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03章 抗洪(三)

再造汉明 第603章 抗洪(三)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03章 抗洪(三)

在徐州房村,通判凌蒙初又来到了黄河边。

受台风影响,南直隶北部、山东南部也是一片泽国,黄河水咆哮着向南流着。黄河下游沿岸各府、州、县也投入了抗洪救灾工作。

村长房柄海陪着凌蒙初巡视河堤,他边走边介绍着情况:“凌大人,现在河堤上除了有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外,还有大华公司几个矿的矿工。”

凌蒙初问道:“怎么没见高杰的部队?”

“他们被我们赶回去了。”

“为啥?”

“你是不知道,平时高杰的手下经常在驻地附近干着鸡鸣狗盗的勾当,他们来后,不仅不干活,还公开向我们要吃的、喝的,我们供得起吗?”

“不会吧?”

“不信?你去问问村里其他人”

“他们不是有饷银的吗?”

“饷银?我看这些士兵大多面呈菜色,营养不良,估计士兵的饷银都被军官贪0污了。”

“你向州府报告了吗?”

“我敢报告吗?得罪了这帮凶神恶煞,我不是自找苦吃。”

“你回去写一份报告,我来替你交给州府,州府不管的话,我来交给淮安府。”

“我看还是算了吧,地方还能管部队的事?”

“那我就直接向兵部报告。”

“行。”

三天后,凌蒙初回到了徐州城,将房柄海写的报告交给了知州纪天祜。

纪天祜也是刚刚从抗洪一线回到州衙,他见到凌蒙初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书,说道:“恭喜你了。这是吏部发来的调令,让你立即去南京国子监任博士。”

凌蒙初问道:“这有啥恭喜的?”

“现在国子监博士的官秩和我一样了,是从五品。你说是不是该恭喜呀?”

凌蒙初听后心想,以前国子监博士的官秩是从八品,现在连升三级,于是说道:“同喜,同喜。不过,这个紧要关头,我也走不开呀。”

“嗯,我已替你和吏部、国子监打过招呼了,可以缓一段时间再去南京。”

凌蒙初走后,纪天祜拿起房柄海的报告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脸色开始发青。他想了一会儿,把自己的衙官杨献吉叫了过来,让他随自己去高杰府邸看看。

杨献吉也是个“绍兴师爷”,他随纪天祜来到了高杰府邸。门口的卫兵见是知州来了,立即进去向高杰通报去了。纪天祜、杨献吉在门口等着,杨献吉撇见从高杰府邸的边门里出来2个人,其中一个似曾相识。那2人看见杨献吉后,也把头上的帽子拉低了,从边上匆匆走了过去。

高杰从屋内走了出来,对纪天祜说道:“纪大人,你怎么过来了?”

纪天祜说道:“现在大家都在抗洪,相信你们也接到了兵部的命令。我来看看,贵部需要我们地方做哪些安排?”

高杰愣了一下,说道:“我已根据兵部的命令,令李成栋、杨承祖率4000人在大运河抗洪,李本深、郭虎率4000人在黄河抗洪,李遇春、苗顺甫率4000人在奎河抗洪,胡茂祯、唐应虎率4000人在闸河抗洪,我自己率4000人留在城内抗洪。”

“高将军,我在城内没看见你的部下呀?”

“城内的洪水不是还没漫过河堤吗?所以他们都还留在兵营内。”

“明天我想去奎河、闸河代表徐州老百姓慰劳一下贵军。”

“既然大人要去奎河、闸河,明天我亲自陪你。”

“谢谢。”

在回州府的路上,杨献吉突然对纪天祜说道:“我想起来了,那人是谁了。”

纪天祜问道:“你说什么?”

“大人,刚刚我们在高将军门口时,不是有人从边门出来的吗?”

“嗯。你认识他?”

“那人是项煜,苏州府吴县人,曾是当今皇上的讲官。”

纪天祜听了杨献吉的话后,想起来了,项煜好像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就问道:“你和他是怎么认识的?”

“我在绍兴读书时,经常去吴中地区游玩,与当地的朋友一起争论时政,那时就见过他几次。”

“京城陷落时,他不是投降李自成了吗?难道李自成退出北京后,他也逃离了京城?”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按说项煜与高杰没啥交集,他来找高杰干嘛?”

“明天我来问问高杰”

次日,高杰陪着纪天祜来到徐州城南的奎河。

途中,纪天祜问高杰:“将军最近也喜欢舞文弄墨?”

高杰愣了一下,说道:“大人,我粗人一个,字都不识几个,说我舞文弄墨,这不是取笑我吗?”

“昨天项蔗常不是来拜访你的吗?”

因项煜曾任朝廷翰林院蔗吉士(也称蔗常),所以纪天祜称项煜为“蔗常”。高杰听后,说道:“昨天没人来找我呀。”

纪天祜见高杰否认项煜来找过他,就说道:“哦,也许我认错人了。”

很快,纪天祜、高杰来到了奎河。

奎河是嘉靖年间的水利专家潘季驯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组织开凿的,它起源于徐州云龙湖,流经奎山后,再经濉河汇入淮河,长约66公里,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洪排涝,同时也是两岸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受台风影响,奎河水位距河堤只有15厘米了。萧县知县杨镃见纪天祜、高杰来后,忙迎上前,然后告诉纪天祜,奎河两岸正有数万百姓在加固着河堤。

纪天祜问道:“怎么没看见高总兵的部下?”

杨镃说道:“他们都在万庄、大高庄扎营。”

“万庄、大高庄距奎河有4里路,他们怎么会远离河堤扎营?”

“被老百姓赶过去的。”

“为啥?”

杨镃看了看高杰,说道:“这......”

“没事,你说好了。”

“李遇春率部来后,要求当地几个村庄每天给他们送5头猪、5头羊,还要每天给他们送200两银子的辛苦费。老百姓养不起他们,就把他们赶走了。”

“闸河那边的部队呢?”

“他们都被赶到了永堌镇。”

高杰听后,忙说道:“杨大人,你可别胡说。”

杨镃说道:“我哪敢胡说?不信,你随便找几个村长来问问。”

高杰听后,就派人去把附近的郝庄村、孙家庄村、伊桥村的村长找了过来,三个村长都说了和杨镃一样的话。

高杰就气呼呼地带着纪天祜、杨镃来到6里外的万庄,果然看见李遇春带着部队驻扎在那里,闲着没事干的士兵还在玩牌九、麻将。高杰愤怒地用鞭0子狠狠抽打着李遇春、苗顺甫,李遇春、苗顺甫这才带着部众回到了奎河河堤。

纪天祜、高杰、杨镃又赶到40里外的闸河。闸河是弘治七年(1494年)开凿的黄河分洪水道,它起自于黄河,流经蔡里湖(今称化家湖)后,汇入濉河,河道长约77公里。

高杰来到闸河后,果然看见河堤上没一个部下,于是又赶到永堌镇,用鞭子把胡茂祯、唐应虎赶回了闸河河堤。

胡茂祯、唐应虎走后,纪天祜对高杰说道:“高总兵,你是否该去黄河看看,李本深在干吗?”

于是,高杰又赶往黄河。高杰前脚刚走,回到河堤的李遇春、苗顺甫、胡茂祯、唐应虎旧习不改,继续向百姓勒索财物,又被当地百姓从河堤上赶走了。

高杰赶往黄河时,纪天祜让杨献吉赶往淮安府,把自己写的一份报告及凌蒙初的报告送给淮安府知府石磐。

淮安府知府原为康万民,年初康万民丁父忧后,由石磐接任淮安府知府。

石磐见到纪天祜写的报告后,也不敢擅自做主,就赶到了黄河,找到了巡抚路振飞。

路振飞从官河巡视回来后,这两天在黄河巡视着抗洪情况。

负责淮安府山阳县黄河段抗洪的除了当地百姓外,还有金声桓的河防部队。金声桓是陕西榆林人,曾做过强盗,号“一斗粟”,后被左良玉打败,就投降了官军。今年四月,路振飞部署河防时,金声桓受命来到黄河,与当地团练一起协防黄河。金声桓很会做人,三言两语竟然把这些团练都收编了,部众一下子扩编到了1万多。台风袭来后,金声桓的部下大多是当地人,他们知道洪水毁堤的后果,因此都很用心地守护着黄河河堤。

路振飞读了纪天祜、凌蒙初的报告后,心想高杰已把他的部下都赶回了河堤,这事没必要再小题大做了,不过高杰与投降了多尔衮的项煜有来往,这事可马虎不得,于是就派人赶往南京,向兵部报告了此事。

在登莱宁海州,登莱总兵陶大鹏率2000人马正在母猪河抢险。

母猪河也称“木渚河”,它发源于小院乡的南北陕山、北崮顶,自源头流出后,一直向南流,在宁海州的五垒岛湾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65公里,主要支流有东母猪河、西母猪河,流域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

母猪河两岸有100多万亩耕地,受台风影响,洪水汹涌地从山里冲了出来,致母猪河数处河堤被冲垮。如不把洪水堵在堤内,被洪水浸泡过的粮田将颗粒无收。

自暴雨来后,新任山东总督兼登莱巡抚曾化龙就赶往莱州。在莱州,除了有南阳河外,还有苏郭河、龙王河、王河等主要河流,这些河流尽管长度只有几十公里,但河道的两岸都有几万亩、几十万亩耕地。任何一条河流如被洪水冲垮,就会冲毁两岸种植的庄稼,因此曾化龙亲自坐镇莱州,指挥抗洪排涝。

山东巡盐盐察御史俞思恂正在指挥着莱州几个盐场的抗洪。莱州沿海有几十万亩盐田,受台风影响,这些盐田几乎全被雨水淹没,如被冲毁,将严重影响山东的食盐生产。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