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54章 陈永福守太原(19)

再造汉明 第654章 陈永福守太原(19)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54章 陈永福守太原(19)

北京皇宫内,清廷所有在京的大臣在争吵着。

阿巴泰认为大清就不应该惹大明,现在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应一边派人去南京求和,一边尽快剿灭大顺军。

有的人听说明军到了漠南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夺回山海关、辽东、漠南。范文程还搬出了历史来说明夺回漠南的必要性。

范文程说道,从历史来看,宋代以前中原的边境都是沿着陕、晋、京以北的阴山山脉为界的,当年赵国长城就是沿着阴山山脉构筑的,因此从春秋战国到北宋,由于中原王朝掌握了阴山山脉,所以能统治中原数千年。而宋朝的北部边境不仅退出了燕山,也退到了阴山以南的太行山北部、洪涛山、管涔山、贺兰山一带,在辽国、金国的进攻下就很快退到了南方,成了南宋。朱元璋尽管收复了燕山,但没有收复阴山,所以经常受到蒙古人的袭扰,本朝也能经常通过漠南进入朔州、大同、北京。再说明军都是南方人,他们肯定受不了北方的严冬,一定会在冬季到来前进攻长城各关口的。

范文程可没敢说假如我们不控制阴山山脉,一旦被明军长期占领阴山山脉,说不定大清也会是个短命王朝。

尽管范文程没说穿,但很多大臣都听懂了他的话外之音,因此都认为不能再置北方失地而不顾,在关内与大顺、大明混战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应尽快剿灭大顺朝,待安定后方后,再北上、南下与大明决战。多尔衮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认为关内已快秋收,放弃关内就是放弃即将到手的粮食,而粮食就是大清的命;李自成已成了强弩之末,现在有喀尔喀部15万大军支援,如不趁机将他剿灭,今后与明军决战时,大清不仅没有回旋空间,大顺军也终会成后患。明军即使占领了漠南,人数也不会太多,有喀尔喀的15万大军,已能足够对付明军了。叶臣正率部进攻太原,还不知道巴哈纳、李率泰有没有占领泽州、潞安,井陉道被“不知来历”的军队占领后,如巴哈纳、李率泰还没占领泽州、潞安,仅靠阿济格从北部给叶臣运送后勤物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前最要紧的是赶紧重新占领井陉道,给叶臣再次送去红衣大炮、粮草。

于是,多尔衮果断地任命巴布泰为蓟州总督,统领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防线;任命赖幕布为保定总督,率3万人马、15门红衣大炮奔赴真定,占领井陉道。

巴布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九子,是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奇所生;赖慕布,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三子,是庶妃西林觉罗氏所生。由于他俩是庶出,以前一直不受皇太极、多尔衮的重用,至今还只是镇国公、辅国公。

多尔衮手下已没几个可用的老将了,不得不让巴布泰、赖慕布出马了。

巴布泰、赖慕布离京后没几天,山东方大猷的奏折来了。

方大猷的奏折中写道,山东西部兖州府大运河以西地区几个县已被明军占领,大运河以东的济宁、东平也被明军占领了。东部胶州总兵柯永盛在莒州遭到明军袭击,死伤6千多人,登莱兵备道使丁文盛已战死。现柯永盛已退到了新泰防御,山东危急,请求增援。

原来,淮安的路振飞给南京发报,要求曾化龙对莒州施加压力后,南京兵部考虑到海州总兵龚广方到南方训练后,仅靠海州卫的兵力,防御能力确实是薄弱了点,而登莱方面陶大鹏的泰山军也在训练中,为了防止清军侵扰海州,就决定让铁血军登莱分部出击,攻击在莒州一带的清军。

朱成矩与刘玉尺一样,早就憋坏了,一接到命令后,就派出3千战士,从胶州进入了青州府的莒州一带,与柯永盛的1万清军进行战斗,几个汇合就击毙了清军6千多人,还杀死了清军刚任命不久的登莱兵备道使丁文盛。

丁文盛,辽东广宁卫人,本为明朝诸生,天启元年(1621年)归附后金,隶属汉军镶黄旗。孔有德、耿仲明降后金后,他向皇太极建议水陆并进,攻山海关、旅顺。今年四月随多尔衮入关。柯永盛就任胶州总兵时,清军还想趁机占领登莱,就任命丁文盛为登莱兵备道使,谁知他连登莱都没到,就被铁血金杀死在了莒州。历史上,16si5年6月,丁文盛被擢为右佥都御史,授山东巡抚。

柯永盛率余部逃到了新泰后,朱成矩的铁血军与青州府的李士元部趁机收降了博兴、乐安(今广饶)、沂水、蒙阴的清军,彻底控制了青州府。

多尔衮读了方大猷的奏折后,心想占领井陉道的那支“神秘部队”不是别人,而是来自南直隶的明军,他们是占领了兖州府西部各县后北上的。想到这里,多尔衮心里又把多铎骂了一通,这么重要的军情竟然瞒报了。多尔衮心里骂归骂,想着还是要派兵南下增援多铎、方大猷,挡住明军继续北上,防止明军占领整个山东。

于是,多尔衮令巴布海为多铎的副将,率3万清军南下,增援多铎;令豪格率3万清军南下,增援山东。巴布海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与巴布泰一样,也是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奇所生,以往也不受皇太极的重用,这次多尔衮实在是没办法,不得不启用他了。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自多尔衮扶持福临登基后,与多尔衮的关系一直不好,入关前因言辞得罪了多尔衮,被剥夺了肃亲王爵位。入关后,由于在山海关作战有功,在孝庄皇太后、济尔哈朗的劝说下,在福临二次登基时恢复了他的肃亲王爵位,不过还没让他独自带兵。这次多尔衮也不得不启用豪格了。

巴布海、豪格得令后,率部离开了北京。

可过了几天,阿济格的奏折来了,而且是二份,几乎是前后脚送到北京的。

阿济格的第一份奏折说漠北已全部被明军占领,喀尔喀蒙古15万大军已全部到达漠南,他们拒绝与明军作战,说是奉佛祖之命来攻打贼寇李自成的,额璘沁罗卜藏已在进攻肃州,衮布已在进攻榆林,硕垒、素巴第已赶赴府谷,增援高勋、姜镶、唐通。

阿济格的第二份奏折说漠南各部也被明军征服了,阿尔津已逃离归化城。他预计明军很快会进攻独石口、张家口,再进攻北京、宣府,建议北京方面加强防守。他也预计明军会很快也进攻大同、朔州,由于山西的部队都在与大顺军作战,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防御来自北部的明军,因此山西危急,请求增援;阿济格还报告,一股不知从哪里来的明军占领了忻口,尽管人数不多,但火力凶猛,派兵攻了几次都没能收复忻口,考虑到暂时没法从大同方向给进攻太原的叶臣运送粮草、弹药,他已下令高勋、姜镶、唐通进攻岚县、静乐,从吕梁山方向打通给叶臣部运送粮草、弹药的运输通道。他建议在打通宁武关、静乐、太原通道前,全部由保定府经井陉道给叶臣部运送粮草、弹药。

很显然,阿济格并不知道井陉道已被明军占领,也所以他才会有此建议。

多尔衮读了阿济格的奏折后,浑身打了一个冷颤。喀尔喀的15万大军竟然会拒绝与明军作战,这是为啥?忻口的明军又是哪里来的?如是明军残余的话,不可能有凶猛的火力,那只有一种可能,明军占领井陉道后,分出一部分兵力北上了。叶臣拿不到补给后,为啥没派人去忻口打探情况,难道叶臣派去的人也被拦截了?拦截叶臣的又是谁?很可能也是从井陉道北上的明军,明军究竟派了多少部队进入了山西?如巴哈纳、李率泰还没占领泽州、潞安,叶臣的10万大军将被拖在太原,甚至可以说被封在了太原,一旦大顺军与明军联手,叶臣危矣。

多尔衮想道,不包括喀尔喀部15万人马的话,自己的总兵力也只有50万,进攻太原的部队前后已达10万,一下子20%的军队被封在太原。想到这里,他能不害怕,能不打冷颤吗?

多尔衮对吕梁山的情况不熟悉,于是把姜镶的儿子姜之升叫了过来,让他介绍从宁武到太原的道路情况。

姜之升介绍道,流入太原的汾河在太原北60里有条支流凌井河,凌井河与汾河交汇处有个向阳店镇,从静乐县的康家会镇到阳曲县的向阳店镇有条沿着凌井河的古道,称为康向古道。这条古道是山西西北部静乐、兴县、岚县、岢岚、河曲、保德进出太原的唯一通道。康向古道最重要的关口是天门关,它与阳曲县北部的石岭关、赤塘关(位于石岭关东32里)统称为“太原北部三关”。康向古道的险峻之处是有深几百米的峡谷,道路并不是在峡谷的,而是在半山腰的木质栈道,不能行车,运送货物只能靠马、骆驼、驴、骡子。

多尔衮一听“康向古道”不能行车,心想要给叶臣运送粮草、弹药的话,那得准备多少马、骆驼、驴、骡子?再说几千头马、骆驼行走在木质栈道上,也太危险了。明军既然能占领石岭关,肯定也占领了距它只有32里的赤塘关。于是问姜之升,从西部到太原呢?

姜之升又介绍道,从永宁州(今离石县)到太原,需经过汾州的黄庐岭、金锁关,再经交城到太原,称为“汾离古道”。这条古道尽管不是木质栈道,但同样不能通车,也需要穿石峡、越山岭,道路同样崎岖艰险。

多尔衮一听“汾离古道”不是木质栈道,心想这条道总比“康向古道”要好走,于是待姜之升走后,他立即命令阿济格在占领岚县、静乐后,进攻永宁州、汾州。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