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02章 抗洪(二)

再造汉明 第602章 抗洪(二)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02章 抗洪(二)

在洪泽湖流域,受台风影响,洪泽湖水位也急剧上涨,洪泽湖的各条入江、入海通道——三河(今称淮河入江水道)、淮安灌溉总渠、黄河、官河(今称盐河)的各闸站也日夜向长江、东海不停地排水。

在新竣工的淮安灌溉总渠,淮扬巡抚路振飞守在闸口,望着奔腾流入渠道的洪水,心想今年但愿总渠的堤岸能经受住这次洪水的袭击。他问身边的淮安总兵桂栋材:“你的人马都到堤岸上来了吗?”

桂栋材说道:“兵部已给江北七镇下令,全力以赴支援地方上的抗洪,我敢抗命吗?我的2万人马都在灌溉总渠堤岸上了。”

“灌溉总渠堤岸的安危就靠你们了。”

“路大人,你放心,哪里出现险情,我第一个上去抢险。”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次日,路振飞赶往官河。官河不仅是洪泽湖的入海通道,还是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古涟河等河流的泄洪通道,流入官河的洪水经灌河、临洪河等河道进入东海。

灌河又称潮河、北潮河,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后,经几百年的黄河泥沙冲积后形成的河流,至明代嘉靖年间就形成了灌河。灌河形成后,朝廷在灌河地区兴建了茒渎、徐渎、板浦3个盐场,大小运盐船只在灌河、官河中往来穿梭,每天不下百艘,每年运销的海盐有数千万担之多,除了南直隶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的盐商外,江西、湖广、河南等地的盐商也纷至沓来。但在汛期,由于受黄河、淮河、沂水、沭水、泗水的冲击,灌河素有洪水走廊之称。驻海州的总兵龚广方已调派1万兵力到达灌河,协同当地百姓抗洪。为防止洪水冲塌灌河口的盐场,朝廷巡盐监察御史倪嘉庆也已到达灌河口,督察各盐场的抗洪工作。

临洪河位于海州北10里,由沙河(今称新沭河)、蔷薇河汇流而成,长约14公里,是沙河、蔷薇河、官河洪水的入海通道。海州知州蔡世承也天天在临洪河河堤上指挥着抗洪工作。

在颍州,刘良佐的部将曹虎率领的2千人马,拖拖拉拉地来到了淮河岸边的蒙洼。

淮河干流的北部是面积广阔的冲积平原,南部则是山岗林立,分布着众多低山和丘陵,因此淮河中游流域整体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形。淮河除了上游来水外,从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等流下的河水,也会汇入淮河,这些补水到达淮河中游后,由于地势平坦、落差小,水流速度很慢。自黄河夺淮后,每到汛期,淮河水、黄河水一起涌入洪泽湖,洪泽湖水位就会急剧上涨,严重危及洪泽湖堤岸的安全,因此南直隶为了确保洪泽湖堤岸的安全,就在淮河中游设置了好几个蓄洪区,这几个蓄洪区大多在颍州,如蒙洼、姜唐湖、邱家湖。

驻守颍州的刘良佐也接到了兵部的命令,要求他率部在淮河中游几个蓄洪区,疏散蓄洪区内的老百姓后,再掘开河堤泄洪。刘良佐接到命令后,很不乐意地派了几千人赴蒙洼、邱家湖、姜唐湖,自己留在县城内。

蒙洼位于淮河北岸,蓄洪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蓄洪区内有2万多人、16万亩耕地。颍州官府已在动员蓄洪区内百姓撤离,按正常程序,在官府确认蓄洪区内的百姓全部撤离后,方可掘堤防水。

曹虎到蒙洼后,在河堤上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命令士兵开挖河堤。他的副将见状,忙说道:“老曹,颍州官府还没通知我们可以开掘呢?”

曹虎指着淮河里奔流的河水,说道:“这么大的水,老百姓早逃走了,还用得着官府来通知我们吗?”

“我们还是等一等吧,万一有老百姓没撤走呢?”

“他们肯定早逃走了,我们尽管掘开河堤就是了。你放心,出什么事,由我承担一切责任。”

几千个士兵得令后,开始挖掘河堤。一个时辰后,河堤被挖开了,淮河水顺着缺口一泻而下,直向蓄洪区急速流去。

曹虎见河堤掘开后,就带着士兵坐在了河堤上,然后找了几个人,躲在帐篷里开始玩牌九。还没玩多长时间,只见一个官员闯了进来,问道:“谁是曹虎?”

曹虎刚拿起一对牌,见有人找自己,忙说道:“我就是。你是谁?”

“我是颍州同知安杰公。请问,谁通知你们掘开河堤的?”

“我们是奉兵部的命令。”

“兵部没让你们与我们地方协调吗?”

“我们凭啥要与你们地方协调。”

“蓄洪区里还有3千老百姓没有撤离,你擅自提前掘开河堤,他们性命危矣。请你马上派士兵,与我们一起疏散百姓。”

“我接到的命令是掘开河堤,没让我疏散百姓。”

“你......”

“我什么?死了老百姓,是你们地方上的事。”说完,曹虎招呼着同伙,说道:“不理他,我们继续玩。”

安杰公听后心想,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于是气呼呼地走了,回到泄洪区去疏散百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2天后,在淮河南岸的临淮城(今凤阳县临淮关镇),刘良佐正在府邸里接待一个来自北京的“商人”应旻。

应旻表面的身份是商人,其实是刘良佐弟弟刘良臣的亲信。刘良臣原为辽东明军的游击将军,隶属于祖大寿。崇祯四年(1631年),明清“大凌河之战”后,刘良臣随祖大寿投降了后金,被编入“汉八旗”的“镶黄旗”。多尔衮率清军主力入关后,刘良佐跟着孔有德也入了关,正在山西一带与李自成部进行作战。

刘良佐与应旻早就相识了,他见应旻进了屋,脱下头上的斗笠,露出脑后的一根辫0子后,问道:“下这么大的雨,你还冒险来这里?”

应旻说道:“也没多大风险。商人么,要走南闯北做生意,我从北方来,自然要留辫0子。”

“听说北方的汉人都剃发了?”

“嗯。摄政王听了孙之獬的建议后,就在我们占领的地方实行了剃发。”

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初为翰林院蔗吉士,后为翰林院检讨。崇祯元年(1628年),他竭力反对销毁“阉党”编撰的《三朝要典》,被革职回乡。多尔衮进关后,派降清的原通州巡抚王鳌永到山东招抚,孙之獬就投降了清廷。孙之獬为了表示自己降清的决心,不仅主动剃了发,还上书给多尔衮,建议在清军占领的地方实行剃发。

刘良佐听了应旻的话后,骂道:“孙之獬这个狗日的,简直是大逆不道。”

“你骂他有啥用?人家现在已是吏部左侍郎了。刘大哥,你也该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何不跟你弟弟一样,从了摄政王。”

“我才不想剃发呢。”

“剃发又怎么啦?你看,我和你弟弟早就剃了发,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摄政王说了,只要你愿意过来,立即封你做凤阳总督。”

“你说话轻点,小心隔墙有耳。”

“在你家里说话,用得着这么小心翼翼吗?”

“还是注意点的好,不然你我的性命都会没的。”

“行,我说话轻点。怎么样,摄政王给你的条件还行吗?”

“条件倒是可以,可我怎么过去?我的西南面是黄得功的部队,正南面是宋若水的部队,东边是柴济汉的部队,北边是高杰的部队。只要我一动,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杀过来。”

“你还怕了他们不成?”

“不仅我怕他们,高杰也怕他们,今后你们也得怕他们。”

“哦,有啥可怕的?”

“宋若水、柴济汉的部队原先都是苏州巡抚属下的地方部队,他们各有一个千营装备了很先进的枪炮,每个千营都能对付我的2万人马。2个月前,兵部侍郎金铉奉命去逮捕刘泽清时,刘泽清想率部造反,他的3万人马被金铉带来的2000人团灭了。”

“我也听说南直隶有一支很厉害的部队,就是他们把朱由检救出了北京。你能搞到这种枪、炮吗?”

“等朝廷给我部配发了新式武器后,我就想法送给你们一些。”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还不知道。兵部要给新招募的60万新兵先配发新式武器,然后才轮得到我们。”

“你们招了60万新兵?”

“嗯,是由苏州巡抚左懋第、浙江巡抚黄鸣骏招募的。”

两人正说着话时,刘良臣的儿子刘泽洪从外面走了进来。

自刘良臣投降后金后,刘泽洪就一直跟着伯父,他听说应旻来后,忙从驻地赶了过来。

刘泽洪看见应旻后,喊道:“应叔叔好。”

应旻上下打量着刘泽洪,说道:“十几年没见,长得越来越结实了。怎么没把孩子带过来?”

“知道你来后,我就急着先赶过来了。不过,我已派人去通知家里了,他们待会儿就过来。”

“你父亲一直很牵挂你们,这次特意让我来看望你们。”

“谢谢应叔叔。你准备在这里待几天?”

“明天就走。”

“这么急?”

“你知道我的身份,哪能在这里待几天?”

“这里除了我们几个外,外人都不认识你。”

“话是这么说,但还是小心为妙。”

这时,刘良佐的儿子刘泽涵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说道:“知府李可植来了。”

刘良佐一听,忙对应旻说道:“你先去后屋回避一下。”

待应旻去了后屋后,刘良佐赶紧来到了大门口,果真看见凤阳知府李可植和2个官府的人穿着蓑衣站在那里。

李可植,湖广长沙府善化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初授南直隶溧水县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到河南封丘任知县,崇祯八年(1635年)到浙江余杭任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吏部推荐为南京户部主事,遭人诬告,于是继续在余杭做知县,直到去年才擢为凤阳知府。历史上,清军南下后,李可植誓不仕清,到溧水县归隐,死后,葬于小回山。刘良佐到了门口后,说道:“李大人,你怎么过来了?”

李可植说道:“我来向你通报一件事情。”

“什么事?”

“颍州知州向我报告,说贵部曹虎擅自提前掘开了蒙洼段淮河河堤,致泄洪区内来不及撤离的200名百姓被淹死。”

“什么,此事当真?”

“我已派人去核实,你也可以去调查一下。”

“我一定会调查清楚的。李大人,进屋坐坐吧。”

“不了,我还要回到河堤上去呢。”说完,李可植和他的2个随从转身走了。

刘良佐见李可植走远后,嘀咕道:“这种天,淹死几个老百姓,至于大惊小怪吗?”

晚上,刘良佐在家里宴请应旻,刘泽洪的妻子也带着孩子来到了刘良佐家。几个人正喝着酒时,突然屋子摇了起来。惊慌中,刘泽涵第一个醒悟过来,大喊道:“不好,地震了。”

于是,大家都纷纷跑出了屋子。十几秒钟后,屋子不摇了。尽管外面还在下着暴雨,但城内跑出屋子避震的市民还是不敢马上回家,果真又来了几次余震。一直过了半个多小时,大地好像平静下来了,一些实在受不了屋外暴雨的市民,大着胆子首先回到了屋内,此后,其他市民见没有危险了,也才纷纷回到了屋里。

回到屋内的应旻对刘良佐说道:“大哥,看来大明要完了。”

刘良佐问道:“何以见得?”

“你看,先是没日没夜的狂风暴雨,现在又是大地颤抖,这不是遭天谴吗?”

刘良佐听后,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回去后,告诉多尔衮,只要时机合适,我会率部反正。”

“行。”

几个人又围着桌子,继续喝酒。

凤阳府的这次地震,用今天的震级来分类,大概为5.5级。幸好官府在暴雨前已撤离了居住在破旧房屋里的老百姓,因此除了一些危旧房在地震中被震塌外,没有造成严重损失。后来,《凤阳府志》记载“凤阳地屡震,毁屋十余间”。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