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74章 冰封帝国之尼布楚(5)

再造汉明 第574章 冰封帝国之尼布楚(5)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74章 冰封帝国之尼布楚(5)

在铁血军赶往乌尔杜加河时,根特木尔自己带着100个大汉跟着余孝祥沿着石勒喀河继续向西。由于根特木尔部落比较熟悉这里的牧区情况,根特木尔就派出了几个人,带着铁血军斥候向前侦查。

走了几十里后,斥候来报,前方有50个喀尔喀蒙古人。

根特木尔告诉余孝祥,前边的蒙古人应该是巴特尔台吉的手下。

在元朝,刚开始的时候,“台吉”通常只用于皇子,源自汉语“太子”,皇太子称为“鸿台吉”,其他皇子称为“台吉”,后来用于成吉思汗及其兄弟的后裔。那时,由于各级台吉都为同一族系,就规定彼此不得通婚。大明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后,蒙古人日渐衰落,内部的封建割据加剧,非黄金家族的各个蒙古封建领主也相继称“台吉”,来显示他们领地的广大和权势的强盛,因此在崇祯年间,蒙古人的“台吉”是指某个部落的首领,属于蒙古贵族。每个“台吉”各有自己的领地、属民,封地大的、属民多的称为“洪台吉”(或珲台吉、黄台吉、鸿台吉),每个“洪台吉”下面还有几个鄂托克宰桑。

满族人与蒙古人交往时间长了,就从蒙古人那里吸收了很多尊号,如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取名“昆都仑汗”,就来自于蒙古喀喇沁部的尊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也称‘天命汗’),也来自于蒙古人的尊号。

满族人不仅引用了蒙古人的尊号“汗”,也引进了蒙古人的尊号“台吉”。蒙古人、满族人还往往喜欢在“台吉”二字上加上一个尊称,如“黄台吉”、“珲台吉”、“洪台吉”,来显示自己的高贵、荣耀,其实“黄”、“珲”、“洪”都是“鸿”的不同音译,也就是说都是汉语“皇太子”的不同转译。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他的本名是“阿巴海”,在继承皇位前,由于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被处死,代善被废黜,那时,“阿巴海”才渐渐被称为“黄台吉”。“黄台吉”继承皇位后,随着对明战争的节节胜利,满族从辽东边外迁入辽东地区。为了巩固满族人的统治,就吸收了汉族文化,把“黄台吉”音译成了“皇太极”,以显得这个称号的文雅、响亮、霸气。

余孝祥听说前方有50个蒙古人,就问道:“他们发现我们了吗?”

“应该是发现我们了,不过他们可能认为我们是鄂温克人,所以只派了50个人来阻击。”

余孝祥想想也有道理,就对郭辉翰说道:“派10个人去对付他们。”

副将郭辉翰说道:“是。”

继续往前走了十几里后,来到了霍尔邦。

郭辉翰向余孝祥报告,尖兵打死了15个喀尔喀蒙古人,还抓了10个俘虏,其他的蒙古人都跑了。我们的人正在跟踪他们逃跑的去向。

余孝祥听后点点头,然后说道:“在这里建个基地。”

郭辉翰知道今后不仅要在霍尔邦开荒种地,还要在这里开采金矿,于是说道:“行。”

余孝祥在霍尔邦留下30个士兵后,继续向西。

后来,大华公司在尼布楚、霍尔邦地区开垦了几十万亩耕地,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大量种植牧草,如苜蓿草、紫云英、黑麦草、高羊茅、墨西哥玉米草等。

苜蓿草也叫三叶草、金花菜,原产于欧洲,后来被引入中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带回。由于马特别喜欢吃这种草,此后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种植苜宿草后,除了当做蔬菜外,主要将它当做农田里的绿肥。苏州府的老百姓将它称为“金花菜”,松江府的老百姓将它称为“草头”,喜用其嫩苗与河蚌肉、螺肉一起炒食,也喜用其嫩苗腌制后食用,称为“腌金花菜”,今天如你来苏州旅游的话,还能在路边的摊头上买到“腌金花菜”,味道十分鲜美。

紫云英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后被引种到日本、朝0鲜及其他国家。紫云英的嫩叶与苜宿草(金花菜)一样可以食用,由于其根瘤菌有很强的固氮作用,因此中国人种植紫云英后,主要与苜宿草一样当做绿肥,它适宜生长的环境是15-25℃,但它发芽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在北方半荒漠地区没法种植,但可以种植在河道两岸。

黑麦草广泛分布于亚洲暖温带、中欧暖温带、非洲北部,其适宜于生长的温度为10-27℃、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不耐旱、不耐高温,秆丛生,高30-90厘米。由于其生长快、分蘖多、能耐牧,是优质牧草。在后世,英国人于1677年引种、栽培了黑麦草,并把这种草引种到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殖民地,因此它又被称为“英国黑麦草”。

高羊茅原产地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喜寒冷潮湿、温暖的气候,不耐高温,耐酸、耐贫瘠,并可忍受较长时间的水淹,特别适合于北方春季冰雪融化后易发洪水的河道两旁。墨西哥玉米草是由高柄兴从墨西哥带回来的,大华公司已在苏州府的各农场大量种植。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35℃(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这种草的生长周期只需要20天,一年可收割8-9次,亩产量达15吨,施肥后亩产量可达20吨以上。

后来,铁血军进入亚伊克河(今乌拉尔河)流域后,大华公司从那里将苕子草、车轴草引种到了尼布楚草原、蒙古高原、科尔沁草原。

种植的牧草收割后,可以晒草干,也可以做青储饲料,用于冬季饲养马、牛、羊、骆驼,牧民放牧时再也不用转场,逐水草而居了,而是可以定居。遇到冬天雪灾时,牲畜也有足够的饲料,再也不用越过长城抢劫了。

霍尔邦的金矿距石勒喀河右岸2公里,是个大型金矿,这个金矿就是后世俄罗斯开采的阿普尔科沃(Aprelkovo)金矿。

余孝祥、郭辉翰、根特木尔继续西行30公里后,就来到了鄂嫩河(也称斡难河)、音果达河交汇处。

鄂嫩河(也称斡难河)发源于狼居胥山(蒙古人称为布尔罕山,今称肯特山),向东北方向流入石勒喀河,全长约800公里。它的主要支流有阿加河(今Aga河)、温达河(今Unda河)、博尔贾河(今Borzya河)等。

音果达河发源于蒙古高原北部的乌尔汗山北麓,出山后向东北流,至齐洛台(今称赤塔)后改向东流,与鄂嫩河汇合后,称为石勒喀河,全长约700公里。音果达河的主要支流有塔拉查河(今Talacha河)、莫古图伊河(今Mogoytuy河)、温多尔加河(今Undurga河)、图拉河(今Tura河)、乞塔河(今Chita河,也称赤塔河)等。

一个军官前来报告,逃跑的蒙古人逃往了音果达河。

余孝祥听后,心想巴特尔的营帐很有可能就在音果达河,就说道:“继续侦查。”

军官说道:“是。”

军官走后,郭辉翰说道:“我们是否按计划在这里建基地?”

余孝祥说道:“要的。”

在音果达河、鄂嫩河交汇处建基地后,不仅可以成为向音果达河山谷、鄂嫩河河谷运送货物的集散地,也是今后开采鄂嫩河、温达河(今Unda河)金矿的矿工输送站。

历史上, 1832年俄国人在鄂嫩河的下游发现了砂金矿,俄国人就成立了“鄂嫩河金矿公司”开采鄂嫩河的砂金矿,1832-1850年鄂嫩河产砂金9000磅(约4.08吨)。1850年在鄂嫩河支流温达河的巴列伊地区发现了富砂金矿,砂金品位2.932克/立方米,1851-1874年,鄂嫩河、温达河产金磅(约48.378吨)。二十世纪初,俄国人根据温达河的砂金矿,追踪到了巨型岩金矿——巴列伊金矿,于是在1929年开采巴列伊金矿。不久在巴列伊金矿附近又发现了卡缅金矿(也称卡扎科夫金矿)、戈洛达耶夫金矿、奥贝金矿,这几个金矿统称为“巴列伊金矿田”。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巴列伊金矿停产,累计产金1500吨,保有储量600吨,2001年复采。2005年在巴列伊地区又发现了达谢耶夫金矿(也称塔西耶夫斯科耶金矿),黄金储量158吨。

郭辉翰又问余孝祥:“我现在就进入鄂嫩河嘛?”

余孝祥想了一下,说道:“邱洁春的部队应该快到呼伦湖了,你可以进入鄂嫩河了。”

根特木尔就问余孝祥:“你们还要分兵?”

“嗯,郭副总指挥将沿着鄂嫩河进入硕垒部腹地,我们将沿着音果达河到达贝加尔湖东岸,与我们沿着克鲁伦河西进的部队会师。”

“那我跟谁?”

“你要去乞塔河,当然跟着我走。”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