刘云龙说道:“只需官府替我宣传而已。”

陈洪谧说道:“这个官府自然有义务替你宣传。”

刘云龙心里想的是,只要官府同意我做肥料,今后的硝酸铵就可以做炸药。他问二位大人:“这次旱灾后,马上就要来蝗灾,不知官府有何计策?”

黄希宪问道:“你确定一定有蝗灾?”

刘云龙说道:“历来旱灾后,跟着来的就是蝗灾。不出意外的话,10天后蝗虫就会铺天盖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陈洪谧说道:“我们苏州府已向朝廷禀报了灾情,还动员米商去湖广购粮。”

刘云龙说道:“湖广地区今年也在闹旱灾,只是没我们这边厉害,估计现在去江夏,米价也上涨了。大人,我有个提议,不知该不该说?”

陈洪谧说道:“有什么提议?”

刘云龙说道:“苏州府的米价已在上涨,米商从外地购米进苏后,应由官府出面向米商赊米,再向百姓出售,以控米价。等米售完后,再把售米所得钱两,还给米商。这样,米商有获利,官府也有个好名声。”

陈洪谧看了看黄希宪,说道:“这个我倒没想到。”

黄希宪说道:“我看可以。”

潘公公说道:“这个提议好,百姓定会说皇恩浩荡、圣德无量。”

陈洪谧说道:“只是米价控制在什么价位好呢?”

刘云龙说道:“现在苏州的米价已在每石2.5两以上,必还将上涨。我刚刚从徽州回来,那边的米价是每石1.8两,还是山区贫瘠之地。湖广、川蜀平原广柔,地产丰饶,但因湖广地区也在闹旱灾,米价也不会低于每石2.2两,运到苏州,运费成本不会超过每石0.2两。我建议米价控制在每石2.8两,这样,商人获利,百姓生计也不受极大的影响。”

黄希宪说道:“此话甚有理。我马上让松江府、常州府也按此法控制米价。”

陈洪谧说道:“回去后,我就安排。”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天色已近黄昏,刘云豹带着李必恭、刘彩梅回来了。

陈洪谧说道:“今天是公干,由我来做东吧。”

陈洪谧让店小二端上几色小吃,他看了看刘云龙兄妹。

刘云龙见状,忙说:“我们就不劳陈大人了。”

他自己点了几份小馄饨、糕点。

大家吃完后,黄希宪说道:“我们该去别的地方看看了。”他转头对刘云龙说道:“刘木匠,你没事的话,跟我们一起转转?”

潘公公也对刘云龙说道:“刘木匠,跟我们一起赏月吧。”

刘云龙就拉着弟妹跟在抚台大人身后。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