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27章 御驾亲征(10)

再造汉明 第627章 御驾亲征(10)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27章 御驾亲征(10)

朱慈烺到额尔敦丘陵地区后,见到了阿巴噶部首领多尔济。

“阿巴噶”在蒙语中是“叔叔”的意思,因其部落为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弟别力古台后裔。17世纪初,阿巴噶部依附于察哈尔部,首领是塔尔尼库,他有二个儿子,长子是素僧克伟征,次子是扬古岱卓哩克图。扬古岱卓哩克图有个儿子叫多尔济,多尔济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塞尔珍,女儿叫娜木钟,多尔济为了讨好林丹汗,将女儿娜木钟嫁给了林丹汗,成了林丹汗的正室。阿巴噶部在追随林丹汗东征西讨中,塔尔尼库的二个儿子都战死了。林丹汗西逃青海时,阿巴噶部并没有去青海,而是与诺密特默克图率领的阿巴哈纳尔部一起躲到了漠北的克鲁伦河。崇祯十二年(1639年),塔尔尼库率孙子多尔济移牧到漠南,投靠了清廷。这时,娜木钟已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见岳父来投,就将阿巴噶部安置到了额尔敦丘陵地区。在阿巴哈纳尔部躲到克鲁伦河前,额尔敦丘陵地区曾是该部的牧场。崇祯十四年,塔尔尼库去世后,清廷封多尔济为札萨克郡王,下设8个佐领,每个佐领领兵300人左右。

历史上,多尔济于16si5年去世,由长子塞尔珍接任阿巴噶部首领。1651年,塔尔尼库的曾孙都思噶尔(素僧克伟征的孙子)也归附清朝,清廷就将塞尔珍部编为“阿巴噶左旗”,驻牧于额尔敦丘陵地区,将都思噶尔部编为“阿巴噶右旗”,驻牧于额尔敦丘陵地区以西、苏尼特左旗以东,南接察哈尔正蓝旗、北邻察罕齐老山(注:察罕齐老山以北就是历史上清朝最大的皇家牧场——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的达里冈爱牧场)。1665年、1666年,诺密特默克图的二个孙子栋伊思喇布、色棱墨尔根分别各率所统辖的阿巴哈纳尔部移牧漠南,投靠了清朝,康熙令阿巴噶左翼部移牧到额尔敦丘陵地区的西南部的哈拉图(今德勒格尔苏木),将阿巴哈纳尔部安置到了原牧地额尔敦丘陵地区,栋伊思喇布掌左翼旗,色棱墨尔根掌右翼旗。1979年,将“阿巴哈纳尔”改称“阿巴嘎纳尔”,简称“阿巴嘎”。

前段时间,乌珠穆沁部的道尔吉派人向多尔济通报,说是漠北喀尔喀硕垒汗部、札萨克图汗部的5万多人马正在南下,让他率兵北上阻击喀尔喀部。

阿巴噶部在林丹汗时期经连年征战,15岁以上的男丁只剩下2400人左右。多尔衮入关时,多尔济派儿子塞尔珍率1000人马入关参战。多尔济得到道尔吉的通报后,就率1400人北上,到达乌珠穆沁部后,却看见道尔吉在宴请硕垒、素巴第,参加宴请的还有浩济特的博罗特额尔德尼(简称博罗特)。

道尔吉告诉多尔济,硕垒、素巴第并不是来与他们争夺草原的,而是奉了佛祖之命,要南下大同,与摄政王一起攻打贼寇。

硕垒还告诉道尔吉、博罗特、多尔济,漠北已被明军占领,占领漠北的明军还说摄政王已与明军结盟了。

道尔吉就问道:“大清与大明是死敌,怎么可能结盟呢?”

硕垒说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清楚,等我们到了大同就会搞明白的。”

素巴第却说道:“大清与大明没结盟的话,佛祖怎么会让观音菩萨来通知我们去塞内进攻贼寇?”

道尔吉问道:“你们见到观音菩萨了?”

素巴第说道:“嗯,硕垒的二个儿子亲眼看见了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起先我们并不信,就与明军打起来了,这下惹恼了天神,观音菩萨就从天上撒下了天火,这种火哪怕只有一丁点黏在人、马的身上,就怎么灭都灭不了,直到把人和马活活烧死。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问麻察里、巴布。”

不远处的麻察里、巴布忙走过来,添油加醋地叙述着“天火”的厉害,听得大家浑身起鸡皮疙瘩。

多尔济听后心想,这世界原来还真有“天火”,希望自己以后永远别遇到这种天火。他心中挂念着堂弟,于是问硕垒:“硕垒大汗,怎么没看到我堂弟?”

硕垒停顿了一下,说道:“你堂弟都思噶尔战死了,他就是被天火烧死的。”

多尔济听后,又打了一个冷颤,心里想着堂弟被烧死的样子。

宴会后,多尔济跟随硕垒、素巴第离开道尔吉驻地,回到额尔敦丘陵牧地后,多尔济也宴请了硕垒、素巴第,随后硕垒、素巴第带着5万兵丁继续南下,他们将经乌兰察布草原去大同。

多尔济回到额尔敦没多久,斥候向他报告,明军从东部过来了。

多尔济心想,明军在漠北,怎么会从东部过来,于是让斥候继续侦查。没过几天,斥候再次向他报告,明军在征服了敖汉部、奈曼部、翁牛特部后,真的沿着西拉木伦河过来了,他们已在攻打克什克腾部。

在多尔济召集手下准备迎战时,斥候又向他报告,克什克腾部投降了,据说仅一个回合,索诺木就损失了一半人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下多尔济慌了,心想明军还真有天神相助,不然克什克腾部怎么会才一个回合就死伤了一半人马?塞尔珍带走1千人后,自己手上只有1400人了,够天火烧几回?

在多尔济犹豫着要不要阻击明军时,吴志葵率领的5000关宁军却向阿巴噶部进行了炮击,多尔济听到明军炮弹炸开时的“轰”、“轰”声,看到被炸得飞了起来的人和马的肢体,心想,明军这种大炮比多尔衮的“神威大将军炮”厉害多了,自己还怎么和明军打?于是赶紧下令投降。

朱慈烺见到多尔济后,对他说道:“你是皇太极的岳父,我也不难为你,率领你的部众去塞内和你儿子团聚吧。”

多尔济问道:“谢陛下。”

等多尔济离开后,刘云龙、宋琬陪着朱慈烺视察额尔敦地区,总体上额尔敦地区的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草原。登高远望,锡林河从南部丘陵中流出后,顺地势形成了弯弯曲曲的河道,犹如一条银链在微风中摆动,河水清澈,两岸绿草如茵。

朱慈烺对刘云龙说道:“你选的地方不错,这里完全可以建一座城镇。”

刘云龙说道:“既然你认为这地方不错,就让后续到达的辎重纵队在这里安置2千难民。”

“现在就开采煤矿?”

“今后蒙古高原驻军及老百姓的后勤补给不能全部依靠黑龙江,也得利用西拉木伦河通道,路上运输的汽车需要煤炭,所以现在就得开采煤矿。除了开采煤矿外,额尔敦东50公里有铜锡矿(今毛登矿区),东偏北40里有萤石矿(今白音锡勒矿区),东北45公里有铬铁矿(今赫格敖拉矿区),另外这里还有建筑用的黏土矿、石灰石矿。”

“嗯,我们汉人可不习惯住蒙古包,是得开采黏土矿、石灰石矿,用来烧制砖块、石灰、水泥。”

回驻地时,刘云龙问朱慈烺:“你对多尔济有什么看法?”

朱慈烺对刘云龙说道:“我最恨这种不忠不孝之人。”

刘云龙听后说道:“当年他没跟林丹汗去青海也实属无奈,如不躲到克鲁伦河去,恐怕阿巴噶部也会像塔塔尔、阿速、兀鲁等部一样会不存在了。”

“察哈尔原来有哪八部?”

“一开始的时候,察哈尔除了本部外,还有八部,即呼拉巴特部、克什克腾部、浩济特部、敖汉部、塔塔尔部、奈曼部、扎古特部、克木齐古特部,后来察哈尔部在长期的征战中,几个部落消失了,乌珠穆沁部、苏尼特部加入了察哈尔,察哈尔八部成了克什克腾部、浩济特部、敖汉部、奈曼部、苏尼特部、乌珠穆沁部、阿喇克卓特部、多罗特部。阿喇克卓特部首领阿穆岱黄台吉(也称脑毛黄台吉、脑毛大)及其弟弟多罗特部首领拱兔黄台吉曾与林丹汗一起被称为察哈尔部的三大首领,林丹汗想统一蒙古各部,得到了脑毛黄台吉、拱兔黄台吉的竭力支持。崇祯四年,林丹汗率察哈尔部出征之际,阿鲁科尔沁部突袭了阿喇克卓特部的后营,将该部留守在后营的老幼妇孺斩尽杀绝,并带走了林丹汗管阿喇克卓特部的六福晋乌云娜,此后阿喇克卓特部在西迁过程中逐渐被合并到察哈尔本部,天启六年阿喇克卓特部投奔后金的只有以图尔济为首的百来户人家。多罗特部曾全力支持林丹汗联明抗女真政策,与我大明的关系也是最和睦的,即使林丹汗多次劫掠我边境,多鲁特部大多没有参与,即使参与了也出工不出力。皇太极为了削弱察哈尔部的力量,数次派人策动喀喇沁部归顺,但他派出去的人都被多罗特部人截杀了,于是皇太极以此为借口,于崇祯元年令多尔衮、多铎为先锋,趁多罗特部跟随林丹汗与右翼作战时,突袭了多罗特部位于敖木伦的后营,守卫多罗特部后营的部队被打败后,有1万3千多妇孺被后金军俘获,此战也奠定了才17岁的多尔衮在后金中的地位。从后营逃脱的部分多罗特部人来到锦州投靠了我大明,崇祯十三年清军攻陷锦州后,这部分多罗特部蒙古人又投降了皇太极,与先前俘获的多罗特部男丁一起被编入满八旗。随林丹汗西征的多罗特部大多也被合并到了察哈尔本部,崇祯七年林丹汗死后,额哲投降了清廷,多罗特部余部跟着额哲也投降了清廷,他们也被编入了满八旗,此后多罗特部就消失了。”

“这么说,满人八旗中也有蒙古人?”

“当然,满人八旗中有蒙古血统的大有人在。”

“那察哈尔八旗是怎么回事?”

“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后,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各地,自己留驻察哈尔,所以察哈尔部是漠南、漠北蒙古的正统。达延汗有一支自己的亲卫军,这支亲卫军就称为察哈尔本部。林丹汗时期,他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把这支亲卫军交给自己的八个汗后、妃子统领。大福晋娜木钟(也称囊囊大福晋)统领阿纥土蛮万户;二福晋斯琴图统领高尔土门万户;三福晋苏泰统领哈纳固山万户和林丹汗的直属卫队摆牙喇护卫军万户(也称中军万户);四福晋巴德玛璪统领窦土门万户;六福晋乌云娜统领阿喇克绰特万户;五福晋苏巴海、七福晋俄尔哲图、八福晋苔丝娜伯奇也各统领了部分亲卫军。乌云娜被阿鲁蒙古掳去后,林丹汗仍把跟随他作战的阿喇克绰特部人编为一部,同时从其它各亲卫军中抽调人员充实该部,由自己亲率,但此时的阿喇克绰特部并不是纯正的阿喇克绰特部人了。崇祯七年额哲降清后,清廷允许他保留部众,皇太极还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额哲,封他为固伦额驸和硕亲王札萨克,驻地在辽西义州(今义县)。察哈尔本部投降后,才30岁的大福晋娜木钟改嫁给了皇太极,成了喀尔喀部硕垒车臣汗的连襟;二福晋改嫁给了原林丹汗的下属寨桑祁特本尔贝台吉;三福晋即额哲的母亲苏泰改嫁给了皇太极的堂弟济尔哈朗;四福晋巴德玛璪也改嫁给了皇太极,巴德玛璪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多尔衮;五福晋降后金后,没有改嫁,独自一身;六福晋乌云娜被阿鲁蒙古掳去后,下落不明;七福晋俄尔哲图改嫁给了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八福晋苔丝娜伯奇改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改嫁给了皇太极的二哥代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慈烺听到这里后说道:“他们也够乱的,怎么一点都不讲辈分的?”

“陛下,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很多婚俗习惯与我们汉人比起来是有很大的不同,今后只能慢慢教化他们。”

“嗯。说下去。”

“皇太极通过与察哈尔本部的联姻确实消除了他们之间的很多隔阂,察哈尔本部也心甘情愿降服于后金,可义州之地太小,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察哈尔本部的人,皇太极就于崇祯九年将察哈尔本部的大部分部众安置到了宣化、大同边外,并把这部分人编为察哈尔八旗。崇祯十四年,额哲病死后,由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娜木钟的儿子阿布鼐继承爵位,仍驻义州。”

“那陈子龙怎么没在义州抓住阿布鼐?”

“多尔衮入关时,对阿布鼐不放心,令他随清军入关了,陈子龙在义州当然找不到阿布鼐了。”

“多尔衮对10岁的孩子也不放心?”

“皇太极、多尔衮从没放弃对察哈尔部的戒心。”

“阿布鼐可以利用吗?”

“额哲都把传国玉玺交给皇太极了,即使现在阿布鼐统领着察哈尔部,他已失去了号令蒙古各部的权力,要利用阿布鼐的话,最大的用处就是约束察哈尔本部的人。”

朱慈烺听后点点头,然后对刘云龙说道:“我想去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巡视。”

刘云龙一听,忙说道:“陛下,从这里到乌兰察布草原有800多里,到鄂尔多斯草原有1600多里,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就冰天冻地了,你不能再向西了。”

朱慈烺听后心想,如自己真到了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归途中肯定是冰封大地了,到时会给关宁军、征西军添麻烦的,于是放弃了继续西行的念头。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