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27章 新娘年幼,洞房夜不愿就寝,新郎:别害怕,我保护你

朱安邦在南方顺德县做县令,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口碑非常的好,当地百姓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是赞不绝口。

朱县令也是贫苦人家出身,父亲是目不识丁的农夫,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他们不想让儿子再过那样的苦日子,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从此改变命运。

朱安邦知道父母的不易,就刻苦读书,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还好他没有放弃,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高中榜眼,做了一方父母官。

朱县令二十七岁时娶妻刘氏,刘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朱宝林,如今朱宝林已经十七岁了,他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城里很多大家小姐对她都是趋之若鹜。

朱县令也想着为儿子物色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为妻,可朱宝林说自己只想读圣贤书,娶妻的事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说。朱县令觉得儿子像自己,心中很欣慰,也就没有勉强。

一日,一个穿着破烂衣裳,面容消瘦,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女孩的年轻女子走到铺子店门口,就跪下哀求道:“老爷,行行好吧,给个包子吃,孩子已经一天没有进一粒米了……”

包子铺的老板一看是两个讨饭的,就不耐烦的皱起眉头,“去……去……还没有开张就遇到两个穷鬼,真是晦气……”

女子的身体就像是秋天的黄叶,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她摇摇晃晃的起身准备离开,却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小女孩一看就扑到女子身上痛哭,“娘……娘……你醒醒……娘……”小女孩哭的是撕心裂肺。

包子铺老板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就命店里的伙计把那晕倒的妇人拖走,两个伙计就上去拖人,小女孩拉着母亲的裙摆大哭不止。

众人听到哭声,都纷纷围了上来,大家见到此情形都唏嘘不已,但谁也没有上去帮助这对可怜的母女。

伙计把那妇人扔到大街上,那妇人依然是紧闭双目,不知是死是活,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个中年妇人走进了人群,这个妇人正是朱县令的妻子刘氏。

刘氏心地善良,她走到女子跟前,蹲下来用手试探女子鼻息,然后对围观的人说道:“人还活着,请来两个人,帮忙把她送到医馆里去!”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就有两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托起女子朝医馆走去,刘氏人则拉住小女孩的手跟在后面。

来到医馆后,郎中就给女子把脉,说她没有什么大病,是因为饥饿才晕倒的,并用银针把女子扎醒,刘氏赶紧出去买了一些吃食给母女二人。

这母女二人就跪在刘氏面前道谢,听她们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刘氏就问她们是哪里人?

年轻女子叫楚可人,这个小女孩是她的女儿,叫徐欢畅,是开封府人氏,只因家乡遭灾,母女二人才出来讨饭的。

刘氏见母女二人可怜,就把她们带回家去了,朱县令见到这母女二人是大吃一惊,楚可人也惊得说不出话,他们都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相见。

就在几年前,朱安邦进京赶考,他长途跋涉来到京城的时候,身上的银子也所剩无几了,为了省钱,他白天就吃两个馒头,晚上就随便找个墙根,靠在那里就是一夜。

这日傍晚,朱安邦靠在墙根处,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看书,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从这里经过,年轻人见他在这里读书,就觉得奇怪,于是上前询问。

得知他是从南方来京城赶考的,对他很是敬重,就把朱安邦请到了自己家里住,并好吃好喝好的款待他。

这个年轻人叫徐明泽,就是楚可人的丈夫,当年夫妻二人经营者一间杂货铺,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一家人的热情让朱安邦很是感动。

考试结束之后,朱安邦再次来到徐家道谢,徐明泽又给他了一包银子作为盘缠,朱安邦当上县令之后,一直想着去开封府看看恩人,但一直忙于公务脱不开身,就在两年前,他只能派儿子朱宝林去了徐家一趟。

朱宝林说徐家的生意做的很好,一家三口的日子也是红红火火的,朱县令听了很是欣慰,心想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去开封府看看,他没有想到,楚可人居然来到了顺德县。

朱县令看着母女二人憔悴的样子,又没有见到徐明泽,就觉得奇怪,于是便问起原因。

楚可人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其实并不是家乡受灾,而是他们家里遭遇了强盗,徐明泽为了保护她们母女俩被强盗杀死,家里的钱财也全部被抢盗抢走,好好的一个家在一夜之间就支离破碎了。

徐明泽被杀,如今剩下孤女寡母,同族的人就把他们家的宅子霸占了,还要把楚可人母女卖到烟花之地,楚可人非常害怕,半夜的时候就带着女儿逃走了。她们一路讨饭往南走,居然来到了顺德县。

徐明泽夫妇是朱县令的恩人,如今恩人有难,他自然不会不管,就说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母女住在这里,不要拘束……”楚可人赶紧拉着女儿给朱知县跪下了,说道:“多谢大人的收留,我们母女无以回报……”

“万万不可,当初你们一家帮了我的大忙,你们就是我的大恩人,这份恩情我朱某一直铭记在心,本想着去看望你们,可公务繁忙一直没得脱身,谁知……”朱知县说着也眼圈泛红。

楚可人母女就在朱家住下了,朱知县一家把母女当成一家人看待,对他们关怀备至,刘氏为了让楚可人早日从悲伤中走出来,没事就找她聊天,带她出去游玩,如同亲姐妹一般。

徐欢畅聪明伶俐,家里没出事之前她也读过私塾,小小年纪就能写会画,还会吟诗,她看见朱宝林读书,就悄悄站在一边看着,眼睛里满是渴望。

朱宝林看见她,就问她认不认识字,徐欢畅就把自己读过私塾的事说了,朱宝林去学堂的时候就带着她,徐欢畅就成了他的小尾巴。

从学堂回家,二人就坐在一起读书,吟诗作画,朱宝林对她的诗和画都是赞不绝口,徐欢畅被夸的飘飘然,就更喜欢粘着朱宝林了,二人不是亲兄妹盛似亲兄妹。

时间很快来到了三年之后,徐欢畅已经十一岁了,朱宝林也二十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欢畅的心里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在朱宝林面前开始变得拘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二人无意间的四目相对,就会让徐欢畅脸红心跳。

这年春天,朱宝林要进京赶考,徐欢畅给他做了一幅画,上面还赋诗一首,祝福他金榜题名。

朱宝林带着一家人的希望踏上了进京的路途,半年之后回转,朱宝林是被朝廷派人送回来了,他果然高中状元,朱家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城里的名流都前来庆贺。

来朱家庆贺的人之中有一个姓孙的员外,孙员外有一儿一女,他的儿子官居三品,因此孙家的地位在顺德县是非常高的,连朱知县都要敬他三分。

孙员外的女儿孙玉玲刚到破瓜年纪,前去求亲的不计其数,但孙玉玲心气高,看不上那些花花公子,如今朱宝林高中状元,前途不可限量,孙员外就打起了他的主意。

朱知县从孙员外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但他并不想让儿子娶孙家的女儿,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人选。

酒席散后,朱知县就与夫人刘氏商量儿子的婚事,并说出了孙员外的暗示,刘氏说道:“孙家小姐已经成年,我听说那女子生的很是俊俏,这确实是一桩好姻缘。

再说了,孙家公子官居三品,若与孙家结亲,儿子的仕途会平坦很多,这门亲事对咱们家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朱知县听了妻子的话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咱们不能这样做,这孙家小姐就算是天仙下凡也不能娶!”

“为什么?”刘氏不解的瞪大眼睛。

朱知县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我进京赶考露宿街头,我与徐家非亲非故,人家却帮助了我,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如今她们母女住在咱们家里,虽然咱们把她们当成一家人看待,可她们还是没有归属感,所以我想好了,让宝林娶欢畅为妻,给她们母女一个真正的家!”

刘氏没有想到丈夫居然会有这种想法,就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孙家要是真的来提亲怎么办?孙员外的为人你也知道,是不敢轻易得罪的!”

“我已经想好了,明日就把宝林与欢畅成亲的事散播出去,孙家也就没有想法了!”

刘氏不敢置信的看着朱知县,“可欢畅还是个孩子,怎么成亲?”

朱知县说道:“这个我自然知道,我想先把他们的婚事办了,等欢畅到了破瓜的年纪再让二人圆房!”

次日,朱知县夫妇就把他们商量的事情告诉了楚可人,楚可人听了很是惊讶,也很感动,说道:“朱公子如今高中状元,将来前途无量,他应该有更好的婚配才是!

你们一家收留了我们,对我们母女恩重如山,我们已经感激不尽,怎敢有其他奢望……”

刘氏拉住楚可人的手说道:“妹妹,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当年老爷露宿街头,不也是你们帮助了他吗……

宝林虽说高中状元,但欢畅也是一个好女子,他们二人很般配的,这就是一桩最好的姻缘,只要你同意,尽快让二人成亲,等到欢畅破瓜之后再圆房,你看如何?”

徐欢畅走到母亲的房门口,正想推门进去,却听到了几人的对话,她小脸瞬间就变得通红,心中的小鹿也是乱撞,赶紧扭头就要离开,朱宝林却迎面走了过来。

她低着头不敢看他,就要从他身边经过,却被朱宝林叫住了,说道:“欢畅妹妹,我父母叫我过来说有事要说,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他说着就要去拉徐欢畅的手,徐欢畅却躲开了,并逃也似的跑走了。朱宝林看着徐欢畅的背影摇摇头,心想这孩子是有什么心事了?

朱宝林来到父母的房里,正在说话的三人见他进来,一起看向他,朱宝林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就问父亲找他来有何事吩咐。朱知县说道:“我和你母亲,还有你楚婶娘正在商量你的婚事呢!”朱宝林被父亲的话惊住了,怎么一夜之间就把他的婚事提上日程了呢?

“爹爹,再有几天我就要去京城上任了,办婚事也来不及呀,再说了,我还没有对象呢,怎么成婚?”

朱员外说道:“我早就为你物色好了,她就是你欢畅妹妹,你觉得如何?”

朱宝林听了是又惊又喜,因为他从内心深处是喜欢徐欢畅的,只是他觉得二人年龄悬殊,就把心中的小种子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如今听到父亲这么说,他心中的火焰又熊熊燃烧了起来。

“好,欢畅妹妹不但貌美,而且文采出众,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可她愿意吗?”

楚可人听朱宝林这样说,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说道:“她能嫁给你是她的福气!哪有不愿意的道理?”

朱县令说道:“明日你俩就成亲,成亲之后你就可以去京城上任了,等欢畅长到十六岁的时候你俩就圆房!”

朱宝林与徐欢畅成亲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孙家,孙员外听了气愤不已,但也无计可施。孙玉玲原本幻想着做状元夫人呢,如今的午夜梦碎,她就扑在床上痛哭。

孙员外说道:“我的乖女儿,你就不要哭了,爹爹让你哥哥在京城给你物色一个好的,让朱家后悔都来不及!”

此时的朱家披红挂彩,鞭炮齐鸣,两位新人正在拜天地,拜过天地之后,新娘子就被丫鬟搀扶着送入洞房。

宾客散去之后,朱知县叫住正要去新房的朱宝林,说道:“欢畅年纪太小,切记不要同房,等她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再圆房,记住了吗?”

朱宝林说道:“爹爹放心吧,孩儿记住了,在欢畅十六岁之前我是不会与她同房的!”

朱县令拍拍儿子的肩膀说道:“好,记住就好!去吧!”

朱宝林来到新房里,看见徐欢畅顶着红盖头坐在那里,就走上前去用称杆子把盖头掀开了,眼前的新娘子虽然有一张稚气未脱的小脸,但却很美,美的让朱宝林不敢直视。

徐欢畅羞答答的低着头,嫁给朱宝林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梦想成真了,她应该高兴才是,可她的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不敢看对方的脸。

朱宝林说道:“欢畅妹妹,天已经不早了,赶紧歇息吧!”说着就走到床边。

楚可人已经告诉徐欢畅了,说先成亲,到十六岁再圆房,此刻徐欢畅看着朱宝林走到床边,以为他要违背诺言,她的小心心就开始狂跳不止,身子也颤抖起来。

朱宝林见她害怕的样子,就抱起自己的一床被子说道:“你赶紧上床睡觉吧,我今晚睡床下保护你!”说着就把被褥铺在了地上。

徐欢畅见他要睡在地上,这才放下心来,就起身走到床边,就和衣躺下了。

朱宝林和徐欢畅成亲之后,二人虽然在一个屋子睡觉,但是分开而眠,从不超越雷池半步,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心越靠越近,对彼此的爱也是越来越深,已经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

在朱宝林进京赴任的前一天晚上,朱宝林把徐欢畅揽在怀里,感受着彼此的温度,二人坐了一夜,诉说着心中的爱和不舍。

徐欢畅说道:“你去了京城可不要把我忘了……”

“怎么会呢?你早就烙在了我的心上,想忘也忘不掉啊……”

徐欢畅娇羞道:“再有五年我就长大了,我等你回来……”二人促膝长谈到天亮。

五年时间对有的人来说就是眨眼之间,可对于徐欢畅来说就是度日如年,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成年,朱宝林也从京城回来了。

朱家为朱宝林和徐欢畅举办了隆重的圆房仪式,洞房夜,二人犹如天雷勾动地火,其中的妙处自不必说,懂的人都懂。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二人终于做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从此之后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二人世界。

次年,徐欢畅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是蜜里调油,羡煞旁人。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