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53章 陈永福守太原(18)

再造汉明 第653章 陈永福守太原(18)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53章 陈永福守太原(18)

晚饭时分,杨士骧来到史可程的前院,瞧瞧周边没人,就敲了敲门。

杨士骧将淮安的铺子移交给章夏后,就来到了北京开店。他在北京开的是裁缝店,别的裁缝店手工做一件衣服要2天,他用缝纫机只需半个时辰就能做成一件衣服,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就便宜,再加上速度快,因此裁缝店的生意好得很。

杨士骧到了北京后,就给史可程送上了来自南京家兄的问候,他才知道当初李自成攻城时,由于自己躲在了朋友家,因此勤王部队没找到他,这既令他十分感动,又因为自己先后降了大顺、大清而感到羞愧。王海青把电报机运到北京后,由于京城各大城门检查得很严,杨士骧就托史可程把电报机带进了城,当然史可程并不知道带进城的是什么设备,即使告诉他是“电报机”,也不懂是派什么用场的。杨士骧也经常以给史可程的妻妾、孩子量身做衣服的名义,进出史家大门。

在北京有很多官员、富商的太太、小妾是不出门的,因此要做衣服时,一般都是把裁缝请到家量身,因此没人会怀疑杨士骧为啥经常进出史家大门。

杨士骧不仅从史可程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多尔衮的最新举动,也经常给史可程讲一些“道听途说”的来自南方的消息。

下午,史可程派一个男仆来到杨士骧的裁缝店,说是晚上一起吃顿晚饭,所以杨士骧就依约来到了史可程家里。

大门打开后,杨士骧随男仆进了屋子。一个女佣人给杨士骧泡上茶后,与男仆一起退了出去。

史可程对杨士骧说道:“今天摄政王找我了,让我去南京。”

杨士骧问道:“他让你去南京干嘛?”

“还能干吗?让我策反家兄,还说要偷取新式火铳、大炮的图纸,采购造枪、造炮的设备。”

“这可都是掉脑袋的事。”

“谁说不是呢,我正为这事犯愁吗?”

“他让你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就离京。”

“那你也来不及准备呀,还有心思请我吃饭?”

“我一个人去,要准备啥?”

“摄政王让你独自一人去南京?”

“嗯。我去南京要是露馅了,家兄会砍了我的头;要是办不成,摄政王会要了我儿子的命。你说我该怎么办?”

“走一步看一步呗,总能想出办法的。”

“我请你来,你以为是真请你吃饭呀?是让你替我想办法的,不是让你来说风凉话的。”

“你尽管先去南京,夫人、孩子以后再想法子。”

“你能想啥办法?”

“把你家人偷运到南京。”

“十几口人呢,怎么偷运?”

“南京方面都有本事把皇帝抢运到南京,还没本事偷运几个人?”

“你的意思是让家兄派一支军队来北京?这不把事情搞大了嘛?”

“派军队来,还叫偷运吗?尽管大明、大顺、大清三方在混战,可商人总是要做生意的,大运河上的商船还没中断。”

“用商船偷运?这倒是个好办法,你能买通商船吗?”

“你怎么老盯着我呢?我说的是南京方面。”

史可程听懂了,自己到了南京,向家兄坦白,然后由家兄动用国家力量把自己的妻妾、孩子偷运出北京,送到南京。可自己毕竟是投降过大顺、大清的人,于是说道:“只怕南京方面不会原谅我。”

“你为南京提供了很多情报,我想南京方面早就原谅你了。”

“我给南京送了很多情报?”

史可程盯着杨士骧看了一会儿,明白了,感情你杨士骧就是南京方面派来的。

杨士骧回到店里,一阵“滴”、“滴”声后,很快一份电报送到了王海青的手里。

史可程离开北京时,福临、多尔衮、济尔哈朗正在宫殿里上朝,听着各位大臣的上奏。

轮到范文程时,他说道:“陛下,方大猷来信了,说李化熙已在来北京的路上了。”

今年二月,朱由检任命李化熙为山西三边总督后,率郭金昌、高杰增援太原,谁知他得知大顺军已在进攻太原后,逃出了山西。为了逃避责任,他独自回了山东老家长山县(今邹平市长山镇)。方大猷到了山东后,数次派人对他做工作,他终于同意降清,赴北京。

多尔衮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福临,说道:“很好。等他到了北京,就让他去工部任右侍郎。”

范文程继续禀报道:“山东孔府的孔胤植已正式来信,表示归顺。”说着,范文程把孔胤植写的《初进表文》递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接过《初进表文》,让一个太监读着:伏以泰运初享,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城,普天称庆......臣等无任瞻仰汴舞屏营之至。谨奉表上进以闻。

多尔衮听完后,心想孔胤植是在试探自己,所以是“初进”,要让孔胤植有“二进”、“三进”,自己必须让他尝到甜头,于是说道:“以往历朝历代是怎么优渥孔府的,本朝俱应相沿。以后他来北京入朝的话,班列大学士之上。”“摄政王英明。”

......

其他大臣都离开后,多尔衮见冯铨没走,就问道:“你可有要事禀报?”

冯铨说道:“微臣有要事单独禀报。”

“他们都走了,你说好了。”

“唐虞时来信,说陈洪范愿意投奔本朝。”说完,冯铨把唐虞时的信交给了多尔衮。

唐虞时原为明军将领,松锦会战后,他与儿子唐起龙随洪承畴降了后金。唐虞时随多尔衮入关后,一直在寻找着陈洪范的下落,经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打听到陈洪范定居在舟山群岛。

陈洪范,辽东人,在万历年间就任庆云堡游击将军、海州参将等职,参与过萨尔浒之战。崇祯年间历任南京右军都督府佥书、浙江总兵、昌平总兵、沿海总兵等,曾招抚了张献忠。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复叛后,他于次年辞职,一直闲赋在浙江定海(即舟山)。他的女婿就是唐虞时的儿子唐起龙,也即陈洪范与唐虞时是儿女亲家。

唐虞时寻找陈洪范的目的不仅仅是叙亲家之情,而是奉多尔衮之命策反陈洪范。

多尔衮读着唐虞时的信,大致意思是陈洪范已愿意投奔大清,只要清兵南下,他可在定海起兵响应。

读完信,多尔衮对冯铨说道:“他这么大年纪了,带兵打仗就算了。”

“摄政王的意思是......?”

“他在明军中的门生很多,可以让他拉拢更多的人。”

“摄政王英明。”

“左良玉、高杰、刘良佐、许定国、黄得功、李际遇、刘洪起呢?”

“黄得功把我们的使者杀了,左良玉、高杰、李际遇、刘洪起没明确答复,刘良佐、许定国已明确答复,只要我们大军南下,他们随时可做内应。”

“黄得功不愿和我们接触,不代表他的部将也不愿意和我们接触。”

“那我再派人去与黄得功的手下接触。”

“左良玉、高杰、李际遇、刘洪起这几个人,要继续做工作。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过来,就可以封侯进爵。”

“明白了。”

几天后,多尔衮收到了多铎的来信,说他在满家硐、榆园遭到了几万明军的进攻,他与明军力战后,损失了1万人马,已撤到了大名府。

看来多铎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将数千明军谎报成了“数万”明军。

多尔衮读着多铎的信,心想这个弟弟也真是窝囊废,除了会抢女人、抢金银珠宝,还会干什么?真后悔让他去了河南。等他冷静下来后想道,如多铎说的是实话,自己面临的局势是长城外有明军压迫,南边有数万明军北上,北边还有长城可据,南部却是千里沃野,没有天险,这可如何是好?该派谁去堵截南方的明军呢?

他想了半天,决定让拜音图率2万人马去大名府,与多铎汇合后,拦截北上的明军。

拜音图走了没几天,保定巡抚沈文奎给多尔衮送来报告,说是一股不知来历的部队进入井陉后,占领了娘子关、固关,拦截了席特库的辎重部队,他们火力凶猛,席特库已战死,其部只有1千余人生还,所有辎重损失殆尽。

沈文奎,浙江上虞人,天启七年北上辽东讲学。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兵破遵化,被俘后降后金,入值文馆,与范文程一样为满清出谋划策,深受皇太极器重。今年四月随多尔衮入关,授保定巡抚。

多尔衮读完沈文奎的报告后,心想沈文奎也是个废物,竟然连敌人的来历、人数都没搞清楚。席特库是给叶臣送进攻太原急需的红衣大炮、粮草的,他战死了,该重新打通井陉道,再次给叶臣送大炮、粮食。不过,进攻席特库的这支部队火力凶猛,能干掉他的2万人马,战斗力绝不可小觑。

多尔衮在殿里踱着步,考虑着该派哪位将领去井陉时,济尔哈朗来到了殿里。

济尔哈朗告诉多尔衮:“阿巴噶部的多尔济来了。”

多尔衮忙问道:“他来北京干吗?”

“他说是被明军送过来的。”

“明军去了漠南?”

“是的。具体情况,你问问他吧。”

多尔济进殿后告诉多尔衮,漠北喀尔喀蒙古15万大军已被明军赶到了漠南,说是封佛祖之命来帮摄政王消灭贼寇的。明军也已征服了漠南的喀喇沁部、敖汉部、奈曼部、翁牛特部、巴林部、克什克腾部。自己来北京前,明军正在进攻乌珠穆沁部、浩齐特部、苏尼特部、察哈尔部,不久就会进攻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

多尔衮、济尔哈朗听到这里都惊呆了,心想明军占领了漠北,把喀尔喀15万大军赶到了漠南,他们是怎么过去的?他们先占领漠北,再进攻漠南,这么说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也被明军占领了。现在辽东龙兴之地已失,要是被明军再占领漠南,今后与明军决战时,自己就彻底没了战略纵深。

济尔哈朗看着多尔衮,问道:“这下怎么办?”

多尔衮说道:“立即召集各位大臣廷议。”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